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应该做哪些检查
视网膜脱落应该做哪些检查
在充分散瞳下,以间接检眼镜结合巩膜压陷或用裂隙灯和接触镜可检查出现网膜周边的情况。眼底检查可见脱离区的视网膜失去了正常的红色反光而呈灰色或青灰色,轻微震颤,表面有暗红色的血管爬行。隆起的视网膜宛如山岗起伏,隆起度而范围广者可遮蔽视盘,并有皱襞。扁平的脱离,如果不详细检查常易漏诊。黄斑区脱离时,黄斑中心凹呈一红点,与附近灰白色脱离的视网膜形成鲜明对比。
眼底镜检查最为重要。查到全部的视网膜裂孔不仅是诊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根据,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如何能够准确且无遗漏地找到所有裂孔,极为重要。大概有80%的裂孔发生于眼底周边部,颞上侧尤为多见,颞下侧次之,鼻上侧更次之,鼻下侧最少。当视网膜脱离隆起较高时,这些周边部裂孔常被遮掩,必须从各个角度仔细寻找。在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加巩膜压迫仍无法找到的情况下,可加压包扎双眼,让患者静卧数天,待视网膜略显平复后再行检查。视网膜脱离范围大、隆起度高者,往往存在几个裂孔,不能满足于1个裂孔,特别是1个小裂孔。除在脱离区寻找裂孔外,也应注意未脱离或脱离不明显区域,尤以上方眼底裂孔,因液体下沉,裂孔及其附近处不一定能见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位置和形态,有时也有利于裂孔寻找。
眼底上方脱离,裂孔总是在上方脱离区内;下方脱离,如果脱离呈半球状隆起,裂孔可能在其正上方;如果是下方的广泛性脱离,裂孔可能在脱离区边缘较高一侧的上方;如果两侧高低基本一致,则裂孔常在其下方周边处。患者主诉有时也能提供一些寻找裂孔的线索。视野中暗区及闪光感最先出现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处往往是裂孔所在部位。在视网膜脱离中常可发现裂孔。寻找裂孔和手术封闭裂孔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裂孔呈红色,周围视网膜呈灰白色,多见于颞上,其次是颞下,鼻侧最少见。锯齿缘部的裂孔,多在颞下或下方,裂孔也可发生于黄斑区或尚未脱离的视网膜,裂孔的大小及数目不等。可为圆形或马蹄形裂孔,也有条纹状、锯齿缘离断和形状不规则的。脱离的视网膜有时隆起度很高可将裂孔遮蔽,检查时可令病人改变头部卧位。也可包扎双眼,卧床1~2日,待隆起度减低时再检查。
视网膜脱落的护理
1、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介绍本并相关的医学护理知识,解除其顾 虑,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护理:给予富有营养,维生素及纤维素食物,预防便秘。
3)卧位:适当限制活动量,不要屏气,宜卧床休息,根据网脱位置选择合适体位。
4)检查护理:向患者介绍检查的必要性,取得患者配合。检查前,遵医嘱滴阿品散瞳,嘱患者压迫泪囊区,以防药液经鼻腔黏膜吸收而引起中毒症状,再嘱患者放松,陪同检查。
5)一般护理:需包扎2—3天,做好生活护理,协助其饮食及排泄,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2、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采用使裂孔处于最底位置体位,有利于裂 孔封闭;但注气术后的患者卧位要求相反,需将裂孔处于上方,减少眼球转动,不可以随意活动头部,促进裂孔封闭。
2)生活护理:根据病情要求绝对卧床休息3—7天,给予患者生活照料,加强巡视,常用药品备于者便于取拿方便之处,注意安全,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如有恶心呕吐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3)术后以质软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为主,预防便秘,禁忌食用费力咀嚼的食物。
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1)避免碰撞手术眼或用手擦眼,术后戴 小孔镜,便于复位的网膜休息,防止视网膜重新脱离。
2)创造安静,舒适环境,保证患者休息;防止用力,剧烈咳嗽及便秘;有症状应及时处理,以防眼压升高致眼底出血。
