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家庭的孩子最好间隔几岁
二孩家庭的孩子最好间隔几岁
老大老二隔4—6岁最合适!孩子在0—3岁的时候是情感依恋建立期,这段时间特别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以和妈妈建立亲密关系,如果这段时间有了二宝,那么大宝一下子感觉弟弟妹妹分去了一半的爱,会导致安全感缺失,最常见的行为就是抢玩具,甚至抢爸爸妈妈。到了4岁后,孩子的身心发育与理解能力会有所提高,他就会明白,弟弟妹妹是陪伴着他一起成长的,自然也懂得如何学会关心和保护弟弟妹妹。
二孩家庭怎么预防老大嫉妒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但早几年,相信很多家庭都会有1-2个孩子,两个小孩子虽然是打打骂骂长大的,但似乎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老大各种不满意,不想要妹妹,甚至虐妹妹。其实出现这些情况,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家庭教育,家长们平时可能太娇宠孩子,让他们的变得有些自私,或者沟通不当,令孩子误会了。
所以生二孩之前,要先过了老大那一关,稳定他的情绪,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抛弃了。SO,如何预防老大因妒忌心理虐待自己的弟弟妹妹?
1、和孩子沟通。打算生二胎的家长们,要提前告知孩子,他将来会有一个可爱的小弟弟或小妹妹,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也可以避免孩子误会爸妈要生小宝宝不要自己了。
2、让老大知道弟弟妹妹是他亲密的玩伴。对于老大来说,或许他们并不知道有个弟弟妹妹是什么概念,因为他们不懂这意味着什么,无论是好是坏。所以家长们可以跟孩子聊一聊有个弟弟妹妹的好处,他不会一个人玩耍,一个人睡觉,有弟弟妹妹陪自己玩耍。
3、老大懂事后再要二胎。其实如果家庭教育做得好是完全可以避免老大嫉妒自己的弟弟妹妹的,但如果平时各位家长比较娇宠老大的话,那么不妨等到老大懂事后再生二孩。
二胎家庭该如何养好两个孩子
俩孩子,如何养?不要有了老二,就让老大独睡
记忆中,我似乎没有和父母一起睡觉的经历,当然刚出生的时候肯定是有,但很遗憾,那时候我还没有记忆。
小时候,我最羡慕弟弟可以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尤其让我不能忍受的是,每天晚上他们在床上打滚、躲猫猫,欢声笑语洒遍了整个屋子,而我,只能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忍受着嫉妒的折磨,默默地流泪。
有一次,我实在太想上父母的床了,我使了个小心眼:故意尿在床上。我本来以为,我把床尿湿了,他们会把我抱到他们床上的。结果却是,我被打了屁股,接着独自在换了床单的床上继续哭泣。
考上研究生那年,妈妈问我有什么心愿,这是她第一次这样问我,我激动得要抓狂,却无比小心翼翼地问:我能不能在你的床上睡一晚上?那天晚上,我躺在妈妈身边,却一直在悄悄地哭,心里感觉无比幸福,我的妈妈,是如此地接纳我,让我和她睡在一起!
有了老二后,我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要把老大转移到别的床上,比如床太小,比如怕老大压着老二,比如怕老二吵着老大等等。但是,为人父母的,请稍稍等一下,能不能站在老大的立场上想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老二一来,他不光得到的爱少了,连睡觉的位置都要被霸占呢?真的要分床,能不能在老二还没出生之前就先分了?能不能妈妈带老二睡,爸爸带老大睡?或者,能不能把家里床搞成榻榻米床,全家人都在上面睡?
