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如何鉴别诊断
视网膜病变如何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注意与下列几种病变相鉴别。
1.下方周边部低视网膜脱离,黄斑部亦可受到波及而误为本病。如果仅凭检眼镜小瞳孔检查所见,常易误诊。所以发现黄斑部有神经上皮层浅脱离,特别是其下方有放射皱褶者,必须扩瞳检查眼底周边部。
2.中间部葡萄膜炎或称周边部葡萄膜视网膜炎、睫状体平部炎,其病理毒性产物由后房经Berger间隙,沿Cloquer管向后侵及黄斑部,引起水肿,产生小视、变视等与中浆病相似的症状。但该病前部玻璃体内有尘埃状混浊,有时出现少量角膜后沉着物;晶体后囊(即Berger间隙内)有焦黄色锅耙样炎症渗出物。充分扩瞳后用三面镜检查,在锯齿缘附近可以发现炎症渗出、出血和视网膜血管白鞘。
视网膜病变的偏方
偏方一
丹参、怀牛膝30克,茯苓、猪苓、白术各15克,桂枝、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停用其他药。
疗效:本方治疗眼睛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61例共64眼,痊愈 36眼,好转23眼,无效5眼。
偏方二
丹参30克,葛根6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薏苡仁30克,黄芪60克,车前子15克,枸杞子20克,草决明15克。冷水浸泡30分钟,水煎30分钟,煎汁400毫升,再煎1次,两次煎汁混均,分两次口服,早晚各服1次。
偏方三
鹤草30克,白茅根30克,去葛根;视网膜或黄斑部水肿、渗出明显者加泽泻30克,猪苓15克;肝肾阴虚加龟板15克,女贞子15克、茺蔚子15克;失眠多梦加酸枣仁15克,首乌藤15克;肝阳上亢者加鳖甲15克、石决明30克;后期视网膜见机化斑者加昆布10克,海藻10克;
视网膜病得症状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玻璃体无炎性改变。眼底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
视网膜病变病因
目前对GRP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相关的血液学异常在发病中的详细作用有待阐明。已知高血糖症引起多种生化和生理改变,相继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包括周细胞减少、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腔减小,毛细血管内皮屏障(血视网膜内屏障)失代偿。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引起,除全身症状以多饮、多食、多尿及尿糖、血糖升高为特征外,并有双眼视网膜出现鲜红色毛细血管瘤,火焰状出血,后期有灰白色渗出,鲜红色新生血管形成,易发生玻璃体红色积血为主要特征的眼底改变,对于诊断和估计预后有意义。年龄愈大,病程愈长,眼底发病率愈高。年轻人较老年人患者危险性更大,预后常不良。若糖尿病能得到及时控制,不仅发生机会少,同时对视网膜损害也较轻,否则视网膜病变逐渐加重,发生反复出血,导致视网膜增殖性改变,甚至视网膜脱离,或并发白内障。
引起眼底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导致视网膜出血的眼病众多,常常的有视网膜静脉四周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视盘血管炎(静脉阻塞型),还会有外伤性的视网膜出血、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肾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血病、血液成分的改变等致使的视网膜出血.
引起眼底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出现过糖尿病病史,不过一些糖尿病病人自己并不直到,血糖检查能够明确的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出血是渐渐发展的。初期仅现象为很少的点状出血,还会有很少的血管瘤,伴着病情的发展能够浮现点片状出血与渗出。这时候病人一般没有自觉病症,只要病变发展到增生期与显现黄斑水肿,病人出现的现象是视力降低。如果视网膜新生血管诱发视网膜前大量出血或玻璃体出血,患者平常显现视力骤降,严重者仅可见手动。
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临床现象为忽然的视力低下与看不清东西。眼底诊断能够发现静脉阻塞区大量片状与火焰状出血,而且还会有视网膜水肿与渗出。一旦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眼底出血通常只限于静脉阻塞区局部,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时,眼底出血广泛并且严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累及黄斑区或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病人可浮现显着的视力下降。
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湿性黄斑变性的眼底出血为之只是局限于黄斑区,病人一般是在50岁上面。临床现象是忽然的视力变低,通常是中心视力损害最重要。OCT检查能够发觉黄斑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CNV)。湿性黄斑变性晚期也能出来大面积的视网膜下出血,乃至玻璃体出血,引发更严重的视力损害。
别的病因: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肾病性视网膜病变、血液病等全身疾病都能够诱发眼底出血。视网膜裂孔、眼外伤等眼病也可以诱起眼底出血。
黄斑前膜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眼底改变及眼底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目前多依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尚需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囊样水肿等疾病鉴别。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纤维血管组织可在视网膜前增生,牵拉网膜血管或引起黄斑部脱离,也可引起黄斑水肿。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眼底特征性改变,容易鉴别。
