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并发症 手足口病并发症如何治疗
手足口病并发症 手足口病并发症如何治疗
手足口病病毒会侵犯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一系列的健康伤害。
出现神经性病毒反应。若患者体质较弱,可能导致呼吸循环系统衰竭。
手足口病的EV71病毒有一种神经性的特性,好像感染以后很容易侵害神经系统,造成一系列重症表现,出现神经性病毒性反应,可能会发展得很快。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没什么反应,过两个小时以后很快识别,口吐粉红色唾液,说明已经水肿了。对儿童危害很大,容易造成呼吸循环系统衰竭,一般到了水肿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所以说这些病的早期识别、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手足口病比较严重的患者也可以采取抗病毒药物的一些治疗,不过一定要注意抗病毒对于儿童的风险,一般是不提倡用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建议使用,如果是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缺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的病情时,应该及时的进行处理。
对于手足口病的患者是可以通过医疗技术治疗的。
可以采取一般的治疗方法,首先是隔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口腔要做好护理,对于患者的衣服之类的一定要保持干净清爽,而且衣服应该以舒适柔软为标准,经常换洗衣服。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阅读,我们知道了,手足口病不是很可怕,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是可以避免的,另外,对于此病的并发症,如果我们能及时的去医院就诊,治疗及时,是不会有并发症出现的。
手足口病治疗
西医治疗
在患病期间,如果没有出现合并症,那么患儿的病症一周之内即可痊愈。
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
中医治疗
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
如果疼得厉害,或者牙龈有红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
如果感觉瘙痒,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食疗方法
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给宝宝吃。
竹叶20片,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水给宝宝喝。
手足口病的治疗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中药又比较苦,在治疗的同事,家长可以按照以上的食疗方,给宝宝在饮食上调理。
妈妈六招护理孩子手足口病
相信很多家长朋友都知道,这个时节是小儿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需要做好孩子的各方面护理工作。那么,妈妈该怎么应对来自手足口病的威胁呢?
招一
妈妈要注意防止孩子因发热而失去体液脱水,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招二
孩子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症状轻再将孩子送学校、托儿所或幼儿园。手、足、臀部的皮疹,在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疱疹形成或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招三
轻症患病孩子不必住院,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继发感染;家人不要在室内吸烟。
招四
孩子的体温如果超过38.5℃,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宝宝出现恶心、呕吐、烦躁、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厌食等情况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招五
专家指出,孩子的衣服、被褥要清洁,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及衣物等可用“84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要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局部可涂擦抗菌素软膏。
招六
专家表示,孩子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易消化,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大一些的孩子,在饭前饭后要用淡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小宝贝,可以用消毒棉棒蘸淡盐水轻轻地擦拭口腔。如果孩子口腔内的溃疡引起疼痛,可将鱼肝油或维生素B2片剂研成粉涂在患处,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防止继发感染。
结语:看完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现在对于手足口病并发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加预防,积极治疗,就能避免像手足口病一样的疾病。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怎样判断孩子手口足病 手足口不吃药能自愈吗
手足口病属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不需要采取特殊治疗,就会逐渐恢复痊愈,发病期间只需要采取对症治疗即可。所以手足口病不吃药是能够自愈的。
但,手足口病发病期间可能出现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发病期间要引起重视,病情一旦恶化要及时就医治疗。
手足口病不吃药能治愈吗
如果手足口病的症状较轻,没有出现并发症,那么即便不吃药,在1-2周后患者也是能够自愈的。
但是小孩在患有手足口病之后,身体部位以及口腔往往会有皮疹、疱疹等,非常难受,要注意对症进行护理,比如说避免刺激,疱疹破裂后应用龙胆紫或者是抗菌素软膏,选择柔软的纯棉衣物等等。
另外,手足口病比较严重,出现了并发症,那么则需要对症用药治疗了。
手足口病并发症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2~5 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死亡率极低,仅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
手足口病发烧的特点有哪些
手足口病发烧的特点手足口病发热一般不高,多数在38度左右。发热一般是手足口病首先出现的症状,要早于皮疹1-2天,同时还会伴有轻度的流感症状,如咳嗽、流涕、呕吐等。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发热可持续4-5天,有严重并发症患儿可出现突然高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如果出现这种症状建议速度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手足口怎么判断已经减轻自愈了
手足口病患者发病之后会有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症状,同时,宝宝还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在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宝宝退烧、精神好转、食欲增加等情况都可以视为手足口病减轻的表现。
在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手足口病是否完全康复主要看皮疹、疱疹的情况,通常身体部位以及口腔中的皮疹、疱疹开始萎缩、消退、干燥脱皮,最终皮损部位恢复了,再加上宝宝的食欲恢复、精力旺盛,则说明手足口病已经康复,这时候手足口病也不再具有传染性了。
手足口病引起的并发症
手足口病引起的并发症
手足口病确实会引起并发症,但是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
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2~5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不过死亡率极低,仅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
