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浅谈孩子咳嗽治疗误区

浅谈孩子咳嗽治疗误区

1,咳嗽就是病

错误。许多家长认为咳嗽是一种病,咳嗽不好,疾病就没有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咳嗽是一种症状,它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其作用是清除呼吸道中的垃圾(包括微生物,吸入颗粒,炎症产生的分泌物等)。也就是说咳嗽并不是一种病,适当的咳嗽对人体是有益的。看起来简单的咳嗽,不同的孩子,引起它的病因也不同,所以寻找病因最重要。

2,咳嗽就是嗓子发炎了

错误。咳嗽的原因很多,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咳嗽。虽然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最长见,对小孩子还是要谨慎为好。临床上曾经看到一些小孩子不小心气管中呛入很小的异物(花生瓜子碎屑),结果误诊了好长时间,所以3岁以下小孩不主张给他们吃这些坚硬易碎的东西,尤其是家长不在旁边监护的情况下。

3,咳嗽就要喝咳嗽药

错误。对于小儿咳嗽不应立即使用镇咳药,尤其不能用中枢性的麻醉镇咳药物。没有咳嗽,聚集的痰液会把呼吸通道堵塞,影响了呼吸和通气,呼吸道内的炎症物质也不易消除。所以一般疾病初期,我们都是给呼吸道发炎的孩子用点消炎药,炎症消退了,咳嗽自然就减轻了。如果咳嗽太厉害,影响孩子睡眠,可以适当用些小儿专用的止咳药。

4,咳嗽要挖根治疗

错误。在门诊上班,经常发现一些家长认为咳嗽没有了才叫病好。孩子曾感冒发烧,已经好了,就是稍微有点咳嗽,可是家长仍然认为病没有好,一咳嗽就用药,曾经有个老太太给孙女反复用咳嗽消炎要用了一个月,小孩子胃口都吃坏了,后来让她把所有的药都停了,孩子的病反而好了。其实只要正规治疗,孩子病好了,稍微有点咳嗽不要紧,咳嗽恢复有个过程。大多都是孩子因为不会吐痰引起,这时如果不厉害就不用管他,可以食疗一下就好了,比如喝些蜂蜜熬的梨水。感觉有痰了,就给点化痰药就行了(比如乙酰半胱氨酸)

5,西药要少吃

错误。有些家长总认为西药副作用多,在医院已经打了2天吊针了,烧退了,就不要用消炎药了。这是很错误的。临床上见到好多病情反复的小孩,都是家长撤药太快引起的。一般来说,医院检查如果白细胞提示较高,说明有炎症,打几天吊针后,回家了还要继续吃2,3天消炎药过渡一下。

6,反复感冒咳嗽就是免疫力低下

错误。小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一定都是免役力低下,许多家长听信广告宣传,看到什么增加免疫力的药,就给孩子用,这是很错误的。小孩子反复感冒原因很多,饮食不合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微量元素缺乏(如缺铁缺锌等)都会容易感冒。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最好找儿科医生看一下,寻找病因很重要。

7,感冒就是怕受凉

错误。经常见到城里的孩子身体健壮程度不如农村的孩子。城里的孩子被过分的关爱,家长总是怕着凉,给孩子穿好多衣服。还有不让孩子趴在地板上玩,总是怕孩子弄脏等等。其实告诉大家两个秘诀:一是让孩子“吃粗一点,弄脏一点,晒黑一点。”二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都是很有道理的。8,用药越多越好 孩子感冒,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有什么症状就自以为是的对症处理,什么退烧药,感冒药,咳嗽药,清热解毒药,化痰药等等一起上。买药一定要看说明,其实许多中成药里都混有退烧和治感冒的药,不看说明,会给孩子用药重复,产生害处。

9,超过一个月的咳嗽药不重视

孩子长期咳嗽超过一个月的咳嗽叫慢性咳嗽。有关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有感染后咳嗽,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食管反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需要做一些检查来确诊。但是许多家长不重视,也不给孩子化验检查,以为吃消炎药或中药调理就可以了。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办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回事

每到换季的时候,孩子可能又集体咳嗽了,而且一咳起来老不见好,咳得爸妈又是心痛,又是心慌的。更令人心塞的是,咳嗽咳了很久,药也跟着吃了好长一段时间,药吃完了还不见好,又带娃去看医生,于是又继续开药吃。这老吃药也不是办法呢,而且孩子那么稚嫩,药不停对身体影响可大了,但是不吃药恐怕更加难好,所以为什么会一直咳嗽个不停呢?

一直没有好转,吃药看医生就是家常便饭了,拍片是必须的了,首先看看肺部有没有什么大问题,然后去检查一下衣原体和支原体有没有被感染,要是都被病毒感染的话,吃药可能作用不大,需要吃一些阿奇霉素之类的,而且要吃一个月左右。

可能家长们也是清楚的,孩子咳嗽老不见好可能都是肺热,这种情况是症状轻,但是周期长,咳嗽、痰多不能较快缓解,所以即使是吃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也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虽然知道是肺热,但是也是拿它没办法呢,还得担心一直这样咳嗽下去,就变成变异性咳嗽,也就是哮喘了。

孩子咳嗽老不好该怎么办

小孩子咳嗽真的是令人很捉急的,要是咳嗽伴随发热的话,那个是隔三差五跑医院,但是药取了也喂了,孩子咳嗽还是不见好。到底有没有什么彻底方法让孩子咳嗽完全好转呢?一般来说,早期治疗的话,会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的,如果发热的话还会给孩子服用退热剂,药物中也会有化痰止咳效果的。

