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哭闹到底要不要抱
婴儿哭闹到底要不要抱
昨天,黑人陈建州在微博上晒出了大小熊猫哭闹的视频,他很是苦恼地写道:“现在两兄弟爱演戏,有时候喜欢装哭~但我们现在正在训练,不要他们一哭就抱!但是实在是太难啦~因为会舍不得啊!怎么办才好呀?”
听到宝宝的哭声,父母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抱起来。但是有些育儿经告诫说,婴儿哭闹时不要抱,以免养成老是要抱的坏习惯。
可是,这么小的宝宝谁忍心让他们哭着不管呢?婴儿哭闹的时候到底抱不抱呢?
关于这个问题,小编想到了前几天马伊琍分享的一篇长微博《孩子,你慢慢来》,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答大家的困惑。
马伊琍写道:“我越来越后悔在爱马一岁时进行的哭声免疫训练,虽然两天就成功让她学会睡整觉,可一岁半时又开始反复,睡着后她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发现没人理之后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就固执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睡着,甚至以为她长大了不会记得这些哭泣的夜晚……现在的妹妹,未经任何训练,哭就抱,饿就喂,满一岁就已自然睡整觉也不吃夜奶。”
显然,马伊琍通过抚养两个女儿的经历,建议宝宝哭了大人要抱起来,及时给予拥抱安抚。
看完马伊琍的亲身经历和建议,我们再来看看专家的说法。
加拿大家庭医生、育儿专家琼恩.E. 杜郎特博士在《正面纪律:是什么以及怎样做》一书中介绍到:1岁以下的宝宝很容易感到害怕,啼哭是很常有的事,尤其是晚上,他们会哭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给予宝宝足够的温情,让宝宝拥有安全感。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抱抱宝宝。
搂抱对于亲子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如果婴儿跟父母在一起感觉到安全,以后学习新事物时就不会感到害怕。
小婴儿不会使用语言,只能通过啼哭来表达自己有所需要。因此,大人要做个细致的观察者,尽力弄明白宝宝哭闹的原因,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
宝宝的哭能表达很多意思。饿了的哭和生气的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声音。新手爸妈不要太惊慌,仔细观察,慢慢就能了解宝宝的脾气了,能从哭声中听出宝宝的意思来,比如:是不是饿了?尿布是不是要换了?衣服是不是不合适?包裹是不是太紧?环境是不是太吵?另外,有些严重疾病的表现也是剧烈哭闹,爸爸妈妈要认真观察辨别,及时送医治疗。
因此,宝宝哭的时候,爸爸妈妈最好及时抱起安抚,并找到宝宝哭的原因,解决原因就好了,千万不能让宝宝一直孤单地哭着。
婴儿哭闹要怎么办好呢
1、观察判断
由于宝贝哭闹的起因和心思是不同的,所以妈妈要先对他的哭声进行观察和判断。在宝贝哭闹的心思中,除了病理性状况需要妈妈立即应答以外,生理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都不需要立即应答,而是积极应答,而是积极应答。积极应答的步骤依次为声音慰藉、依恋慰藉和身体慰藉,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宝贝渐渐学会舒适自慰。
2、声音慰藉
当宝贝哭闹的心思是生理和心理需求时,妈妈先远远地答应一声,让宝贝知道妈妈就在自己求助的安全地带,接着妈妈踏踏的脚步声又让宝贝在希望中等待了几秒。
然后,妈妈面对着宝贝轻柔地聊上几句:“宝贝想妈妈了,是吗?妈妈知道宝贝想要什么了?妈妈这就来帮助你。”又是几秒钟过去了,宝贝快乐的承受阈限一点一点在升值,他的自我镇静信心也一点一点在强化,这对性格的积极影响也一点一点在加强。
五个月宝宝半夜哭闹是怎么回事
1、饥饿、口渴
饥饿、口渴是婴儿哭闹中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3个月以内,这是由于母乳不足、奶粉冲调过稀,上一顿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吃饱。环境温度过高、出汗多,婴儿因口渴而哭闹不止。
2、冷、热、湿、痒、痛