3)术后密切术眼有无胀痛,恶心呕吐等情况,预防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
视网膜脱落需要注意什么
预防视网膜脱落需要注意什么
视网膜的脱落似乎与平时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但是,问题在于,你所接触的领域或者是工作,根本不涉及到与视网膜有关的。但是,万一有一天,你突然接触到了这类型的工作,你要如何保护呢。
首先,我要讲的是,对于高度近视的人来讲,有一些劳动是你必须要避免的。首先,就是高度近视者不能做一些剧烈的运动,以避免过度体力劳动,而导致其眼受压过大,从而导致视网膜的脱落。
再次,对于眼睛有问题的人来讲,例如,近视,白内障或者是其他的眼疾病的人来讲,避免头部受到外伤。在做运动的时候,也要避免,脑部受到碰撞等。因为你在做运动的时候,本身就使器官处在一个紧张状态中,如果出现差错,就会导致眼睛视网膜被损的现象。
在生活中,有一些强光,也是需要避免的,尤其是焊弧光,其对眼睛的伤害是相当大的。如果你从旁边走过的话,建议你还是避开目光,不要直视。你要清楚,那些电焊工们,在做焊工的时候,也会有一个防护罩的,可以把这个强光挡在眼睛外面。所以,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经过的时候也不能用眼睛直视,否则会导致视网膜的脱落,甚至是会致瞎。
有一种现象是你必须立刻到医院做检查的,那就是当你发现你的眼前有闪光或者是火花的情况,或者是眼睛似乎被什么物质挡住了,有黑幕,看不到前方的时候,必须到医院做检查,这个有可能就是视网膜已经脱落,挡住了你的视线了。
视网膜的脱落,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就是直接掉下来,实际上,会有滑离其正确的位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属于轻微的视网膜脱落。在这种情况下的患者,需要注意,多吃一些可以保持眼睛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清淡的饮食等。而且在躺或者是卧的情况下,也要注意一下其姿势。最好是不以头部下垂为好。
视网膜脱落原因
①近视眼:近视眼易于产生玻璃体变性及后脱离。视网膜变性如格子样变性、铺路石样变性等更可能在近视眼中见到。近视眼周边视网膜的脆弱性,又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很容易导致视网膜脱落。
②无晶体眼:白内障手术伴有玻璃体并发症的人特别容易发生视网膜脱落。发生在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者可能与填补原晶体空间的玻璃体运动有关。玻璃体腔的大,增加了玻璃体摆动的空间,使其对视网膜的牵引力增强。术中玻璃体的丢失加剧了这种作用。有玻璃体嵌顿时,则改变了玻璃体后脱离的自然状况,从而诱发了玻璃体对无晶体眼视网膜的效应。
③年龄:老年玻璃体大多变性、液化,常伴有各种视网膜变性,因而容易发生视网膜脱落。
④外伤:在挫伤中,撞击运动的瞬间可使眼球暂时变形,尽管眼球壁能顺应外力,但玻璃体不能,此时玻璃体基底部与球壁分开,容易产生视网膜锯齿缘离断。穿孔性外伤可直接造成视网膜脱落,而后期玻璃体增殖可导致牵引性网脱。
⑤视网膜变性:有些视网膜变性,如格子样变性、霜样变性、铺路石样变性,特别容易形成视网膜裂孔。这是因为变性降低了视网膜的粘着力,抗牵引力降低。
视网膜脱落的危害是很大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它足以使患者变得双目失明。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保护好我们心灵的窗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的眼睛绽放,才能发现最美的自己。
视网膜脱落的常见误区及日常护理
误区一:视网膜脱落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病
其实发病率比我们想像的要高得多。眼外伤、眼睛疾病病损、高度近视等都能造成视网膜脱落。
误区二:视网膜脱落是老年人的病
这个观点是相当错误的,视网膜脱落发病人群很广泛,十几岁的孩子也可以遭到突袭。
误区三:都是意外受伤所致
视网膜脱落仅一少部分是意外受伤所导致的。更大一部分患者是由于眼睛疾病病损等导致。
其实视网膜脱落是很常见的眼部疾病,是各个年龄层的人都会患的病。导致视网膜脱落的原因有年龄的关系、遗传的关系、高度近视的关系、眼外伤的关系。那么怎么治疗视网膜脱落最好呢?眼科专家一致推举用中医疗法来治疗视网膜脱落。
