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厌食拉肚子怎么办 按揉足三里

宝宝厌食拉肚子怎么办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的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按揉方法:每天可以用大拇指按揉宝宝的足三里穴100~200次。

效果:有改善心的功能,健脾胃,增进食欲,提高免疫力等的作用,能很好的缓解宝宝厌食拉肚子的情况。

宝宝厌食拉稀怎么治疗 推上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骶骨成一直线。

方法:妈妈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尾椎位置往上退,直推到腰部第二腰椎下凹陷处为止,推拿手法力度稍重点,推到宝宝皮肤发热为宜。

作用:既能治疗宝宝厌食拉肚子、积食不消,还能治疗便秘。

孩子拉肚子按什么穴位

1、孩子拉肚子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可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2、孩子拉肚子捏脊法

捏脊时,主要作用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

宝宝厌食期是什么时候 宝宝厌食期该怎么办

1.调整饮食:中医认为大多数宝宝的厌食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和饮食不当所导致的。所以解决宝宝厌食期问题,应以调养肠胃和健脾为主。宝妈们可以在宝宝厌食期的时候给他们吃一些健脾养胃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红枣,萝卜等。

2.捏脊:把宝宝翻过来放在妈妈的腿上或是平放在床上,食指贴着皮肤,沿脊柱两侧从下往上捏,把肌肉捏起来稍微用点力,力度要适宜。主要用适于宝宝厌食,积食胀气,大便不畅等。

3.腹部按摩:用全掌轻轻在宝宝的整个腹部顺或逆时针按摩3~5分钟。采用腹部按摩的方法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

4.按揉足三里:找到足三里的位置,每天用拇指按揉宝宝的足三里穴3~5次。可以改善心的功能,健脾胃,增进食欲,提高免疫力等。

5.按揉内关穴:找到关内穴的位置,每天用拇指按揉宝宝的内关穴50~100次。能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食欲不振等。

6.在医生的指导下补锌:补锌可以使宝宝口腔内唾液中的味觉素含锌量增高,使味蕾的恢复敏感度,从而增加食欲。需要注意的是各位宝妈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进行补锌。

宝宝拉肚子揉肚子的方法 宝宝拉肚子揉足三里

宝宝拉肚子揉足三里,能很好的缓解宝宝拉肚子的情况,妈妈以宝宝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父母如何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推拿法对提升宝宝免疫力有很大帮助

1、轻叩背俞穴

有时,捏脊的方法不是很容易操作,或者宝宝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可以改用轻叩背俞穴的方法。

背俞穴分布在背部脊柱的两侧,脊柱旁开1.5寸(肩胛骨内缘至脊柱正中为3寸)。人体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背腰部的背俞穴。叩击背俞穴可以调理脏腑气机,气机调顺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具体手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轻轻叩击背俞穴,从上到下,反复3~5遍,两侧均如此操作。

操作完后,脊柱两侧的皮肤略显潮红,再用手掌轻摩刚叩击过的地方2~3次,以放松皮肤。

2、摩腹

宝宝的胃肠比较娇弱,喂养、护理稍有不当,就容易积食、拉肚子。父母平时可以经常给宝宝摩腹,以调理肠胃、理气消食。

具体手法:

用整个手掌或者四指指腹,放在宝宝腹部作圆圈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各摩次数相等,力度适中。

3、捏脊

脊,指的是背部脊柱骨。自尾骨端始,至颈部大椎穴(低头,颈胸部交界处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线。宝宝脱去衣裤,伏卧床上,家长站或跪在宝宝的后侧方,面带微笑,全身放松,用手轻轻抚摸宝宝整个背部,使其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操作。

具体手法:

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就会从下逐渐向上推进。从尾骨至大椎,反复捏3~5遍。

捏完后,局部的皮肤会略显潮红。此时,再用手掌在宝宝背部轻轻地上下摩2~3次,帮助宝宝背部放松。

用于保健的话,隔天捏脊1次即可。贵在坚持,我曾在多家幼儿园做过对比观察,凡是平时坚持捏脊的孩子,小儿常见病的发病率均低于不捏脊的孩子。

捏脊可以从宝宝出生即开始。对初次接受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往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以免宝宝产生畏惧而不愿配合。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小腿的正面能够摸到的最高部分)旁开1横指 (宝宝中指的粗细)。

取穴方法:让宝宝屈曲膝关节,在膝盖骨下端能摸到两个凹陷,其中外侧的凹陷叫做外膝眼,由此向下宝宝4指宽度的距离即外膝眼下3寸,再从胫骨前嵴旁开宝宝中指的宽度即为足三里所在。

具体手法:

以拇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按揉足三里,每次300下,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理气消食。

也可以从足三里向下,顺着胫骨前嵴旁开1横指的线,依次经过上巨虚、下巨虚,推至近足踝处,每次30下,可以调理胃肠,导滞止泻。

受凉呕吐 受凉呕吐如何护理

1,可用38℃左右的温水装入热水袋给宝宝焐焐肚子,如果害怕掌握不好尺度烫到宝宝,也可以手掌搓热给宝宝焐肚子。

2,切一片姜,用微波炉稍稍加热,以不烫手为适宜,用医用胶布固定在宝宝的肚脐上,晚上睡觉前贴,次日早晨取下来。

3,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用拇指指尖轻按揉小儿足三里各100次。

4,按揉推膻中:膻中穴位于小儿两乳头连线正中点。用拇指螺纹面自小儿膻中穴向下推至脐部100次。

在每次喂奶后把宝宝竖起来放在肩上轻轻拍后背,直到宝宝打嗝以后才能躺下,可以减少溢乳。

两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不用枕头,但最好床垫是倾斜15度的,头高脚低。若宝宝的床无法倾斜,可在头下垫一块折叠的毛巾,放下时头偏向一侧,以免溢奶时奶水呛到肺里。

