胃痛离胃癌有多远
胃痛离胃癌有多远
癌症专家指出,事实上,早期胃癌症状,有类似于溃疡病或胃炎的症状,如反酸、恶心、厌食,随着疼痛的加重,体重会进一步下降,且有消瘦、贫血等症状。但是由于人们不注意,当做普通胃病随便到药店买点药来缓解一下,一种药不止痛了再换另外一种胃药,就这样时间长了,用什么止痛剂也无济于事了。止痛药起不了作用了患者才想起来到医院做检查,做了胃镜检查之后,往往被发现患上了晚期胃癌,癌细胞已浸润到胃壁浆膜层外面,和周围的组织、器官严重地粘连到了一起。
专家提醒患者,在平常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别饥一顿饱一顿没有任何饮食规律,,平时我们多注意一些饮食营养保健,善待自己,善待生活。这样就最容易引起胃痛从而到了胃癌。要是早发现在自己有胃痛的现象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不要拖延病情,以免耽误胃癌治疗。祝大家身体健康!
胃炎到胃癌有多远
有研究显示,在胃癌患者中,60%可检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发国家之一,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主要病因,治疗消化性溃疡、预防胃癌的一个可行措施就是预防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多在儿童期感染,感染后大多发展为慢性胃炎,10%~15%发生消化性溃疡,小于1%发展为胃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幽门螺旋杆菌消失了,症状却没有完全消失,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担心癌变。
“癌变有20多种因素,仅仅归结于幽门螺旋杆菌,是片面的。医学认为不单单是什么病菌导致什么病,而且与环境、心理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有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因肠化伴不典型增生担心癌变,20年中做过40次胃镜,仍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是多因素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是唯一因素。
在消化内科门诊,很多胃炎患者惶恐地询问“会不会发展到胃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到底多久可以引起癌变?癌变率有多高?这个问题就像乙肝病毒感染多久可能引起原发性肝癌一样不好回答。但癌变率即便不高,对每一个感染者来说却被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对胃癌的担心,导致他们出现抑郁、焦虑、躯体形式障碍甚至自杀。从这个层面来讲,心理障碍的危害要大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
萎缩性胃炎不等于胃癌,医学上有一个“胃癌三部曲”的说法:胃炎-胃溃疡-胃癌,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更被认为是胃癌的“邻居”。慢性萎缩性胃炎很可能是机体全身老化退行改变的一部分,医学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就像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的萎缩也是老化的一部分。很难想象老年人全身各个部位都在老化,只有胃部还是年轻的。因此,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应结合病理,区分情况对待。
从胃炎发展到胃癌有多远,这个过程说漫长也漫长,说复杂页复杂,说快速也快速。我相信,只要我们时时关注好我们的身体健康,平时注意饮食结构和习惯,胃炎就不会发展到胃癌。
当心胃痛悄然变胃癌
37岁的金先生是某企业公司的业务主管,经常为生意上的事到处奔波,饮食没任何规律,久而久之,落下了胃痛的毛病。每次胃病犯得厉害了,就到药店买点口服药来缓解一下,一种药不止痛了再换另外一种胃药,然而时间长了,用什么止痛剂也无济于事了。后来,金先生到医院做胃镜检查,竟被发现患上了晚期胃癌,癌细胞已浸润到胃壁浆膜层外面,和周围的组织、器官严重地粘连到了一起。
现实生活中,像金先生这样的胃病患者不在少数,他们总是习惯于胃痛了自行到药店买药自行服用,直到病情反复发作和加重,才到医院看医生。此类患者如果是胃癌,大约95%都是晚期胃癌。
有调查数字显示,全世界胃癌发病率为13.86/10万人,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胃癌年患病率为30.087/10万人,为世界水平的2倍多。
生活中,胃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似乎没啥大问题,但一检查出胃癌,恐怕就有天塌的感觉。那么,“胃痛”离“胃癌”到底有多远?有没有衡量和判断的标准呢?
