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消化不良好诊断吗

消化不良好诊断吗

消化不良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情况下,我们眼里的消化不良,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一项调查显示,这个疾病的患病率高达20%~40%,年发病率在1%以上,占消化门诊的50%左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消化不良的病人,甚至我们自己也时常有消化不良的某些症状。

“上腹部饱胀、吃一点东西就饱、胃部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这些都是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医生说。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出现了上面的一个或者几个症状,就可以确诊为消化不良了。

“有些人平时胃肠道没有任何问题,这次饭吃的太多了,超过了胃容纳量的一倍、甚至几倍,恶心、呕吐的症状也许不会出现,上腹部饱胀感肯定会有。”医生说,“但是,难道凭借一次的症状,我们就能说这个人患上消化不良了吗?”

就临床诊断来说,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这些不适症状如果只出现了一两天、三两次,这也许只是吃饭过饱,或者饮食不卫生造成的,与消化不良关系不大。

但是,如果患者的症状是经常性的,在一年、半年,甚至一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时不时的出现,患者这个时候就需要到医院做胃镜,看看胃里面是不是有炎症、溃疡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了。

为什么消化不良的患者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呢?李修岭教授指出,有许多原因,比如睡眠不好、情绪紧张、烟酒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某些不明的原因,都会引发这个疾病。

大多数消化不良都与胃动力不足有关,所以有些广告上说:消化不良,解决胃动力是关键,也并非一点儿道理也没有。但是,有些消化不良除了胃动力的问题,还与情绪不好、烟酒刺激有关。像这样的情况,如果患者只服用胃动力药,很难把消化不良彻底治愈。

“情绪问题造成的消化不良,患者应该用些调节神经、抗抑郁的药物;胃部有烧灼感,要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医生说。

此外,消化不良的病人与平常人相比,消化功能较差,平时应少吃多餐,低脂饮食。肥肉、动物内脏、奶油制品等含有不易消化的脂肪的食物,患者不宜多吃。

消化不良如何鉴别诊断

(1)溃疡样消化不良型,它以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为特征,而又无溃疡的存在,新近研究发现常常面临应激的病人可出现应激反应,有胃酸排出的间歇性升高,加之动力障碍使胃酸对粘膜损害的作用延长和增加。因此,此型病人可因进食或服用H-受体拮抗剂而好转。

(2)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型,它以胃储留症状为特征的临床表现为主,病人存在难以定位的上腹痛或不适,常由进食引起或餐后加重,同时有餐后上腹发胀、早饱、恶心或呕吐、食欲不佳等。

(3)特异性消化不良型,有FD症状,但不符合上述两组特征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器质性消化不良:经过检查可明确认定是由某器官病变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肝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糖尿病等。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治疗的时候主要针对病因治疗,辅助补充消化酶或者改善胃动力来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食欲不振、进食后腹部饱胀,腹部有压迫感和(或)腹痛,可放射到胸部,呃气,烧心,轻度恶心、呕吐,舌苔厚腻。

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哪些症状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症状

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嗳气、粪便排出过程异常、气上沖心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1.症状 FD的症状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常以某1个或某1组症状为主,至少持续或累积4周/年以上,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由饮食、精神等因素诱发。部分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无贫血、消瘦等消耗性疾病表现。临床上将FD分为3型:溃疡型(上腹痛及反酸为主)、动力障碍型(早饱、食欲不振及腹胀为主)和非特异型。

2.体征 FD的体征多无特异性,大多数患者中上腹有触痛或触之不适感。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

FD的诊断标准如下:

1.上述消化不良的症状在1年中持续4周以上。

2.内镜检查无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糜烂和肿瘤性病变,也无这类疾病病史。

3.B超、X线、CT、MRI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了肝、胆、胰腺疾病。

4.无精神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及肾脏病存在。

5.无腹部手术史。

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诊断

确定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前必需注意以下几点:

1、“报警”信号有无:报警信号系指与器质性消化系疾病有关的症状、体征,如年龄45岁以上近期发病进行性加重,吞咽困难、呕血、黑粪、贫血、黄疸、发热、体重下降等。提示有器质性疾病,

2、诱发因素:询问有无诱发症状发作相关的应激事件、精神压力、心理因素,如果明确存在,提示FD可能.