不要当着一个孩子打骂另一个孩子
小时候,弟弟很淘气,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放学不回家,这些几乎是他每天都干的事情,所以,挨打于他而言更是家常便饭。
为人父母都这样,打孩子时很生气,打完又后悔,想尽办法补偿孩子。弟弟经常被打,也经常被补偿,父母打完后常常会说:我们是因为爱你,想要你好才打你的。弟弟被打的痛,我没有切身感受,但这些话我却听在耳朵里,他是怎么样被补偿的,我也看着眼里,最后在我心里形成了一个观念:打是因为爱,被打是幸福的。
所以,偶尔我也会故意找打,每次打的时候我都咬紧牙关,绝不认错,以至于父母每次打我都下手很重,打到没力气了才放手,很遗憾,被打后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对我的补偿,因为这时候愤怒充斥在我的心头,补偿我已经看不见了。
孩子打架,大人不要插手
小时候,邻居这样形容我们姐弟俩:你俩哪天要是不打架,太阳就没办法落山。那时候,我们每天都会打架,长大一些我上寄宿学校了,每次见面就打,一直打到我上大学。
其实我和弟弟感情一直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见面就会打。现在我知道了,我们都想得到父母的关注,想要以此来判断他们到底爱谁更多一些。因为每次打架,父母都会来插手,他们作为裁判会判断出谁是挑衅者,然后以暴制暴,把挑衅者打一顿。被打的孩子心里有气,父母前脚离开,后脚俩孩子又打起来了。
现在想来,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俩孩子整天打架,没有一刻安静的时候,确实烦都烦死了。但他们确实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处理我们打架的事,孩子之间有不打架的吗?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打去,大人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孩子们自然就会找到合适的相处模式了,哪里还用得着父母成天当裁判,废脑筋?
不要拿两个孩子来对比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父母的是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是总是说:“你看谁谁谁怎么着,你怎么就不学学呢?”
那时我最恨父母骂弟弟:你为什么就不能上课听讲?你只要听五分钟,就比你姐姐听四十五分钟成绩好!你聪明,你就是兔子,她就是乌龟,龟兔赛跑,现在乌龟都跑你前面去了,兔子你还在睡觉!
这是在骂他呢还是在骂我?被骂的兔子弟弟委屈地哭着,旁边的乌龟姐姐头都快要低到地上了。这种骂造成了弟弟盲目骄傲,而我则盲目自卑,拼了命以各种方式求得父母认可:不是说我成绩好是因为努力吗?!那好,我也叛逆一回,不读书,逃学看电影,考试乱写乱画,期中考试平均分不超三十分,班级倒数第三,期末考试拼命几天,考个年级第一给你们看看;不是说我笨吗?大家都说我是文科天才,我就学理科,读完理学学士,读工学硕士,向你们证明我不是傻瓜!
事实上,我的这些证明只说明了一点:我确实是个傻瓜,向不接纳你的人拼命证明自己,以求得他们的认可,是永远都不会成功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错位的方式,确实害了我自己。
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
《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 第一部分
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祖辈带孙子,其实好处多着呢: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老人大多都有童心,能理解孩子的幼稚行为,并和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在养育方面,老人具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提前预料到孩子在什么年龄会出现什么问题,并充分预防;对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最需要的是亲人的长时间陪伴和安全感,而老人恰恰有足够的时间为孩子创造幸福感和安全感;老人的“隔代亲”能使孩子感受到比父母之爱更浓烈的关爱;让老人看孩子还能使父母安心、踏实地去干工作、干事业……
前言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1)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2)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3)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4)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5)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6)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7)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8)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9)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10)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11)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中心(12)
《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 第二部分
老人倾向于经验,而父母依靠的是科学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多数老人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生活贫苦,受的教育较少,处理事情靠的基本上是生活经验。有些经验很实用,有些经验则经不起科学知识的检验。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解放前没有的新事物,比如新配方奶粉、婴儿护理用品等。