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大敦作用 大敦常用配伍疗法
针刺大敦作用 大敦常用配伍疗法
1.配水沟,百会,中冲,针刺泻法,中冲点刺出血,开窍醒神,治疗邪气闭窍之昏厥,中暑等。
2.配百会,膻中,神门,丰隆,三阴交,针刺泻法,化痰开窍,安神定志,治疗痰浊上蒙之癫痫。
3.配膈俞,血海,地机,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活血祛瘀,治疗肝郁血瘀之月经不调,崩漏等。
4.配气海,归来,血海,三阴交,隐白,针刺泻法,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崩漏,月经过多等。
5.配关元,阴谷,太溪,针刺补泻兼施,滋阴降火,治疗阴虚火旺之尿血。
6.配肝俞,关元,然谷,照海,太溪,针刺泻法,灸关元,行气逐寒,治疗寒凝气滞之寒疝,囊冷,硬结如石等。
7.配中极,关元,急脉,蠡沟,三阴交,针刺泻法,灸中极,关元,治疗寒凝阴缩,小腹疼痛等。
8.配期门,蠡沟,丘墟,交信,太溪,针刺泻法,疏肝行气,治疗肝气郁结之气疝。
9.配气海,中极,行间,针刺泻法,行气止痛,治疗气滞小腹疼痛。
10.配膀胱俞,次髎,中极,阴陵泉,三阴交,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淋证,癃闭,阴中痛等。
11.配中极,关元,气海,足三里,针刺补法,健脾益气,治疗脾虚遗尿。
大敦的作用 大敦对症艾灸疗法
用手工将艾绒搓捻成中等大小艾炷,炷高0.5厘米,炷底直径0.5厘米,施灸前将腧穴局部用酒精消毒,将艾炷直接放在大敦皮肤上,用火点燃,当感到局部灼痛时,用镊子取下残余艾炷,每次五壮。此法可以治疗崩漏,月经紊乱,月经量多等妇科疾病。
养肝护肝按摩哪里 按摩大敦养肝益血
大敦位于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腹按揉大敦3-5分钟,垂直于穴位表面皮肤按压,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
按摩功效:大敦穴是肝经经穴,肝主藏血,若情志抑郁,久积化火,血液妄行会导致各种出血疾病,可配合隐白穴治出血症,因肝经绕阴器而行,所以治疗男女生殖器官疾病和瘙痒症时,点刺大敦效果更佳。
针刺鱼际的作用 鱼际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疏散肺经风热作用较强,配尺泽,曲池,中府,大椎,针刺泻法,治疗风热咳嗽;配少商,合谷,曲池,天突,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风热咽喉肿痛;配扶突,天鼎,二间,太溪,针刺泻法,治疗风热失音。
2.配曲池,合谷,尺泽,商阳,针刺泻法,清泻肺热,治疗肺热壅盛之咳嗽,气喘,咳痰黄稠,口渴,胸痛等。
3.配肺俞,劳宫,行间,针刺泻法,清肝泻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
4.配尺泽,孔最,百劳,然谷,针刺鱼际,补尺泽,滋阴降火,治疗阴虚火旺之咳血。
5.配太溪,照海,廉泉,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润肺,治疗阴虚咽喉肿痛。
6.配膺窗,温溜,足三里,足临泣,膻中,乳根,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治疗热毒乳痈。
大敦的作用 大敦穴穴位解析
大敦,大树敦的意思,这里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外输的温热水液,本穴又是肝经之穴,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后蒸升扩散,犹如大树敦在春天生发新枝一般,所以名“大敦”,也称“水泉”,“水泉”的意思是指体内肝经水液源源不断的由此穴外输体表,故名。
大敦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敦穴的作用
大敦穴归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经水发出的穴点,肝藏血,故本穴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调理下焦,醒脑开窍,安神定制之功,有保健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针刺脾俞的作用 脾俞常用配伍疗法
1.配胃俞,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公孙,针刺补泻兼施,脾俞,中脘可灸,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治疗脾胃虚寒之呕吐,呃逆,吞酸,胃痛,腹痛等。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补泻兼施,补益脾胃,如配中脘,关元俞,天枢,足三里,太白,治疗脾虚泄泻,完谷不化;配中极,天枢,中脘,治疗脾虚邪留肠胃之痰饮;配足三里,四缝,太白,治疗脾虚食积之小儿疳积。
3.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补泻兼施,可灸,温补脾肾,如配肾俞,关元,水分,足三里,太溪,治疗脾肾阳虚之水肿,鼓胀;配肾俞,关元,天枢,上巨虚,太溪,治疗脾肾阳虚之泄泻;配胃俞,肾俞,关元,复溜,治疗气虚阳微之噎膈;配肾俞,膀胱俞,关元,三阴交,治疗脾肾亏虚之劳淋。
4.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补益肺脾,如配肺俞,太白,太渊,治疗脾肺两虚之咳嗽,气喘;配肺俞,气海,足三里,治疗脾肺气虚之小儿遗尿。
5.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益气养血,如配胃俞,足三里,治疗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头之头痛,眩晕;配膈俞,肝俞,关元,三阴交,治疗血枯经闭;配膻中,乳根,足三里,治疗气虚血少之乳汁不足;配大肠俞,胃俞,天枢,足三里,治疗气血不足之便秘。
6.配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中脘可灸,温中化湿,治疗寒湿阻遏之阴黄。
7.配心俞,足三里,三阴交,神门,针刺补法,补益心脾,治疗心脾两虚之健忘,失眠,心悸,眩晕等。
8.配关元,归来,三阴交,隐白,针刺补法,益气止崩,治疗气虚崩漏。
9.配肝郁,膈俞,太冲,针刺泻法,行气化瘀,治疗气结之癥瘕积聚。
10.配膀胱俞,小肠俞,中极,三阴交,针刺泻法,清热利湿固精,治疗湿热下注之遗精。
针刺合谷的作用 合谷常用配伍疗法