环境温度过冷或过热会引起婴儿的不适,但过热比过冷更容易引起哭闹不安。尿布湿了(大、小便)未及时更换,以哭闹的形式向父母表示。婴儿因湿疹、多汗,皮肤不清洁等引起的瘙痒或因蛲虫爬至肛门周围引起奇痒而哭闹等。
3、便尿感
经过训练的婴儿,会以哭闹的形式求援母亲及时帮助他解大小便。
4、生活不规
6个月以内的婴儿常常“日夜颠倒”,白天睡、晚上哭,俗称这些婴儿为“夜啼郎”。
“病理性”哭闹是由疾病引起,常见于以下情况:
1、口腔溃疡
往往在吃奶或进食时哭闹。
2、腹痛
如肠套叠(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的哭闹,同时面色苍白、呕吐、排出果酱样大便)、急性阑尾炎(持续性哭闹、发热,一旦阑尾穿孔后哭闹加剧)、嵌顿性腹股沟疝(腹痛剧烈,患儿常用手抚摸嵌顿处,出现呕吐)、肠痉挛(一阵阵哭闹,安静一段时间后又因肠痉挛而再哭闹)等。
3、鼻塞
吃奶时因鼻塞影响呼吸而哭闹。
4、头痛
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都会使婴儿哭闹,如发热,脑膜炎时呈一阵阵尖声哭叫。
5、外耳道炎、疖肿
喂奶时当患侧的耳朵贴近母亲身体时或牵拉患侧耳朵时哭闹得更厉害。
一般来说“生理性”哭闹的婴儿一般情况良好,饮食正常,哭声宏亮,哭闹间隙期面色、精神正常,当消除因素后哭闹停止。“病理性”哭闹的婴儿哭声不同寻常,有时尖叫,声音嘶哑,常突发性剧哭;伴有发热时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有时伴有呕吐、腹泻,大便有血,需去医院进一步查明原因。
有时宝宝无端哭闹,可能没有理由。很多婴儿每天都有烦燥的时候,又常常在同一时间。有些婴儿大部分的时间都很烦燥,烦燥的原因不是饥饿,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就算喂奶也没用,试试看用一条薄毯子包他,或者换个位置、走走路、摇摇他,总之,切记不管婴儿烦燥的原因是什么,他就是需要你抱抱他。
上面就是对五个月宝宝半夜哭闹是怎么回事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这个时期宝宝哭闹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比如饿了或者身体不舒服,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症状,所以家长们找好原因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另外平时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多加细心的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就医。
婴儿入睡困难夜间哭闹怎么办
有这类问题的家长反映宝宝入睡前需要抱着、拍、晃、走动或含奶头睡。刚入睡放到床上就醒了,需要长时间抱、拍、晃一直到睡熟后才能放下。这样的孩子往往夜间醒来爱哭闹。
婴儿入睡困难夜间哭闹怎么办 实际上这是家长使宝宝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造成的。因为在白天或晚上入睡前养成了抱、拍、晃或含奶头的睡眠伴随条件。
当夜间婴儿在睡眠周期之间醒来时,睡眠习惯好的婴儿会自动调节自己转入下一个睡周期,父母甚至不察觉。但养成以上伴随条件习惯的婴儿夜间醒来时,要求家长起来抱、拍晃才能再入睡,即使不饿,也要含奶头,吸吮几口就睡着了,不然就哭闹不已。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家长需要耐心坚持2-3天培养宝宝自己入睡的习惯。从白天开始,将快要入睡的宝宝放在小床上,如果他哭闹,可以在床边用语言和表情给予安慰,让宝宝哭一会儿抱起来安慰,放下又哭,第二次让他哭的时间长一些再抱起,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再应答。直到宝宝觉得再哭爸爸妈妈也不会抱我了,他就学会自己入睡了。戒掉含奶头睡的习惯也同样。一旦养成自己入睡的习惯,夜间就会睡得很好。
夜间哭闹还有其他原因,如过热、过冷、吃得过饱或饥饿等等。此外有的婴儿先天气质属扶养困难型。这种孩子找不到原因,就是夜间受哭闹,需要家长逐渐找出适当方法适应婴儿的气质特点。待婴儿长大些逐渐会改善。
婴儿哭闹要不要抱
最近看网上的流传很广的一个外国妈妈育儿经,里面说道,婴儿哭闹时候不要抱。但是,我们一般的反应都是抱抱宝宝啊,这么小的宝宝谁忍心哭着不管呢?宝宝哭闹的时候到底要不要抱啊?怎么抱呢?
