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异常红细胞检查

异常红细胞检查

大小异常

正常红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直径6~9μm。凡直径<6μm者称小红细胞;>10μm者称大红细胞;>15μm者称巨红细胞。在缺铁性贫血时,小红细胞多见;在急性溶血性贫血时,大红细胞常见,同时也可出现巨红细胞。在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肝脏疾病时,常见巨红细胞。

形态异常

球形红细胞

细胞中心区血红蛋白比正常细胞多,通常直径<6μm,厚度>2.6μm。红细胞直径缩短呈小球形状,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Hbs及Hbc)等。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呈椭圆形,长径增大,横径缩短,甚至呈长柱状,两端钝圆,这是由于红细胞膜蛋白有某种缺陷所致。正常人血液中也可见到椭圆形红细胞,但最多不超过15%。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一般要超过25%~50%才有诊断价值;大红细胞性贫血可达25%;其他各种贫血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靶形红细胞

大小正常或稍大,比正常红细胞扁薄,中心部着色较深,外周为乏色素性苍白区,在近细胞边缘处着色又较深,形如射击之靶。常见于地中海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C、D、E、S病)、阻塞性黄疸、肝病、脾切除后等。

镰形红细胞

细胞两端尖锐,狭长似镰刀,亦可呈麦粒状或冬青叶样,主要见于遗传性镰形红细胞增多症及Hbs病(Hbs病主要见于黑色人种)。

口形红细胞

红细胞淡染区呈裂口状狭孔犹如鱼口,正常人<4%,增多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急性乙醇中毒、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lC)等。

棘形红细胞

是一种带刺状的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状。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家属性高脂血症Ⅲ型),可高达70%~80%。严重肝病及制片不当时,正常红细胞也会成为棘形红细胞。

皱缩红细胞

红细胞表面有圆形棘刺样突起,可见于干燥太慢的血片,亦见于急性铅中毒、尿毒症等患者的血片。

锯齿细胞

也称锯刺样细胞,主要见于尿毒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HH)等。

裂红细胞

指红细胞碎片,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见于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破碎综合征;亦见于化学中毒、肾功能不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癌转移等。

染色异常

着色过浅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其他血红蛋白病。

着色过深

中心淡染区不见,着色较深,多见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

铁粒细胞

血涂片用铁染色后可发现有些红细胞中有多少不等的蓝色小颗粒。正常情况下,这种细胞很少(<1%),但在溶血、中毒、恶性贫血、重度烧伤、脾切除和新生儿时增多。

嗜多色性红细胞

这是一种尚未成熟的红细胞,故胞体较大,整个细胞或部分呈灰蓝色、灰红色、淡灰色。染成灰蓝色的嗜碱性物质为胞浆中的核糖体及核糖核酸,随着细胞的成熟而消失。目前认为,这种细胞是经煌焦油蓝染色后的网织样红细胞,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

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用亚甲蓝染色后,成熟红细胞胞浆内有散在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深蓝色嗜碱性颗粒,此种红细胞即为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卡波环(Cabot's ring)

成熟红细胞胞浆内有染成紫红色的细线状环,呈圆形或8字形,常存在于嗜多色性或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胞浆中,现在认为可能是红细胞胞浆中脂蛋-白变性、核膜被损害所致,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及恶性贫血等。

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s bo-dies)又称豪-周小体

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浆中,含有紫红色圆形小体,大小不等,数量不一.可能是残留的染色质微粒,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新生儿、恶性贫血、脾切除后等。

有核红细胞

正常人外周血中见不到有核红细胞,如出现有核红细胞,提示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

[检测方法]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参考值]

RDW~CV:10%~16%;RDW~SD:39.00~46.00fl。

[临床意义]

①RDW是由仪器测量获得的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多数仪器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异质性参数RDW- CV(CV指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的变异系数)来报告;也有的仪器采用RDW- SD(SD指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的标准差;亦即变异范围)来表达。②RDW增高见于增生性贫血时。在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DW正常)与缺铁性贫血(RDW异常)的鉴别时有用;RDW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RDW/MCV结合还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等。

参 考 文 献

[1]谭齐贤,张树平主编.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8-231.

[2]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7.

[3]林荣海.MA与MDS的实验室诊断.山东医药杂志,1998,36:64-65.

[4]武淑兰主编.现代血液病诊疗手册.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47-58.

[5]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25-228.

