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处理 注意事项
小儿骨折处理 注意事项
1、小儿骨折后,家长不能随便复位,以免加剧疼痛,刺破周围的伸进和血管。
2、大腿和脊柱骨折时,要就地固定,然后立即转送医院。
3、固定器材不能直接接触病儿的肢体,骨突部分,固定器材的上下两端及有间隙的地方,均应垫上棉花或毛巾,以防压迫皮肤引起损伤,固定后立即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4、在转送途中要尽量减少颠簸。对于脊柱骨折的病儿,在转送时要用硬板床或门板,以防脊髓断裂而致瘫痪。
治疗小儿骨折妈妈小心三大误区
1、小儿骨折后肯定愈合不佳
由于小儿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的,像生长中的小树苗,小儿骨折创伤有其特点,多数骨折可以用手法复位的方法来治疗,而且某些情况下,即使骨折复位“效果不佳”遗留有“错位”,小儿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塑型能力,能使一些小儿骨折畸形愈合后自行纠正,对于一些四肢骨干部位的错位可以在1~2年内自动纠正,甚至看不出曾经骨折的痕迹,当然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
2、小儿骨折与成人骨折是一样的
长期以来,由于习惯性思维,人们往往认为小儿只是成人的一个缩影,只是身材较小,体重较轻,其他没有什么区别,往往套用成人骨科的观点来处理,然而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小儿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的,其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力学性能都在不断变化,与成人的骨骼不同。所以对于小儿骨折应首先纠正认识,他们和成人是不同的。
3、小儿骨折一定需要开刀治疗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患儿家长要求的增高,一些过去不能或不需要手术的骨折,目前也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的适应症有放宽的趋势,有些心急的家长认为小儿骨折手术后骨折会愈合得快一些,往往要求医生尽早手术。实际上,需要用手术治疗小儿骨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骨折后不能复位或维持复位而引起的骨折畸形愈合,通过生长发育不能自行纠正,将来直接影响其功能活动和外观的;②移位的骨骺骨折和关节内骨折需要更好地复位,如不能达到要求,必须手术复位;③多发性骨折或合并其它脏器损伤,以解决治疗和护理的矛盾及困难。
小儿骨折如何处理 开放性骨折处理
开放性骨折因断骨的尖端穿透皮肤,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一旦发生,要先处理皮肤表面的伤口,然后再固定骨折的部位,骨折固定可以暂时止痛和便于运送,具体步骤如下:
1、包扎止血:将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者布巾覆盖。如果出血渗透了覆盖的物品可加盖一块。用绷带或者布条将覆盖物品轻轻固定。
2、固定:可用小木板、竹板、纸壳等当做夹板使用,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包扎时,夹板上先铺垫毛巾或者软布,以防损伤到皮肤,要把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先绑骨折上端,后绑下端。
3、固定时绑扎的松紧要适度,以免造成肢体血运障碍,或松动没有起到固定的作用。
4、开放性骨折,有断骨露在外面,不能自行复位,也不能搬动骨折部位。
5、暂时处理后,要注意将病儿送往医院诊治。
小儿骨折处理 一般处理
若因大事故,首先抢救生命,再对骨折做处理,处于原则是:包扎、止血、固定。为了避免加重疼痛和损伤,尽量少搬动患肢,若患肢肿胀严重,可剪开衣袖或裤腿以减轻压迫。
什么原因造成的小儿骨折
小儿骨折的原因
小儿生活习惯与成人不同,其骨折多因日常生活而损伤。奔跑摔跤,嬉闹斗殴,攀高摔跌,坠床等为常见原因。故多为间接外力所引起。骨折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孩较女孩活泼、顽皮、喜运动有关。
小儿骨折的类型
小儿骨骼的成分,有机质所占比例远比成人为大,故骨的脆性小而富有韧性,因而骨折常表现为青枝型,或骨皮质绉起呈“竹节样"改变,小儿之骨膜较成人为厚,骨膜形成的鞘管较为坚韧。小儿不少骨折表现为骨膜下骨折,即骨皮质虽已完全断裂,而骨膜鞘管尚完整,折端无移位。青枝骨折与骨膜下骨折都是较稳定的骨折类型。
骨折的临床分类
1.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分类
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骨折附近的皮肤和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易受到感染。
(2)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感染。
2.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1)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横行、斜行、蝶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
(2)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行、斜行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4)呈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其发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7)裂纹骨折: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8)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末断。
