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初期的症状有哪些 麻疹初期上呼吸道症状
麻疹初期的症状有哪些 麻疹初期上呼吸道症状
麻疹在发病初期常常表现出类似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状,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部不适等较为常见。
此外,麻疹在发病初期还可能出现眼睛发炎,畏光、流泪以及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常见呼吸道疾病
常见呼吸道疾病有哪些?想了解一下常见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现在了解常见呼吸道疾病了吧。
得了玫瑰疹有什么表现
症状表现:玫瑰疹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3mm,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所形成,压之褪色,松开时有复现,多出现于胸腹部。
幼儿急疹临床症状典型,诊断较容易。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病多为突然发高热, 1~5天后热退出疹时才能明确诊断。虽然部分患儿软腭可见特征性红斑,但仍易误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药疹、麻疹、风疹、肺炎球菌脓毒血症等疾病。
(1)麻疹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重,病初口腔粘膜有Koplik斑,发疹和发热可同时存在。
(2)风疹 出疹前已发热6~24小时,高热同时发疹,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3)药疹 有服药史,末梢血淋巴细胞不高。
症状诊断:检查喉部发现仅轻度发红,验血白细胞数量降低,但淋巴细胞占多数。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一:我们比较多见的过敏性荨麻疹症状都是一些全身性的注重。比如畏寒、眩晕、恶心、发热、关节痛、疲劳、多汗、头痛、呼吸困难等。过敏性荨麻疹症状主要是发生在人们身体受压部位,如掌、臀、跖、上背,少见于面部。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二:风团的出现,一般发生在过敏性荨麻疹患者皮肤受压后4-8小时局部发生风团,皮损持续时间为8-72小时,平均20小时左右。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三:常见出现皮损现象。皮损为大的红斑,深部水肿,中央血管受压呈白色。皮损很少扩展到受压以外的部位。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四:皮肤深部发现水肿现象。如果用拇指和食指挤皮肤,皮肤可呈橘皮样外观,表明皮肤深部有水肿。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十分明显,我们在看了上面的知识介绍之后,对于过敏性荨麻疹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发现自己的肌肤不适合之后,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诊断,看看是不是过敏性荨麻疹,要是的话,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才行。
麻疹患者能活多久
只要治疗及时麻疹一般是不会死人的,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 患者应在家或送医院隔离治疗至少至出疹后5天,如并发肺炎应再延长隔离5~10天,最好单间隔离,不与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触,麻疹一般是不会死人的。
治疗原则:1.隔离:隔离期自前驱期至出疹后第五天为止。如并发肺炎则延长至出疹后十天。 2.加强护理:保持眼、鼻、口腔清洁。 3.支持治疗:休息,补充营养及维生素A。 4.对症治疗:给予退热、止咳、镇静药物,必要时输液。
痧子的表现
痧子,即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症、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为特征。
痧子,见《麻证新书》。即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症、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为特征。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体外抵抗力弱,对热、紫外线和消毒剂均很敏感。在空气飞沫中保持传染性不超过2小时,但耐寒冷和干燥,在零摄氏度可保持约1个月。
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性极强。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结合膜分泌物中含有麻疹病毒。主要是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对于麻疹,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就会有持久免疫力。以1岁至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婴儿可从胎盘获得母亲的抗体,生后6个月内不会发病,但易感母亲所生的婴儿无先天性免疫力,生后即可得病。
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二季为流行高峰。
麻疹症状:发热3日左右后出疹,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更高,达40摄氏度左右。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可有谵妄,婴幼儿常有惊厥。咳嗽加重,畏光,面部浮肿。出疹时,一般是从耳后发际开始,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及四肢,第三天达手掌及足底。皮疹是淡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严重时皮疹可融合成片,呈暗红色。
麻疹的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麻疹脑炎等。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办法,此外,还要配以其他措施进行综合预防:一是管理传染源,对麻疹病人应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出诊后10天。二是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童到公共场所探亲、访友。无并发症的患者可在家中隔离治疗。患儿的病室每天应开窗通风1到2小时。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和洗手。
麻疹的症状