但要是中度以及重度肺炎的话那就得住院治疗了,顺利的话也要多得住院1个星期,这是看孩子病症决定的哈。当咳嗽治好以后,才能接种预防针呢。除了在医院取得治疗之外,在家里边,家长们也可以采取一些缓解孩子咳嗽的措施哦。

小儿咳嗽常见几大误区

孩子咳嗽,很多家长都想知道孩子咳嗽用药的问题,有的家长会利用自己的“常识”给宝宝吃咳嗽药,孰不知这些“常识”治疗有可能是错误的,可能会因此延误宝宝就医的最佳时机,甚至会让宝宝病症加重其实,其实不同的情况给予孩子咳嗽治疗方法是不同的。但家长们对咳嗽有许多错误的认识,下面谈几点,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误区一:小儿咳嗽与鼻塞、流涕没有直接关联

没有经过正规体系学习过程的家长,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对于宝宝咳嗽,就只关注其咳嗽的症状,其实,一般宝宝咳嗽都会相应的有鼻塞流涕的症状,而鼻塞、流涕往往可能是宝宝咳嗽的主因。

因为宝宝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血管丰富,易充血引起鼻塞、流涕,致使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引发宝宝咳嗽。此时,如果选用含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还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小儿咳嗽

误区二:小儿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消炎药是中国家长最喜欢用的药,很多父母认为宝宝咳嗽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要用消炎药,避免其因炎症引发高烧。当然,如果宝宝的确是发炎了,这个药也是必须要用的。但是,有些仅仅是过敏、烟尘、异物刺激引起宝宝咳嗽,也用消炎药,就会给宝宝健康带来隐患,不仅对治疗咳嗽无益,而且还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进而降低宝宝的免疫力,让宝宝身体产生耐药性,以后如有重症使用消炎药,就再难起效用了。误区三: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有些家长认为,反正都是止咳的,大人小孩药可以混吃,只不过将药量减半就可以了。其实,这个做法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宝宝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宝宝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在药物选择上,一定要为宝宝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产品。

小儿不宜用成人止咳药

误区四:认为小儿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

也有些家长认为,要锻炼宝宝的抵抗力,没必要一咳嗽就给药,不用理会,几天过去,他自身抵抗力就可以打败细菌。当然,我们说宝宝是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只是一般的伤风感冒,自然过几天就没事了,可是,宝宝咳嗽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是当宝宝有痰液却无法有效咳出痰液,将痰液滞留在呼吸道中,就有可能因痰液中的细菌增多让其产生炎症或者加重炎症,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份,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儿童咳嗽时应该及时查病因治疗。

对于经常性咳嗽的宝宝,建议家长就带宝宝去中医院去检查治疗,从内部调理,彻底治疗。西医一般见效快,如果宝宝咳嗽厉害,并且带有血性痰液,并且有发热症状,家长就要先从西医治疗,将明显症状控制后,再进行中医调理,不过调理时要注意宝宝的体质,且不可勉强为之。

误区五、咳嗽就是病

错误:许多家长认为咳嗽是一种病,咳嗽不好,疾病就没有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咳嗽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咳嗽不全是坏事情,它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其作用是清除呼吸道中的垃圾(包括微生物,吸入颗粒,炎症产生的分泌物等)。也就是说适当的咳嗽对人体是有益的。看起来简单的咳嗽,不同的孩子,引起它的病因也不同,所以寻找病因最重要。

误区六、咳嗽就是嗓子发炎了

错误:咳嗽的原因很多,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咳嗽,不光是炎症会引起咳嗽。我和侯教授曾经收治了一个孩子,在外面医院治疗了很长时间,咳嗽了很长时间,结果后来CT提示,孩子呛入很小的异物(瓜子碎屑)。此外,孩子长期咳嗽的原因很多,比如胃食管反流,咳嗽变异性哮喘等都会引起咳嗽,此时,光消炎是没有效果的。

小儿咳嗽不一定就是嗓子发炎

误区七、咳嗽就要喝镇咳药

错误:治疗孩子咳嗽的药物很多(以后详细介绍),对于小儿咳嗽不应立即使用镇咳药,尤其不能用中枢性的麻醉镇咳药物。没有咳嗽,聚集的痰液会把呼吸通道堵塞,影响了呼吸和通气,呼吸道内的炎症物质也不易消除。所以一般疾病初期,我们都是给呼吸道发炎的孩子用点消炎药,炎症消退了,咳嗽自然就减轻了。如果咳嗽太厉害,影响孩子睡眠,可以适当用些小儿专用的能够稀释痰液的止咳药,例如易坦净,富露施等。误区八、咳嗽要挖根治疗

错误:一些肺炎的孩子,肺部体症已经好了,达到了出院的标准,可是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几声咳嗽不愿意出院,要求挖根治疗,因为他们担心肺炎复发,要求必须把咳嗽治疗的一声都没有了才同意出院。其实,轻微的咳嗽对孩子并不造成太大的影响,咳嗽这个症状有时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失,况且人体都有自愈的能力,回家后,吃的好,睡得好,环境好,孩子反而恢复得更快,不能把医院当作一个保险箱。

西药

误区九、西药要少吃

错误:有些家长总认为西药副作用多,在医院已经打了2天吊针了,烧退了,就不要用消炎药了。这是很错误的。临床上见到好多病情反复的小孩,都是家长撤药太快引起的。一般来说,医院检查如果白细胞提示较高,说明有炎症,打几天吊针后,回家了还要继续吃2,3天消炎药过渡一下。