韧带断裂的检查

屈膝位胫骨突然遭受暴力向后或向前错动时,则会引起后交叉韧带或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的断裂,送医后患者会做到的检查如下:

骨髓增生程度、果糖耐量试验、红细胞比积(PCV)、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表面电荷、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沉率、红细胞大小异常、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红细胞机械性脆性试验、红细胞碱粒凝集试验、红细胞碱粒凝聚试验。

什么是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

该类型患者出生时异常血红蛋白约为 1%~2%,随后很快消失,临床上表现无贫血,血红蛋白电泳正常,红细胞形态常正常,红细胞脆性实验小部分阳性,父母中至少一方为α地中海贫血。

膀胱炎和血尿存在哪些关系

关于膀胱炎和血尿有联系吗,专家指出另有少数膀胱癌病人可以出现排尿次数增多、尿急、尿痛等症状,好像是患了膀胱炎,但使用抗生素无效。出现无痛性血尿的病人,或长期无法治愈的“膀胱炎”病人应及时就医,接受尿液脱落细胞检查。

由于少数膀胱癌病人可以没有肉眼血尿,而仅表现为显微镜下检查尿液时发现红细胞超标,即镜下血尿。另外,病人肉眼血尿自行停止后也会有镜下血尿。因此,镜下血尿或尿液常规检查异常者也应行尿液脱落细胞检查。

尿液脱落细胞检查主要是在显微镜下检查脱落的肿瘤细胞,如果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应该进一步接受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手术前惟一可以确诊膀胱癌的手段。将膀胱镜顺着尿道插入膀胱内,观察整个膀胱,同时观察尿道,可以直接看到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浸润程度等,如果同时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

由于整个尿路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包括尿道均为尿路上皮覆盖,而尿路上皮肿瘤可为多发性,所以已经明确患有膀胱癌的病人,应进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以明确肾盏、肾盂、输尿管等处是否有肿瘤。另外,超声波和CT检查可以显示膀胱癌浸润的范围、深度以及有无周围淋巴结侵犯。

尿常规异常红细胞是尿血吗

尿常规红细胞是指做尿常规检查中三种细胞中的血红细胞。正常尿液中,一般无红细胞或仅有个别红细胞。离心后的尿液,如显微镜每一高倍视野平均可见1~2个红细胞,即为异常表现;如每个高倍视野红细胞在3个以上,而尿外观无血色者,称为镜下血尿;如尿外观呈洗肉水样或赭红色,则为肉眼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

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如果只有个别红细胞且复查没问题的话就不用担心,如果有潜血就有问题了。是泌尿系统的上端有出血,到了尿道就溶解了,所以,尿里没有多少红细胞,还是要检查一下肾功能、B超等。潜血就是“潜在的出血”,也就是肉眼下或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有红血球的存在,但如果用试纸检验时却有反应,为何会如此呢?因为当红血球遭破坏时,其内含的血红素就会释放出来,所以尿液试棒才能侦测到血红素的反应。但是红血球为何会在离开身体前就破裂了呢,可能是红血球本身的寿命已到,如同泡沫般自行溶解,也可能是喝了大量的水,尿液变得淡薄、张力降低,红血球因而破裂,不论如何有潜血时,如同有血尿一般是一种警讯,不可等闲视之。

如果身体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检查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病情初期治疗效果是最好的,这也是大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的必要性的原因,在早期发现苗头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的作息正常经常进行健身运动,乐观的心态,不要有过多的负面情绪和压力,身体状况也会非常好。

红斑狼疮验血能验出来吗

红斑狼疮的患者血常规检查时,会出现异常,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依据,并不能够确诊是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患者血常规异常主要表现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的减少,血红蛋白的降低。而血沉增快,是红斑狼疮处于一个活动期的指标,患者还会出现白蛋白的减少,球蛋白的增加。

建议患者血常规检查后,应做红斑狼疮的一个细胞学检查和抗核抗体的检查。因为红斑狼疮细胞检查阳性,以及抗核抗体阳性,在结合临床表现对红斑狼疮的确诊意义较大。

尿常规异常红细胞是尿血吗

尿常规红细胞是指做尿常规检查中三种细胞中的血红细胞。正常尿液中,一般无红细胞或仅有个别红细胞。离心后的尿液,如显微镜每一高倍视野平均可见1~2个红细胞,即为异常表现;如每个高倍视野红细胞在3个以上,而尿外观无血色者,称为镜下血尿;如尿外观呈洗肉水样或赭红色,则为肉眼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

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辅助检查是什么

辅助检查:1. 一般检查:血、尿常规异常。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肝功能和肾功能可出现异常。2.免疫学检查:本病以存在多种抗核抗体为其特点,对SLE的敏感性为95%,是目前最-的SLE筛选实验,但其特异性仍不理想。免疫病理学检查方法有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和ik肤狼疮带试验。3.其他:CT、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有利于早期发现出血性脑病,肺部浸润及心血管病变。

相关推荐

缺铁性贫血检查

1、贫血的检测方式与时间 孕期是否贫血,必须以抽血来检测。女性每100CC血液中,血红素必须介于12-14gm/dl,如果小于12gm/dl,即为贫血。女性怀孕后,至医院做第一次产检时,医师就会帮孕妇抽血检查是否有贫血问题。之后的产检就不会再有这个项目的检查,除非孕妇觉得头晕无力、虚弱,医师才会再度检查。 2、可以在家自行观察眼睑部位 如果孕妇怀疑有贫血的问题,其实可以对着镜子用手指将下眼皮往下拉,看眼睑的部分有没有泛白。如果泛白,则表示贫血,建议至医院抽血确认。 3、血象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