(1)潜伏期:一般为10天±2天(6~21天),感染严重或经输血获得感染者潜伏期可短至6天,接受过免疫制剂(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发病时,则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在潜伏期末1~2天已可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麻疹病毒,有些患者于接触麻疹患者数小时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甚至有一过性皮疹,但甚罕见,麻疹典型病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
(2)前驱期:一般持续3~5天,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天,而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天,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发病后2~3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有麻疹早期诊断价值,此种细小口腔内疹,呈白色,为0.5~1mm针尖大小,散在于鲜红湿润的颊黏膜上,初起时仅几个,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扩散至整个颊黏膜,以及口唇内侧,牙龈等处,也偶见于眼睑结合膜上,极少发生于硬,软腭,斑点数目少时易在日光下见到细小白点,周围红晕,数目众多时可融合成片,仅见充血的颊黏膜上有细盐样突起颗粒,科氏斑一般维持2~3天,迅速消失,有时在出疹后1~2天还可见到,个别患者在前驱期开始时见到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数小时内就消退,称为前驱疹,有时在腭垂(又称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可发现棕红色斑点,出疹期初迅速隐去。
(3)出疹期:起病后3~5天当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天,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身,皮疹以斑丘疹为主,开始时颜色鲜红,压之退色,大小不等,平均直径2~5mm,分布稀疏分明,至出疹高峰时皮疹数目增多,聚集融合成片,色泽也渐转暗,但疹间皮肤仍属正常,偶见小疱疹或细小出血性皮疹,病情严重时,尤其伴有心肺衰竭时,皮疹颜色可突然转暗,并快速隐退,随出疹达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40℃以上,精神委靡,嗜睡倦怠,或终日烦躁不安,咳嗽加重有痰,唇舌干燥,咽极度充血,眼睑浮肿,分泌物多,颈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肺部常闻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普种疫苗前年代成人较少患野毒株麻疹病毒引起的自然感染,出疹期中毒症状成人常比小儿为重,皮疹也都密集,但并发细菌感染似较婴幼儿为少。
(4)恢复期:在单纯麻疹患者,当皮疹和中毒症状发展到高峰后,体温常于12~24h内较快下降,随之患者精神好转,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咳嗽常可延续较久,食欲大大好转,一般体温下降后2~3天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留下浅棕色色素沉着斑,伴糠麸样细小脱屑,以躯干为多,2~3周内退尽,若无并发症,单纯麻疹自起病至疹退一般病程为10~14天。
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为10 天±2 天(6~21 天),感染严重或经输血获得感染者潜伏期可短至6 天,接受过免疫制剂(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发病时,则潜伏期可延长至3~4 周。在潜伏期末1~2 天已可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麻疹病毒。有些患者于接触麻疹患者数小时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甚至有一过性皮疹,但甚罕见。麻疹典型病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
(2)前驱期:一般持续3~5 天,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 天,而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 天。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发病后2~3 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有麻疹早期诊断价值。此种细小口腔内疹,呈白色,为0.5~1mm 针尖大小,散在于鲜红湿润的颊黏膜上。初起时仅几个,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扩散至整个颊黏膜,以及口唇内侧、牙龈等处,也偶见于眼睑结合膜上,极少发生于硬、软腭。斑点数目少时易在日光下见到细小白点,周围红晕,数目众多时可融合成片,仅见充血的颊黏膜上有细盐样突起颗粒。科氏斑一般维持2~3 天,迅速消失,有时在出疹后1~2 天还可见到。个别患者在前驱期开始时见到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数小时内就消退,称为前驱疹。有时在腭垂(又称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可发现棕红色斑点,出疹期初迅速隐去。
(3)出疹期:起病后3~5 天当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 天。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 天就波及全身。皮疹以斑丘疹为主,开始时颜色鲜红,压之退色,大小不等,平均直径2~5mm,分布稀疏分明,至出疹高峰时皮疹数目增多,聚集融合成片,色泽也渐转暗,但疹间皮肤仍属正常,偶见小疱疹或细小出血性皮疹。病情严重时,尤其伴有心肺衰竭时,皮疹颜色可突然转暗,并快速隐退。随出疹达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40oc 以上,精神委靡、嗜睡倦怠,或终日烦躁不安,咳嗽加重有痰、唇舌干燥、咽极度充血、眼睑浮肿,分泌物多。颈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肺部常闻干、湿啰音。胸部x 线检查,可见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普种疫苗前年代成人较少患野毒株麻疹病毒引起的自然感染,出疹期中毒症状成人常比小儿为重,皮疹也都密集,但并发细菌感染似较婴幼儿为少。
(4)恢复期:在单纯麻疹患者,当皮疹和中毒症状发展到高峰后,体温常于12~24h 内较快下降,随之患者精神好转,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咳嗽常可延续较久,食欲大大好转。一般体温下降后2~3 天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留下浅棕色色素沉着斑,伴糠麸样细小脱屑,以躯干为多,2~3 周内退尽。若无并发症,单纯麻疹自起病至疹退一般病程为10~14 天。
小孩风疹症状有哪些
风疹是限于人类的病毒,很多时候给人类带去的伤害是特别多的,很多时候风疹患者常常不清楚自身风疹的症状有什么,所以耽误了风疹的治疗,其实对于风疹疾病一定要在早期诊断好自身常见症状,那么、常见的风疹症状有哪些呢?
常见的风疹症状有哪些?