误区十、反复感冒咳嗽就是免疫力低下

错误:小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一定都是免役力低下,许多家长听信广告宣传,看到什么增加免疫力的药,就给孩子用,这是很错误的。小孩子反复感冒原因很多,饮食不合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微量元素缺乏(如缺铁缺锌等)都会容易感冒。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最好找儿科医生看一下,寻找病因很重要。

误区十一、常吃咳嗽药没有副作用

错误:如今家长在药店里可以买到各种类型的治疗咳嗽的药。不少家长认为这些药不是抗生素,常吃不要紧。我在门诊曾经见到个老太太给孙女反复用咳嗽消炎药物,用了一个月,小孩子胃口都吃坏了,后来我让她把所有的药都停了,孩子的病反而好了。其实只要寻找咳嗽的原因,对因治疗,孩子才能好的快。其实孩子稍微有点咳嗽不要紧,咳嗽恢复有个过程。大多都是孩子因为不会吐痰引起,这时如果不厉害就不用管他,可以食疗一下就好了,比如喝些蜂蜜梨水。千万不要自己乱用药。

小儿咳嗽注意用药

误区十二、用药越多越好

孩子感冒咳嗽,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有什么症状就对症处理,什么退烧药,感冒药,咳嗽药,清热解毒药,化痰药等等一起上。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不用药也可以好,给孩子用药时,尽量少用药。家长买药时候一定要看说明,其实许多中成药里都混有退烧和治感冒的药,不看说明,会给孩子用药重复,产生害处。

总之,爱护我们的孩子,就不要盲目用药,孩子长期咳嗽,一定要多多咨询专科大夫,不要认为孩子咳嗽是小病,就想当然的给孩子诊治了。

孩子咳嗽,很多家长都想知道孩子咳嗽用药的问题,有的家长会利用自己的“常识”给宝宝吃咳嗽药,孰不知这些“常识”治疗有可能是错误的,可能会因此延误宝宝就医的最佳时机,甚至会让宝宝病症加重其实,其实不同的情况给予孩子咳嗽治疗方法是不同的。但家长们对咳嗽有许多错误的认识,下面谈几点,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误区一:小儿咳嗽与鼻塞、流涕没有直接关联

没有经过正规体系学习过程的家长,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对于宝宝咳嗽,就只关注其咳嗽的症状,其实,一般宝宝咳嗽都会相应的有鼻塞流涕的症状,而鼻塞、流涕往往可能是宝宝咳嗽的主因。

因为宝宝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血管丰富,易充血引起鼻塞、流涕,致使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引发宝宝咳嗽。此时,如果选用含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还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小儿咳嗽

误区二:小儿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消炎药是中国家长最喜欢用的药,很多父母认为宝宝咳嗽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要用消炎药,避免其因炎症引发高烧。当然,如果宝宝的确是发炎了,这个药也是必须要用的。但是,有些仅仅是过敏、烟尘、异物刺激引起宝宝咳嗽,也用消炎药,就会给宝宝健康带来隐患,不仅对治疗咳嗽无益,而且还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进而降低宝宝的免疫力,让宝宝身体产生耐药性,以后如有重症使用消炎药,就再难起效用了。误区三: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有些家长认为,反正都是止咳的,大人小孩药可以混吃,只不过将药量减半就可以了。其实,这个做法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宝宝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宝宝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在药物选择上,一定要为宝宝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产品。

小儿不宜用成人止咳药

误区四:认为小儿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

也有些家长认为,要锻炼宝宝的抵抗力,没必要一咳嗽就给药,不用理会,几天过去,他自身抵抗力就可以打败细菌。当然,我们说宝宝是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只是一般的伤风感冒,自然过几天就没事了,可是,宝宝咳嗽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是当宝宝有痰液却无法有效咳出痰液,将痰液滞留在呼吸道中,就有可能因痰液中的细菌增多让其产生炎症或者加重炎症,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份,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儿童咳嗽时应该及时查病因治疗。

对于经常性咳嗽的宝宝,建议家长就带宝宝去中医院去检查治疗,从内部调理,彻底治疗。西医一般见效快,如果宝宝咳嗽厉害,并且带有血性痰液,并且有发热症状,家长就要先从西医治疗,将明显症状控制后,再进行中医调理,不过调理时要注意宝宝的体质,且不可勉强为之。

误区五、咳嗽就是病

错误:许多家长认为咳嗽是一种病,咳嗽不好,疾病就没有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咳嗽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咳嗽不全是坏事情,它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其作用是清除呼吸道中的垃圾(包括微生物,吸入颗粒,炎症产生的分泌物等)。也就是说适当的咳嗽对人体是有益的。看起来简单的咳嗽,不同的孩子,引起它的病因也不同,所以寻找病因最重要。

误区六、咳嗽就是嗓子发炎了

错误:咳嗽的原因很多,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咳嗽,不光是炎症会引起咳嗽。我和侯教授曾经收治了一个孩子,在外面医院治疗了很长时间,咳嗽了很长时间,结果后来CT提示,孩子呛入很小的异物(瓜子碎屑)。此外,孩子长期咳嗽的原因很多,比如胃食管反流,咳嗽变异性哮喘等都会引起咳嗽,此时,光消炎是没有效果的。

小儿咳嗽不一定就是嗓子发炎

误区七、咳嗽就要喝镇咳药

错误:治疗孩子咳嗽的药物很多(以后详细介绍),对于小儿咳嗽不应立即使用镇咳药,尤其不能用中枢性的麻醉镇咳药物。没有咳嗽,聚集的痰液会把呼吸通道堵塞,影响了呼吸和通气,呼吸道内的炎症物质也不易消除。所以一般疾病初期,我们都是给呼吸道发炎的孩子用点消炎药,炎症消退了,咳嗽自然就减轻了。如果咳嗽太厉害,影响孩子睡眠,可以适当用些小儿专用的能够稀释痰液的止咳药,例如易坦净,富露施等。误区八、咳嗽要挖根治疗

