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

川楝子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与元胡,或是苏梗,川朴,木香同用,适宜于缓解气郁胃疼;与柴胡,青皮同用,用于缓解胸肋胀痛,胸闷不舒等症;与木香,小茴香,吴茱萸同用,用于缓解疝气作痛。

中医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方法

湿热瘀阻证治则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防己泽兰汤加减。方用防己、萆薢利湿;茵陈清热利湿;泽兰、牛膝、赤芍、丹皮、丹参活血化瘀,以通血脉;荔枝核、川楝子、柴胡疏肝理气;青陈皮理气健脾燥湿。若湿邪较重见厌食加苍术、麦芽;阴囊肿物明显,加乳香、夏枯草。瘀血阻络证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方用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失笑散通利血脉、祛瘀止痛;元胡行气止痛;小茴香、干姜温通血脉。若团块状肿物较大加皂角刺、荔枝核;痛甚加三七、川楝子。治则补肾,佐以通络方药左归丸加味。方中熟地、山药、菟丝子、鹿角胶、龟版胶补肾填精;山萸肉、枸杞子补肝养筋,加乌药、小茴香行气止痛;当归、丹参、鸡血藤养血化瘀通络。寒滞肝脉证治则温经散寒,益气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合良附丸加减。方用当归、芍药补血和血;桂枝辛温,合细辛、小茴香温散下焦寒邪;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既助归、芍和血、又助桂、辛通阳;柴胡、橘核、良姜疏肝理气止痛;以附片易香附,合通草以温通经脉,使经脉通,壮阳,客寒自除。气虚明显者如炙黄芪、党参;痛甚加丹参、乌药。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疏肝利气

川楝子与青皮配伍可疏肝利气止痛,川楝子行气止痛,青皮善破气消积,两者搭配可用于气滞湿停所致的小腹胀痛,疝气腹痛等症。

柚子叶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

柚子叶在中医上性味辛、苦、温,使用后疏通经络,使得经络气血得以运行,对人体气滞所引起的各种寒湿痹痛、食滞腹痛、瘀血阻络等疾病,都具有缓解作用,所以柚子叶有行气止痛的功效。

理气的中药有哪些 川楝子行气止痛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用时打碎,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炒用寒性减低。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排草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

气血运行不畅时人体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而排草能够促进人体的气血通畅,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对于气滞疼痛以及女性经期疼痛、经期血块、经血色淡、经期提前或延后等月经不调的症状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珍宝丸适合什么样的病人吃

珍宝丸的功效:清热,安神,舒筋活络,除“协日乌素”。用于白脉病,半身不遂,风湿,类风湿,肌筋萎缩,神经麻痹,肾损脉伤,瘟疫热病,久治不愈等症。珍宝丸适合患白脉病,风湿,类风湿等的病人服用。

珍宝丸的主要成份是石膏、丁香、诃子、川楝子。川楝子性寒,味苦,是行气药的一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的功能。而且还是制作高效无残毒无污染的新型植物类农药的重要原料。

1、期高血压病或临界高血压,日服三次,起降压、稳压作用;

2、已服用西药降压者,可配合珍宝丸治疗,至血压平稳后,逐步减少西药量直至停药;

3、高血压病患者应定期做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珍宝丸及西药;

4、珍宝丸滋阴力强,对胃寒或过敏者,服用本品出现便溏、腹泻现象可减少用药量或对症处理。

总之,笔者建议有需要服用珍宝丸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九里香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

九里香气味芳香,辛散苦燥,用于温邪困脾,气滞腹痛,又为树木枝叶,辛温行散,温经活络,去寒除湿。

静脉曲张如何治疗能够改善

1、湿热瘀阻证治则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防己泽兰汤加减。方用防己、萆薢利湿;茵陈清热利湿;泽兰、牛膝、赤芍、丹皮、丹参活血化瘀,以通血脉;荔枝核、川楝子、柴胡疏肝理气;青陈皮理气健脾燥湿。若湿邪较重见厌食加苍术、麦芽;阴囊肿物明显,加乳香、夏枯草。2、瘀血阻络证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方用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失笑散通利血脉、祛瘀止痛;元胡行气止痛;小茴香、干姜温通血脉。若团块状肿物较大加皂角刺、荔枝核;痛甚加三七、川楝子。3、治则补肾,佐以通络方药左归丸加味。方中熟地、山药、菟丝子、鹿角胶、龟版胶补肾填精;山萸肉、枸杞子补肝养筋,加乌药、小茴香行气止痛;当归、丹参、鸡血藤养血化瘀通络。4、寒滞肝脉证治则温经散寒,益气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合良附丸加减。方用当归、芍药补血和血;桂枝辛温,合细辛、小茴香温散下焦寒邪;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既助归、芍和血、又助桂、辛通阳;柴胡、橘核、良姜疏肝理气止痛;以附片易香附,合通草以温通经脉,使经脉通,壮阳,客寒自除。气虚明显者如炙黄芪、党参;痛甚加丹参、乌药。

鸡骨香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

鸡骨香有很好的理气止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用鸡骨香来治胃痛,也可以治疗胃肠气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生草药性备要》:治咽喉肿痛,心气痛。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偏方

1.毒瘀并解方

黄芩10~15g,山栀10~15g,莪术10~15g,元胡6~10g,猪苓15~30g。将上药(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钟,先将元胡放入,煎20分钟,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黄芩性味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用以为君;山栀为臣,与黄芩共奏清热解毒之效;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元胡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二者为佐药,共奏疏达气血之瘀滞而止痛之功效。猪苓利水渗湿,驱邪从小便而走,佐助君药清热之功。全方药简力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而达消疹止痛之效。

