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体是怎样生成的
酮体是怎样生成的
酮体是在肝脏中生成的,正常人血中即有酮体,不过含量极少。脂肪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分两部分进行代谢,一部分进入骨骼肌、心肌等组织,被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为机体供应能量;另一部分进入肝脏生成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其中乙酰乙酸、B-羟丁酸是有机酸,丙酮为中性。
什么是酮症?什么是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急性加重的时候,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多,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这些游离脂肪酸在肝脏生成酮体。当酮体生成过多,超过组织的氧化能力的时候,血酮体升高,称为“酮血症”,尿酮体排出增多称“酮尿症”,二者统称为“酮症”。
酮体中的乙酰乙酸和B-羟丁酸是强有机酸,消耗体内的碱储备,早期通过机体自身的代偿调节血液pH值保持正常;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超过机体代偿能力的时候则血pH值下降,称“酮症酸中毒”。
酮体是什么
不过有很多朋友都认为,只有糖尿病酮体高才需要进行治疗,其实不是,对于非糖尿病性酮体高,一样会给人体带来危害,比如说呕吐、腹泻以及身体发热等,因此请您对于酮体高有足够的重视。
酮体(ketone body):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 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
酮体产生的条件
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酮体其重要性在于,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除葡萄糖和酮体外的物质无法进入脑为脑组织提供能量。饥饿时酮体可占脑能量来源的25%-75%。
酮体与胰岛素
肝内的NEFA是酮体的主要来源。血浆中胰岛素浓度轻度增高就会明显抑制血浆NEFA和酮体的生成。因此,当出现酮体酸中毒的时候,胰岛素被当成首选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患者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情况下,仍然出现酮症。所以,从预防的角度看,严防饥饿更重要。
发生酮症的前提
糖尿病性酮尿,仅见于重型糖尿病晚期,是酮症酸中毒的前兆。
非糖尿病性酮尿,在婴儿或者儿童,可因为发热,严重呕吐,腹泻,未能进食而出现酮尿。在妊娠期妇女,可因为严重的妊娠反应,剧烈的呕吐,重症子痫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尿酮体阳性。
另外,剧烈运动,饥饿,应激状态也可以引起尿酮阳性。
知道了酮体是什么,在平时的时候如果是您想要调节酮体的生成的话,也是有一定更多方法的,比如说不要过度饥饿或者是暴饮暴食等,注意做好生活中饮食的调节,对于有预防酮体偏高的情况发生非常有效果,希望您可以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而注意。
尿常规酮体是什么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有一些产物,而脂肪代谢过程中出现的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会随着尿液排出,也就是所谓的尿酮体。
尿酮体用我们现行的常规方法是检测不出来的,当脂肪出现大量分解的时候,尿液中酮体就会增加,这时候做尿常规检查,酮体就会显示阳性。
饥饿、糖代谢障碍以及糖尿病酸中毒等都会造成体内脂肪大量分解。因此导致尿常规酮体呈阳性的原因也有很多。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后显示尿酮体为阳性时,需要积极配合医生,一同找寻原因,然后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因长期营养不良或是饥饿造成的尿常规酮体阳性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饮食而自行消除。如果是因为剧烈运动而引起的尿常规酮体阳性,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而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糖尿病的典型并发症有哪些
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由于酮体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糖尿病肾病
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心脏病变
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神经病变
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眼部病变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胃轻瘫
进食后胃无法正常排空,会引发恶心、呕吐、腹胀、上腹部疼痛等。大多数胃轻瘫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超过了10年。血糖控制得越差,患上这种并发症的风险就越大。建议经常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及肥胖会增加糖友患上脂肪肝的风险。专家估计,约1/2~2/3的糖尿病患者有脂肪肝,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糖友应参加体育锻炼,尽量不喝酒,食用保健品前咨询医生,留意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和腿脚肿胀等症状。
听力丧失
糖尿病会导致全身微小血管炎症,包括耳部的小血管,使得大脑和内耳的血流量下降,引起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等症状。糖尿病导致的听力丧失通常是渐进性的,有时也会突然出现一侧耳聋,其预防手段就是控制血糖。
赖氨酸的营养功能
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参与体蛋白的合成,因此与动物生长密切相关。赖氨酸在体内的功能有:参与体蛋白如骨骼肌、酶和多肽激素的合成;是生酮氨基酸之一,当缺乏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时,可参与生成酮体和葡萄糖的代谢(在禁食情况下,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作为合成肉毒碱的前体物,参与脂肪代谢;另外,赖氨酸还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应激的能力[2] 。
赖氨酸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缺乏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发育。赖氨酸是合成体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在酶蛋白、生殖细胞、骨骼肌及血红蛋白等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某些多肽激素的组分之一;赖氨酸参与体内能量代谢过程,是生酮氨基酸之一,当体内缺乏碳水化合物时,可被分解为葡萄糖或酮体来提供能量;赖氨酸也是酯代谢中肉毒碱的前体物质,在脂肪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尿常规酮体阴性好还是阳性好