错误:一些肺炎的孩子,肺部体症已经好了,达到了出院的标准,可是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几声咳嗽不愿意出院,要求挖根治疗,因为他们担心肺炎复发,要求必须把咳嗽治疗的一声都没有了才同意出院。其实,轻微的咳嗽对孩子并不造成太大的影响,咳嗽这个症状有时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失,况且人体都有自愈的能力,回家后,吃的好,睡得好,环境好,孩子反而恢复得更快,不能把医院当作一个保险箱。

西药

误区九、西药要少吃

错误:有些家长总认为西药副作用多,在医院已经打了2天吊针了,烧退了,就不要用消炎药了。这是很错误的。临床上见到好多病情反复的小孩,都是家长撤药太快引起的。一般来说,医院检查如果白细胞提示较高,说明有炎症,打几天吊针后,回家了还要继续吃2,3天消炎药过渡一下。

误区十、反复感冒咳嗽就是免疫力低下

错误:小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一定都是免役力低下,许多家长听信广告宣传,看到什么增加免疫力的药,就给孩子用,这是很错误的。小孩子反复感冒原因很多,饮食不合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微量元素缺乏(如缺铁缺锌等)都会容易感冒。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最好找儿科医生看一下,寻找病因很重要。

误区十一、常吃咳嗽药没有副作用

错误:如今家长在药店里可以买到各种类型的治疗咳嗽的药。不少家长认为这些药不是抗生素,常吃不要紧。我在门诊曾经见到个老太太给孙女反复用咳嗽消炎药物,用了一个月,小孩子胃口都吃坏了,后来我让她把所有的药都停了,孩子的病反而好了。其实只要寻找咳嗽的原因,对因治疗,孩子才能好的快。其实孩子稍微有点咳嗽不要紧,咳嗽恢复有个过程。大多都是孩子因为不会吐痰引起,这时如果不厉害就不用管他,可以食疗一下就好了,比如喝些蜂蜜梨水。千万不要自己乱用药。

小儿咳嗽注意用药

误区十二、用药越多越好

孩子感冒咳嗽,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有什么症状就对症处理,什么退烧药,感冒药,咳嗽药,清热解毒药,化痰药等等一起上。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不用药也可以好,给孩子用药时,尽量少用药。家长买药时候一定要看说明,其实许多中成药里都混有退烧和治感冒的药,不看说明,会给孩子用药重复,产生害处。

总之,爱护我们的孩子,就不要盲目用药,孩子长期咳嗽,一定要多多咨询专科大夫,不要认为孩子咳嗽是小病,就想当然的给孩子诊治了。

过敏性咳嗽注意事项

小儿过敏性咳嗽误诊易致抗生素滥用

咳嗽的患儿80%都存在着滥用或误用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一是把咳嗽这个常见的的气道炎症反应(即过敏性炎症)误诊为细菌性炎症,而应用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先锋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等来治疗咳嗽,但在孩子反复的咳嗽反复的用药后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二是把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为支气管炎,使用各种消炎药和止咳药物。三是咳嗽并发喘息时,为预防呼吸道感染或防止进一步发展成肺炎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四就是把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误诊为孩子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反复感冒,并反复的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过敏性咳嗽有哪些症状和特点?

不同的幼儿过敏性咳嗽的表现和症状的轻重可能有很大差异,但常是”说咳就咳,说停就停”;以晨咳、睡前咳、活动后咳多见,或伴有流涕、打喷嚏、不发热和抗生素治疗无效等特点。

父母带幼儿就诊时要主动提供患儿咳嗽的性质、时间、季节、环境情况。如入幼儿园以来咳嗽频发;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和天数及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家庭内环境(包括各种室内电器、宠物、花鸟等),以及幼儿的情绪、饮食、生活习惯等。同时要提供近期病情的变化和本次就诊可能诱因。

如果患者反复咳嗽一个月,无发烧等感染表现,胸片检查无明显异常,就应该首先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并进行过敏气道反应性和过敏原检查。

当前针对小儿过敏性咳嗽的治疗中都存在有哪些误区呢?

一、只凭化验检查。如白细胞高低、过敏原是否阳性、X线肺纹理粗少许片影就给抗生素,片面要求彻底消炎。二、以为只要不咳嗽,即停止治疗,不能系统地坚持治疗(过敏性咳嗽一般需要1个月~3个月的系统治疗)。三、有些父母由于孩子容易反复的“感冒”“咳嗽”对幼儿反复出现的咳嗽表现出过度焦虑的心态,过度担心“发展为哮喘,终生不愈”反而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过度压力。

大多数过敏性咳嗽的孩子,只要父母有正确的观念,避免进入咳嗽治疗的误区,细心观察帮助孩子找到引起咳嗽的原因,科学的给孩子补充抗过敏益生菌康敏元通过调整免疫功能才可以治愈。千万不要去寻找什么特效药,而是应思考如何少用药、避免过度就诊、过度用药。

肺热咳嗽治疗误区

1)肺热咳嗽如果使用镇咳药、化痰药治疗,只能暂时抑制症状,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并且会能导致大量抗生素滥用。抗菌药物对细菌性感冒有作用,对病毒性感冒则没有什么威力。而绝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菌药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导致耐药。

