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甜是什么原因 脾胃气阴两虚
嘴巴甜是什么原因 脾胃气阴两虚
此类口甜多出现于年老体弱或者是久病体虚伤及脾胃的人群,由于脾胃气阴两伤,虚热内生,导致脾津受灼而出现口甜口干而饮水不多,气短体虚、食欲不振等症状。
气血两虚证的症状是什么
神疲乏力,呼吸气短,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无华,手足麻木,指甲色淡,或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血崩漏下,舌淡而嫩,脉细弱无力等症。
气血两虚证常见于“虚劳”“眩晕”“心悸怔忡”“痿证”“不寐”“月经不调”及各种出血性疾病中。
与气阴两虚证和气虚血瘀证
气血两虚证常见于慢性疾病的中,后期。素有气虚或血虚者,或有慢性出血性疾病者,尤易导致本证。女性较男性为多见。本证在分科上,又各具特点。妇科方面,如月经不调,崩漏,胎漏,缺乳等,其病机主要反映在气不生血,气不摄血上,有少,淡,稀、白的特点。若月经不调者,不论先期或后期,可见经量少,色淡,经水清稀,纳呆,面色苍白等症,若闭经,每由月经量少,色淡,清稀,渐至经闭,并伴形瘦,面色萎黄等症,若漏下者,可见经水漏下,淋漓不净,色淡,质稀薄,面色白而浮等症;若胎漏者,可见妊娠少腹下堕,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面色苍白等症,若产后缺乳者,症见乳汁少而淡,质清稀或无乳汁,乳房不胀而柔软,面色苍白等症。
在儿科方面,由于小儿机体娇柔而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若后天脾胃调摄失当,脾胃受损,气血不足;疾病往往缠绵不愈。本证常散见于小儿疳积,五迟,五软等病症中,临床可见生长发育缓慢,饮食呆滞,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智力迟钝,发少唇淡,肢软无力,哭声低微等特点。
由于气血是互相依存、资生的,故本证一般多因气虚日久,累及血虚,亦可因失血过多而耗气。但气属阳,血属阴,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阴阳两虚证:即有脾病及肾病,从气血虚转化为阴阳虚。
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病变的性质差异,本证演化过程中会出现寒热二种不同的转归。一是由本证热化,即因血虚而伤阴,出现既有气虚,又有阴虚火旺的症状,表现为:气阴两虚。例如:心悸,可由心脾气血两虚,演化为心脾气阴两虚,出现心动悸,脉结代等症状,二是由本证寒化,即因气虚而伤阳,由脾而及肾,表现为“脾肾两虚”,例如“浮肿”,可由脾胃气血两虚,演化为脾肾两虚的水肿等。上述两种转归,对于素体阴虚或阳虚的患者,表现尤为突出。本证的出现,每导致机体抗病能力的低下,常易感受外邪或兼夹痰、食、瘀等病邪,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故辨证时,必须注意兼夹症。新感则应按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祛外邪,后治其本。若有兼夹症,则当扶正祛邪,两者兼顾,决不可只顾扶正,恐有留寇之弊。
吃什么水果防癌症 苹果
性味:味甘、微酸;性平。
功用: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健胃消食。
应用:内含原花青素能预防肺癌,减少肺癌的危险。适用于气阴两虚、脾胃气滞的肿瘤患者。
口干口苦要小心哪些疾病
口酸:甚至自己能闻到有酸气,是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过量,以致饮食发展的结果,假如口酸还伴有口苦烧心,两肋疼痛,这是肝经有火造成肝胃不和的结果,应泻火。
口苦:是由于肝气郁结化热、脾胃湿热熏蒸肝胆所致,往往兼有面红、头痛、目赤、腹胀腹痛、小便色黄等症状,应清肝利胆。
口甜:指患者常自觉口内发甜,饮白水也觉得甘甜,多由脾胃热蒸或脾胃气阴两虚引起。脾胃热蒸者常伴有口干欲饮,多食善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而燥等,应清胃泻火;脾胃气阴两虚者常伴有不思饮食,口干欲饮不多,神疲乏力,脘腹作胀,便秘等,宜补脾益气、养阴生津。
口辣:指口内常觉辛辣或舌体麻辣,常由肺热或胃热引起,肺热者常见伴有鼻咽枯燥,咳吐黏稠黄痰等症状,宜清肺泻热。胃热者常见伴有口舌枯燥,消谷善饥,胃脘灼热,大便燥结等症状,宜清胃泻火。
口淡:尝不出食品的滋味,多发生在大病之后,非凡是严重消化道疾病之后,导致脾胃虚弱而引起吃饭不香,多吃点东西则觉得胃部胀满,大便常稀等症状,医治应健脾和胃。
口腻:指口舌粘腻,滞涩不爽,甚至食不知味,多由寒湿困脾而引起。经常伴有不思饮食,胃脘满闷,肢困乏力,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舌体淡胖,苔白腻水滑,脉濡缓等,宜健脾燥湿、芳香化浊。如发现有与以上相同情况时,应及时诊断医治。
口咸:多主肾虚,往往伴有腰酸腿痛、夜尿频多、全身无力等症状。应分清肾阴虚、肾阳虚后再补肾。
心气血两虚有什么表现
【心气阴两虚证典型症状】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心神不宁,失眠虚烦,神萎,口干,口渴,汗出。手足心热,或倦怠微烦,四肢欠温。舌边尖红,少苔,或舌淡而光剥,或舌红,或淡红。脉细数,或结代。本证好发于素体阴虚或气虚者。根据心悸,失眠,心烦,神萎,四肢欠温与舌脉所见,可辨为心气阴两虚证。