带孩子和我们人生经历的很多事情一样,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绝对不可以照搬。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孩子也是。
哭,是婴儿与世界交流最重要的机制,也是婴儿表达自己需要最有效的方式,在某些时期也是唯一的方式。设想一下,如果你老了,病了,饿了,或者感到很孤独,很难过,躺在床上,甚至不会说话了,你哭了,你的亲人不过来安慰,也不抚摸,你会怎么样?
也许孩子是不哭了,但是,他/她已经开始变得孤独绝望了……
在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爸爸妈妈需要与宝宝建立关系。宝宝的哭闹就是一种与你交流的方式,如果这个时候得到你的回应,他/她的情绪会调动起来,积极探索外界并且与人互动。
曾经看过一个电影《凯文怎么了》,电影讲的就是美国妈妈由于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而对新生的儿子不闻不问,随他哭且自己也不抱孩子。最终孩子长大后对妈妈有很强的距离感,甚至产生了对妈妈的报复心理。可能电影里面的例子有点极端,但是从侧面可以看到宝宝哭闹要抱抱的重要性,绝对引起父母深思。(由剧照可以看出,母子面无表情完全没有温馨的家庭感。)
的确,婴儿哭闹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妈妈去抱,但也不是绝对什么时候都不去抱。 宝宝哭的时候应该去找原因:奶喂够了么?尿布是不是要换了?衣服是不是不合适?包裹是不是太紧?环境是不是太吵闹?如果有原因解决原因就好了,而不能让小孩子一直哭着,因为有些严重的疾病的唯一表现也是剧烈的哭闹,放任不管的话可能会延误治疗的时机哦!
宝宝总是烦躁不安怎么办
婴儿的安静对于他们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对保持体重有重要意义。但有时,婴儿也会较长时间地啼哭,表现为极度地烦躁不安,甚至把父母吵得束手无策。几乎所有的婴儿在出生后的两三个星期以后都进入了烦躁不安的时期。如果婴儿只在晚上或者下午比较规律地哭闹,有可能是腹绞痛或者周期性烦躁,这种哭闹可能与腹涨和排气有关,注意喂奶时控制流速便可解决。
有些婴儿一到了某个时间就哭一阵、停一阵,过后又会恢复常态,家人不用过于担心,一般到了3个月的时候,就会逐渐地平息下来。在宝宝哭的时候,应抱起来,抚摩婴儿,逗弄他玩儿会使他满足,这样不但可以安抚他的情绪,而且会使婴儿的身心得到发展。虽然这样可能会养成不抱就哭的习惯,不过婴儿需要适度的怀抱,这也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育,而且会在母子建立起亲密的情感。
婴儿一直哭闹是怎么回事呢
婴儿睡觉不踏实哭闹
婴儿睡觉不踏实老是哭是宝宝缺钙的表现。妈妈要给给宝宝多补充鱼肝油或是补充维生素A.D。准妈妈还要经常要吃钙片另外妈妈要注意饮食,应该多吃奶制品、豆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饮食。还有切记避免补钙过量或是不足。婴儿睡觉不踏实哭闹还可能是因为尿不湿不舒服,或者是受凉了导致孩子发脾气,所以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好宝宝的日常生活的干净和舒适。