2.活血散瘀汤

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木香、枳壳、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蓝根。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此证多属毒邪偏盛,虽经治疗,毒热未尽或气阴两伤致气滞血瘀。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壳、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佐以紫草、板蓝根清解余毒,全方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沙姜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

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告诉我们当体内气流不畅时,人体就会感觉到疼痛。而沙姜,恰恰就有理气的作用,使体内的气流畅通起来,从而起到止痛的作用。

苦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

苦楝子中含有大量的苦楝子酮、苦楝子醇、苦楝子内酯等多种药理成分,使用后可以帮助缓解体内郁结之气,达到止痛的效果,所以苦楝子有行气止痛的功效,对腹部胀痛、疝痛等症都具有一定缓解的作用。

相关推荐

输卵管粘连的典籍偏方

1、 湿热下注型 治以清热利湿。方用止带方加减:取猪苓、车前子(包)、赤芍各12克,黄柏、牛膝、丹皮、苍术各10克,泽泻、茵陈各6克。加减:若腹痛明显,加用元胡、川楝子各10克,以止痛;若纳差便溏可改苍术为炒白术10克,加生苡仁20克,云苓18克,以健脾祛湿。 2、瘀热互结型 治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用当归元胡汤加减:用败酱草20克,当归、元胡、酒大黄、赤芍、桃仁各15克,香附12克。水煎服。 加减:若小腹刺痛明显,加用乳香、没药各10克以化瘀止血;小腹胀痛明显者,加用川楝子、枳壳各10克以止痛

胸痛的饮食疗法

管炎、肺炎痰多胸闷者:生萝卜汁30毫升,加人生姜汁10滴,对后用温开水送服。 胸膜炎胸痛者:猪肺250克洗净,焯水后切成小块,加人杏仁10克(去皮尖)、陈皮6克及调料,文火偎烂服食。本方具有补肺理止痛功效。 慢性支管炎痰多咳嗽胸痛者:芥菜头5个,洗净,与粳米100克同煮粥,加调料温服。本方具有温中利化痰的功效。 肋间神经痛者:茴香10克,川楝子6克,陈皮3克,甘草3克,上四味共研磨成细末拌匀,用纱布袋包住,每次3克用沸水冲泡饮服。本方具有止痛功效。 冠心病胸痛者:薤白12克(鲜货50克)

山楂汤的功效作用 止痛

山楂可入肝经,能够散结止痛,能够、宽胸利膈,可改善呃逆、痞、吞酸、积块等症状。

老年人疝的中医食疗

1.茴香粥。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先煎小茴香,去渣取汁,然后入粳米煮为稀粥。每日分2次服,3~5日为一疗程。此方有止痛、健脾开胃功效。适用于小肠疝、脘腹胀、睾丸肿胀偏坠以及鞘膜积液、阴囊橡皮肿等症。 2.荔枝粥。荔枝核30克,粳米50克。先煎荔枝核,取汁,入粳米煮粥,任意食用。有温中、理止痛功效,可用于寒疝痛、小腹冷痛等症。 3.茴香无花果饮。无花果2个,小茴香9克,同水煎服,每日2次。可用于疝,有温中散寒功效。 4.纸煨麻雀。生雀3只,茴香9克,胡椒3克,缩砂仁、肉桂各6克,酒适量

的中药有哪些

陈皮理健脾 陈皮味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理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青皮疏肝破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干燥果皮,5-6月间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7-8月间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去瓤肉,晒干,生用或醋灸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能主

地枫皮的功效作用 止痛

地枫皮有止痛功效,可用于治疗滞腹痛、妇人经期腹痛等症。

什么是活血止痛

活血止痛汤当归10克,延胡索15克,香附 10克,白芍20克,甘草6克,桃仁15克, 红花5克,川楝子10克,焙附子5克,生 地黄20克。做法:共水煎,于月经干净后第5天始服 药,连服5剂,每日1剂。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静脉曲张如何治疗能够改善

1、湿热瘀阻证 治则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防己泽兰汤加减。方用防己、萆薢利湿;茵陈清热利湿;泽兰、牛膝、赤芍、丹皮、丹参活血化瘀,以通血脉;荔枝核、川楝子、柴胡疏肝理;青陈皮理健脾燥湿。若湿邪较重见厌食加苍术、麦芽;阴囊肿物明显,加乳香、夏枯草。 2、瘀血阻络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方用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失笑散通利血脉、祛瘀止痛;元胡止痛;小茴香、干姜温通血脉。若团块状肿物较大加皂角刺、荔枝核;痛甚加三七、川楝子。 3、治则补肾,佐以通络 方药左归丸加味。方中熟地

小儿病毒性疱疹的偏方

1、毒瘀并解方 黄芩10~15g,山栀10~15g,莪术10~15g,元胡6~10g,猪苓15~30g。将上药(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钟,先将元胡放入,煎20分钟,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黄芩性味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用以为君;山栀为臣,与黄芩共奏清热解毒之效;莪术破血,消积止痛;元胡活血散瘀,止痛,二者为佐药,共奏疏达血之瘀滞而止痛功效。猪苓利水渗湿,驱邪从小便而走,佐助君药清热之功。全方药简力专,清热解毒

中医滋养肝阴方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凉,具有清热养血、生津滋阴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等症。 当归:味甘辛、性温和,具有补血活血,抗缺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癌,护肤美容,抗菌等功效。 北沙参:味甘甜,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滋阴药,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之功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补肝益肾之功效,《本草纲目》中曾这样描述过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