事实上,早期胃癌的表现,类似于溃疡病或胃炎的症状,如反酸、恶心、厌食,随着疼痛的加重,体重会进一步下降,且有消瘦、贫血等症状。
在胃疼、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做胃镜、钡透、CT、彩超及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实验室检查,搞清到底是啥原因。尽管许多人的胃疼就是一般性胃炎,但最后发展成胃癌的亦不在少数。这就提醒有胃病家族史、又反复出现胃痛症状的人,应提高警惕。而那些生活无规律、工作紧张繁忙,且长期吃腌制品或发霉食物的人,更应及时体检,进行排查。需要指出的是,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某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
胃息肉到底离胃癌的距离有多远
胃息肉分两种,一种叫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10%—30%,被人们称“癌前病变”;另一种叫增生性息肉,也叫炎症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
此外,还有与胃息肉有所不同的息肉变,如幼年性息肉变,无恶变倾向;弥漫性息肉变,癌变率可达20%;还有遗传性息肉变等。
早期胃癌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病人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
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也有其特殊表现。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的胃癌有幽门梗阻表现;肿瘤破坏血管后可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腹部持续疼痛常提示肿瘤扩展超出胃壁,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黄疸、腹部包块、直肠前凹扪及肿块等。晚期胃癌病人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一般情况下,胃息肉长的都很小,不到一厘米,增生性息肉基本上属于良性病变,仅少数人一旦增生性息肉长大,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不适等症状,还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也会癌变。腺瘤性息肉虽说容易引起癌变,但也可预防,如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恶心、食欲不振或有黑便等症状时,及时做胃镜检查,采用电切术将息肉切掉。
为了防止胃息肉癌变,应坚持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将息肉切除干净。此外,要加强自我保健,对自己的身体加强补硒,硒有着"抗癌之王"的美誉,补硒可以很好的清除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并能够修复胃黏膜,保护肠胃道细胞,避免其出现坏死或者癌变,对于防止胃息肉癌变成胃癌这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胃疼离胃癌的距离多远
在胃疼、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做胃镜、钡透、CT、彩超及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实验室检查,搞清到底是啥原因。尽管许多人的胃疼就是一般性胃炎,但最后发展成胃癌的亦不在少数。这就提醒有胃病家族史、又反复出现胃痛症状的人,应提高警惕。而那些生活无规律、工作紧张繁忙,且长期吃腌制品或发霉食物的人,更应及时体检,进行排查。需要指出的是,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某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
胃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其定性诊断已不是问题。患者预后情况往往与胃癌发现早晚,手术是否标准、及时、规范和彻底有关。在胃癌患者的治疗上,医生有三点忠告:第一,恶性肿瘤包括胃癌,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在目前情况下,针对病因的预防,其效果并不理想。人们把针对病因的预防叫一级预防;把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叫二级预防。如能做到后者,癌症是可以治愈的。第二,正确规范的治疗,应当以手术为首选,手术做得规范了,肯定会大幅度提高生存率。第三,患者一旦确诊为恶性肿瘤,应该正视现实,应该有个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发现同样程度的恶性肿瘤,患者用同样的治疗手段,心态好的患者与心态差的在临床效果上往往差异很大,心态越好,其治疗效果越好。
尽管许多人的胃疼就是一般性胃炎,但最后发展成胃癌的亦不在少数。这就提醒有胃病家族史、又反复出现胃痛症状的人,应提高警惕。而那些生活无规律、工作紧张繁忙,且长期吃腌制品或发霉食物的人,更应及时体检,进行排查。需要指出的是,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某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这也给人们敲醒了警钟,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都很年轻,正值干事业,享受生活的大好时间,自己很清楚有胃炎,但大多不很在意,年轻是好有资本,也有健康的资本。有人说,我哪有时间啊!我没钱!还有就是根本不注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的生活压力是有,但是平时我们多注意一些饮食营养保健,善待自己,善待生活。
女性胃癌的早期症状
1、肠化生是发展环节而不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不要认为有肠化生,将来就一定会发生胃癌。随着年龄的增加,肠化生的发生率也增加,正如胃癌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一样,仅仅是发生概率增高而已,不一定会发生。
2、发展环节离胃癌有很长一段距离。退一步说,即使由于肠化生发展到胃癌,如果定期随访,仍可以发现胃癌的早期症状,及时手术治疗。依照目前的医疗技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痊愈的把握仍然是很大的。
3、肠化生不是胃癌发生的必经之路,千万不要认为目前没有出现肠化生,就不会发生胃癌,而忽视定期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
献给经常胃痛的朋友们
胃痛是常见病,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很多人长期胃痛,一拖几十年没事,但有人胃痛却成了胃癌。也有人对胃痛高度紧张,稍有腹胀泛酸,立即与胃癌挂钩。那么,哪些胃痛可能癌变?胃痛离胃癌到底有多远?有没有衡量和判断的标准?