【心气阴两虚证临床主要表现】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心神不宁,失眠虚烦,动则易汗,手足心热,口干,舌边尖红,舌苔少,舌质淡而光剥,脉细数或结代等。心气阴两虚证常见于心悸怔忡、不寐、胸痹等疾病中。心气阴两虚证应与心气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血两虚证相鉴别。心气阴两虚见于:不寐,心悸,怔忡,胸痹,风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通过以上关于心气血两虚有什么表现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也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也要进行积极的调理,从以益气养阴和宁心安神调理入手,在通过中药调理的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和生活调理。
气阴两虚的人容易感冒吗 气阴两虚多久能恢复
因人而异。
由于气阴两虚证相对于单一的气虚或阴虚病理现象要复杂些,且不同气阴两虚症状的人体质各不相同,所以不能准确说要多久才能恢复好,不过轻度的气阴亏虚证人群坚持治疗几个月多数能获得好的效果,若是病情程度较为严重的话,可能还要再延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恢复。
脾胃虚弱慢性胃炎的症状与治疗
说到慢性胃炎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但慢性胃炎也分为很多种类型,类型不同它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所以想要治疗慢性胃炎就要想了解它的不同类型。
慢性胃炎
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可分为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挟气滞、脾胃湿热、脾胃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瘀五型。以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胃湿热三型最多,且脾虚贯穿于各型之中。脾胃湿热、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虚肝胃不和型,病变以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中焦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为病机核心。而气滞血瘀和气阴两虚型疗效较差,与病程长、病位深有关。
脾虚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与情绪有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拟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柴胡疏肝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柴胡12g,白豆蔻6g(后下),炒白芍15g,炒白术12g,神曲15g甘草6g。伴胆结石者加用大叶金钱草30g,鸡内金15g,海金沙15g,广郁金15g,赤芍18g;胃酸多者加用锻瓦楞子20g,淅贝母12g,海螵蛸20g或用旋覆代赭汤。
由于疾病的症状不同,所以得到的方法治疗也不同,那么对于脾胃虚弱,慢性胃炎,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滋补身体,加上以中药的方式辅助来起到保守治疗的作用,患者不要吃辛辣,而且容易上火的食物,可以选择中药和中成药进行滋补。
通草有毒吗 气阴两虚者服用通草
气阴两虚是指有口渴、气短、胃脘痞满,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等不适,气与阴液均亏虚患者,因为通草具有较强的利尿功效,气阴两虚者服用会加重气与阴液的耗伤,从而导致原本不适症状加重,所以对于气阴两虚者来说,通草有毒。
嘴巴甜是怎么回事 脾胃热蒸
多由于过食辛辣刺厚味之品,导致脾胃滋生内热或者外感邪热而蕴结于脾胃所致,病常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者表现为唇舌生疮,大便干结等。
长期脾胃虚弱小心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并呈持续或反复发作。慢性胃炎也分为很多种类型,类型不同它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
慢性胃炎
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可分为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挟气滞、脾胃湿热、脾胃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瘀五型。以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胃湿热三型最多,且脾虚贯穿于各型之中。脾胃湿热、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虚肝胃不和型,病变以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中焦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为病机核心。而气滞血瘀和气阴两虚型疗效较差,与病程长、病位深有关。