2)中药止咳药使用不当,忽视全面治疗。把单一药当成全面治疗药品使用。多数中药治疗各有偏重。不能达到全面治疗的目的。

3)咳嗽是一种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果自行购药服用三天无效,或者在服药期间出现咳嗽加重、发热、胸痛、咯血等现象,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不可盲目更换药物或自行加大服药剂量。

4)肺热咳嗽应与风寒咳嗽区分,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频频,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流清涕,或有发热等。

治疗孩子咳嗽应避开的误区

一咳嗽就想马上止咳

咳嗽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表现。治疗孩子咳嗽,最重要的是找到引起咳嗽的原因,对症去治疗,而不能针对咳嗽本身去止咳。比如,很多家长一发现孩子咳嗽,就给孩子用止咳药,这样“积极治病”通常只能起到短暂地缓解症状的作用,反而“剥夺”了孩子自身免疫系统成熟的机会,也无法从根本上治好咳嗽。

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

咳嗽是孩子常见的症状,它不一定是坏事,但很多时候咳嗽都由疾病引起或是某些疾病的信号。特别是孩子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有痰液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咳出痰液,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加重病情或引起并发症。所以,家长千万不能忽视孩子咳嗽,认为孩子咳咳就会自己好了,而是应该积极查找病因,并对症治疗。

夸大孩子咳嗽的病情

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咳嗽或看到孩子生病,就觉得万分焦虑,带孩子就医时往往会夸大孩子的病情,或用严重的语气来形容孩子的病情,希望能引起医生的重视,好好给孩子看看。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误导医生的诊断,继而耽误孩子的病情。因为医生诊病的时间是很短的,他没有更多的机会像家长一样仔细地、长时间地观察孩子,所以他会仔细地听家长的描述。如果家长说得夸张、严重,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医生的判断。

给孩子使用成人止咳药

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咳嗽时,只要将成人用药减量给孩子服用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孩子与成人的生理特征不一样,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孩子用后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所以,如要用药,应遵医嘱,切勿自行判断。

感冒咳嗽治疗误区

感冒咳嗽误区现象①中国家庭治疗咳嗽时爱用偏方。

呼吸道疾病专家来纠错:比如一些盛行一时的“盐蒸橙子”,认可度较高的“冰糖雪梨”等网络流行的止咳偏方,有些的确有一定的基础原理和微弱的保健作用,但治疗咳嗽的针对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同时,所谓的“止咳偏方”其实鱼龙混杂,有些“偏方”甚至会反而加重病情,如吃生姜片止咳,可能会对喉咙产生刺激,导致咳嗽更加严重。如果一味地相信偏方,拖延了治疗,反而会得不偿失。

感冒咳嗽误区现象②现在打多数中国家庭对于中药的信任度较高,常盲目选择中药而不会辩证地对待病情。同时对西药,患者则是会抱有较大疑虑。

呼吸道疾病专家来纠错:其实中药不能滥用。在中医的治疗理念中,特别讲究因人而异进行辨证论治。如果本身对中药或病因病机不了解,用药出现偏差,治疗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第二,很多人认为中药副作用列表上写着“尚不明确”代表没有副作用,实际上,中药缺乏有效性验证和毒理试验,不仅难以确定有效成分,其复杂的配方也有可能会造成人体的不良反应;此外,中药的成分往往标示模糊,存在使用隐患。

感冒咳嗽误区现象③经过不少医学研究调查表明,发现中国家庭对抗生素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严重。

呼吸道疾病专家来纠错:其实,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而不少急性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发生细菌感染时,药物可能失去疗效。

感冒咳嗽误区现象④中国家庭对咳嗽的根本原因及对咳嗽是好是坏的判断存在盲点,部分人知道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此外,同样仅有约四成的人了解有痰咳嗽的元凶为痰液。

呼吸道疾病专家来纠错:一般常见的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是由于突然闻到一股特别强烈的气味,或吸入了异物而引起的咳嗽,其作用是为了排出异物;另一种情况便是湿咳,即咳嗽带痰。连续性的咳嗽会对咽喉产生刺激,使得咽喉的分泌腺增加分泌,产生痰液。所以,连续性咳嗽刺激到咽喉黏膜,分泌出痰液落在湿咳上。而咳嗽正是起到了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是一种人体的防御能力,因此可以算是一件好事。

过敏性咳嗽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误区一:轻微的过敏症状可以不用治疗 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这是非常错误的。由于过敏原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刺激着过敏的身体,过敏性咳嗽不过是发作时有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这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非常危险的。

误区二:过敏原无处不在,所以没法治疗 引起过敏的物质如花粉、尘螨、食物等绝大多数都是无毒害的,它们无处不在,给人防不胜防的感觉。但是在出现过敏反应时积极查找过敏原并针对过敏原进行治疗,过敏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疗和控制的。临床实践证明,恰当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提高机体对过敏原的适应能力,使接触之后不再引起症状,还可以改善过敏体质,阻止免疫变态反应的发生。

误区三:抗过敏药物立竿见影,犯病时用一下就行了。立竿见影的抗过敏药多为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物,对过敏性疾病的进程无治疗作用,反复应用或无效或有较重的不良反应,易导致肥胖、抵抗力下降等问题,所以要改变观念,要重视缓解期治疗。

误区四:一咳嗽就用止咳药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一咳嗽就马上用止咳药治疗,这是错误的,因为过敏性咳嗽用止咳药是无效的。

误区五: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很多家长认为咳嗽就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孩子咳嗽时就一定要用消炎药,过敏性咳嗽用消炎药也是无效的。