1.配二间,牙痛穴,鱼际,中脘,颊车,足三里,曲池,针刺泻法,清泄阳明经热,治疗阳明热盛之牙痛龈肿,颈肿,口臭,便秘等。
2.配列缺,少商,鱼际,尺泽,内庭,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治疗邪热壅盛之喉痹,乳蛾。
3.配列缺,头维,通天,风门,风池,肺俞,针刺泻法,针后在肺俞,风门拔罐,疏风散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
4.配翳风,列缺,上关,下关,颊车,针刺泻法,疏风泄热,治疗风火牙痛,颊肿痛等。
5.配列缺,风门,风池,针刺平补平泻法,调和因为,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热病无汗,先补合谷,后泻复溜;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6.配上星,印堂,迎香,风池,列缺,针刺泻法,肺热清宣,通利鼻窍,治疗肺经蕴热之鼻衄,鼻渊,鼻塞,时流黄臭浊涕,头额胀痛等。
大敦的位置图和作用 针刺大敦的操作方法
取穴法:坐位,膝关节半屈,大趾甲根,跖指关节间,蹲长伸肌腱外侧缘。
简易取法:
1.足大趾背外侧,由趾甲根正中至趾关节外侧上作一“田”字,“田”字的中央即是本穴。
2.在足大趾外侧指甲角旁0.1寸。
进针方向:从足背侧面向跖底方向与趾背面成90°。
进针深度:进针0.1-0.2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痛在附近。
针刺大敦穴怎么操作正确
针刺大敦的操作方法
取穴法:坐位,膝关节半屈,大趾甲根,跖指关节间,蹲长伸肌腱外侧缘。
简易取法:
1.足大趾背外侧,由趾甲根正中至趾关节外侧上作一“田”字,“田”字的中央即是本穴。
2.在足大趾外侧指甲角旁0.1寸。
进针方向:从足背侧面向跖底方向与趾背面成90°。
进针深度:进针0.1-0.2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痛在附近。
作用
大敦穴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以泻肝为主,有通经活络,醒神开窍,回阳救逆,疏理下焦,调经止血的作用,临床用于晕厥,中风,癫痫,心绞痛,疝气,膀胱炎,前列腺炎,淋病,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股沟嵌顿疝,下肢瘫痪等病症的调理治疗。
大敦什么时候按摩 大敦的作用
中医的传统养生方式中有:通过针灸、推拿、点按、艾灸等刺激经络、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传统,大敦是足厥阴肝经井穴,井穴喻之为水之源头,是经气所发之处,故大敦穴气血物质具有生发的特性,可生发风气,自古以来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指压大敦穴有疏肝理气,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理气调谑,解痉止痛之功。
针刺大横穴怎么操作正确
大横针刺方法
简易取穴:仰卧位,由两乳头向下作与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由脐中央作一水平线,三线之间两个交点即是大横穴。
进针深度:针0.7-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10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大横的作用与功效
类属:足太阴脾经。
功效:通调腑气,理气止痛,温中散寒。
作用:治疗多种大肠疾病,以及调理多汗,四肢痉挛,肚腹肥胖症。
主治病证:寒邪,湿热蕴结中焦,腑气不通之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大肠秘结诸病证。
常用配伍疗法
配阴陵泉治疗腹痛;配上巨虚治疗痢疾;配天枢,足三里治疗便秘;配中脘,天枢,合谷,上巨虚治疗湿热痢疾,绕脐腹痛;配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脾虚腹痛,泄泻。
大敦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敦穴常用配伍治疗
1.配水沟,百会,中冲,以开窍醒神,治疗邪气鼻窍之昏厥,中暑等。
2.配百会,膻中,神门,丰隆,三阴交,以化痰开窍,安神定制,治疗痰浊上蒙之癫痫。
3.配膈俞,血海,地机,三阴交,太冲,以活血化瘀,治疗肝郁血瘀之月经不调,崩漏等。
4.配气海,归来,血海,三阴交,隐白,以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崩漏,月经过多等。
5.配关元,阴谷,太溪,针刺补泻兼施,滋阴降火,治疗阴虚火旺之尿血。
针刺液门穴怎么操作
液门针刺方向
简易取法:第4.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凹陷中。
操作方法:俯掌开指或自然握拳取穴。
进针深度:直刺,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主治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为该经荥穴。
作用:疏少阳气机,解三焦邪热,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疾病:
1.上焦风热,少阳火邪上攻之耳鸣,耳聋,耳痛,目赤,喉痹,头痛诸病证。
2.经脉痹阻之手臂痛等。
3.咽喉肿痛,上牙痛,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热病汗不出,疟疾寒热。
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太冲,中渚,合谷,睛明,侠溪,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上焦风热之热病,目赤,头痛等。
2.配翳风,听会,中渚,听宫,耳门,侠溪,针刺泻法,清泄少阳,治疗少阳火盛之耳鸣,耳聋。
3.配少商,关冲,侠溪,鱼际,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火之咽喉肿痛。
4.配陶道,大椎,后溪,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解少阳,祛邪截疟,治疗邪郁少阳之疟疾。
5.配中渚,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通络,治疗经脉痹阻之手臂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