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红细胞检查
异常红细胞检查
大小异常
正常红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直径6~9μm。凡直径<6μm者称小红细胞;>10μm者称大红细胞;>15μm者称巨红细胞。在缺铁性贫血时,小红细胞多见;在急性溶血性贫血时,大红细胞常见,同时也可出现巨红细胞。在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肝脏疾病时,常见巨红细胞。
形态异常
球形红细胞
细胞中心区血红蛋白比正常细胞多,通常直径<6μm,厚度>2.6μm。红细胞直径缩短呈小球形状,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Hbs及Hbc)等。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呈椭圆形,长径增大,横径缩短,甚至呈长柱状,两端钝圆,这是由于红细胞膜蛋白有某种缺陷所致。正常人血液中也可见到椭圆形红细胞,但最多不超过15%。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一般要超过25%~50%才有诊断价值;大红细胞性贫血可达25%;其他各种贫血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靶形红细胞
大小正常或稍大,比正常红细胞扁薄,中心部着色较深,外周为乏色素性苍白区,在近细胞边缘处着色又较深,形如射击之靶。常见于地中海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C、D、E、S病)、阻塞性黄疸、肝病、脾切除后等。
镰形红细胞
细胞两端尖锐,狭长似镰刀,亦可呈麦粒状或冬青叶样,主要见于遗传性镰形红细胞增多症及Hbs病(Hbs病主要见于黑色人种)。
口形红细胞
红细胞淡染区呈裂口状狭孔犹如鱼口,正常人<4%,增多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急性乙醇中毒、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lC)等。
棘形红细胞
是一种带刺状的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状。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家属性高脂血症Ⅲ型),可高达70%~80%。严重肝病及制片不当时,正常红细胞也会成为棘形红细胞。
皱缩红细胞
红细胞表面有圆形棘刺样突起,可见于干燥太慢的血片,亦见于急性铅中毒、尿毒症等患者的血片。
锯齿细胞
也称锯刺样细胞,主要见于尿毒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HH)等。
裂红细胞
指红细胞碎片,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见于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破碎综合征;亦见于化学中毒、肾功能不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癌转移等。
染色异常
着色过浅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其他血红蛋白病。
着色过深
中心淡染区不见,着色较深,多见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
铁粒细胞
血涂片用铁染色后可发现有些红细胞中有多少不等的蓝色小颗粒。正常情况下,这种细胞很少(<1%),但在溶血、中毒、恶性贫血、重度烧伤、脾切除和新生儿时增多。
嗜多色性红细胞
这是一种尚未成熟的红细胞,故胞体较大,整个细胞或部分呈灰蓝色、灰红色、淡灰色。染成灰蓝色的嗜碱性物质为胞浆中的核糖体及核糖核酸,随着细胞的成熟而消失。目前认为,这种细胞是经煌焦油蓝染色后的网织样红细胞,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
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用亚甲蓝染色后,成熟红细胞胞浆内有散在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深蓝色嗜碱性颗粒,此种红细胞即为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卡波环(Cabot's ring)
成熟红细胞胞浆内有染成紫红色的细线状环,呈圆形或8字形,常存在于嗜多色性或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胞浆中,现在认为可能是红细胞胞浆中脂蛋-白变性、核膜被损害所致,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及恶性贫血等。
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s bo-dies)又称豪-周小体
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浆中,含有紫红色圆形小体,大小不等,数量不一.可能是残留的染色质微粒,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新生儿、恶性贫血、脾切除后等。
有核红细胞
正常人外周血中见不到有核红细胞,如出现有核红细胞,提示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
[检测方法]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参考值]
RDW~CV:10%~16%;RDW~SD:39.00~46.00fl。
[临床意义]
①RDW是由仪器测量获得的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多数仪器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异质性参数RDW- CV(CV指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的变异系数)来报告;也有的仪器采用RDW- SD(SD指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的标准差;亦即变异范围)来表达。②RDW增高见于增生性贫血时。在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DW正常)与缺铁性贫血(RDW异常)的鉴别时有用;RDW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RDW/MCV结合还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等。
参 考 文 献
[1]谭齐贤,张树平主编.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8-231.
[2]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7.
[3]林荣海.MA与MDS的实验室诊断.山东医药杂志,1998,36:64-65.
[4]武淑兰主编.现代血液病诊疗手册.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47-58.
[5]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25-228.