脾虚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与情绪有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拟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柴胡疏肝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柴胡12g,白豆蔻6g(后下),炒白芍15g,炒白术12g,神曲15g甘草6g。伴胆结石者加用大叶金钱草30g,鸡内金15g,海金沙15g,广郁金15g,赤芍18g;胃酸多者加用锻瓦楞子20g,淅贝母12g,海螵蛸20g或用旋覆代赭汤。
脾胃气虚挟气滞型:胃脘隐痛或胀痛,食后脘闷,纳呆少食嗳气,便糖腹泻,四肢乏力,舌质淡红或舌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脉细软无力。治拟益气运脾。处方:生黄芪12g,炒党参12g,炒白术12g,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0g,枳壳12g,川厚朴12g,砂仁8g。消化不良者加神曲20g,可加少许黄苓(6g)防止上述药物温燥太过(反治法)。
脾胃湿热型:胃脘灼热胀痛,口苦口臭,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厚或厚腻;脉滑或濡数;治拟清化湿热,运脾和胃。药用连朴饮或三仁汤加减:黄连4g,厚朴9g,半夏10g,陈皮10g,茯芩12g,桅子10g,枳壳10g,生薏苡仁20g,飞滑石12g,神曲24g,甘草5g。热重于湿加用蒲公英15g,黄芩12g;湿重于热加用藿香6g,白豆蔻6g,桂枝3g;伴肠化者加用白花蛇舌草12g,藤梨根12g;红斑渗出糜烂者加用地榆12g,白及12g。
脾胃气阴两虚型:胃脘灼热痛疼,口干舌燥,大便干燥,神疲乏力,舌淡红或有裂纹;脉细软无力;治拟益气健脾,养阴泄热。处方:太子参15g,炒白术9g,茯苓10g,竹沥半夏9g川厚朴花12g,佛手花12g,炒白芍12g,南沙参15g,石斛12g,麦冬12g,玉竹12g,知母4g。
气滞血瘀型:患者胃脘痛疼明显,嗳气频作,舌红,苔薄白;脉弦。治拟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处方:败酱草12g,蒲公英12g,黄芩12g,柴胡12g,枳壳10g,炒白芍12g,佛手12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9g,莪术10g。痛疼者根据轻重程度分别用延胡索15g,失笑散,三七粉。
黄芪麦冬泡水喝的功效
具体如下:
黄芪麦冬泡水喝中,黄芪味甘性温,具有一定健脾益肺、固表止汗、托疮生肌以及利水消肿的作用;而麦冬具有一定益胃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黄芪补气力较强,麦冬长于滋阴,二者合用有益气养阴的作用。
经常被用于热病后期,脾胃气阴亏虚的胃炎隐痛,似饥不欲食,口舌干燥,大便密结等症状,也经常被用于可以用气阴两虚所致的盗汗、自汗或者肺气不足,肺阴虚所引起的干咳无痰等症状,对人体健康具有好处。
地图舌头需要怎么治疗
地图舌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在不影响生活,不影响饮食的情况下可以不做治疗,可以自愈。但对于病程迁延的慢性患者,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发病家族史,并注意观察病损的变化,进行相关检查以及治疗。对于伴有沟纹舌或伴有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应当进行局部抗真菌治疗。
此外中医认为地图舌可能是脾胃湿热、气阴两虚所致,因此脾胃湿热型采用清热利湿、健脾和胃;气阴两虚采用益气养阴、补脾养胃进行治疗。
几种常见的人参正确使用方法
人参是一个笼统的名称,它因来源、产地、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野山参、圆参、移山参、高丽参、吉林参、西洋参、红参、生晒参、糖参等品种,在我们潮汕地区民间,最常用来进补的“参”大概有:高丽参、红参、西洋参等。
高丽参:性温,味甘、微苦,补气之力最大,能大补元气而固脱,且能益气生津,用于气虚或气阴两虚较甚病例,也常用于救急,如独参汤等。
红参:性味与高丽参相同,补气之力弱于高丽参,但健脾补中之功较好,常用于脾胃气虚、中焦虚寒病例。
西洋参:性平、微温,味甘、微苦,补气之力弱于高丽参,健脾补中之功逊于红参,但性平,不温燥,养阴生津力大,对气阴两虚兼有燥火或虚火者最为适宜,也常用于小儿患者,也常作日常益气生津提神或食疗、药膳之用。
气阴两虚体质养生经验谈
气阴两虚为中医学病因病理学术语。又称气阴两伤。气阴两虚主要涉及心、肺、胃、肾等脏腑。常见于热性病过程中,热在气分,汗出不彻,久而伤及气阴;或热盛耗伤津液,气随液脱;或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元气大伤。也可见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液和阳气均受耗伤的现象。此症程度较轻的称为"气阴不足",较重的称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临床表现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思饮,纳少,下肢肿胀,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质略红,舌边有齿痕,舌苔红,脉沉弱或沉细数。治宜益气生津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