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低有什么危险
低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低有什么危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胆固醇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因为LDL-C水平升高会增加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性。第7版内科学已经明确注明LDL-C是明确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起作用的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防止LDL-C被氧化是关键性的因素。
正常情况下LDL-C是以非氧化状态存在,非氧化的LDL-C并不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壁像稀粥样的改变),最新的第7版《内科学》已明确阐述LDL-C被氧化成了(Ox-LDL),这些氧化了的LDL-C才会沉积在血管内壁,导致粥样硬化。如果把LDL-C看成是奔驰在公路上的汽车,氧化了的Ox-LDL就是生锈有故障的汽车,HDL-C好比是清除路障的拖车。如果都车况良好的话,哪怕汽车多一点,交通照样顺畅,但有问题、生锈的汽车上路抛锚就肯定很容易导致交通堵塞了。道理就是这样的。
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正常了,也不排斥LDL有部分被氧化,照样会导致粥样硬化。关键是要看HDL是否足量。1975年Miller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八例患者血脂水平都在正常范围,却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代表性疾病);同时又发现,这八例冠心病患者全都有HDL偏低的特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HDL<0.907mmol/L时,冠心病发病危险性为HDL>1.68时的8倍;HDL每升高0.1,冠心病的发病率下降了50%。
其实,说实话,有很多事情,我们觉得没什么,但是都是对身体不好的。一定要定期做健康检查,要不然等你察觉到不对劲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也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有很多常识其实都是错的,没有科学依据的。要相信医生。
胆固醇高的原因
(1)药物
有些慢性病患者在服用某些药物后也会造成血脂异常,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噻嗪类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以及口服避孕药等。
(2)遗传
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等。
(3)疾病
①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者,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降低。
②肾病综合征: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甘油三酯也升高。
③甲状腺机能减退:该类患者胆固醇明显高出正常范围,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胆固醇也分好坏
谈到胆固醇,大家总是闻之色变,但实际上,胆固醇可区分为高密度和低密度胆固醇,前者对身体有益、后者可能危害健康。黄医师指出,近期一位35岁的陈小姐,健检发现总胆固醇量偏高,体内高密度胆固醇更是同事的2倍之多,但由于高密度胆固醇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延长寿命,因此不需要过度担忧,但若有类似情况,还是要依个人不同状况做评估。
健康检查中,血脂肪几乎是必验项目之一,其包含了三酸甘油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但并非所有血脂肪都是对身体有害。低密度脂蛋白质胆固醇,被称为坏的胆固醇,若升高将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最好不要超过100mg/Dl,且愈低愈好。而高密度脂蛋白质胆固醇,被称为好的胆固醇,可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被视为血管清道夫,因此愈高愈好,男性最好在40mg/dL以上,女性则是50mg/dL以上。
黄医师表示,这位陈小姐的抽血报告显示,总胆固醇为223 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76 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6 mg/dL。一般来说,正常人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少超过80mg/dL,像陈小姐的这种案例,多为原发性,且大多是“家族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根据研究发现,此类族群有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寿命延长的现象,因此不需特别治疗,
值得留意的是,若同时合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仍需视情况治疗;黄医师说,因为治疗高血脂的原则,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前提,若发现有总胆固醇偏高的情形,必须针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个别状况,有不同的治疗标准。
蜂胶和鱼油能一吃吗 鱼油的功效
鱼油中含有很多的DHA、EPA,两者都属于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而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总胆固醇及“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脂的确有不错的调节作用。
胆固醇高可以怀孕吗及治疗方法
可以怀孕。治疗方法如下:
服用他汀类药物,半月即可有明显下降。
在测定脂代谢的指标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四项均能反应人体血液中脂肪代谢的情况。
其中最说明问题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重要。它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范围为1.3——4.9mmol/L,但是如果长期超过3.2mmol/L,就容易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脑血管疾病。
甘油三脂的正常标准是小于1.8mmol/L,高于这个范围就被认为是高血脂症。如果你没有什么代谢疾病,比如糖尿病什么的,只能说明你的饮食过于油腻。血浆黏度比较高,当然不是好现象。
至于总胆固醇,不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你其他两种胆固醇下降,总胆固醇就下降了。而总胆固醇低而甘油三脂高,说明你饮食不合理,吃的太油腻血黏度太高了,长期下去很危险的。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太低了反而不好。
主要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贝特类、烟酸类和海鱼油-ω-3脂肪酸,药物的作用都是降低脂类的合成和释放、加速脂类的代谢和排出。贝特类的代表药物有吉非贝齐、非诺贝特、苯扎贝特,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和肝肾功能改变。烟酸类的代表药物有烟酸肌醇脂、阿西莫司等,不良反应除消化道反应外还有皮肤潮红和瘙痒。海鱼油-ω-3脂肪酸是俗称的深海鱼油,长期服用有导致视力下降和出血的可能。