3、上腹痛的特点:如果以腹痛为主的主诉,应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与进餐的关系和既往服用制酸药的反应等。以除外消化性溃疡或胆系疾病。

我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和指南

临床上,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和上腹胀的症状,常在餐后加重,并伴有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这些症状主要是以胃为主的一组消化不良症状。消化不良是很常见的病症,各国报道的患病率在20%~49%之间,据我国广州报道,消化不良患者数占普通门诊患者数的11%, 占消化门诊患者数的53%。消化不良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按病因划分,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 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前者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疾病等;也包括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异常,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和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而fd患者经内镜等检查未能显示有结构上的明显异常,或难以用这些表现来解释其症状。

消化不良相当常见(20%~54%),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常多次就诊,耗费巨大,在国、内外均已引起密切关注。德国classen对3001例fd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fd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随访1年后,75%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正常,表明多数fd患者预后良好。该研究还显示,选择内镜检查后进行治疗或一开始就选择经验治疗,两者的结果差别不大。这一研究进一步表明,制定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很有必要,可使患者及时得到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国际上已制定出有关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因此,制定适合我国情况的消化不良诊治流程和指南十分必要。

消化不良有哪些诊断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习,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研究表明:超声3D通过测量胃容积可以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荷兰消化专家报告,3维超声(3D US)可望成为一种精确无创的诊断方法,以替代电子恒压器评估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胃功能。应用3D US,消化医师发现许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症状,通常与近端胃适应性调节功能受损有关。(Gut 2006, 55: 1685, 1725)

在报告中,荷兰Utrecht大学医学中心Mundt和Samsom医师指出,根据目前比较电子恒压器和3D US以及研究胃容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关联的试验,3D US判断胃容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他们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纳入15名健康者和1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分别采用不同的诊断性工具。通过电子恒压器检查发现,47%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作为对营养液体相应的胃基底部适应性调节能力受损;通过3D US检查则显示67%的患者存在近端胃容积的改变能力受损,而远端胃窦容积增大。

Mundt和Samsom医师认为,3D US是一个测量胃容积的可靠而无创的技术,检查结果与电子恒压器具有很明显的符合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1.功能性消化不良通用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慢性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喂养困难等上消化道症状,持续至少4周。

(2)辅助检查: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史。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

(3)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

(4)无糖尿病史,结缔组织病,肾脏疾病及精神病。

(5)无腹部手术史。

2.罗马Ⅱ诊断标准罗马Ⅱ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采用了成人的标准,具体如下:

下列症状在12个月内至少出现12周,但无须连续:

(1)上腹部持续性或复发性疼痛或不适感。

(2)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3)排便后不缓解,大便的次数及形状无改变。

消化不良如何诊断

消化不良好诊断吗?消化不良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情况下,我们眼里的消化不良,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一项调查显示,这个疾病的患病率高达20%~40%,年发病率在1%以上,占消化门诊的50%左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消化不良的病人,甚至我们自己也时常有消化不良的某些症状。

“上腹部饱胀、吃一点东西就饱、胃部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这些都是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医生说。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出现了上面的一个或者几个症状,就可以确诊为消化不良了。

“有些人平时胃肠道没有任何问题,这次饭吃的太多了,超过了胃容纳量的一倍、甚至几倍,恶心、呕吐的症状也许不会出现,上腹部饱胀感肯定会有。”医生说,“但是,难道凭借一次的症状,我们就能说这个人患上消化不良了吗?”

就临床诊断来说,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这些不适症状如果只出现了一两天、三两次,这也许只是吃饭过饱,或者饮食不卫生造成的,与消化不良关系不大。

但是,如果患者的症状是经常性的,在一年、半年,甚至一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时不时的出现,患者这个时候就需要到医院做胃镜,看看胃里面是不是有炎症、溃疡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了。

为什么消化不良的患者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呢?李修岭教授指出,有许多原因,比如睡眠不好、情绪紧张、烟酒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某些不明的原因,都会引发这个疾病。

大多数消化不良都与胃动力不足有关,所以有些广告上说:消化不良,解决胃动力是关键,也并非一点儿道理也没有。但是,有些消化不良除了胃动力的问题,还与情绪不好、烟酒刺激有关。像这样的情况,如果患者只服用胃动力药,很难把消化不良彻底治愈。

“情绪问题造成的消化不良,患者应该用些调节神经、抗抑郁的药物;胃部有烧灼感,要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医生说。

此外,消化不良的病人与平常人相比,消化功能较差,平时应少吃多餐,低脂饮食。肥肉、动物内脏、奶油制品等含有不易消化的脂肪的食物,患者不宜多吃。

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诊断

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症状表现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到医院检查,除胃镜下能见到轻型胃炎外,其他检查如B超、X光造影及血液生化检查等,

1)详细问病、系统查体:详细询问病史以了解患者的症状类型,判断症状的来源和性质。同时要特别注意了解对药物的治疗反应,有无精神刺激、抑郁、焦虑,是否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体格检查要系统全面,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体检常无阳性发现,但要特别注意营养状态,腹部压痛的部位和范围,肝脾有无肿大。

2)实验室检查:为排除器质性病变,下列项目应作为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粪隐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糖,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必要时测定相应的肿瘤标志物。