新生儿吃奶哭闹怎么回事
新生儿吃奶哭闹兴许是宝宝的嘴里有没有什么伤口,或者是因为妈妈的奶水流得太快了,宝宝来不及吞咽,抢到宝宝了。新生儿吃奶哭闹还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宝宝根本不饿,每次喂奶的间隔时间要有规律,不是每次宝宝的哭闹就是饿肚子。还有喂奶的姿势也是很重要的,喂奶的时候妈妈要注意一点,不能分散注意力,还有就是要让宝宝的头和乳头的位置间隔2厘米左右。
婴儿哭闹不睡觉怎么回事
首先是在婴儿健康的前提下说,如果婴儿哭闹不睡觉是否会是婴儿黑白颠倒。有的婴儿白天睡得太多,夜间不睡觉、很精神,大人不哄不抱便啼哭不止。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白天成年人应多逗婴儿玩,使他逐渐形成白天醒、夜间睡的好习惯。 如果说婴儿是因为生病了才会哭闹,那么爸爸妈妈们就要好好照顾宝宝了,如果是因为饿肚子,就要起床喂奶了。
父母应该怎样安抚新生儿
1.喂奶
第一个月的婴儿,饥饿可能是婴儿啼哭的主要原因,而喂奶自然是最有效的安抚方法。如果婴儿是人工喂养,而且喂奶时他显出狼吞虎咽的状态,那么他哭闹往往是饥饿的原因。也有的是因为口渴而哭闹,可试着在两次喂奶之间,用消毒奶瓶喂他一点儿凉开水,也许对其有安抚效果。
2.搂抱
要经常搂抱孩子。搂抱是婴儿所需要的充满爱的身体接触,能使他安静下来,停止啼哭。当你立着抱他,让他靠在你的肩膀上,他便安静了,他可能是因为肠中有气而哭起来。如果是因为亲戚朋友抱来抱去而哭,那么爸爸妈妈抱过来,就是很大的安抚。
3.把婴儿包好
婴儿包裹不好,缺乏安全感和舒适感,往往引起他的哭闹。发现孩子哭闹时,重新包好,他得到了安抚,就会停止哭闹。
4.有节奏地拍婴儿
拍他和按摩他的背部或腹部常常会使他安静下来,而且可以帮助他排气,使其舒服。当你给他换尿布时,为了防止他哭闹,你也可用手拍打几下或用手抚摸,也可起到安抚作用。
5.给婴儿一点东西吸吮
你可以把自己干净的小手指放进正在哭的婴儿嘴里,他就会停止哭闹。也可以将经过消毒的橡皮奶头令其吸吮,都会起到安抚作用,但不可经常这样做。
6.分散婴儿的注意力
给一些东西让婴儿注视,或者用什么悦耳的响动吸引正在哭闹的婴儿,都会使他安静下来。
宝宝入睡困难怎么办
实际上这是家长使宝宝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造成的。因为在白天或晚上入睡前养成了抱、拍、晃或含奶头的睡眠伴随条件。当夜间婴儿在睡眠周期之间醒来时,睡眠习惯好的婴儿会自动调节自己转入下一个睡周期,父母甚至不察觉。但养成以上伴随条件习惯的婴儿夜间醒来时,要求家长起来抱、拍晃才能再入睡,即使不饿,也要含奶头,吸吮几口就睡着了,不然就哭闹不已。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家长需要耐心坚持2-3天培养宝宝自己入睡的习惯。从白天开始,将快要入睡的宝宝放在小床上,如果他哭闹,可以在床边用语言和表情给予安慰,让宝宝哭一会儿抱起来安慰,放下又哭,第二次让他哭的时间长一些再抱起,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再应答。直到宝宝觉得再哭爸爸妈妈也不会抱我了,他就学会自己入睡了。戒掉含奶头睡的习惯也同样。一旦养成自己入睡的习惯,夜间就会睡得很好。