中医认为患上视网膜脱落的原因是,湿热郁蒸或痰湿内蕴,浊气上泛。阴虚火旺,灼伤目络,血溢络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肾亏损,精血不足,目窍失养。对于视网膜脱落最好的治疗,就是及时纠正脏腑功能,疏通血液循环,调整脑神经、视神经,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中医治疗视网膜,让视网膜脱落的治疗不再。
中医对视网膜脱落的治疗原理,是以人体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果。再凭借“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全面调节脏腑气血功能,疏通经络,改善眼底缺血状态,扶助正气,提高新陈代谢能力,补益气血,修复激活视神经。快速去除体内症候,以达到除表固本的功效。
视网膜脱落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要做好日常护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用眼不易过度疲劳。
2.不提重物。
3.不做剧烈活动。
4.网脱轻者,卧床何处几日,注意卧位,多吃水果、蔬菜,清淡饮食,不嚼硬东西。
专家建议:无论您是何种情况导致视网膜脱落,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如果已经确诊,要根据自己发病的情况来寻求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切记不要乱投医。
视网膜脱落的患者应该注意哪些事
视网膜脱落是一种较严重的,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视网膜本身就其神经感受就部分为九层。如果我们把眼球比作一个照像机的话,那视网膜就相当于照相机里的感光胶片。视网膜脱落就是指胶片的基片和感光材料之间发生了分离,使眼球感光系统发生了障碍,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视网膜脱落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视网膜脱落是指由眼部其他疾病所引起如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外伤,出血,脉络膜肿瘤等。这种继发性网膜脱离的病因较为明确,一旦去除病灶,视网膜即可恢复原位。原发性视网膜脱落是指发生的原因不明。一般认为关键问题在于视网膜裂洞的形成,使融化的玻璃体通过裂洞而浸入视网膜下空隙。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高度近视眼球。此外,也可发生在视网膜老年性变引起的退行性萎缩区及囊样变性使裂洞形成,造成视网膜脱落。
权威专家告诉您:视网膜脱离落的注意事项
1、用眼不易过度疲劳。
2、不提重物。
3、不做剧烈活动。
4、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5、如患近视眼的病人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尤其是眼底不好的近视眼患者。
6、防止眼外伤。
7、视网膜脱落轻者,卧床何处几日,注意卧位,多吃水果、蔬菜,清淡饮食,不嚼硬东西,保持大便通畅,网脱有的可复位。
8、视网膜脱落重者,必须手术治疗,越早越好,只要发现上述视网膜脱落的症状,就应即刻到医院检查,诊治。
专家提醒:由于视网膜脱落多见于近视眼患者,所以应从预防近视着手。由于部分视网膜脱落为外伤所引起,防止眼部外伤,也是预防措施之一。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会耐心的为您解答!
视网膜脱落有什么症状
1、视力障碍:不少视网膜脱落可以无任何先兆,视力下降是首发症状。黄斑部的浅脱落除视力减退外,还有视物变形及小视症。周边部视网膜脱落时可以无自觉症状,只在脱落范围逐渐扩展,波及后极部时始觉视力障碍。
2、视野改变:与视网膜脱落范围相对应的部位有视野缺损。视网膜脱落后有的患者觉察到黑影自某一方向如幕布状逐渐扩展。
3、变视症:发生于或周边部脱落波及后极部而发生浅脱落时,除中心视力下降外,还有视物变形、变小等症状。
4、飞蚊: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玻璃体混浊。近视眼患者突然出现这种飞蚊症状时,应扩大瞳孔,用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仔细检查眼底尤其周边部,以期发现视网膜裂孔或早期的视网膜脱落。