3)器械检查

A.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肝胆胰B型超声、胃镜应作为常规检查,不愿或不适应胃镜检查者可行气钡双重造影。

B.CT或ERCP:个别患者B型超声不能明确者,必要时尚需做CT或ERCP。

C.体表胃电图: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过缓比较多见,也可有胃动过速或节律失常。都不能检查出不正常的表现。

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1.有较长期的膳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消化系统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低出生体重史。

2.能量营养不良者以消瘦为特征,蛋白质营养不良者以水肿为特征,既有体重明显下降又有水肿者为混合型。

3.临床分为三度:

Ⅰ 度体重减低15%~25%,腹部皮褶厚度为0.8mm~0.4mm;

Ⅱ 度体重减低25%~40%,腹部皮褶厚度<0.4mm;

Ⅲ 度体重减低>40%,腹部皮褶消失。

4.常合并贫血、维生素A、B 族和C 缺乏及锌缺乏;重者生长发育停滞,全身各脏器和免疫功能紊乱。

消化不良的诊断鉴别

(1)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周或在 12 月中累计超过12周。

(2)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

(3)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

(4)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

(5)无腹部手术史。对科研病例选择还需将同时伴有肠易激综合征者除外,以免影响研究的可比性;经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随访时间1年以上。

(6)鉴别诊断:需要鉴别的疾病见诊断标准所列。其中要特别指出的是,以往将有烧心、反酸症状而胃镜检查未见有反流性食管炎者列为反流型的FD ,现已将这部分患者归为内镜检查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检查诊断

检查

1、粪便中脂肪测定:脂肪定量分析是诊断脂肪泻的简单而可靠的试验,正常人24h内粪便排出的脂肪量<6g,或脂肪吸收系数>94%;用14C-三油酸甘油酯吸收试验,正常人每小时呼吸排出标记物大于给予量的3.5%。

2、维生素B12吸收的Schilling试验:异常常提示回肠末端病变,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病人也常有维生素B12吸收障碍,Schilling试验也有助于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特别是盲襻综合征,硬皮病和多发性小肠憩室,如盲襻综合征时Schilling试验的第1,2部分异常,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后,Schilling试验可恢复正常。

3、影像学检查:B超及内镜检查,其他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MRI等),其意义在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有利于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肝,胆,胰腺疾病和肿瘤等器质性病变鉴别,X线,MRI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不同时间的胃排空率。

4、胃排空测定技术:核素扫描被认为是测定胃排空的金标准,25%~50%患者胃半排空时间延长,主要是对固体食物半排空时间延长。

诊断

1.上述消化不良的症状在1年中持续4周以上。

2.内镜检查无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糜烂和肿瘤性病变,也无这类疾病病史。

3.B超,X线,CT,MRI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了肝,胆,胰腺疾病。

4.无精神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及肾脏病存在。

5.无腹部手术史。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症状与体征均很难与FD鉴别,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明显充血,糜烂或出血,甚至萎缩性改变,则常提示慢性胃炎。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也可见于FD患者,X线钡餐发现龛影和胃镜检查观察到溃疡病灶可明确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3.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多与胆结石并存,也可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腹部B超,口服胆囊造影,CT等影像学检查多能发现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征象可与FD鉴别。

4.胃癌:胃癌的早期常无特异的症状,只有胃镜和病理检查才能发现,但随着肿瘤的不断增长,影响到胃的功能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类似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但胃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会同时伴有消瘦,乏力,贫血等提示恶性肿瘤的所谓“报警”症状,通过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不难确诊。

5.其他 FD还需与其他一些继发胃运动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胃轻瘫,胃肠神经肌肉病变相鉴别,通过这些疾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一般可作出鉴别。

相关推荐

消化不良的原因

不良习惯 ● 精神紧张或神经衰弱 ● 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偏食等 ● 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饭、生鸡蛋等 胃炎 ● 刺激性食物及饮料:酒、黑咖啡、浓茶、辣椒和咖喱等 ● 滥用yao物 ● 细菌或病毒感染 胃溃疡 ● 生活紧张和工作过劳 ● 烟酒过多 ● 食无定时,食无定量 导致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注意事项 从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码一天三顿要定时定量,早中餐一块吃的,这种习惯必须要改掉。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如果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

四招判断诊断宝宝是否小儿消化不良

很多健康问题其实都跟脾胃有关,儿童保健最重要的是消化系统。要想孩子身体健康不生病,养好脾胃预防各种消化疾病很重要。 孩子消化好则百病不侵。那么如何诊断孩子消化怎么样呢?四招判断诊断宝宝是否小儿消化不良诊断一、口气:判断宝宝消化状态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早上起床时闻一闻他的口气。如果口气闻起来有酸臭的气味,就证明消化状态不太好;如果口气清新,就证明消化状态还是不错的。 诊断二、睡眠:“胃不和而卧不安”,肠胃不舒服的时候,睡眠质量也不会好。如果发现小孩子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睡不香,就很可能是肠胃有问题、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的症状 消化不良治疗原则