孩子咳嗽治疗的禁忌

疾病也是都知道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是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疾病的,咳嗽也是都知道的,有的宝宝也是都会出现的情况,治疗孩子咳嗽也是都关注的,下面就介绍一下孩子咳嗽治疗的禁忌。

1.千万不要一见孩子咳嗽就用镇咳药

现象:一些家长认为咳嗽就要镇咳,孩子一咳嗽就应马上用镇咳药治疗。

解析: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小儿一般不适合单纯服用镇咳药,特别是小儿咳嗽带痰时。目前常见的止咳药多含有强烈中枢性镇咳药成分,如可待因、福尔可定等,这类药直接作用于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使用后,虽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止咳效果,但可能导致更大的疾病隐患。因为小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服用较强的止咳药,造成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不仅影响呼吸功能,还有可能形成深部病灶,使病情加重。此外,有些药服用一段时间后还会成瘾,对小儿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

正确做法:儿童咳嗽早期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2.不要以为咳嗽与鼻塞、流涕无关

现象: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只针对咳嗽的症状治疗。

解析: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小儿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血管丰富,容易充血引起鼻塞、流涕,致使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引起小儿咳嗽。正确做法:家长在选择小儿咳嗽药时,选用含有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也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3.千万不要滥用消炎药

现象: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就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孩子咳嗽时就一定要用消炎药。

解析: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常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正确做法:小儿咳嗽时不要滥用消炎药,以防对小儿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4.不要给孩子使用成人止咳药

现象:一些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以为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用量就行了。

解析:此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必须弄清楚,小儿与成人不仅是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一些小儿吞咽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就不能用口服制剂,而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用于小儿后由于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正确做法:小儿咳嗽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产品。

以上就是对孩子咳嗽治疗的禁忌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孩子的健康的护理的注意,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

如何判断小孩是热咳还是寒咳

观察咳嗽声音、痰的颜色、咽喉是否疼痛以及其他伴随症状进行判断。

1、寒咳一般是在外感风寒初期,或寒饮、寒食伤胃,如果孩子是由于受凉所引起的咳嗽,遇凉空气咳嗽加重,或者吃凉食物咳嗽加重,咳嗽痰液为清稀痰液,咳嗽声音比较低沉,伴有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说明是寒咳。寒咳一般咳声重浊、鼻流清涕、痰色白质清稀、痰量不多、鼻塞不通,伴恶寒等。

2、如果孩子咳嗽的声音比较浑重,伴有鼻塞、流黄涕,遇热咳嗽加重,长期的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所引起的可以辨证为热咳。

不过在临床上热咳也可以合并有寒咳,寒咳可以合并有热咳,所以在咳嗽治疗过程当中需要随时观察病情,给予对症用药。

孩子咳嗽的治疗误区

1、咳嗽就是病

错误。许多家长认为咳嗽是一种病,咳嗽不好,疾病就没有好。例如很多肺炎的孩子,肺部体征明显好了,只剩下一些咳嗽,家长还要忧心忡忡,认为孩子的肺炎没有好,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咳嗽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咳嗽不全是坏事情,它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其作用是清除呼吸道中的垃圾(包括微生物,吸入颗粒,炎症产生的分泌物等)。孩子的肺炎好了,尽快带药出院。咳嗽完全恢复有个过程,不要要求医生挖根治疗,医院是个容易感染的环境,容易复感,回家后再吃点药物完全可以。总之,适当的咳嗽对人体是有益的。

2、咳嗽就是嗓子发炎了

错误。看起来简单的咳嗽,不同的孩子,引起它的病因也不同,所以寻找病因最重要。咳嗽的原因很多,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咳嗽,不光是炎症会引起咳嗽。我和侯教授曾经收治了一个孩子,在外面医院治疗了很长时间,咳嗽了很长时间,结果我们给孩子做了个胸部CT,孩子竟然是呛入了很小的异物(瓜子碎屑)。此外,孩子长期咳嗽(一月)的原因很多,比如胃食管反流,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都会引起咳嗽,此时,光消炎是没有效果的。

3、咳嗽就要喝镇咳药

错误。治疗孩子咳嗽的药物很多(孩子咳嗽,用那个药好?),对于小儿咳嗽不应立即使用镇咳药,尤其不能用中枢性的麻醉镇咳药物。没有咳嗽,聚集的痰液会把呼吸通道堵塞,影响了呼吸和通气,呼吸道内的炎症物质也不易消除。所以一般疾病初期,我们都是给呼吸道发炎的孩子用点消炎药,炎症消退了,咳嗽自然就减轻了。如果咳嗽太厉害,影响孩子睡眠,可以适当用些小儿专用的能够稀释痰液的止咳药,例如易坦净,富露施等。

4、咳嗽要挖根治疗

错误。上面提到了,一些肺炎的孩子,肺部体症已经好了,达到了出院的标准,可是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几声咳嗽不愿意出院,要求挖根治疗,因为他们担心肺炎复发,要求必须把咳嗽治疗的一声都没有了才同意出院。其实,轻微的咳嗽对孩子并不造成太大的影响,咳嗽这个症状有时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失,况且人体都有自愈的能力,回家后,吃的好,睡得好,环境好,孩子反而恢复得更快,不能把医院当作一个保险箱。

5、西药要少吃

错误。有些家长总认为西药副作用多,在医院已经打了2天吊针了,烧退了,家长就认为好了,回家后就不用消炎药了。这是很错误的。临床上见到好多病情反复的小孩,都是家长撤药太快引起的。一般来说,医院检查如果白细胞提示较高,说明有炎症,打几天吊针后,回家了还要继续吃2,3天消炎药过渡一下。