小儿伤食呕吐怎么按摩

伤食吐推拿处方

主证:呕吐酸馊频繁,口气臭秽,胸闷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脉滑实。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降逆。

推拿处方: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推天柱骨。

推拿方解:补脾经,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和胃以助运化;揉板门,运内八卦,分腹阴阳以宽胸理气,消食导滞;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以降逆止呕。

相关推荐

宝宝受凉呕吐小妙方

宝宝受凉吐奶小妙方有哪些?宝宝肚子受凉、胃受凉会导致宝宝呕吐或者拉肚子。所以,平时,家长应该护理好宝宝,不要让宝宝受凉。可是,宝宝受凉呕吐怎么呢?宝宝受凉呕吐小妙方有哪些?8个小妙方安利给大家。 热水袋捂肚子 宝宝受凉呕吐,妈妈可用38℃左右的温水装入热水袋给宝宝焐焐肚子,如果害怕掌握不好尺度烫到宝宝,也可以手掌搓热给宝宝焐肚子。 注意: 注意水的温度,千万不要烫到宝宝。 肚脐贴姜片 切一片姜,用微波炉稍稍加热,以不烫手为适宜,用医用胶布固定在宝宝的肚脐上,晚上睡觉前贴,次日早晨取下来。 注意: 选用新

肚子疼摩哪些穴位

肚子疼摩哪些穴位 掌关元穴 右手掌心叠放在左手背上,将右手掌心紧贴在关元穴,适当用力0.5~1分钟。 功效:益气壮阳,调理气机。 掐合谷穴 将一手指尖,于对侧合谷穴,其余四指置于掌心。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掐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理气通腑,解痉止痛。 足三里穴 身体前倾,将拇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其后,适当用力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以上就是三个治疗肚子痛的穴位啦,如果你突然出现肚子痛的症状,不如照文中介绍的摩方法,多

宝宝便秘摩哪里最快排便

如果孩子便秘是因为肠道有热或食积气滞所致,家长可以选择清大肠,推六腑,顺运内八卦,膊阳池,板门各1分钟;脐,天枢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弦走搓摩,推下七节骨,龟尾各2分钟。 摩方解:顺运内八卦,摩腹,弦走搓摩,足三里可以帮助顺气消食,清大肠,退六腑,膊阳池,推下七节骨,天枢,龟尾可帮助清肠热,通大便。 如果孩子的便秘是体虚所致,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清大肠,顺时针摩腹各2分钟,膊阳池,推三关,上马,肾俞,足三里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摩方解:补脾经,推三关

出虚汗什么穴位

1、出虚汗足三里穴 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足三里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防病的能力。足三里对常年身体虚弱、汗出过多的患者更为适宜。时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先垂直向下压,边,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每天可摩2~3次,每次5分钟。 2、出虚汗合谷穴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

宝宝厌食怎么推拿

宝宝脾运失健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助运,佐以消食和中。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虎口三关,外劳宫,摩腹,食窦,脐,脾俞,运内八卦。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故补脾经,摩脾俞,推虎口三关,外劳宫,以补脾健中;摩腹,食窦,脐,运内八卦,以消食和中。 宝宝胃阴不足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养胃育阴,生津润燥。 推拿手法: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运内八卦自坤经对至乾,推膊阳池,摩脾胃,胃俞,膏肓俞。 方解:清胃经,大肠,

婴儿便秘推拿图解步骤 婴儿虚秘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推拿方法:补脾经,补肾经,清大肠,推三关,二马,膊阳池,肾俞,捏脊,足三里,推涌泉。 推拿功效:补脾经,推三关,捏脊,足三里以健脾和中,补养气血,强壮身体;清大肠,膊阳池以理肠通便;补肾经,二马,肾俞,推涌泉以滋阴润燥。

小儿便秘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便秘推拿方解

清大肠,天枢,涤肠腑邪热积滞;清脾胃,中脘,摩腹,足三里,健脾和胃,行滞消食;弦走搓摩疏肝理气,顺气滞;龟尾,推下七节骨,退六腑,以通便清热;补脾经,推三关,捏脊,足三里补养气血,健脾调中,强壮身体。

小孩腹泻怎么摩 风寒致腹泻

如果宝宝是由于感受风寒导致的腹泻,家长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外劳宫,脐各1分钟, 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龟尾,足三里各2分钟。 摩方解:推三关,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脐,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脐,龟尾能促进止泻。

婴儿腹泻推拿管用吗 寒湿型腹泻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方法:推三关,外劳宫,补大肠,补脾经,脐,推上七节骨,龟尾,足三里。 推拿功效:推三关,外劳宫,补脾经,补大肠以温阳散寒;脐,推上七节骨,龟尾以温中调肠止泻;足三里可健脾化湿。 辨证加减:腹痛者加一窝风,拿肚角。

治疗和预防宝宝吐奶的方法

1、可用38℃左右的温水装入热水袋给宝宝焐焐肚子,如果害怕掌握不好尺度烫到宝宝,也可以手掌搓热给宝宝焐肚子。 2、切一片姜,用微波炉稍稍加热,以不烫手为适宜,用医用胶布固定在宝宝的肚脐上,晚上睡觉前贴,次日早晨取下来。 3、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用拇指指尖轻小儿足三里各100次。 4、推膻中:膻中穴位于小儿两乳头连线正中点。用拇指螺纹面自小儿膻中穴向下推至脐部100次。 预防宝宝吐奶的方法 1、在每次喂奶后把宝宝竖起来放在肩上轻轻拍后背,直到宝宝打嗝以后才能躺下,可以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