哪些胃病会转变成胃癌
湖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魏少忠介绍:胃病包括胃溃疡,胃炎、胃息肉、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等。其中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某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
胃溃疡:可以癌变,癌变率约为5%,癌变的原因是由于慢性溃疡边缘的黏膜受到损伤﹑破坏,机体对它进行反复增生和修复。
胃炎:按发病形式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按病变部位分为胃窦炎和胃体炎;按病变程度分为浅表性和萎缩性。在诸多胃炎中,萎缩性胃炎会演变成胃癌。尽管萎缩性胃炎可转变为胃癌,但毕竟是极少数,而且都是些严重的病人。一般从浅表性胃炎进展到萎缩性胃炎,再进展到癌,往往需要一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胃息肉:胃息肉分有蒂与无蒂息肉。无蒂息肉较有蒂息肉容易癌变(高出2.5倍)。息肉体积大的,癌变率高。尤其是息肉直径大于3厘米者,癌变可达到70%。发现胃息肉以后,可采用纤维胃镜进行摘除。
肠上皮化生: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组织﹑细胞。如果在一个组织中见到另一个组织的结构和细胞,这种“移位”现象称为“化生”。在胃黏膜上发现肠腺上皮,就是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有小肠型和大肠型两种,其中大肠型与胃癌关系密切。如果中老年人出现的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且伴有重度典型增生时,经内科治疗效果不显者,应定期做胃镜检查。一旦发现可疑癌变,应及早手术。
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关系较密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轻度,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中度,需要定期复查;重度,已疑似癌变,需严密观察。若怀疑癌变或无法排除癌变,或病理检查与癌难以鉴别时,宜做胃大部分切除,以“防患于未然”。
年轻人如何远离胃癌
近5年来,我国19~35岁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胃癌已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其实胃癌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来预防的。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现有胃癌人数估计为76万。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2万,死亡人数达30万。虽然胃癌的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但40岁以下的病人仍占15%~20%。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升至当前的3.3%。我科最近收治的一名胃癌患者仅有16岁。
致胃癌的“三宗罪”
一宗罪——长期吸烟、饮烈性酒。
烟雾中含有苯并芘、多环芳香烃、二苯并卡唑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导致食管癌和胃癌的原因之一。酒精本身虽不是致癌物质,但烈性酒会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组织,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如果饮酒的同时吸烟,其危害更大。因为酒精可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增加对烟雾中致癌物质的吸收。
二宗罪——长期食用烟熏、盐腌和霉变食物。
熏鱼和烤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油炸、烘烤、烧焦的食物和反复使用的高温食用油中也都含有此类致癌物质,应尽量少食用。食物霉变是由霉菌引起的,霉菌中有些是产毒真菌,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同时某些食物在产毒真菌的作用下,还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被人食用后又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而致癌。
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致癌性很强。因此,一时吃不完的食物,建议冰箱冷藏。
三宗罪——肥胖、长期精神压抑等。
预知胃癌的信号知多少
过去没有胃痛的人,近期内反复出现胃痛;或者以前虽然有胃痛,但近来疼痛强度、性质、发作规律改变,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变得无效。出现上述情况要警惕胃癌的可能。此外,如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也应引起重视。不明原因出现消瘦、黑便等,更应及时就诊。
胃癌的高危人群为40~60岁,特别是有吸烟嗜好、不洁饮食史,以及慢性胃病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大部切除后的残胃等。这些高危人群,每6~12个月应到医院做一次胃镜检查。在早期胃癌排查中,胃镜结合病理检查的正确判断率最高,早期胃癌发现率最高,而无痛电子胃镜则是胃癌最直观、最先进的检查手段。
用食物来抵御胃癌
大蒜:大蒜是公认的防癌食物,有明显的抗癌功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用生大蒜的人群,胃癌发病率非常低,原因是大蒜能显著降低胃中亚硝酸盐含量,减少亚硝胺合成几率,因而起到了防癌作用。有专家建议,将大蒜瓣切片适当食用更能发挥其防癌作用。
