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捏脊背的功效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捏脊背的功效
捏脊通过刺激人体的体表穴位或某些部位,能增强脏腑功能,使机体处于最佳功能状态,有利于调动机体所有的抗病因素,起到祛病健身之功。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背部有大肠俞、脾俞、胃俞、等穴位分布,通过捏脊,对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夜啼等症状有很好的帮助。
捏脊通过刺激后背的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如咳嗽、哮喘、感冒等症状。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能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同时还能提升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长智力的好处。
小儿常见病可中医捏脊治疗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腹部为阴,背部为阳。而捏脊的部位正好是小孩的脊背。人体的脊背有三条重要的经络:第一条在人体后背的正中间,叫督脉,主一身之阳,又因为人体的后背本身是主阳的,它在人体脊背的正中,因此可称督脉为阳中之阳。捏脊通过捏拿小儿的脊背,可以振奋小儿督脉的阳气,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调整全身的阴阳之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捏脊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如疳积、厌食、腹痛、呕吐、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睡眠障碍、小孩脾气急躁、爱哭闹等。
由于捏脊疗法主治疳积,那么疳积是什么呢?从中医理论来说,疳积即积滞和疳证的总称。“积滞”二字含有积蓄和停滞的含义,是指小儿由于饮食不节,停聚胃肠,积而不消,停滞不化造成脾胃功能失常所出现的消化道及全身的病症;疳证是指小儿积滞日久,延误失治,伤及脾胃,耗伤津液,热从内生,进而伤及其它脏腑,出现的全身气血衰弱病症。由此可见,积滞病情较轻,是疳证的前奏,疳证病情较重,是积滞迁延失治的后果,两者联系紧密。古代医家一直把疳积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疳积包括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寄生虫病,以及由于上述疾病迁延不愈而并发的贫血、佝偻病以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捏脊的注意事项
1. 一般来讲,捏积疗法适用于一岁以上的小儿。
2.捏脊最好在早晨空腹的时候进行,为的是防止由于哭闹而引起呕吐,其次孩子经过一夜的睡眠,气血得到补充,阳气处于比较充盈的状态,这时再经过捏脊鼓动阳气,疗效会更好。
3. 一般来讲捏脊疗法以6天为一个疗程,每日一次。也可根据病情的轻重以及病儿的疗效反应,可适当延长至10天。
4.捏脊疗法虽然看似简单,但理论内涵非常丰富,在手法运用上,也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因此,医生建议要由专业捏脊的医务人员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5.捏脊疗法不仅适用于小儿,也可以运用于成人。对于老年性便秘、厌食,也都很有效。不过,老年人的脊背常伴有变形、驼背或者皮肤比较干燥,在捏拿时要注意保护皮肤。
小儿厌食的推拿治疗 第七步:捏脊疗法
位置:小儿背部脊柱所成的一条直线上,起于尾骨,终于大椎穴。
推拿方法:小儿推拿中捏脊手法比较特殊,是特定部位的特殊推拿手法。操作时需要将儿童俯卧,用是双手的拇指指腹顶住皮肤,然后在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同时将皮肤用力捏拿,双手交替由长强穴开始沿着脊柱向上推至大椎穴。每次推3-5遍即可。同时为了增强刺激,可在每向推移3次时向上用力提拿一次。
功效作用:捏脊疗法可以调整小儿脾胃功能,使其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小儿的食积、消化不良、厌食等症状就自然消失了。
宝宝捏脊的好处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实很多的家长都会为宝宝捏脊,但是人们却并不了解不过为宝宝捏脊的话是否可以带来一些保健功效,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是需要全面的去了解和对待的,尤其是对宝宝捏脊的这个问题,充分的了解它的好处之后你开可以知道,这种方法对宝宝的一个健康成长是否可以带来保健功效。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避免一些疾病的困扰所以说在平时生活当中各种保健工作,都是有必要的只要我们注意这些保健的原则,才可以帮助宝宝预防疾病的困扰。
继续谈谈捏脊的好处,脊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我通常比喻它叫做生命之树。从生理解剖来看,脊柱中有脊髓,是大脑的延伸,神经丛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