夜间哭闹还有其他原因,如过热、过冷、吃得过饱或饥饿等等。此外有的婴儿先天气质属扶养困难型。这种孩子找不到原因,就是夜间受哭闹,需要家长逐渐找出适当方法适应婴儿的气质特点。待婴儿长大些逐渐会改善。
婴儿哭闹也许是心理在作怪
只要婴儿哭闹,父母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饿了、尿湿了或者病了,这里要提醒父母们的是,对一向安静的婴儿,一连几天哭闹不止,而且父母抱在怀里时不哭闹,一放到床上就手脚乱蹬、哭闹不止,这是心理问题,是由于父母不良的强化过程造成的。
医生曾经在门诊接待过这样的一对青年夫妇,他们的孩子一岁半了,从小很乖巧,聪明伶俐,但近一段时间,孩子一放在床上就哭闹不休,夜间必得抱着才能睡觉,弄得他们心烦意乱、疲惫不堪。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以为孩子身体不舒服,得了什么病,到医院儿科去 检查 ,还验尿、化验血,未发现任何躯体疾病,孩子身体挺健康的。在儿科医生的推荐下到心理门诊咨询,医生详细地了解了患儿近几个月的病史,原来患儿在两个月前生过一次病,受到了大人们的特别照顾:抱在怀里哄逗、举起来摇晃,真是百依百顺,结果病愈后一放到床上就哭闹不休。这就是大人不良的强化行为造成的。此时婴儿的哭闹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呵护。
治疗这种哭闹行为,比较行之有效的心理疗法是消退法:去除相应的强化因素,如多余的注意和过多的怀抱和摇晃等。把婴儿定时放在床上,即使哭闹也不予理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使哭闹行为消失。
实施消退法,首先要做好患儿年轻父母的思想工作,要他们忍痛割爱才行,要不自己的宝贝一哭闹,他们就舍不得、受不了,继续强行溺爱孩子,婴儿的哭闹哪能消退?
在上述患儿父母的配合下,心理医生让小孩的父母每晚把小宝宝单独放在床上便离开,无论如何哭闹也不予理睬,结果,第一天哭闹了一小时,第二天哭闹时间就明显缩短,只哭了二十分钟,第三天便不怎么哭了,一周后就不再哭闹,哭闹行为得到了矫正。
妈妈哄孩子轻声细语效果更好
很多时候,当宝宝哭闹时,妈妈最常见的反应是忙不迭地抱起宝宝,并用力快速地晃动,连声地说:“好、好、好,乖宝宝,妈妈抱、妈妈抱!”,往往表现情绪激动,语调高尖,动作快速。其实,这种搂抱和声调会加重宝宝的哭闹和不安的。
出生不久的婴儿就能分辨出母亲的声音和情绪,并与之产生共鸣。当妈妈用愉快的心情怀抱孩子时,小婴儿也会产生愉悦的感受;而当母亲心情焦虑、心绪不宁时,这种紧张情绪会通过肌体传给孩子,婴儿同样会表现的烦躁不安。
母亲以稳定自如的情绪去照料自己的孩子,就肯定会给婴儿心理带来良好的反应。当母子的心情都放松,满怀神怡之情时,母子之间爱的传递和交流也能顺利进行。因此,当宝宝哭闹时,妈妈要轻轻地将他抱起,心情放松,面带微笑,轻言慢语地逗引宝宝或播放动听柔和的音乐,可以很快使宝宝停止哭吵和烦闹。
研究发现,婴儿对低音的反应比高音显得安定,因此宝宝喜欢妈妈轻柔的声音和柔和的音乐。此外,因为胎儿在母体内羊水中浮动时,一直处于一种慢悠悠地蠕动状态,对婴儿而言慢悠悠的节奏是最适合的,以每分钟约60次的节拍摇动宝宝最能使宝宝获得心情上的安定感。
所以,当宝宝哭闹不安的时候,妈妈千万不要以气急败坏的样子,火烧眉毛般的动作,忙不迭声的语气搂抱宝宝,否则会加重宝宝的紧张情绪。宝宝会很敏感地感知到的妈妈的紧张和不安,哭闹的会更厉害。