韧带断裂的检查
屈膝位胫骨突然遭受暴力向后或向前错动时,则会引起后交叉韧带或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的断裂,送医后患者会做到的检查如下:
骨髓增生程度、果糖耐量试验、红细胞比积(PCV)、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表面电荷、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沉率、红细胞大小异常、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红细胞机械性脆性试验、红细胞碱粒凝集试验、红细胞碱粒凝聚试验。
什么是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
该类型患者出生时异常血红蛋白约为 1%~2%,随后很快消失,临床上表现无贫血,血红蛋白电泳正常,红细胞形态常正常,红细胞脆性实验小部分阳性,父母中至少一方为α地中海贫血。
膀胱炎和血尿存在哪些关系
关于膀胱炎和血尿有联系吗,专家指出另有少数膀胱癌病人可以出现排尿次数增多、尿急、尿痛等症状,好像是患了膀胱炎,但使用抗生素无效。出现无痛性血尿的病人,或长期无法治愈的“膀胱炎”病人应及时就医,接受尿液脱落细胞检查。
由于少数膀胱癌病人可以没有肉眼血尿,而仅表现为显微镜下检查尿液时发现红细胞超标,即镜下血尿。另外,病人肉眼血尿自行停止后也会有镜下血尿。因此,镜下血尿或尿液常规检查异常者也应行尿液脱落细胞检查。
尿液脱落细胞检查主要是在显微镜下检查脱落的肿瘤细胞,如果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应该进一步接受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手术前惟一可以确诊膀胱癌的手段。将膀胱镜顺着尿道插入膀胱内,观察整个膀胱,同时观察尿道,可以直接看到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浸润程度等,如果同时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
由于整个尿路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包括尿道均为尿路上皮覆盖,而尿路上皮肿瘤可为多发性,所以已经明确患有膀胱癌的病人,应进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以明确肾盏、肾盂、输尿管等处是否有肿瘤。另外,超声波和CT检查可以显示膀胱癌浸润的范围、深度以及有无周围淋巴结侵犯。
尿常规异常红细胞是尿血吗
尿常规红细胞是指做尿常规检查中三种细胞中的血红细胞。正常尿液中,一般无红细胞或仅有个别红细胞。离心后的尿液,如显微镜每一高倍视野平均可见1~2个红细胞,即为异常表现;如每个高倍视野红细胞在3个以上,而尿外观无血色者,称为镜下血尿;如尿外观呈洗肉水样或赭红色,则为肉眼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
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如果只有个别红细胞且复查没问题的话就不用担心,如果有潜血就有问题了。是泌尿系统的上端有出血,到了尿道就溶解了,所以,尿里没有多少红细胞,还是要检查一下肾功能、B超等。潜血就是“潜在的出血”,也就是肉眼下或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有红血球的存在,但如果用试纸检验时却有反应,为何会如此呢?因为当红血球遭破坏时,其内含的血红素就会释放出来,所以尿液试棒才能侦测到血红素的反应。但是红血球为何会在离开身体前就破裂了呢,可能是红血球本身的寿命已到,如同泡沫般自行溶解,也可能是喝了大量的水,尿液变得淡薄、张力降低,红血球因而破裂,不论如何有潜血时,如同有血尿一般是一种警讯,不可等闲视之。
如果身体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检查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病情初期治疗效果是最好的,这也是大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的必要性的原因,在早期发现苗头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的作息正常经常进行健身运动,乐观的心态,不要有过多的负面情绪和压力,身体状况也会非常好。
红斑狼疮验血能验出来吗
红斑狼疮的患者血常规检查时,会出现异常,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依据,并不能够确诊是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患者血常规异常主要表现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的减少,血红蛋白的降低。而血沉增快,是红斑狼疮处于一个活动期的指标,患者还会出现白蛋白的减少,球蛋白的增加。
建议患者血常规检查后,应做红斑狼疮的一个细胞学检查和抗核抗体的检查。因为红斑狼疮细胞检查阳性,以及抗核抗体阳性,在结合临床表现对红斑狼疮的确诊意义较大。
尿常规异常红细胞是尿血吗
尿常规红细胞是指做尿常规检查中三种细胞中的血红细胞。正常尿液中,一般无红细胞或仅有个别红细胞。离心后的尿液,如显微镜每一高倍视野平均可见1~2个红细胞,即为异常表现;如每个高倍视野红细胞在3个以上,而尿外观无血色者,称为镜下血尿;如尿外观呈洗肉水样或赭红色,则为肉眼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
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辅助检查是什么
辅助检查:1. 一般检查:血、尿常规异常。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肝功能和肾功能可出现异常。2.免疫学检查:本病以存在多种抗核抗体为其特点,对SLE的敏感性为95%,是目前最-的SLE筛选实验,但其特异性仍不理想。免疫病理学检查方法有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和ik肤狼疮带试验。3.其他:CT、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有利于早期发现出血性脑病,肺部浸润及心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