1.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抗抑郁治疗。 2.按需服药,避免长期服用对症药物。 3.少食多餐;因胃底容受性扩张能力下降,进餐时不要摄入过多液体,每天分6~8次饮水;低脂饮食,减少蔬果摄入。 4.避免服用NSAIDs等胃黏膜损害药物、聚乙二醇4000(影响胃排空)和影响消化道蠕动药物。

该如何正确的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在临床上消化性溃疡也可以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嗳气、反酸水、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但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可发现有突出到胃壁内的叫做“龛影”的不透光影,胃镜检查更能直接看到溃疡病灶的大小及溃疡周围炎症的轻重。 2、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者常有右上腹部的疼痛和饱胀感、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有些患者可有反复发作的急性上腹部绞痛史(此即所谓胆绞痛)。通过腹部B型超声检查以及胆囊造影,结合曾经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绞痛常能作

子宫发育不良诊断标准

子宫发育不良的诊断: 1、患者表现为月经量少,痛经及婚后不孕。但往往表现为原发性闭经。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较正常为小。宫颈占子宫全长的比例大于正常成人的1:3,宫体常因子宫前壁或后壁肌层发育不良而呈极度前屈或极度后屈。 2、根据病史及妇科检查,探针探测宫腔大小、方向或B超及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以明确诊断

消化不良怎么办

1、检测胃酸 缺乏胃酸是造成消化不良的直接原因,你可以做一个胃酸自我测试。服用一汤匙的苹果醋或柠檬汁。如果这样做使胃灼热消失,那麽你需要更多的胃酸(可于正餐时,饮纯的苹果汁加水)。如果这麽做使症状更糟,则表示你的胃酸过量,勿再服用增加胃酸的药物。 2、保持饮食均衡 消化不良的时候应该要保持饮食的均衡,并且饮食中要含有纤维素。而含有纤维素的食物有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谷类等。 3、避免食用某些食物 避免吃精制的糖类、面包、蛋糕、通心粉、乳制品、咖啡因、柳橙类水果、番茄、青椒、碳酸饮料、洋芋片、垃圾食物、油炸食

打嗝消化不良

1、消化不良 胃胀气多是消化不良,胃肠运动慢造成的,胃炎,胃溃疡的人常会胃胀气。进食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暴饮,暴食,饮用烈酒,浓咖啡等,导致胃粘膜炎xing病变。食物腐烂或不卫生,导致消化系统细菌感染。蔬菜,水果上的农药残留,大鱼,大肉中的激素残留等,导致肠内菌群失调,产生消化不良。 2、胃脘撑胀 外观又有胀满的形态表现的一种病症,可同时伴有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等临床表现。 3、腹部不适或疼痛 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

卵泡发育不良诊断鉴别

诊断 有明确病因,如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因素,下丘脑性不排卵等。 有典型症状如不孕,闭经、月经失调,月经稀发,体重增加,多毛,汗出,或消瘦,毛发枯萎,怕冷,性器官萎缩,腰膝酸软等。有局部症状如卵泡发育不良。 实验室检查也可明明确诊断如 内分泌激素检查、阴道脱落细胞,腹腔镜检查、卵泡发育超声表现等。

怎么判断宝宝消化不良

睡眠:“胃不和而卧不安”,肠胃不舒服的时候,睡眠质量也不会好。如果发现小孩子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睡不香,就很可能是肠胃有问题、消化不良。 口气:判断宝宝消化状态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早上起床时闻一闻他的口气。如果口气闻起来有酸臭的气味,就证明消化状态不太好;如果口气清新,就证明消化状态还是不错的。 舌苔:舌苔显示的就是胃气,健康的宝宝舌头为淡红色,舌苔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如果孩子的舌头上覆盖了一层白色或黄色的舌苔,是消化不好的表现。

消化不良症状

(1)腹泻:腹泻为主要症状,多数患者有经常腹泻或间歇发作,极少数无腹泻或有便秘。 (2)腹痛、腹胀:腹痛少见,多为胀痛,常在排便前发生,约半数有明 显胀气及恶心呕吐。 (3)体重减轻:约有50%~100%的病人发生,由于营养吸收不足和食欲不振造成体重减轻,主要是由于蛋白质、脂肪等营养吸收障碍,过多丢失所致。 (4)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及钙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蛋白质不足可致骨质疏松、骨软化引起骨痛。 (5)生化改变:血清钾、钠、钙、镁均可不同程度下降;血浆蛋白、血脂及凝血酶原也降低 。 (6)脂肪吸收率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