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
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好发于生殖器及肛门部位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性生活传播的,潜伏期病毒已经存在是具有同样的危害性和传染性的。治疗尖锐湿疣,目前疗效显著的是光动基因免疫疗法(非手术、安全无痛),这是国际上治疗尖锐湿疣最新尖端技术,利用高效药物和仪器结合锁定病毒所在部位,运用光动力切断病毒基因链,做到彻底清除皮肤真皮层和皮肤黏膜中的湿疣病毒,疣体自动脱落,同时调节机体免疫力,达到彻底治愈不复发。
尖锐湿疣是性病,治疗方法有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烧灼治疗、药物治疗等等。最好去正规的医院咨询医生采用最适合您的病情的治疗方法。治疗时应该注意,夫妻双方同时治疗,治疗期间坚持清洗内衣裤和被褥以消灭病毒再次感染。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
临床表现与治疗
21.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潜伏期有多长?
初步观察统计非典型肺炎病人潜伏期一般在1-12天之间,大多数在4-5天内发病。
22.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病人通常以发热(体温38℃以上)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并可持续1-2周以上,可伴有寒战或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全身酸痛和不适、乏力,部分病人在早期也会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等)。发病2-7天后,病人会有干咳、少痰、呼吸困难,少数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约10%的病人需要机械性通气。血液化验时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降低,胸部X线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肺炎改变。
23.非典型肺炎与普通流感在症状上有什么异同?
非典型肺炎与流感具有一些相似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咳嗽、咽痛等。而流感通常数日后好转,较少出现肺炎。
24.如果与非典型肺炎病人有过接触,多久才能知道是否会发病?
与非典型肺炎患者有接触史的人一般要通过为期2周的隔离观察。如果已感染非典型肺炎,通常会以高热(体温>38℃)等症状起病(详见有关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2周以内未发病而且没有再次接触的人一般不会发病。
25.什么样的病人应怀疑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病人?
有两种情况下,应怀疑是否染上非典型肺炎:
(1)在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非典型肺炎病人,出现发热(>38℃)和咳嗽、呼吸加速、气促、呼吸窘迫综合症、肺部(口+罗)音、肺实变体征等之一及以上和早期白细胞数正常者。
(2)生活在非典型肺炎病人流行的地方,或者发病前2周到过非典型肺炎正在流行的地区,出现发热(>38℃)和咳嗽、呼吸加速、气促、呼吸窘迫综合症、肺部(口+罗)音、肺实变体征等之一及以上和早期白细胞数正常者,且胸片显示肺炎改变者。
反反复复咳嗽,原来是这个原因 支原体感染,常见两种病症
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致病微生物,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常年皆可发病,秋冬季多见。
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多见,可有小流行,是学龄前儿童及青年人常见的一种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健康儿童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潜伏期较长,可达2-3周。
支原体肺炎虽然病程较长,肺部病变较重,炎症吸收较慢,但绝大多数预后都是良好的,合并症亦少。
生殖器支原体感染是近年新明确的一种性接触传播疾病。新生儿一般由母亲生殖道分娩时感染,主要引起结膜炎和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这种疾病具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呢?根据疾病发病时间不同,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也就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如果我们想要护理好的话,还需要知道非典型肺炎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后才能给予患者护理。
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约2~10天。
起病急,自发病之日起,2~3周内病情都可处于进展状态。
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呈持续性高热,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力。在早期,使用退热药可有效,进入进展期,通常难以用退热药控制高热。
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少部分病人出现咽痛。
可有胸闷,严重者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多见于发病6~12天以后
部分病人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病人的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SARS并发症一般发生在疾病最为严重的阶段之后,常有肺部继发感染、肺间质纤维化、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气胸、胸膜增厚或粘连、骨质缺血性改变等。
非典病毒传染途径
一、传染源
目前的研究显示非典型肺炎患者、隐性感染者是非典型肺炎明确的传染源。传染性可能在发热出现后较强,潜伏期以及恢复期是否有传染性还未见准确结论。2003年5月13日,日本冲绳生物资源学院的科学家发现,导致严重性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作用因子是一种鸟类病毒的变异形式。但动物是否是传染源,目前来说仍有争议。
二、传播方式
SARS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人与人的近距离接触,近距离的空气飞沫传播、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等。另一种可能性是SARS可以透过空气或目前不知道的其他方式被更广泛的传播。
三、易感人群
因为SARS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以往未曾在人体发现。所以不分年龄、性别,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发病概率的大小取决于接触病毒或暴露的机会多少。高危人群是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病人的家属和到过疫区的人。
2003非典型肺炎是什么病毒引起的
1第一:03年是非典特别盛行的一年,据研究调查表明,那年有8000患者染病,其中800多患者死亡。非典型肺炎的症状一开始和普通的感冒发烧类似,但是患者肺部有发炎的迹象,而且总是低烧不退,这就是它与普通感冒发烧的区别。
2第二:非典型肺炎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它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所以说一旦发现了非典型肺炎的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隔离疗。所有的人在与患者接触的时候一定要消毒戴口罩。
3第三:预防非典型肺炎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要保持空气畅通。平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要经常洗手和漱口。公共场所要注意消毒,可以选择一些84消毒液兑一点水喷洒在房间内。也可以加热醋在房间里熏一熏。