70岁老人还需要降血脂吗
通常在体检中检测的血脂有四项,最基本的血脂异常是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还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黎励文说,对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指标,不能仅看是否超过检验单的参考值范围,而是需要根据是否既往发生过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吸烟等进行危险分层,医生最终确定是否需要启动调血脂治疗。
其次,治疗后血脂需要降低到何种程度,实际上还取决于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及危险分层。比如,同样是血脂异常患者,如果伴有心梗、脑梗的老年人,治疗的要求就要更严格一点;如果既往身体很健康的血脂异常老年人,对胆固醇水平降低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比如患者得过心梗,如果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1.8 mmol/l以上,肯定要开始治疗;但是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1.8 mmol/l左右的,既往很健康的血脂异常患者,对他来讲这个胆固醇水平就是正常的水平,可能不需要治疗。
总之,70岁以后的老年人是否需要用药降血脂,要看其基础病和危险分层,需要专科医生评估。
月见草的营养价值 降低血脂
月见草中的脂肪酸成分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并能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高脂血症是什么
血脂主要由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构成,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等。高血脂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指血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又称之为血脂异常或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通常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含量增高;②高甘油三脂血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③混合性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④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血脂正常范围:
1、总胆固醇(TC/CHOL)<5.2mmol/L 高了就叫高胆固醇血症
2、甘油三酯(TG) <1.7mmol/L 高了就叫高甘油三酯血症,1和2都是高叫混合型高脂血症
3、高密度脂蛋白(HDL) 1.04—1.55mmol/L 低了就叫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4、低密度脂蛋白(LDL) <2.6mmol/L
吃辛伐他汀片能同服吃安眠药吗
辛伐他汀可用于显著降低升高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脂,对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在饮食控制或者其他非药物治疗不理想时有时也是很有效果的,同时,辛伐他汀能够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比率。
服用辛伐他汀片时,应避免辛伐他汀与贝特类或烟酸联合用药,除非脂质水平改变的益处很可能超过这种联合用药所增加的危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与这些药物合用通常不会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更多,在小规模、短期并谨慎监测的临床研究中,小剂量的辛伐他汀与贝特类或烟酸合用未引起肌病。但可以进一步降低甘油三酯,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临床实践表明:辛伐他汀与烟酸合用发生肌病的危险性低于与贝特类合用者。但是,吃辛伐他汀片与安眠药同服,并未有不良反应产生的报道,但建议尽可能不要同服。
甘油三酯高检查诊断
检查高血脂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血脂四项,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如果总胆固醇在3-5.2mmol/L属于正常;高于6.2mmol/L就是高血脂了;在5.2~6.2mmol/L为临界高血脂甘油三酯只要在1.7mmol/L以下就为正常;高于2.3mmol/L就为高血脂;在1.7~2.3mmol/L之间为临界状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高于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低于3.12mmol/L,否则就不正常。
脂蛋白检查也是血脂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测定HDL和LDL的值来判断的高血脂的可能性,与测定总胆因醇的意义同样重要这项检查能分析出一个人患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的高低,还能起到预防粥样动脉硬化的作用。
诊断主要依靠血脂检查。NCEP建议从20岁开始每5年检查一次空腹血脂,检查项目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HDL及TG。无危险因素的健康无症状患者可每5年查一次非空腹的总胆固醇及HDL胆固醇水平。对于冠心病患者、患有与冠心病同样危险疾病的患者、家族性血脂异常及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每年应复查一次血脂。NCEPATPⅢ将TG水平在150mg/dl定义为正常。若检查结果血TG水平大于150mg/dl,应在禁食12~16小时后再次复查以日明确诊断。若TG大于1000mg/dl,应通过超速离心及电泳技术进行β定量分析以明确血脂异常性质。
2种最常见的血脂异常是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Ⅱb型)和家族性HTG(Ⅳ型)。在Ⅱb型血脂异常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TG水平均升高。在Ⅳ型血脂异常中,总胆固醇及LDL水平正常,而 TG水平升高,常在500~1000mg/dl之间。Ⅳ型血脂异常患者对饮食调整非常敏感。HTG的发现常为诊断代谢综合征提供线索。在这种情况下,应评价患者有无空腹高血糖、高血压、腹型肥胖、HDL水平降低等状况。
同时还应评价患者甲状腺及肾功能如查甲状腺素、血清尿素氮、肌酐及尿常规的指标。在药物治疗前应检查患者基础肝功能。如果临床上怀疑胰腺炎,还应查血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检查有助于寻找患者有无胰岛素抵抗。当空腹胰岛素在 15ug/ml以上即为异常。此时应计算空腹血糖与空腹胰岛素比值,这是一个诊断胰岛素抵抗的更敏感及特异的指标。该比值正常为>4.5,如<4.5则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
低密度胆固醇过低高密度胆固醇过高正常吗
昨天去医院验血,空腹,排了五次队,憋了一肚子气,用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被抽了血。其实在自己小区楼下不用排队就可以很方便验血的,就是因为听了同仁医生的话,一周前先开好单子,昨天赶上尾号限行,才决定去验血的。经历是很令人愤懑的,连诅咒带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去同仁验血了。