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1)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2)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3)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4)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5)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6)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7)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8)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9)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10)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11)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12)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13)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14)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15)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16)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17)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18)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19)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20)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21)
《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 第三部分
每一个父母都非常关心孩子吃饭的问题,孩子爱不爱吃、吃得好不好、有没有吃饱、饭菜有没有营养、营养能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做每一顿饭前,父母都会考虑这些问题,希望孩子吃好每一顿饭。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父母还要多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老人追着孩子喂饭。在屋里、庭院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奶奶或者外婆一边喊,一边追,手里还拿着一个碗,而孩子就像没听见,越跑越快,越跑越远。
孩子不是“小太阳”(1)
孩子不是“小太阳”(2)
孩子不是“小太阳”(3)
孩子不是“小太阳”(4)
孩子不是“小太阳”(5)
一个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另一个怎么隔离
当发现一个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时,最好的隔离方式是将另一个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
并随时询问另一个小孩的生活情况,嘱咐爷爷奶奶时刻观察孩子有无异常发热的情况。
如果爷爷奶奶不方便照顾,或者爷爷奶奶已经过世,家里房间较多的家庭,可以分房隔离,并积极保持好室内的环境卫生。这样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离效果。
如果家庭条件好,但没时间照顾孩子,可以采取住院隔离的方法,这样既能够有效的观察孩子的发病情况,又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
如果上述家庭条件都达不到,也有可能另一个孩子已经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所以这种情况可以做好物理降温的准备。
二孩家庭如何公平对待孩子
一、承认个体差异,但在思想上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气质特点。两个孩子虽来自同一母体,但气质、相貌和性格却完全不同。正是因为存在种种差异,父母就不可能完全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可以偏心,在思想上,父母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生活中要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公平的
父母心里的公平要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并让孩子感觉到。比如只有一块棒棒糖,但两个人都要吃。这时,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父母滥用权威,时间长了,孩子大了,就可能会认为父母偏心。一般是看谁先做出让步,如果大孩子做出让步,就把棒棒糖给小孩子,然后夸奖大孩子。
如果都不让步,就把棒棒糖给态度比较强硬的那个,然后承诺下一次给另一个,然后还要继续哄,直到感觉“吃亏”的那个安静下来,想通了为止。当然,下一次就一定要遵守承诺,并解释上一次的经验。两个孩子一般都会理解并最终愉快接受。
三、让每个孩子心里都感到自己是父母的焦点
让每个孩子心里都感到自己是父母的焦点,孩子才会更快乐。有时候,绝对的公平是冷冰冰的,孩子体会出的是父母的态度,而不是爱。
二胎家庭如何应对孩子争宠
典型案例:
5岁的琼琼对于妹妹的出生很不高兴,经常会故意抢妹妹的玩具,或者偷偷捏她的屁股把她弄哭,不光如此,她自己也状况百出,幼儿园欺负小朋友了,尿裤子了等等状况频发。晚上睡觉前经常讨价还价,不要自己睡。
到底是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了还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呢?
心理学分析:
家里新增加了家庭成员“二宝”,本身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但大家的注意力大多都在二宝身上,这时大宝的心里就会发生一些变化:父母是不是不爱我了?
尤其当大宝发现曾经专属的爱被分享,安全感受到威胁时,就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嫉妒或失落等消极情绪,做出一些异常的行为,甚至出现生活自理能力退化的情况,以此来引起大人的注意或者宣泄内心的苦闷。
孩子表面上嫉妒、讨厌弟妹,实际是想确认父母依然爱自己,而且这种爱不会因为弟弟或者妹妹的到来而减少。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语言和行为上都给予大宝肯定的回答,并帮助他们发展出“我值得人爱”的内心信念,那么,每个大宝都可以顺利度过第二个孩子出生带给他们的心理冲击。
怎样解决第一个孩子的“醋意”,陪伴他释放“失宠”的不满,接纳并喜欢上家中的新成员?