密接10天阴性安全了吗
密接者一般指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就是指与病毒(德尔塔毒株、2019新型冠状病毒、非典型肺炎、猪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对于密接人员来说,一般会被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期间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如果密接者的核酸连续10天是阴性的,那么其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是比较小的,要知道新冠病毒的潜伏期在7-14天左右,现阶段的奥密克戎毒株潜伏期只有2-3天,因此密接10天核酸阴性,那么基本上已经排除新冠感染了。但是为了安全,建议没有解除隔离之前,建议按照要求进行核酸。
小儿支气管炎的危害有哪些
小儿支气管炎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孩子出现了相关症状后,要积极的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
什么是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又比病毒大的微小微生物,它是最小的能独立生活的原核生物,但又具有某些细菌的特性。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有一种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体。2003年新出现的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其实是因为一开始病因不明,才使用了“非典型肺炎”这一名称。真正的非典型肺炎是支原体肺炎的旧称,其发生率占小儿肺炎的15%~20%。
今年是支原体肺炎流行高峰年
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多见。在大、中、小学校和某些集体单位可引起小流行。支原体肺炎病人和支原体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儿童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流行规律,每3~4年流行一次,今年是我国支原体肺炎流行高峰年。
支原体肺炎有什么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可达2~3周。潜伏期过后,多数病人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明显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咳嗽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特别是夜间咳嗽较为明显。婴幼儿表现为喘憋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支原体肺炎。发生支原体肺炎的儿童占全部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3%~10%。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害是什么?
肺炎支原体感染除能引起呼吸道病变外,还能引起心肌炎、肝炎、关节炎、肾炎、脑膜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呼吸系统以外的疾病。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儿童支原体感染的原因
致病支原体中,肺炎支原体起肺炎,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主要泌尿生殖道感染。
1、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致病微生物,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常年皆可发病,秋冬季多见。
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多见,可有小流行。支原体脑炎是学龄前儿童及青年人常见的一种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健康儿童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潜伏期较长,可达2-3周。支原体肺炎虽然病程较长,肺部病变较重,炎症吸收较慢,但绝大多数预后都是良好的,合并症亦少。
2、生殖器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感染是近年新明确的一种性接触传播疾病。新生儿一般由母亲生殖道分娩时感染,主要引起结膜炎和肺炎。
支原体感染是怎么回事
致病支原体中,肺炎支原体起肺炎,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主要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多见,可有小流行。支原体脑炎是学龄前儿童及青年人常见的一种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较长,可达2~3周。支原体肺炎虽然病程较长,肺部病变较重,炎症吸收较慢,但绝大多数预后都是良好的,合并症亦少。生殖器支原体感染是近年新明确的一种性接触传播疾病。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则由母亲生殖道分娩时感染。成人男性的感染部位在尿道粘膜,女性感染部位在宫颈。新生儿主要引起结膜炎和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流行病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这种疾病想要护理好的话,需要我们知道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的护理好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疾病,但是我们在护理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时候还需要知道这种疾病具备一定的传染性。
(1)传染源:
SARS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急性期病人传染性最强
极少数病人在刚出现症状时,即具有传染性
尚未发现潜伏期病人和治愈出院者有传染给他人的证据
(2)传播途径
①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吸入病人咳出的含有病毒颗粒的飞沫,是SARS传播最重要的途径。
气溶胶传播是经空气传播的另一种方式,易感者可以在未与SARS病人见面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为吸入了悬浮在空气中含有SARS-COV的气溶胶所感染。
②接触传播是另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
易感者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了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被污染的物品,经口、鼻、眼黏膜侵入机体而实现传播。
影响传播的因素很多,其中治疗、护理、探视病人、与病人共同生活、直接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等密切接触是最主要的因素。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SARS-COV普遍易感,但儿童感染率较低,原因尚不清楚。
医护人员和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亲友是本病的高危人群。
其实我们对于非典型肺炎这种疾病并不陌生,想要护理好的话需要我们为患者做好相关的疾病阐述和总结工作,因为非典型肺炎的患者一旦发病,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很好的护理的话,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深,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的消耗过大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