9)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
3.依据解剖部位来分类
如脊柱的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
小儿骨折与成人截然不同诊断需遵循五个特点
长期以来,由于习惯性思维,人们往往认为小儿只是成人的一个缩影,只是身材较小,体重较轻,其他没有什么区别,往往套用成人骨科的观点来处理,然而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小儿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的,其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力学性能都在不断变化,与成人的骨骼不同。所以对于小儿骨折应首先纠正认识,他们和成人是不同的。
1、骺板:也称为生长板,小儿特有的生长板由软骨细胞组成,具有橡胶样韧性,有减震作用,保护关节面避免成人常见的严重粉碎性骨折。
2、骨折愈合快:小儿骨折愈合过程相当快。因为小儿骨膜有很强的成骨能力,骨痂生成多且快,小儿骨折不愈合极少。
3、肥厚的骨膜:小儿的骨膜不但肥厚而且还具有很大强度,小儿骨折后常在一侧骨膜完整未断形成一绞链。若合理应用三点矫形原理,则骨膜绞链会迫使骨折达到满意复位。
4、在生长发育中矫形能力强:小儿骨骼生长过程中对小儿骨折造成的畸形有较强的矫正能力,有时甚至非常严重的成角畸形和一定的短缩畸形,也能在数月至数年中矫正。这种能力在骨干骨折中更为明显,年龄越小矫正能力也越强。
5、小儿骨骼有巨大的可塑性:小儿骨骼无机盐比成人少,并且有较多的骨孔和哈佛管,所以小儿骨折发生前有很大的可塑性,柔软易弯曲,并可缓解压力的集中,减少骨折的发生,发生小儿骨折时也常常是柳枝骨折和翘棱骨折。
小儿骨折与成人有何不同
1、骺板
也称为生长板,小儿特有的生长板由软骨细胞组成,具有橡胶样韧性,有减震作用,保护关节面避免成人常见的严重粉碎性骨折。
2、骨折愈合快
小儿骨折愈合过程相当快。因为小儿骨膜有很强的成骨能力,骨痂生成多且快,小儿骨折不愈合极少。
3、肥厚的骨膜
小儿的骨膜不但肥厚而且还具有很大强度,小儿骨折后常在一侧骨膜完整未断形成一绞链。若合理应用三点矫形原理,则骨膜绞链会迫使骨折达到满意复位。
4、在生长发育中矫形能力强
小儿骨骼生长过程中对小儿骨折造成的畸形有较强的矫正能力,有时甚至非常严重的成角畸形和一定的短缩畸形,也能在数月至数年中矫正。这种能力在骨干骨折中更为明显,年龄越小矫正能力也越强。
5、小儿骨骼有巨大的可塑性
小儿骨骼无机盐比成人少,并且有较多的骨孔和哈佛管,所以小儿骨折发生前有很大的可塑性,柔软易弯曲,并可缓解压力的集中,减少骨折的发生,发生小儿骨折时也常常是柳枝骨折和翘棱骨折。
小儿骨折和成人骨折治疗不同
小儿天性好动,加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容易发生各种骨折。小儿骨组织结构、骨折愈合特点与成人大不相同,在骨折的治疗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小儿骨骼的结构特点
1.位于小儿骨骼两端的生长板,是维持骨骼生长的特殊结构,骺板软骨内的细胞不断分化、增殖,使骨骼长度不断增长。青春期后,骺板逐渐失去增殖能力,骨骼即停止生长。若小儿因外伤引起骺板损伤,则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2.与成人相比,小儿骨骼有机质含量多,无机质含量少,因此骨的韧性高而脆性低,损伤后引起的骨折常常像嫩树枝折断一样,表现为骨的弯曲或仅有部分断裂,临床上被形象地称之为“青枝骨折”。当然,如果外力很大,则骨骼会完全断裂,明显错位。
小儿骨折愈合与成人不同
骨折愈合快:骨折后,骨表面的骨膜细胞分化、增殖,生成新骨,使骨折两端连接起来,直至愈合。小儿骨膜有很强的成骨能力,新骨生成快且多,愈合时间较成人明显短,比如肱骨髁上骨折,小儿只须2周即可达到初步愈合。小儿骨折极少出现不愈合。
矫形能力强:小儿骨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骨折造成的畸形有较强的矫正能力,只要骨折力线满意,纠正旋转和短缩移位,即使骨折有一些错位(有时甚至是较明显的错位),也能在数月至数年后矫正而不遗留任何后遗症。
小儿骨折处理原则和方法
对于小儿骨折的治疗,西医更多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优点是固定比较坚固,缺点是手术的创伤比较大。中医治疗小儿骨折更多是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的方法,中医骨伤科有一整套骨折复位的方法,骨折闭合复位是中医骨伤最鲜明的特色。
骨折的症状
临床分类:
1.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分类
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骨折附近的皮肤和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易受到感染。
(2)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感染。
2.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1)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横行、斜行、蝶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
(2)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行、斜行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4)呈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其发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7)裂纹骨折: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8)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末断。
9)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