0-3个月小宝宝最有效的哄睡技巧
1.用轻薄的透气棉布将小宝宝包裹以增加其安全感;
2.轻拍小宝宝,以高频率开始,待宝宝平静下来之后,慢慢放缓(频率与妈妈的心跳频率相近);
3.给宝宝提供一种持续的声音,嘘嘘声或轻柔的歌声;
4.使用婴儿背带,让宝宝紧贴着妈妈,能听见妈妈的心跳更有安全感。
宝宝半夜哭闹的原因
1、生理原因
未满月的新生儿,哭是一种本能。这个时期,宝宝的哭是生理性的,并不表示机体有什么异常情况。正常新生儿的生理性哭闹常出现在肚子饿了、尿布湿了、衣着过热或过冷时,还需注意有没有情绪波动、撒娇爱抱等情况。
肚子饿:宝宝的胃容量小,进食次数较多。如果宝宝在夜间感到肚子饿,自然会哭闹不止。
尿布湿:容易造成宝宝睡眠中的不适,所以当尿布湿了的时候,宝宝也会哭闹不安。
奶粉:如果宝宝是混合喂养,每日都会出现无规律阵发性哭闹、吐奶、排气多,排便次数多且大便稀,就应考虑是不是牛奶蛋白不耐受或者乳糖不耐受。可以尝试更换部分水解蛋白同时较低乳糖的配方奶粉。
有些家长诉说婴儿仅在夜间哭闹而白天很好。如果其他生活表现都很好,可检查一下是否白天睡眠太多,晚上睡前过分嬉戏,情绪比较兴奋。是否睡时穿衣盖被过厚。或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要抱着入睡,或吮奶入睡),当达不到目的时即哭闹,而给以相应的措施后,哭闹会停止。
2、疾病原因
任何疾病都会导致婴儿不舒适及疼痛,宝宝若是不会说话,自然是通过哭闹表现,家长要认真探究病因,加以调理治疗。
生病后,婴儿的哭声通常是虚弱的呜咽,而且表现得无精打睬、食欲不振,同时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这就需要抓紧时间去看医生了。
总是傍晚或凌晨哭闹,而且不容易哄,这往往是肠胶痛造成的。在婴儿未满4个月之前,其肠壁神经发育还不成熟,肠道蠕动不规则,容易蠕动过快,纠结在一起而导致痉挛疼痛。据统计,婴儿肠绞痛的发作时间有2个高峰,分别是下午4点至8点和凌晨零点前后。肠绞痛发作时,宝宝多以高分贝的哭声和握拳踢腿的动作来表达。妈妈可发抱着宝宝安抚他,或是轻揉宝宝的腹部,缓和肠痉挛。
婴儿闹觉安抚婴儿有哪些方法
①喂奶。第一个月的婴儿,饥饿可能是婴儿啼哭的主要原因,而喂奶自然是最有效的安抚方法。如果婴儿是人工喂养,而且喂奶时他显出狼吞虎咽的状态,那么他哭闹往往是饥饿的原因。也有的是因为口渴而哭闹,可试着在两次喂奶之间,用消毒奶瓶喂他一点凉开水,也许对其有安抚效果。
②搂抱。要经常搂抱孩子。搂抱是婴儿所需要的充满爱的身体接触,能使他安静下来,停止啼哭。当你立着抱他,让他靠在你的肩膀上便安静了,他可能是因为肠中有气而哭起来。如果是因为亲戚朋友抱来抱去而哭,那么爸爸妈妈抱过来,就是很大的安抚。
③把婴儿包好。婴儿包裹不好,缺乏安全感和舒适感,往往引起哭闹,发现孩子哭闹时,重新包好,他就得到了安抚,停止哭闹。
④有节奏地拍婴儿。拍他和按摩他背部或腹部常常使他安静下来,而且可以帮助他排气,使其舒服。当你给他换尿市时,为了防止他哭闹,你也可用手拍打几下或用手抚摸,也可起到安抚作用。
⑤给婴儿一点东西吸吮。你可以把自己干净的小手指放进正在哭的婴儿嘴里,他就会停止哭闹。也可以将橡皮奶头经过消毒,令其吸吮,都会起到安抚作用,但不可经常这样做。
⑥分散婴儿的注意力。给一些东西让婴儿注视,或者有什么悦耳的响动吸引正在哭闹的婴儿,都会使他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