孩子咳嗽治疗方法

小孩咳嗽,实质是呼吸道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它将积累在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等排出体外,减少病源体向下蔓延而引起支气管和肺部感染的机会。因此,咳嗽对人体是有利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可听任宝宝咳嗽而不管,因为,长时间咳嗽影响孩子的食欲和睡眠。严重咳嗽还能引起呕吐等不良症状。可见,为宝宝止咳也是很重要的。

一、不能滥用抗生素

止咳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护理。二是用药。家长最好不要盲目给孩子用抗菌素,因为滥用抗菌素对宝宝有害无益。对于因感冒(无发烧)引起的咳嗽,家长给宝宝适当服用克咳小儿止咳糖浆、999咳嗽糖浆等治咳糖浆,可控制咳嗽病情的发展。

二、日常处理

1、如果孩子咳嗽,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把小孩的头部垫高,让孩子呼吸顺畅。

2、多喝温热的水可使小孩黏痰变得稀薄,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促进痰液咳出。最好让宝宝喝温开水或温的牛奶、米汤等。

3、水蒸汽止咳法。如果孩子咳嗽严重,可让他们吸入蒸汽;或者抱着在充满蒸汽的浴室里坐5分钟,潮湿的空气有助于帮助清除肺部的黏液,平息咳嗽。

4、热水袋敷背止咳法。热水袋中灌满40℃左右的热水,外面用薄毛巾包好,然后敷于孩子背部靠近肺的位置,这样可以加速驱寒,对伤风感冒早期出现的咳嗽症状尤为灵验。

治疗小儿咳嗽的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喜欢利用自己的“常识”治疗小儿咳嗽,殊不知这些“常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下面就介绍一下治疗小儿咳嗽的误区。

误区一:小儿咳嗽与鼻塞、流涕没有直接关联

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只针对咳嗽的症状治疗,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

小儿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血管丰富,容易充血引起鼻塞流涕,致使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引起小儿咳嗽。而含有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还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误区二:小儿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要用消炎药,其实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的,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不仅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误区三: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一些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以为小儿也可服用成人药物,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小儿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小儿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产品。

误区四:认为小儿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

咳嗽是儿童非常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是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很不成熟,有痰液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咳出痰液,而将痰液滞留在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份,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儿童咳嗽时应该及时查病因治疗。

以上就是对治疗孩子咳嗽的误区,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孩子的健康护理的注意,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婴儿咳嗽有痰的护理误区

有病痛,就会有偏方。

对于婴儿咳嗽有痰,同样存在许多民间偏方。然而,这些都是错误的护理方式,家长们一定要避开这些误区哦!

误区一:先止咳后祛痰

“宝宝又咳嗽了?赶紧给他止止咳”这种话,实在不少见。但这却是错误的。咳嗽是人体的防御反射之一,能把呼吸道内的异物与分泌物排出体外,所以咳嗽不必急于止咳,应该先考虑祛痰。不然往往会适得其反。

误区二:只要是咳嗽,都吃冰糖炖雪梨

冰糖炖雪梨并不是神药,它只对风热咳嗽有缓解的效果,对其他咳嗽,是不起作用的。在没判断清楚宝宝咳嗽是属于哪一种,是不能用冰糖炖雪梨做治疗的,有时还会出现反效果的。

误区三:对轻微咳嗽不上心

有的宝宝咳嗽只是轻微程度,不发烧也不流鼻涕,父母就会以为这不严重,没有上心。殊不知,如果宝宝咳嗽超过四个星期,小病没痊愈,大病容易来。因此,如果宝宝咳嗽有痰一个月没有痊愈,一定要上医院找医生诊断治疗,千万不能拖延。

误区四:频繁换药

“宝宝都咳嗽一个星期了,怎么还没有好?”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妈妈会自作主张,选择换药或者直接换医生。然而,事实却是一般的咳嗽都要3-15 天才能好,频繁更换药物,等于又给宝宝增加负担,宝宝身体又得重新适应新的药物。

误区五:橘子就是能治咳嗽

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于是让患咳嗽的孩子多吃橘子。实际上,橘皮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生热生痰。而一般的孩子不可能不吃橘肉只吃橘皮。

相关推荐

咳嗽治疗误区

1.千万不要一见孩子咳嗽就用镇咳药 现象:一些家长认为咳嗽就要镇咳,孩子咳嗽就应马上用镇咳药治疗。 解析: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小儿一般不适合单纯服用镇咳药,特别是小儿咳嗽带痰时。目前常见的止咳药多含有强烈中枢性镇咳药成分,如可待因、福尔可定等,这类药直接作用于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使用后,虽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止咳效果,但可能导致更大的疾病隐患。 因为小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服用较强的止咳药,造成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不仅影响呼吸功能,还有可能形成

过敏性咳嗽治疗存在哪些误区

一、只凭化验检查。如白细胞高低、过敏原是否阳性、X线肺纹理粗少许片影就给抗生素,片面要求彻底消炎。二、以为只要不咳嗽,即停止治疗,不能系统地坚持治疗(过敏性咳嗽一般需要1个月~3个月的系统治疗)。三、有些父母由于孩子容易反复的“感冒”“咳嗽”对幼儿反复出现的咳嗽表现出过度焦虑的心态,过度担心“发展为哮喘,终生不愈”反而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过度压力。 大多数过敏性咳嗽孩子,只要父母有正确的观念,避免进入咳嗽治疗误区,细心观察帮助孩子找到引起咳嗽的原因,科学的给孩子补充抗过敏益生菌康敏元通过调整免疫功能才可以