尿常规酮体呈阳性,就表示身体机能出问题了,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寻找病因并治疗。如果是阴性,则表示尿液中未检测到酮体,表示身体是健康的。
在尿常规检查中,尿常规酮体以“+”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越多,表示酮体含量越高,病情也越严重。
当检查结果出现“+++”以上也就是强阳时,就需要特别注意了,这意味着糖尿酸中毒已经很严重了,容易发生中毒性昏迷,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引起尿常规酮体阳性的原因有很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并不是很严重,有可能是与我们的日常饮食或是休息有关。妊娠期妇女或是糖尿病患者因体质特殊也有可能会出现尿酮体为阳性的结果。
尿酮体的正常值是多少?
酮体是人体内三种物质(乙酸乙酰、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在肝脏生成。正常情况下产生极少,用我们现行的常规方法检测不出,因此正常人通体定性试验为阴性。
尿酮体检查出现阳性,是由于体内脂肪代谢活动加速,肝脏酮体生成增多,大量的酮体从尿中排出所致。一般发生在:1、孩子频繁呕吐;2、因病长期未进食;3、患有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时。
参考范围
阴性(干化学法)。
二、尿酮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非糖尿病性尿酮婴儿和儿童急性发热,伴有呕吐或腹泻常出现尿酮。尿酮也可见于寒冷、剧烈运动后紧张状态、妊娠期、低糖性食物、禁食、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恶病质,减肥治疗有效,会出现酮体,说明脂肪代谢增强。
2、糖尿病性尿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加强酮体产生增加而引起尿酮,应与低血糖、心脑疾病酸中毒或高血糖渗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而后者尿酮体一般不增高,但应注意糖尿病酮症者肾功能严重损伤而肾阈值增高时,尿酮体亦可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3、中毒如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等,也可引起尿酮体阳性。
4、药物服用苯乙双胍时,由于药物有抑制细胞呼吸的作用,可出现血糖正常、尿酮体阳性的现象。
糖尿病的几种常见并发症
1、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2、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3、糖尿病肾病: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4、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由于酮体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5、神经病变: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6、眼部病变: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7、感染: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也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并发症:
1、感染: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也抑制了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酮症酸中毒:它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由于酮体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4、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5、神经病变: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6、眼部病变:如果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会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7、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常会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危险信号 口中有烂苹果味
当葡萄糖不能供能的时候,机体会分解大量的脂肪供能,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酮体可通过呼吸排出,
因此,糖友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时候呼吸会有烂苹果味,同时伴有口渴、多尿,头痛,甚至有恶心和呕吐。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因此请立即拨打120或者由家人护送至医院急诊。
糖尿病最易出现三大并发症
(1)感染
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也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老年人体质下降,各器官功能均有所减退,自身免疫力不足,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由于酮体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糖尿病肾病
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使得肾脏微血管发生硬化,肾小球硬化,出现蛋白尿。持续蛋白尿可伴有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浮肿及血压增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血液中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酮体对胎儿的影响有多大呢
临床意义: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仅在肝内形成,它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正常成人24小时尿内含量分别为25mg,9mg和3mg,因含量少,用一般方法无法检出。
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的分解代谢增加,所产生的酮体(严重者可使血浆酮体高达3~4g/L)超过肝外组织所能利用,即积聚在体内,可引起酸中毒。
尿内出现酮体,是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的妊娠中毒性休克,还可见于中毒(如:磷、乙醚、氯仿等)、热性病(如: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结核等)及惊厥时。
另外,分娩后以及摄入多量脂肪和蛋白质、重症不能进食(如食道癌等)或进食而不摄入糖类时,均可因体内缺乏,大量分解脂肪而致尿中酮体阳性。
正常值: 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