专家支招:
(1)提前将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的消息告诉大宝,让他在语言的世界里感知家庭即将发生的变化。你可以对孩子说:“我们家里就要有新宝宝出生了,等到这个冬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见到他了。”
(2)如果大宝的负面情绪很明显,忽视它,而不是惩罚或者试图马上改变孩子的想法。比如孩子说:“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小弟弟(小妹妹)!”也不要批评孩子、强迫孩子说“爱弟弟妹妹”的话,那样只会让孩子开始怀疑身边所有对他说“我爱你”的人。态度温和的告诉他“没关系,你有权利不喜欢他”。
(3)大宝可能会因为父母照顾婴儿忽略他而情绪低落,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一点都没有变,只是爱你和爱弟弟妹妹的方式不一样。现在她太小了,需要我们的照顾。你在这么大的时候,妈妈做过……那时候你……”要让他们确信,自己也曾经被父母如此这般地照顾过。
(4)预留出和大宝单独相处的时间和空间,让大宝感受到不会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生,他的爱就被剥夺和减少了,并且经常用语言和身体表达对他的爱。如果能经常邀请大宝一起参与照顾二宝,夸赞他的友爱、照顾行为,相信大宝也会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感。
(5)发现大宝欺负二宝,一定要坚决制止他。所有的情绪都不应该受到惩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纵自己的情绪。
(6)有些孩子会在一段时间里退步到以前的状态,比如已经不尿裤子了却突然又尿裤子。别担心,孩子只是在试图表现出父母喜欢的样子(在他们眼里,好像父母更喜欢婴儿)。多欣赏和肯定大宝的点滴成长,比如在他们自己系好鞋带、收拾好书包时及时给出赞扬。
(7)如果有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提醒他们在给小婴儿准备礼物的同时,别忘了给大宝也准备一份适合他们年龄的礼物。
二孩家庭如何让两个孩子和谐相处
单独二孩政策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这对于很多爸爸妈妈来说,是欣喜的,因为终于可以给孩子添个伴了。但是,二宝出生后,大宝的意见也来了,而且还非常排斥二宝呢,这该怎么办?怎么让两个孩子和谐相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在处理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的时候,父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旁观者和调解者,不要参与进去。如果父母总冲在第一线,于两个孩子的长期相处不利。
2、不要随便比较。父母不要拿家里的孩子跟别人比较,自己家里的孩子更不要相互比较。即使老二做得不好,也不要随便把老大拿出来说怎么样怎么样。
3、鼓励孩子之间积极表现。两个孩子之间有一些积极的互动和表现的时候,特别是老大帮家里的弟弟妹妹做了什么事的时候,你要表扬他、鼓励他。这对于两个孩子的良性相处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4、给孩子间创造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机会。不管年龄多大,尽量让两个孩子一起玩,不要隔断他们。
二孩家庭如何平衡两个孩子的爱
第一,对于二孩家庭,父母需要把握好一个关键原则:用平等的爱与尊重来对待每个孩子。从二宝一出生开始就给他们平等的爱与尊重,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管什么性别,不管是什么样的年龄差距,我们一定要给每个孩子平等的爱与关注。
第二,当二宝出生时,父母要尽可能对大宝保持高关注和高情感水平,让大宝感受到父母的爱并未减少。非但不能减少,反而需要更多,当然不是说时间全扑在大宝身上,主要就是我们对大宝的关注和情感支持一定不能减少,更不能忽略她。有很多两个孩子的家庭问我一些问题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在二宝出生之后对大宝太忽视了,不管多大的年龄,大宝都会感受到很多失落。
第三,尽可能维持大宝之前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让大宝感觉到小宝的到来并未对自己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不能因为家里二宝出生了,大宝就要围绕着他去转。这就会让大宝觉得我不是家里的主角,你要让他觉得我也是家里的主角。
第四,尽可能少干预孩子之间的冲突,让他们自己学会如何解决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甚至打闹。现在因为我家二宝比较小,冲突事件发生得比较少,但是也有,只不过不会出现打架的情况。
二孩家庭如何预防大宝闹情绪