捏脊可以帮助神经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尤其对于特别爱出汗的宝宝,很多时候就是交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很多跟我来学习的妈妈回去给宝宝按摩后都跟我反映说宝宝汗出的少了很多,我想捏脊在这里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偱经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偱经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捏脊的一些好处介绍,从这些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的到其实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保证身体的健康对于宝宝的一个健康成长问题,也可以起到很大的功效,因此希望大家在日常生当中都可以更加的注重这些问题。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捏脊背主治疾病
捏脊具有良好的祛病健身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保健和防治疾病等方面。
捏脊可以防治小儿感冒,发热,咳嗽,腹痛腹泻,食积疳积等多种疾病,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智力,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甚至婴儿断奶都可以用到此方法。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大人捏脊很痛什么原因
力道掌握不当,力道过大的话,也会引起背部疼痛。建议在捏脊时手法要熟稔,把握合适的力道,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捏脊疼痛还有可能是长时间久坐容易造成背部肌肉劳损,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背部酸痛,这是正常现象,建议长时间久坐后适时的伸展活动,活动筋骨,如果长时间背部疼痛的话,建议去医院检查。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疾病捏脊手法
常规捏脊法一般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增强小儿免疫力的作用,为了加强疗效,常根据不同病情,在相应的背俞穴上捏提:
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 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厥阴俞,肺俞;尿频提膀胱俞,肾俞,肺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夜啼胃俞,肝俞,厥阴俞;呼吸系统疾病提肺俞,肾俞,风门。
宝宝捏脊的技巧
正确的捏脊技巧,可以事半功倍。
1.捏脊作用部位在背部的正中央,从脊椎的最后一个骨节,沿着督脉循序渐进地往上捏,直至颈椎附近,即与肩平行的突出骨节部位处。倘若孩子面部疾病的表现较为显著,例如双目赤红、牙龈溃烂、面黄肌瘦、惊悸咬牙等情况,可捏拿到风府穴。等到捏脊结束,应按压孩子的肾俞穴。
2.准备捏脊时,应使孩子光裸着背部并让呈现平趴的姿势,以背部肌肉松弛为主,务必趴直。
3.因为对颈椎处的捏拿比较困难,所以可以用拇指的指腹进行推压的动作;或者使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提拉颈部后面的肌肉。
4.捏脊中的做法之一“提法”,即捏拿住肌肉,往上提拉,然后放松一下,使肌肉自行从两指中脱落。按照“捏三提一法”进行,即每捏三次,往上提拉一次;或者按照“捏五提一法”,即每捏五下,就往上提拉一下;当然,也可以只做捏的动作,不往上提拉。倘若往上提拉,需要配合孩子的承受力,来决定提拉的高度。其中对孩子身心刺激最小的是:采用只提不捏的方式,而使孩子反应最大的做法是:“捏三次提一次”。
5.做捏脊疗法时,要按照孩子当时的情况而定,为增加治疗功效,可针对背部的某些穴位来决定捏拿的力度。
手足口病推拿管用吗 手足口病厌食推拿图解
手足口病的患儿会因病情或是口里疱疹疼痛而产生厌食症状,此时可以通过以下推拿方法调理脾胃,帮助健脾消食,和胃开胃。
1、运八卦10分钟,清胃10分钟,推天河水10分钟,推大四横纹10分钟。如图所示。
2、对症加减,如患者本身属于脾胃虚弱者,可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分钟,加捏脊5—7遍。如图所示。
备注:捏脊背手法——用拇指与食指、中指自下而上相对提捏脊背正中肌肉,从大椎至长强。一般捏5—7遍即可。
肠胃不好时不妨捏捏脊
肠胃不好不仅会带来口臭、便秘、肥胖等烦人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等折磨人的病痛。中医指出,肠胃不好时不妨捏捏脊,捏脊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改善腑脏功能,在健脾健胃方面非常有效果。
捏脊是沿着脊背督脉的循行路线,对这条路线上针对肠胃脾脏的各个穴位进行针对性捏提按摩,通常是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饭后最好休息2小时再进行。手法以每捏三下用力拎起肌肤为刺激最重。也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身体舒服,在进行捏脊时并不以俯卧或半俯卧的姿势进行,但这会影响到穴位的准确和按摩效果。
想要真正做好捏脊,而不是做无用功,就要遵循三个要点。保持俯卧或半俯卧的姿势,以背部松弛平坦为目的。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每捏三次提一下肌肤,称为捏三提一法“;或者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视病痛轻重决定。操作时,可以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进行推动,也可以手握空拳,寻找拇指和食指对合的舒适空间进行推移。