年轻人如何远离胃癌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现有胃癌人数估计为76万。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2万,死亡人数达30万。虽然胃癌的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但40岁以下的病人仍占 15%~20%。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升至当前的3.3%。我科最近收治的一名胃癌患者仅有16岁。
致胃癌的“三宗罪”
一宗罪——长期吸烟、饮烈性酒。
烟雾中含有苯并芘、多环芳香烃、二苯并卡唑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导致食管癌和胃癌的原因之一。酒精本身虽不是致癌物质,但烈性酒会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组织,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如果饮酒的同时吸烟,其危害更大。因为酒精可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增加对烟雾中致癌物质的吸收。
二宗罪——长期食用烟熏、盐腌和霉变食物。
熏鱼和烤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油炸、烘烤、烧焦的食物和反复使用的高温食用油中也都含有此类致癌物质,应尽量少食用。食物霉变是由霉菌引起的,霉菌中有些是产毒真菌,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同时某些食物在产毒真菌的作用下,还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被人食用后又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而致癌。
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致癌性很强。因此,一时吃不完的食物,建议冰箱冷藏。
三宗罪——肥胖、长期精神压抑等。
预知胃癌的信号知多少
过去没有胃痛的人,近期内反复出现胃痛;或者以前虽然有胃痛,但近来疼痛强度、性质、发作规律改变,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变得无效。出现上述情况要警惕胃癌的可能。此外,如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也应引起重视。不明原因出现消瘦、黑便等,更应及时就诊。
胃癌的高危人群为40~60岁,特别是有吸烟嗜好、不洁饮食史,以及慢性胃病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大部切除后的残胃等)。这些高危人群,每6~12个月应到医院做一次胃镜检查。在早期胃癌排查中,胃镜结合病理检查的正确判断率最高,早期胃癌发现率最高,而无痛电子胃镜则是胃癌最直观、最先进的检查手段。
广告用食物来抵御胃癌
大蒜:大蒜是公认的防癌食物,有明显的抗癌功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用生大蒜的人群,胃癌发病率非常低,原因是大蒜能显著降低胃中亚硝酸盐含量,减少亚硝胺合成几率,因而起到了防癌作用。有专家建议,将大蒜瓣切片适当食用更能发挥其防癌作用。
有效方法远离胃痛折磨
肝郁气滞症
1.菜汁炖峰蜜
选鲜芹菜120克,鲜车前草30克,鲜白萝卜100克,将三者去泥沙、洗净,然后捣烂榨汁。将汁放置炖盅内,再加入适量上等蜂蜜,炖沸后服用。
2.佛手汤
佛手片12克,猪瘦肉(或去皮鸡肉)50克,切件,然后煮汤饮用。注意不宜久煎。
脾胃虚寒症
1.白胡椒猪肚汤
选白胡椒15克,稍打碎;鲜猪肚1个,洗净。将白胡椒放进洗净的猪肚内,加清水20毫升,然后用线将猪肚上下口扎紧。用文火煲1小时,调味后分次服食。
2.参米粥
选用党参25克,洗净切碎;大米50克,洗净,在铁锅内炒至黄色。然后将二者与清水1000毫升一起放入沙锅内,煮至350毫升左右,分次食用。
胃阴不足症
1.藿山石斛粉
选用上等的藿山石斛研成粉末,以干燥的瓶子装好待用。每次以白开水冲服粉末约1.5克,早晚各服一次。
2.沙参玉竹汤
选用北沙参12克,玉竹9克,淮山门克,枸杞子10克,野水鸭肉150克,切件。将上述五物共放于沙锅内,煮汤,分次饮用。
淤血停滞胃脘症
1.三七粉
选用生三七研末,每次3克,以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
2.生韭菜汁
选用新鲜韭菜500克,洗净捣汁温服,每次50毫升,每日 2次。
单靠胃镜能检查出胃癌吗
目前:胃镜是检查胃癌有效的检测方法,尤其是对胃癌患者早期的诊断!绝大多数胃癌患者都能耐受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前必须使病人做好准备,远离胃癌应定期做好胃镜检查,目前胃癌的就诊人群中70%~80%的人确诊时已是进展期胃癌,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晚期癌症"。
排查胃癌最好是进行胃镜检查,因为通过胃镜能了解有无食管炎及其范围、性质、严重程度,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就要及时做胃镜检查。
案例胃痛不敢做胃镜检查,确诊胃癌时已是晚期
42岁的黎先生躺在病床上,脸上有无限的凄楚。10天前,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黎先生在一家外贸企业担任管理人员,平日工作忙碌,早出晚归,应酬也很多。偶尔会觉得疲劳,但并没有明显的病痛。
只是,在一年前,他的胃出现过几天绞痛。黎先生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他做一个胃镜检查。黎先生一听,犹豫了,他曾听同事说起过,做胃镜很难受。最终,他只是要求医生开点药算了。服药后第二天,黎先生的胃痛消失,凑巧那几天公司业务忙碌,黎先生于是没再做胃镜检查。
主管医生说,现在想想,一年前,癌症已给他拉过一次警报了,可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他现在的病情,主管医生叹口气说,癌细胞已经扩散,变数很大了。
以上就是笔者的介绍,希望能够引起您的重视,长期酗酒及吸烟、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体检时最好将胃镜考虑为常规检查项目,每12年应做一次胃镜检查。萎缩性胃炎患者,或动过胃手术的患者,更应定期到医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