5、闪光感:玻璃体发生后脱落,在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处,可牵拉激惹视网膜,产生闪光感;或脱落的玻璃体在眼球运动时,击拍视网膜而引起。
剧烈运动会不会导致视网膜脱落
剧烈运动会不会导致视网膜脱落?如今,视网膜脱落患者越来越多了,这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有关的,生活中,大家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眼睛,否则会导致视网膜脱落,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失明。视网膜脱落是很常见的眼部疾病,听说大家了解剧烈运动是会导致视网膜脱落的,这让爱运动的人担心不止,那么,剧烈运动会不会导致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落并不是偶然的,下面一起来了解吧。
剧烈运动会导致视网膜脱落。深度潜水、跳水等由于强大压力引起眼压剧烈变化的运动,可导致视网膜脱落;还有当物体进入眼睛时发生的穿透性损伤,当戴着框架眼镜运动时很可能不小心发生镜片破裂刺入眼睛,此时就可能发生穿透伤。
剧烈运动会导致视网膜脱落,其它诱因如下:
视网膜变性:
有些视网膜变性,如格子样变性、霜样变性、铺路石样变性,特别容易形成视网膜裂孔。这是因为变性降低了视网膜的粘着力,抗牵引力降低,从而导致视网膜脱落。
近视眼:
近视眼易于产生玻璃体变性及后脱离。视网膜变性如格子样变性、铺路石样变性等更可能在近视眼中见到。近视眼周边视网膜的脆弱性,又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很容易导致视网膜脱落。
外伤:
在挫伤中,撞击运动的瞬间可使眼球暂时变形,尽管眼球壁能顺应外力,但玻璃体不能,此时玻璃体基底部与球壁分开,容易产生视网膜锯齿缘离断。穿孔性外伤可直接造成视网膜脱落,而后期玻璃体增殖可导致牵引性网脱。
无晶体眼:
白内障手术伴有玻璃体并发症的人特别容易发生视网膜脱落。发生在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者可能与填补原晶体空间的玻璃体运动有关。玻璃体腔的大,增加了玻璃体摆动的空间,使其对视网膜的牵引力增强。术中玻璃体的丢失加剧了这种作用。有玻璃体嵌顿时,则改变了玻璃体后脱离的自然状况,从而诱发了玻璃体对无晶体眼视网膜的效应。
以上介绍了剧烈运动会不会导致视网膜脱落,知道这些视网膜脱落的病因大家就要注意尽早的进行视网膜脱落的预防,才能远离视网膜脱落的危险。
眼睛视网膜脱落的症状有哪些
<1>视力障碍。不少视网膜脱落可以无任何先兆,视力下降是首发症状。视力改变因脱离的部位及范围而不同,后极部视网膜脱落有突然发生的视力显著下降。黄斑部的浅脱离除视力减退外,还有视物变形及小视症。周边部视网膜脱落时可以无自觉症状,只在脱离范围逐渐扩展,波及后极部时始觉视力障碍。
<2>闪光感。玻璃体发生后脱离,在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处,可牵拉激惹视网膜,产生闪光感;或脱离的玻璃体在眼球运动时,击拍视网膜而引起。这一症状,可能随着玻璃体完全从视网膜脱落后会消失。闪光感也可能是视网膜脱落的先兆,应与飞蚊症一样给予足够的重视。是视网膜脱落最重要的症状,可为脱离的先兆,玻璃体变性与视网膜有病理性粘连者,在眼球转动玻璃体牵引激惹视细胞而产生闪光感。如闪光感持续存在并固定于视野中的某一部位时,应警惕视网膜脱落于近期内发生。闪光感也可出现于已有视网膜脱落的患者,是由液化了的玻璃体自裂孔进入神经上皮层下刺激视网膜细胞所引起。
<3>飞蚊。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玻璃体混浊。当飞蚊症突然加重时,应注意是否为视网膜脱落的前驱症状。患者诉眼前有黑影飘动,黑影呈烟雾状或点、片状,形态常变换,很似小虫飞舞。飞蚊为玻璃体后脱离的体征,它可能是围绕视盘的神经胶质组织,在玻璃体后脱离时被撕下悬浮于玻璃体后皮质上而产生,也可能后脱离时撕破了视网膜血管,或撕破了与玻璃体有生理或病理粘连的视网膜组织,发生出血所致。近视眼患者突然出现这种飞蚊症状时,应扩大瞳孔,用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仔细检查眼底尤其周边部,以期发现视网膜裂孔或早期的视网膜脱落。
<4>变视症。发生于或周边部脱离波及后极部而发生浅脱离时,除中心视力下降外,还有视物变形、变小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