工作忙碌捏捏脊背缓解疲劳
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紧张忙碌,当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一种方式来缓解一天的疲劳。其实,不出门不花钱又能消除疲劳的方法很多,“捏脊”疗法就是其中一种。
捏脊疗法手法简易,操作方便,疗效明显。此法从明代后期起广泛流传于民间,最初主要在治疗小儿疳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方面,疗效突出,故捏脊法又有 “捏积”之称。但由此也使很多人误认为,捏脊疗法仅适用于小儿。实则不然,现代临床研究已证实,捏脊可以止痛,提高人体免疫,消除疲劳。
具体操作方法是:把两只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成半握拳的姿势,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在上,食指在下,这样用拇指和食指从脊椎骨下头的尾骨部位开始,把皮肤捏起来,右手食指紧紧顶住左手食指,沿着脊椎骨从下往上随捏、随拿、随推、随放,一直到颈部为止。这样捏3—5遍算一次。捏完一次以后,两手拇指还要在腰部对着肚脐部位的两旁按揉3—5次。
捏脊疗法操作时,如果您感觉比较疼痛,可以在被捏部位涂抹一些润肤露等水剂、粉剂,这些剂型既可以润滑减轻疼痛,又不油腻而影响操作者;或者可以在捏脊前轻揉脊背部,让您的家人慢慢适应。
捏脊也有注意事项。捏脊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若脊柱部位的皮肤有外伤或感染的地方,不适合捏脊;饭后也不宜立即进行捏脊,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若伴有高热、高血压、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捏脊疗法。
为何捏脊如此好
可治疗多汗症
对于身体易出汗的人群可以尝试捏脊,因为捏脊可以对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及神经节具有刺激的作用,从而起到止汗的功效。
调节脾胃
脾胃异常不但易使人腹胀、腹痛,而且还会导致人体在晚上出现难以入眠的现象,这时可以多多捏脊,因为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
提高免疫力
久咳不止、感冒反复等症状的出现是因为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想要缓解这些症状提高免疫力是关键,大家可以捏脊,因为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
治疗腰肌劳损
脊背遍布诸多穴位,经常捏脊则具有治疗腰肌劳损的功效,因为后背有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等穴位。
10分钟延寿10年是人就愿意
中医捏脊疗法是传统养生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背部按摩法,通过对老人脊背捏、拿、揉、按等手法来进行康复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补肾壮阳、延年益寿等作用。
捏脊疗法对神经衰弱、腰背疼、高血压、哮喘、腹泻等老年病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捏脊为什么如此好呢?
因为脊背关系人整体的健康和寿命。
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看医书时,忽然掩卷沉重地说道:“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连在背上,而我们国家的刑罚中有一条是要打犯人背部的,这不是会把人打死吗?”于是他颁布命令,不能再打犯人的背部,改为打大腿和屁股。
脊背是人的生命线
拿捏脊背可以:
疏通经络、调整脏腑
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通引起的,脊背作为气血循行的主干道,最害怕淤积;
而我们平时负重、伏案,时间久了就会使这个主干出现淤积,于是经常出现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头痛;或者使身体其它部位的气血供应失调,造成泛滥或干涸。
只有脊背这个枢纽通了,气血运行通畅了,才能带走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可以说,捏脊能治百病。
通过捏脊疗法,还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那具体应该怎么捏呢?
要懂“捏”诀窍
捏脊好处多,不过要懂得其中的诀窍,才能取得奇效。
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诀窍是: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第二遍......
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2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办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来。”
要点:
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
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
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天冷可以隔着衣服捏和搓。
5、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