两个孩子如何相处,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爸爸妈妈无论是在教育上或者是生活中要公平对待两个孩子,不要给老大造成情绪的丧失感,另外要积极引导老大树立榜样的力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都应该给予相应的批评或惩戒。不能因为年龄小或其他原因,父母在对待两个孩子的问题上态度不一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反差。
家庭教育中怎样发挥父爱的作用
如果一个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孩子不仅应该享受母亲的关爱和呵护,还应该注意保持父亲与孩子间亲密的关系,这样的孩子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能自如地应对外在世界,内心也平和自足;
父亲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父亲在孩子人格的形成上有重要作用,所以父亲要注意自已的言行,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对孩子形成积极正面的影响,做孩子的典范;
在母亲无微不至地关怀孩子时,父亲要更注意精神层面对孩子的关注,指引孩子的成长之路,塑造孩子坚强勇敢的性格,缺少父爱的孩子长大后会造成性格懦弱;
父亲要在家庭中和母亲一样,对孩子的抚养共同承担责任并积极付出,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家庭中父亲较高的威信,能对孩子起积极的影响作用,促进孩子在各方面健康发育和成长;
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父亲对待孩子的方式往往与母亲有所差异,在游戏中善于鼓励孩子冒险,注意孩子的体能锻炼和自信心的培养;
在家庭教育中,和父亲关系亲密的孩子,社交能力会比较强,容易适应新环境,有安全感,自尊心,容易和他人友好相处,对新奇事物更有兴趣;
在家庭教育中,和父亲相处的时机越多,孩子的智力会越发达,如果父亲过于冷淡粗暴,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导致智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父亲的影响在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男孩,家里缺少父爱,孩子就没有了模仿的对象,有可能会缺乏男子气,对同伴依赖性强,处事优柔寡断,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好影响;
在单亲家庭或者因为特殊原因父亲在外地工作,由母亲独自承担抚养任务时,母亲要注意给孩子保留父亲的形象,并承担父亲应完成的对孩子的教育,树立父亲在孩子头脑中的形象,引导孩子的人生之路;
二孩家庭怎么让大宝接受二宝
家中多了一个孩子,做父母的不仅要做好二孩的照料,还要学会安抚老大容易受伤的心灵,让老大接受二孩,从而避免两个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手足相争”的局面。但是,想让大宝欢迎和喜欢二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母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前让大宝在心理上接纳二宝
很多孩子在不愿意妈妈再生弟弟妹妹时有了弟弟妹妹,结果,大宝就会经常对弟弟妹妹“下毒手”。为了避免大宝出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最好能够在二宝到来之前就让大宝喜欢上二宝。
如果大宝对于弟弟妹妹仍不能接纳,那么可以提前让大宝与多子女家庭进行一下接触,让大宝了解到家庭中有两个孩子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并且由此产生期待。
二、让大宝感受到妈妈永远爱他
对于大宝来说,二宝一住进妈妈的肚子里,就意味着要与他分享妈妈,意味着失去家中唯一的地位,失去爸爸妈妈对他独一无二的关注。而这个变化过程,其实是我们很难理解的。
每一位妈妈都会说,虽然有了小宝,但是,我对大宝的爱没有减少。是的,我们的内心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的行动和语言是不是也让大宝感知到了呢?爱大宝的话,一定要让大宝知道,而不是在内心偷偷地爱。父母们要让大宝知道,不管小宝表现如何优秀,妈妈都会永远爱他。因为,大宝是大宝,二宝是二宝,两个宝贝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和小宝一样,永远是妈妈的宝贝。虽然这话听起来比较俗气,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三、一定要留出专门的时间给大宝
虽然小宝的到来会让父母感到非常忙碌,甚至连睡眠时间也少了许多。但是,即便牺牲睡眠时间,也不能牺牲单独陪伴大宝的时间。因为单独陪伴对于大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让他感受到,他在妈妈的心里依然是独一无二、无人替代的。
四、也要给二宝设定一些规则