手足口病并发症会一直咳嗽吗
不会一直咳嗽。
因手足口病并发症引起的咳嗽并不会一直咳嗽,通常经过治疗多半在2周左右痊愈,如果患儿出现一直咳嗽的情况,可能此时已经感染肺部发炎,不仅仅是呼吸道感染的问题,家长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病情严重程度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预后良好,极少出现重症,而手足口病有一定几率会转成重症。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一般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很少出现重症。
病情严重的手足口病患儿则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可能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复发症状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法定报告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该病也因此得名。通常手足口病并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病程为7-10天。个别手足口病病人死亡的原因是并发症。
多数手足口病病人起病比较急,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症状,多在38℃。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使患儿流涎或拒食。部分病人早期还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同时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如患儿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另外,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身体出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时就要特别注意,这通常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以3岁以内患儿多见。
一般来说,孩子每天要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同时增加优质蛋白质来达到营养摄入的全面性,为预防疾病提供身体方面的保证。
手足口病复发症状是什么?手足口病的表现症状已经进行了介绍,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的一些情况的话,家长们一定要及时的送孩子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避免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烦,更可以减轻手足口病的危害。
重症手足口病的后遗症有哪些
查阅资料得知重症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以4-9月份为主,5-7月为发病高峰。重症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儿童普遍易感,并且可多次感染。
重症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并以托幼园所为聚集性疫情高发场所。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给病人留下严重的重症手足口病的后遗症。像小儿麻痹症,视力下降,智力减退,发育不良等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先从哪里开始 怎样判断孩子手口足病
观察孩子看是否有:
(1)手足口臀四部位有疱疹
手足口病除了手足口有疱疹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以及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不过这些疱疹多半在数天后干涸、消退,无痕迹,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2)有感冒发烧现象
手足口病还会发生类似感冒发烧的现象,通常临床上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发烧温度38.5度左右,一般以温水擦浴、多喝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若高烧持续不退,就预示着手足口病可能向重症发展了,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3)口里有溃疡
在口腔黏膜出现分散状的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患者会表现口痛、不思饮食、流口水等症状。
(4)其他并发症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患者,可能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头疼等症状,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如果患者在学校或生活环境周围有接触过手足口病,并伴有上述病症表现的,如: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说明患者得了手足口病。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如果宝宝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下降,甚至抗拒进食或喝水,婴儿频繁吐奶、大量流口水、手抠嘴巴等举动,我们要提高警惕宝宝是否患上了手足口病。
如果你看到孩子有流鼻涕、咳嗽、发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且嘴里长满疱疹,口腔黏膜有白斑溃疡,那么建议您赶紧送小孩去医院检查,这时,医生往往会给开单要求小孩验血,检查血常规。如果白细胞正常或者稍高,淋巴细胞高出许多,就会诊断小孩患上了手足口病。
到医院可能需要检查宝宝的粪便,若粪便中检测到具体是哪种手足口病病毒呈阳性,那就说明是哪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宝宝易患手足口病 应注意卫生
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宝宝以及病毒携带者。这两类人群的飞沫以及大便当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病毒可以寄存在手、手巾、玩具、衣物、床铺、被子、餐具、奶瓶等地方。如果宝宝接触患儿或者是患儿的贴身物品,可因为吸入被病毒污染的空气或接触呗病毒污染的物品而被传染。手足口病从每年的四五月份开始增多,七八月份高发,主要侵犯5 岁以下的宝宝,尤其是1 ~ 3 岁的宝宝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发病急,潜伏期非常短,宝宝患病初期会伴有低烧、咳嗽、流鼻涕、腹痛等特征性不明显的症状。发烧腹痛1-2天后宝宝的口腔粘膜内会出现豆粒大小水疱或疱疹,而四肢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型丘疹,有部分宝宝在臀部也会出现。年龄大一些的宝宝会告诉妈妈嘴疼,而小宝宝则会表现出口水增多、拒绝吃东西、胃口差、哭闹。
2010年我国手足口病全面爆发,致死儿童多达260多名。手足口病可由肠道病毒以及各型柯萨奇病毒引起,但其中只有肠道病毒71(EV71) 导致的手足口病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所幸的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绝大多数患儿都不是EV71 所致,因此病情较轻,不会产生严重后果。EV71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疝、肺水肿、呼吸衰竭、神经衰弱、心肌炎等,病情严重均可致宝宝死亡。
手足口病如何处理?
一、治疗方案:手足口病若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只需对症治疗即可。本病预后良好,患儿多在1-2周内痊愈,家长也无需过分忧心。
二、做好家具消毒:宝宝患病期间家中应该使用酒精、84消毒液对餐椅、地板、玩具、床柜等每天拭擦,对宝宝奶瓶、餐具要每天煮沸消毒。
三、做好宝宝口腔卫生,进食前后要用温水漱口,食物要以清淡好消化、不刺激肠道以及温度合适为准。
四、要教导宝宝不要用手、舌头接触口腔皮疹,避免拭擦、挤摸手足疱疹。宝宝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涤液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