小儿骨折的症状有哪些
一、小儿骨折常见症状
肩关节活动受限、骨痛、膝后肿胀疼痛、手腕肿痛及掌屈
二、小儿骨折症状
小儿骨折中青枝骨折较常见,常常会见到折而不断的情况。儿童的骨骼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外面包裹的骨外膜由特别的厚,因此在力学上就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不容易折断,遭受暴力发生骨折就会出现与植物青枝一样折而不断的情况,骨科医生就把这种特殊的骨折称之为青枝骨折。
1、小儿骨折全身表现:
(1)休克: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2、小儿骨折局部表现:骨折的局部表现包括骨折的专有体征和其他表现。
三、小儿骨折体征: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儿童骨折并非成人骨折缩小版
生活实例
杨某今年13岁,两年前曾发生过一次严重扭伤,右小腿骨折。当时,由于拍片显示骨折移位并不厉害,医生采用了治疗成人骨折的常规固定方法——对骨折部位打了个石膏,就让他回家了。两个月后,骨折愈合了,看孩子已经能够行走,父母也就没再理会这事。今年年初,杨某的妈妈偶然发现小孩的踝关节明显变形,行走时有点跛,顿时慌了神,急忙带孩子去大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杨某的右下肢缩短,踝足偏向外侧,足内侧负重跛行,属于对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处理不当,影响了骨骺生长而导致的并发症,必须通过复杂的矫形手术才能恢复正常。
9岁男孩严某4年前摔伤了右肘关节,诊断为右肱骨外上髁骨折、部分移位,接诊医师用简单的石膏固定后,便让他回家了。数月后,父母发现孩子的肘关节有点变形,便带孩子去医院复诊,结果发现骨折并没有愈合,需要接受手术,矫正关节畸形。
骨折特点:成人、儿童有差异
儿童骨折有不同于成人骨折的诸多特点。首先,就发生部位而言,小儿上肢骨折多于下肢骨折;其次,由于关节部位是骨骼的生长端,比较脆弱,故儿童骨折多发生于近关节部位,肘关节最为常见;第三,儿童骨折常合并骨骺损伤,若处理不当,会发生骨骼长歪、变短等骨骼发育畸形,致残率高,后期需要进行矫形手术;第四,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阶段,骨折后愈合较快。
由此可见,儿童骨折不同于成人骨折,不能把治疗成人骨折的常规方法生搬硬套用于儿童骨折的治疗。在不了解儿童骨骼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的情况下,盲目按成人“缩小版”治疗小儿骨折,特别是对关节及其附近的骨折进行反复复位或手术,不但容易加重患儿骨折损伤,而且还会增加发生远期并发症的风险。
骨折治法:成人、儿童大不同
儿童骨骼的塑形能力比较强,骨干骨折允许有一定范围的成角或移位。随着骨骼的生长,经过骨骼的塑形,骨折部位会自然恢复原状。这类儿童骨折主张以手法整复石膏或小夹板固定等方法进行治疗。
儿童骨骺骨折、关节内骨折以及手法整复不成功的骨干骨折,首选手术复位。手术复位时,应尽可能争取做到解剖复位,不要过多寄希望于生长塑形;尽量避免内固定物经过骨骺线,尤其是粗的螺钉和钢针;尽量避免大范围和过度的刚性固定,首选可吸收钉棒或弹性模量较小的钉板进行固定;手术操作应尽可能轻柔、精细,减少继发损伤。手术以后,儿童通常需要足够的辅助外固定,以避免骨折再移位;内外固定材料要及时取出,尤其是跨过骨骺线的固定。
需要提醒的是,尽管经专业处理后,儿童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显著降低,但仍有可能出现畸形,故患儿应定期去医院复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小儿骨折可能并发那些疾病
一、小儿骨折并发症
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
二、小儿骨折早期并发症
(1)休克:严重损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骸腔内血肿张力过大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①肝、脾破裂。②胸肺损伤。②膀肮和尿道损伤。肠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①重要血管损伤;常见的如伸直型肋骨探上骨折,近侧骨折端易造成肪动脉损伤,腔骨上段骨折的腔前或腔后动脉损伤,股骨钥上骨折,远侧骨折端可致服动脉损伤。
②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在神经与其骨紧密相邻的部位,如肋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极易损伤紧贴肤骨行走的挠神经,排骨颈骨折易致胖总神经损伤。
③脊髓损伤;为脊柱骨折和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脊柱颈段和胸腰段,可出现截瘫。
(5)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损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新生儿产伤骨折怎么办
一、新生儿产伤骨折的概念:
新生儿产伤骨折,是指分娩过程中发生的骨折。除常见的新生儿锁骨骨折外,还有股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等。如宝宝奶吃得好、睡得足,但只要一抱他,就哭闹。受伤部位可能肿胀,一碰就哭闹不止。
二、新生儿产伤骨折的处理方法:
当发现新生儿骨折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及时送往医院。在急救处理前不能用手揉搓骨折处,应采取止血措施。可在骨折部位用宽绷带和木板等暂时固定。
(1)若颈部受伤,让宝宝仰卧,用折有一定厚度的软毛巾垫在颈部两侧,稳定颈部原有状态。
(2)若肋骨处骨折,宝宝感到呼吸困难或胸部疼痛难忍,要检查其血压,防止休克。
(3)若为脊椎骨折,切不可随意挪动宝宝。
(4)若为颌骨骨折,要立即清除宝宝口腔中的异物,防止异物堵塞喉咙;也可用纱布等做垫托放在受伤的下颌处,并用软质物品托住受伤处,固定宝宝的下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