下午取回结果,指标基本正常,但是胆固醇的指标有些奇怪,总胆固醇正常,低密度胆固醇低于正常范围,高密度胆固醇高于正常范围。因为化验单上有“正常范围”指标,对过高或过低指标以上下箭头表示,所以可以认为这些指标属于不正常。
赶紧上百度去查(本来应该去google查,可google当年不听劝告执意用“谷歌”在中国经营,结果悲惨退场),看到下面的说法,暂时没什么压力了:
看了前一时期贵刊万大夫健康讲坛血脂篇的报道,我受益匪浅。日前查体发现,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5mmol/L,比正常范围2.8至3.1mmol/L的低限还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2mmol/L,比正常范围1.29至1.55mmol/L的上限还高。请问像我这样属于正常吗? 读者:巍同芬
医师介绍,要解答读者这一疑问,首先要弄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作用。胆固醇对人体并非有百害而无一益,它是细胞组成不可缺少的成分,也是一些激素类物质和胆汁酸合成的原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将肝脏合成的胆固醇从肝脏运送至身体各组织中利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将组织中的胆固醇运送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是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孙跃民说,目前各医院化验单上标示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范围,反映的是人群平均水平,只适合于正常人,对已患心血管病和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有些偏高。以往有专家认为,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增加肿瘤、脑出血和自杀发生的几率,但大规模临床试验一致否定了这一点,并证明其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孙跃民说,血脂数值是动态变化的,一次偶测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应在两个月内再次检查。只要没有结核病、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偏食等不良习惯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越好。
橄榄油和茶油哪个好 茶油和橄榄油哪个减脂
茶油更减脂。
饱和脂肪酸没有不饱和脂肪酸那么健康,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会导致体内脂肪含量升高,导致肥胖,还会使人胆固醇含量升高易于引起心血管疾病,而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橄榄油要高,食用可降低血液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不降低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对于橄榄油而言食用更有助于减脂瘦身。
血脂高的危害有哪些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肪,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一般说来,血脂中的主要成份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醋。其中胆固醇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而甘油三酯则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
胆固醇大部分由肝脏制造合成,称为内源型胆固醇;一部分来自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例如蛋黄、奶油、脑髓、动物内脏等,称为外源型胆固醇。胆固醇必须和脂蛋白结合才能运送到体内各部发挥作用,主要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结合将其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组织,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时,便积存在血管壁上,而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结合后,将其从周围组织运回肝脏排出体外,以减少或避免血管硬化和血栓的形成,扮演着血管清道夫的角色,因此它被称为“好胆固醇”。
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的危险因素;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周围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等。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高血脂的危害,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不少人对血脂认识存在以下误区,应该加以纠正。
误区一:肥肉有百害无一利
有些血脂升高的人,非常害怕吃肥肉等富含胆同醇的食物。其实,胆固醇除了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外,还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例如能转化成胆汁酸,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转化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发挥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转化为雌激素和雄激素等性激素,发挥其对生育的调节作用等等。这种胆固醇主要来自脂肪食物,因此,应该适当的摄入肥肉。
误区二: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
有人总认为血脂就是甘油三酯,其他项目异常不重要。血脂是指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主要包括总胆间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引起严重危害的主要是总胆固醇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C)过高,它们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引起血管狭窄或破裂,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等重要因素。甘油三酯的增加与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病关系不明确,但可以诱发胰腺炎。
误区三:化验值正常就平安
血液中总胆固醇的理想值小于5.2mmoI/L,临界值在5.2-6.2mmo1/L之间,超过6.2mmo1/L就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值为3.4mmol/L, 临界值为3.4-4.2mmol/L,大于4.2mmol/L就是升高; 甘油三酯的理想值应小于2.3mmol/L,临界值为2.3-2.7mmol/L,大于2.7mmol/L 就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值应大下于1.3mmol/L,临界值为0.9-1.3mmol/L,低于0.9mmol/L就有危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