黄斑前膜护理
1. 手术治疗后,如联合玻璃体腔注气,需要面向下体位。清淡饮食,注意眼部卫生,防止眼外伤,预防眼部疲劳,手术后视力恢复期颇长,一般需要六月;
2. 出院后遵医嘱正确使用眼部用药,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3. 定期复查,如出现眼胀、眼痛等不适,随时就诊;
4. 若未决定是否手术,必须定期观察,一般以三月为宜,黄斑前膜患者发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即应手术。
白血病视网膜病变
1.视网膜血管改变
以静脉扩张迂曲最常见。静脉迂曲充盈,管径扩大可至正常的数倍,动静脉管径比例可为1∶2甚至1∶4,尤以动静脉交叉处明显。肿胀和迂曲的静脉管径不规则,呈节段状或腊肠状。由于贫血或血液内充满白细胞,静脉颜色变成黄红色,甚至与动脉不易区分。静脉周围有白色鞘膜,是由于血管周围有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动脉在晚期也可扩张。
2.视网膜出血和渗出
视网膜出血占白血病眼底病变的第2位,尤其是在急性类型。视网膜出血可发生在眼底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位于后极部。出血可位于视网膜浅层或深层,形态多样,可呈火焰状、线条状、点状、斑状或不规则形。如位于视网膜前则呈船形,偶可进入玻璃体而遮盖眼底。视网膜下出血少见,偶尔有因此而导致视网膜脱离者,出血可有一白心位于其中央,1/6~1/4PD大小。对白心的来源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白心是细胞碎屑集积,或认为是不成熟白血病细胞的聚集,或认为系毛细血管栓子。视网膜渗出比较少见,可出现黄斑硬性星芒状渗出或棉絮状斑,后者可能是视神经轴索梗死或由局部白血病细胞聚积所致。
3.视网膜和脉络膜浸润
由于视网膜和脉络膜有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产生视网膜水肿,视网膜颜色从正常橘红色变成橘黄色,甚至黄白色。视网膜结节状浸润多发生在白细胞数大量增高并有不成熟白细胞的患者,多属暴发型,常早期死亡。故视网膜结节状浸润联合血液中白细胞数增高是预后不良的指征。脉络膜白细胞浸润在眼底常不易看见。由于脉络膜组织受白细胞浸润而增厚,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受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堵塞,干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血供,导致色素上皮崩解,致其屏障功能受损。荧光血管造影可见早期大量点状荧光素渗漏,有的病人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则染料可进入视网膜下空间。
4.视盘水肿
白血病病变可侵犯视神经的不同部位,如果白血病细胞浸润在筛板之前,可使视盘边界模糊,视盘水肿可高达数个屈光度,同时伴有出血。一般较少视力下降,如黄斑受累则视力明显下降。如筛板后视神经受累,视力也可明显下降。视盘水肿的原因可能系白血病细胞浸润视盘组织和血管致静脉回流受阻和缺血所致。也可出于颅内白细胞浸润或颅内出血致颅内压增高所致。
视网膜病变的饮食
饮食对眼病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眼病患者适当注意饮食宜忌,但不主张绝对忌口。凡眼病患者忌烟、酒、辛、辣、炸、烤等食物,宜食熟软易消化之食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合理控制总热量
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孕妇、乳母、儿童要增加热能的摄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视网膜母细胞瘤要和哪些疾病区分
不典型的病例常在临床上被误诊为其它眼病,故应细致的进行鉴别。
1.转移性眼内炎:转移性内眼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因玻璃体脓肿的存在而在瞳孔中呈现黄色反射,足以混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由于此二病在幼童中都是比较常见的眼病,两者鉴别就更有必要。
⑴一则属于急性化脓性炎症,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炎症的表现。一则属于恶性肿瘤,不仅病程较长,本质的表现也完全两样。例如:转移性眼炎多继于急性全身性感染之后,眼部常常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包括房水混浊及角膜后壁沉着物的出现、虹膜后粘连的形成及瞳孔变形、炎症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等。眼内肿瘤一般无此表现。
⑵肿瘤病例在发展过程中要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导致角膜或整个眼球的扩大,转移性眼内炎则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约为半个到1个月)引起眼球萎缩。
⑶突出玻璃体内的瘤组织肿块多有新生血管或出血,转移性眼炎的黄光反射来自玻璃体的脓液,所以仅见黄光而缺乏出血或新生血管。
⑷肿瘤很少引起晶状体混浊,眼内炎症并发白内障者却甚多见。
⑸X线片上肿瘤病例多见有钙化点存在,甚至在少数病例可有视神经孔的扩大,眼内炎患者则无此表现。视网膜母细胞瘤虽然常发生坏死,却很少引起炎症。
2.视网膜母细胞瘤与寇次(Coats)病的鉴别诊断:寇次(Coats)病的根本性质是视网膜外层出血合并渗出性改变。虽有局限性增殖,甚至形成隆起或导致视网膜脱离。但病程缓慢,病变范围较为广泛,灰白色渗出物分布在视网膜血管之后。除渗出物外,还可见出血斑和光亮小点(胆固醇结晶体)沉着。血管尤其静脉显示扩张、扭转、纡曲,并有微血管瘤。病变常为进行性,新旧渗出物可交替出现,出血如果进入玻璃体,可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本病患者年龄较在,多在6岁以上,且为青年男性,单眼受累。超声波检查,常无实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