白细胞检查的意义

尿常规白细胞是做尿常规检查三种细胞中的白细胞。正常尿液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一般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HP)白细胞为1~2个,仍属正常。如每高倍视野超过5个白细胞,则称为镜下脓尿。镜下脓尿提示尿道有化脓性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或尿道炎、肾结核等;肾小球肾炎时,尿内白细胞也可轻度增多。 尿中白细胞偏高 尿中白细胞阳性为炎症感染时出现的中性粒细胞。已发生退化性改变,形态不规则,结构模糊,又可称脓细胞,见于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道感染。 可能疾病: 1、肾小球肾炎时尿内白细胞可略增加,若尿内发现多量白细胞或脓

白血病的血常规有哪些指标

一、有无贫血,看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hb)正常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低于正常值为贫血。 再看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值:手工法82~92fl;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手工法27~31pg;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pg。如果两者均低于正常,考虑是否有缺铁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后者为遗传性疾病,发生率低,多见于云贵、广西广东等地区。如果平均红细胞体积高于正常,考虑是否

如何从便常规检查结果看正常与否

大便是人消化系统的代谢产物,正常大便的组成,有食物残渣、肠道分解产物,分泌物、细菌和水。便常规检查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以及查虫卵等7项内容。正常人的粪便,一般是黄色成形的,没有血和粘液,没有红细胞、白细胞、虫卵和原虫。 便常规检查内容的正常与异常: 正常颜色: 正常粪便含粪胆素,所以呈黄色或棕黄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如果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蔬菜时,则呈绿色或菜绿色。 异常颜色: ①黑色或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等,以

尿常规检查内容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液颜色检查:在尿常规检查时,首先应观察尿液的颜色是否正常。正常尿液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尿液透明的检查:表示尿液透明度如果正常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则出现轻度混浊。 3、酸碱度:在尿常规检查中,如果是正常的尿应该是弱酸性的,也可能因为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出现中性或弱碱性。 4、细胞检查:正常

地中海贫血是什么

地中海贫血是什么?α地中海贫血,即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的缺乏或缺陷使α珠蛋白链生成受抑制引起的,血红蛋白因此而产生缺如或不足,导致贫血。 正常人自父母双方各继承2个α珠蛋白基因,若一个α基因异常,病人无血液学异常表现称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静止型;若2个基因异常,红细胞呈低色素小细胞性改变,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标准型;若3个基因异常有代偿性溶血贫血表现,为α°/α+双重杂合子,即HbH病;若4个基因异常,完全无α珠蛋白生成,即胎儿水肿综合征,又称Hb Barts病。 其中,静

淋巴细胞比例降低怎么办啊

在常规的血液检查中,常常要对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进行检查,其数值是身体情况的真实反映。淋巴细胞百分比出现异常主要分为增高和降低两种,很多人都会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只是不清楚具体的原因。那么,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是怎么回事?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外周血液涂片,经wright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为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正常生理情况 淋巴细胞比率为:20%—40%,淋巴细胞检测属于临床化验血液常规的范畴,通过对白细胞检测并进行计数和分类

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1.外周血象 有助于急性典型病例的诊断。最早期外周血涂片可见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见5~6叶核。随贫血加重,在涂片中见红细胞大小形态不一,厚片可见大红细胞红细胞体积大于正常,贫血严重时偶可见幼稚红细胞。随着母亲叶酸缺乏,贫血加重,则白细胞或血小板也下降或两者均减少。 轻症患者血象不典型,特别是与缺铁性贫血并存时,则新形成的大红细胞无法估计其细胞平均容积(MCV),因而也可能为正常红细胞。当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显著时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混淆。 2.骨髓象 红细胞系呈巨幼红细胞增生,不同成熟期的巨幼红细胞,可

痢疾检查

1.血常规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2. 乙状结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可发现直肠指检无法摸到的位置较高的肿块,同时对可疑病变取组织活检,明确性质。故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用于诊断,又可作为治疗仪器,对预防及早期发现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3.粪便红细胞 粪便红细胞检查是大便常规的一个项目,可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红细胞

确诊多发性骨髓瘤需做的6项检查

1、对外周血的检查 贫血见于绝大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一般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可有大细胞性贫血伴骨髓幼红细胞巨幼样变,也可因有失血而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此因异常球蛋白包裹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之间排斥力下降而相互聚集的结果。红细胞聚集现象可能给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血型检查造成困难。 2、肾功能常受损的检查 尤多见于病程中期、晚期。排泄试验、放射性核素肾图等检查可确定肾功能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晚期可发生尿毒症,成为死因之一。当患者有大量本-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