孩子咳嗽用药的误区

在给咳嗽宝宝用药时,父母要注意避免以下的误区,防止因为用药不当,造成宝宝咳嗽加重。 误区一:咳嗽要先用消炎药宝宝咳嗽不单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如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治疗无益。 误区二:一咳嗽就用镇咳药宝宝咳嗽早期不宜马上给予镇咳药,这不利于痰液的排出,会堵塞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误区三:使用成人止咳药宝宝与成人体重、生理、病理不一样,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宝宝用后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面对宝宝咳嗽绕开常见用药误

眼下正是季节交替的时节,也是孩子咳嗽的高发时间段。药师表示,对待宝宝咳嗽,家长要克服一些常见的用药和治疗误区误区一:咳嗽不是大病,不着急去医院。 李英涛表示,当孩子咳嗽时,父母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和伴随情况,如果出现下列现象,要带孩子就医。 一是孩子突然咳得很严重,并有呼吸困难时,可能有异物堵住了气管,容易误吞的东西有花生、铅笔套、药丸、纽扣、硬币、糖果等,如果能够立刻发现,采取急救措施取出来还好,如果一直没有发现有异物卡在气道就十分危险了。 二是发高烧、咳嗽、喘鸣伴呼吸困难时,特别是小于3个月大

​亲子沟通应该少说多听

对此,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玛莎·史翠珊指出,很多亲子无法沟通,关键在于父母误把孩子当成年人,认为和他们沟通能又快又清楚。但孩子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自己的情绪,才能清楚地表达观点。近日,她在《孩子与青少年的不讲话疗法》一文中表示:“最好你什么都不说,但如果你想要他回答,你应该鼓励青少年说。”也就是,家长要学着当个倾听者。下面就是她提出的亲子沟通常见的误区。 亲子沟通10个误区 误区一 和青少年在早上讲话,尤其是当他还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动或还没睡醒。 建议:孩子的生物钟比成人延后,他们在晚上较爱说话。应选择此时跟海子

宝宝咳嗽小心三大误区

误区一只要咳嗽就吃咳嗽药 只要孩子咳嗽,很多家长就立刻紧张起来,拿止咳药给孩子服用。相关专家指出,小儿咳嗽不应立即使用止咳药,尤其不能用中枢性的麻醉止咳药物。没有咳嗽,聚集的痰液会把呼吸通道堵塞,影响呼吸和通气,呼吸道内的炎症物质也不易消除。 所以一般疾病初期,不建议用止咳药。如果咳嗽太厉害,影响孩子睡眠,可以适当用些小儿专用的止咳药。 对于喉咙发炎的孩子,就需要吃消炎药。但有些家长认为西药副作用多,烧退了,就不要用消炎药了。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临床上见到好多病情反复的小孩,都是家长撤药太快引起的。一般

秋季要防过敏性咳嗽

秋天是过敏性疾病好发的季节。记者日前从几家医院儿科门诊了解到,目前儿童过敏性咳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患儿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治疗常常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人们对儿童过敏性咳嗽的认识存在误区,以致过敏性咳嗽转变为支气管哮喘的儿童日益增多,应引起医生和家长们的重视。 过敏性咳嗽要早治 咳嗽是人体一种重要的防卫机制,气管中的分泌物及炎性物质等可随咳嗽排出体外。出现咳嗽症状,说明人体可能处于病态。慢性咳嗽一般指咳嗽持续3周以上,经常困扰孩子及其家长。 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

治疗小儿感冒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伤风时宜吃,发烧时宜饿这句谚语在西方流传已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营养学家指出,无论大人小孩,无论是发烧还是感冒,或是两者兼有,病人都需要摄入营养,才能令病情好转。孩子如果厌食,可以吃点鸡汤面、果汁甚至是冰淇淋。误区二:流绿鼻涕意味着病更重了儿科专家指出,孩子伤风时一般流清鼻涕,但也可能流绿鼻涕或黄鼻涕,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只有当鼻涕变色,并伴随持续高烧、食欲降低、咳嗽或是严重鼻塞等症状时,才意味着可能是存在细菌感染。误区三:感冒在出现症状前传染性最强一般来说,感冒在症状最严重时才最容易传染。因为感冒

治疗宝宝咳嗽误区

1、一咳就用药止咳 看着宝宝咳嗽辛苦,心急的妈妈们就使用止咳的药物,想在短时间内让宝宝不咳嗽。殊不知,宝宝咳嗽有病理性和非病理性之分,盲目用药止咳,一来有可能延误病情,二来有可能掩盖真实的病症,影响医生的诊断。在没判断清楚宝宝咳嗽是属于哪一种,是不建议立马使用止咳药的,尤其是没有医生指导用药的情况下,这样做是有风险的。 2、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一些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以为小儿也可服用成人药物,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小儿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

这几种常见小儿止咳偏方不能滥用!炖梨居然排第一! 使用偏方前,先搞清咳嗽的不同种类

咳嗽有内伤咳嗽和外感咳嗽之分。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多由受凉引起,春冬季多发)和风热咳嗽(夏秋季多发)。 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治疗的方法也就不同。这里教家长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再观察一下孩子咳嗽的状态,就能做出基本判断。 孩子的舌苔发白,咳嗽声重,咽喉发痒,咳出的痰也较稀、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头痛或发热。 孩子的舌苔黄、红,咳嗽声浅,咽喉干疼,咳出的痰黄、稠、不易咳出,或者干咳无痰。 孩子舌苔几乎全白,长期咳嗽,并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