虽然规则一般要在2岁以后才建立,但是,为了让大宝明白,妈妈并不是对他一个人有许多规则方面的要求,应该当着大宝的面诉说一些规则给几个月大的小宝听。
单独家庭且慢怀二孩
据悉,贵州省将通过省人大修订《贵州省人口计划生育条例》并依法组织实施,实施细则将制定诸如哪些类型的“单独”家庭符合生育二孩的有关规定。同时人口计生部门明确:在新的地方条例尚未出台前,仍执行现行计生条例,“单独”家庭如果怀二胎的视为计划外生育。
“单独二孩”不等同于“单独二胎”,贵阳市人口计生委主任陈菲介绍,个别媒体将“单独二孩”等同于“单独二胎”,对此国家卫计委明确表示新政策中的“单独二孩”和“单独二胎”含义不等同。单独两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这就意味着,第一胎是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家庭不再适用于单独二孩生育的新政策。
贵州省符合单独二孩生育家庭人数还在摸底“我们正在做政策实施的前期准备”,省计生委宣传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关于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将由省人大或其常委会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对我省现行的《贵州省人口计划生育条例》立法修订。届时,这一地方条例将有关于“单独”家庭的认定标准等实施细则。目前对全省单独家庭的人数摸底以及测算正在进行之中,估计贵州省符合单独两孩再生育条件的夫妇总量不是太大。
对于此次即将实施的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有市民认为能够多生一个孩子,对于家庭中子女的成长和父母养老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人表示,时下生活成本、教育费用不断增加,即使符合生育政策也不想再考虑生育二孩。
新疆单独二孩政策影响多大
单独二孩”可谓中国计生政策调整迈出的实质一步,会对中国的人口结构带来影响,但这个影响并不算大。
“单独二孩”政策将会使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有一个相对显著的回升,在今后几年回升可能比较快,最高点可能超过1.8,但累计效应释放后,生育率会在1.6~1.7左右波动,这与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的适宜水平较为接近。
调整计生政策,虽然只会影响2074年以后的老年人口总量,但是将对未来缓解人口年龄结构会起到一定作用。2030年会使老龄化水平从24.1%降到23.8%,2050年从34.1%降到32.8%,2100年从39.6%降到34.3%。
“单独二孩”对于近中期的人口老龄化有微弱的缓解作用,但对远期的人口老龄化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单独二孩的地方政策尚未落地,精明的商家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大家都盯紧了这块诱人的蛋糕,纷纷推出了各类针对二孩家庭的产品或服务,很多家庭仅仅是有个再生育的计划,八字还没一撇,推销人员就已经开始开掘潜在客户了。
相关行业市场开拓
新生儿的增加必然给孕婴、医疗、早教等行业开拓出一片巨大的市场。反应最迅速的当然是与生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孕婴行业。有提供催乳服务的机构在门前挂出“单独二孩 催乳培训”的广告,一些家政公司也开始到劳动力输出大省去大规模招聘月嫂和育儿嫂了。
新政成卖房子噱头
除了人们会立即联想起来的孕婴和早教市场外,连一些听上去似乎跟生孩子这事扯不上什么关系的生意也被精明的商家贴上“单独二孩”的标签。
胡小姐最近这段时间正在香河看房,原本想买一套两居室,但房产销售却极力向她推销三居。“他一个劲地说,过去家家都是一个孩子,两居室比较合适,将来很多家庭都会生两个孩子,两居肯定不够用了,起码要买套三居才能住得下一家四口。”胡小姐说,虽然她明知是总价高了提成多,所以销售员才借单独二孩这个理由向她极力推荐三居,但细细地琢磨一下,销售的话也不无道理,“将来如果真有两个孩子,两居还确实不够用。”好在两居和三居的价格就差十多万,凑一凑也还能拿得出来,眼下连一个孩子都没有的胡小姐最终听从了销售员的建议,为未来可能会有的两个孩子提前买下了三居室。
保险瞄上高龄产妇
保险公司的母婴健康保险也搭上了单独二孩的顺风车。36岁的杨女士曾经为老人购买过一份健康保险,在那之后,保险公司的业务员除了过年过节发条祝福短信,或者搞活动时寄来一份小礼物,已经很久没跟她联系了。
但自从国家放开单独二孩的消息发布后,那名业务员显然又对她热情了起来。先是跟她打听有没有再要一个孩子的打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马上开始了狂轰滥炸式的推销。说是公司新推出了一个母婴疾病保险,特别适合生二胎的家庭,像杨女士这种35岁以上的,都算是高龄产妇了,生育风险大,买份保险很有必要。
杨女士说,她对于保险推销一向比较抵触,有时业务员的话还没说完她就会直接挂断电话,但这一次却真把她的话听进去了,“高龄产妇容易发生妊高症、流产、难产等情况,这个大家都知道,也许买份保险还真会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