1、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2、风疹初期症状病初1~2天风疹的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
3、风疹的症状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出皮疹后风疹的症状表现为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
常见的风疹症状有哪些的讲解大家是不是都清楚了呢?如果风疹患者发现自己有风疹疾病的迹象的时候,请患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风疹的就诊,以免耽误风疹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
要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1、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包括细菌,病毒,支和衣原体等。比如流感病毒,脑膜炎球菌等。
3、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4、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孕妇风疹的症状
风疹病毒感染后会产生一系列的风疹症状,会给病人带来各种复杂的症状。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
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风疹是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合并症少见。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致各种先天缺陷,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麻疹的自疗要注意什么
麻疹的自疗要注意什么?传染病医院专家介绍说:麻疹主要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
另外,麻疹的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麻疹的自疗要注意以下几点:
(1)麻疹患者应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因本病极易产生并发症,如有条件应即赴医院就诊,重症患者必须住院治疗。
(2)麻疹治疗首重护理;饮食以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隔离、保暖,但衣被不宜过多;保持眼睛、口腔、鼻和皮肤的清洁。
(3)以中药治疗为主,需辨证施治。
(4)出疹期高烧时应多饮水,保持微微有汗,皮肤湿润,以利出疹。
以上就是麻疹的自疗要注意的问题。希望本文可以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冬季较多发风疹
冬春季节是各种传染病多发的时候,一旦发病,临床上除发热外,患者皮肤上常会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其中风疹的皮疹与麻疹相似,极易混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眼结合膜炎、典型的麻疹粘膜斑,以及出疹期的特殊斑丘皮疹等为其特征(节录于《传染病与流行病学》-赵誉洲主编)。
风疹是因风疹病毒而引起的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好发于儿童,也多见于冬春季节。但风疹临床症状轻,病程短,一般3-5天,轻度低热,常伴有轻微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患者发热的当天或第二天皮肤出现红丘疹,往往在一天内遍布全身,皮疹持续1-4天左右。
风疹与麻疹的区别:麻疹症状重,病程相对较长,出疹时间晚,皮疹持续时间长,口腔内有麻疹粘膜斑(Koplik''s斑)。
风疹无等效药物,主要为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
麻疹的自疗要注意什么
麻疹主要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
另外,麻疹的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麻疹的自疗要注意以下几点:
(1)麻疹患者应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因本病极易产生并发症,如有条件应即赴医院就诊,重症患者必须住院治疗。
(2)麻疹治疗首重护理;饮食以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隔离、保暖,但衣被不宜过多;保持眼睛、口腔、鼻和皮肤的清洁。
(3)以中药治疗为主,需辨证施治。
(4)出疹期高烧时应多饮水,保持微微有汗,皮肤湿润,以利出疹。
典型寒冷性寻麻疹的表现是什么
麻疹是儿童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严重者危及生命。为了帮助广大的朋友们了解麻疹方面的知识,下面为大家列举了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典型麻疹的表现。具体如下所述:
1 潜伏期:一般为10天±2天6~21天,感染严重或经输血获得感染者潜伏期可短至6天,接受过免疫制剂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发病时,则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在潜伏期末1~2天已可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麻疹病毒。有些患者于接触麻疹患者数小时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甚至有一过性皮疹,但甚罕见。麻疹典型病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图1。
2前驱期:一般持续3~5天,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天,而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天。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发病后2~3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有麻疹早期诊断价值。此种细小口腔内疹,呈白色,为0.5~1mm针尖大小,散在于鲜红湿润的颊黏膜上。初起时仅几个,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扩散至整个颊黏膜,以及口唇内侧、牙龈等处,也偶见于眼睑结合膜上,极少发生于硬、软腭。斑点数目少时易在日光下见到细小白点,周围红晕,数目众多时可融合成片,仅见充血的颊黏膜上有细盐样突起颗粒。科氏斑一般维持2~3天,迅速消失,有时在出疹后1~2天还可见到。个别患者在前驱期开始时见到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数小时内就消退,称为前驱疹。有时在腭垂又称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可发现棕红色斑点,出疹期初迅速隐去。
3出疹期:起病后3~5天当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天。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身。皮疹以斑丘疹为主,开始时颜色鲜红,压之退色,大小不等,平均直径 2~5mm,分布稀疏分明,至出疹高峰时皮疹数目增多,聚集融合成片,色泽也渐转暗,但疹间皮肤仍属正常,偶见小疱疹或细小出血性皮疹。病情严重时,尤其伴有心肺衰竭时,皮疹颜色可突然转暗,并快速隐退。随出疹达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40℃以上,精神委靡、嗜睡倦怠,或终日烦躁不安,咳嗽加重有痰、唇舌干燥、咽极度充血、眼睑浮肿,分泌物多。颈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肺部常闻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普种疫苗前年代成人较少患野毒株麻疹病毒引起的自然感染,出疹期中毒症状成人常比小儿为重,皮疹也都密集,但并发细菌感染似较婴幼儿为少。
4 恢复期:在单纯麻疹患者,当皮疹和中毒症状发展到高峰后,体温常于12~24h内较快下降,随之患者精神好转,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咳嗽常可延续较久,食欲大大好转。一般体温下降后2~3天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留下浅棕色色素沉着斑,伴糠麸样细小脱屑,以躯干为多,2~3周内退尽。若无并发症,单纯麻疹自起病至疹退一般病程为10~14天。
以上所述典型麻疹的特点仅供广大的朋友们参考,具体详情请咨询相应方面的医生。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生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如果您孩子一旦出现了麻疹,及时的到医院配合医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