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进补要谨记哪些原则
立冬进补要谨记哪些原则
一、立冬饮食养生以增加热量为主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二、立冬补冬不可盲目“进补”
在补冬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三、立冬养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冬季养生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渐弱,抵御能力也随之衰减,立冬前后正是病邪乘虚而入之时。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变化,及早防范,注意预防以下三种疾病的发生: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预防要做好几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凉;二要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三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不可不防。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平时可遵医服用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故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民间有谚云“立冬补冬,补嘴空”,也意味着冬季进补开始了。中医养生专家指出,立冬之后寒气渐盛,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心脑血管养护,而立冬进补则不可盲目进补,要防虚不受补的现象。人们有在立冬节气进补的习惯,但不可盲目进补,最好根据个人体质的寒热虚实而定如何进补,但有一个原则很关键,就是健益脾胃。为了防止冬季进补的“虚不受补”,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作为“引补”,如淮山芡实瘦肉汤等,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立冬后,天气日渐寒冷,对于手足冰凉、怕冷、腰酸、畏寒等阳气虚损体质的人群,多吃温阳补益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海参、鳝鱼、韭菜、枸杞、核桃仁等。传统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一个很好的温补之品,但也要注意适度,不可过补,否则过犹不及。
冬季除了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还要注意防寒保暖、劳逸结合。室内不适宜开暖气太高温度,室内外的温度不宜相差过大,对身体一些对寒冷特别敏感的部位,如膝关节、头颈部、肩背部等应当注意保暖。
立冬应该吃什么食物 山药
推荐理由:许多流传下来的著名方剂中都含有山药,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薯蓣丸等。山药具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功效,是立冬进补的理想选择。
传统立冬吃什么 立冬吃蒸饺子还是煮饺子
都可以。
立冬吃饺子对蒸煮的食用方式并没有讲究,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吃蒸饺子或煮饺子食用,但立冬饺子用什么馅,倒是有一些相关的说法,如吃倭瓜饺子,是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的风俗,吃羊肉馅的饺子,讲究立冬进补,以羊肉等温补肉类作为立冬的驱寒养生食物为佳。
立冬什么时候吃饺子最好 立冬吃姜母鸭
姜母鸭这道美食起源于福建泉州,它既能气血双补,同时搭配的鸭肉有滋阴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合于秋季和冬季食用,立冬进补吃姜母鸭,有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疏肝润肺的功效。
材料:鸭半只、老姜1个、枸杞少许、芝麻油1大勺、广东米酒1/3瓶、老抽1大勺、白糖1小勺、盐适量。
做法:
1、将鸭肉洗净后切块,老姜切成片。锅中放入芝麻油,中火烧至6成热时放入姜片,慢慢地煸香。待姜片煸至微微发黄时将鸭肉倒入。
2、炒至鸭肉变色时倒入适量的老抽炒至上色。炒均匀后倒入广东米酒。继续维持中火翻炒约15分钟。
3、炒至鸭肉水分炒干,颜色变深的时候,加入糖,八角,桂皮,香叶,加适量的盐调味。
4、加入没过鸭肉的开水。开大火烧至沸腾,转小火慢慢炖1.5个小时。出锅前10分钟将洗净的枸杞加入,开大火拌匀烧至汤汁浓香即可。
立冬吃羊肉炉
立冬进补的目的,就是要养护人体的阳气,使身体保持温暖,补充身体的阴血。羊肉炉符合了这样的进补原则,所以是立冬进补的好选择。
而且羊肉炉中,熟地、当归、红枣有补血功效,枹杞子有滋阴作用,党参、黄耆有补气的效果,桂枝能温通经脉,陈皮健脾理气。羊肉温性,有助元阳、补精血的功效。综合起来,羊肉炉可以滋补身体的气血,使全身的血脉畅通。
材料:桂枝两钱、陈皮两钱、熟地两钱、白果两钱、当归三钱、党蔘三钱、枸杞子三钱、黄耆三钱、红枣6颗,羊肉1斤、白菜1颗、葱白3根、姜1块、米酒半瓶。
做法:
1、将药膳料用半碗米酒浸泡20分钟,待用。羊肉洗净后,切成小块,先放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再捞出后用冷水清洗干净,待用。
2、将葱白切成节,姜洗净切成片,待用。
3、用麻油三汤匙,将羊肉、姜片在锅内炒出香味,羊肉炒到微焦。
4、将羊肉、药膳料,调味料一起放入砂锅中,倒入米酒后,加水淹过羊肉。
5、先用旺火将水煮沸,撇去浮沫。
6、转小火煨2个小时,炖至羊肉熟烂,放入白菜,加入调味盐即可食用。
中老年人秋冬进补要注意“补”和“通”
随着秋天的到来,人开始变得清爽,胃口也随之变好。俗话说,“秋冬进补,春天打虎”。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尤其是男性。但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中医养生专家说,秋季进补要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养收之道”。特别是中老年人,他们的基础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强,同时合成代谢减低、体脂增加、肌肉萎缩,要注意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其中,高血压、高血脂症患者和高龄老人,尤其要讲究进补方法。
秋冬进补到底吃什么好?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来说,要根据身体情况确定进补方法;白扁豆健脾胃,增食欲;藕健脾开胃;牛羊肉温补气血;栗子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红枣滋阴润燥、益肺补气。而人参、鹿茸等滋补品并非适合所有人,这类补品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专家说,许多老年人只重视进补而忽略了体内的循环流通。其实,老年人更需要的不是“补”,而是“通”,只要体内通畅,平时食物中的营养基本可以满足身体需要。要“通”,就应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刺激肠壁蠕动和分泌黏液,促进排便;多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品,如粗粮、豆类;多吃产气的食物如黄瓜、萝卜等,利用它们在肠道内的发酵作用,增加肠蠕动,利于排便。
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三个月,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此时的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
很多老年人,尤其是男性,一到秋冬季就想到开膏方进补,专家提醒,秋冬进补是很有讲究的,一般说来,平时体虚、缺少锻炼者或者老年人是进补的“主力军”。中医认为,久病伤阴,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压、慢性肾病等一系列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阴虚表现,养阴补虚是这类慢性疾病调理的重要原则,此类人群最适合在秋冬两季坚持进补,以有效改善久病阴虚体弱的症状,增强体质。
而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进补的关键是调养脾胃,否则如果盲目地摄入大量高营养、高蛋白的补品,难以消化,加重脾胃的负担,反倒对身体有害。素来脾胃不好、脾虚消化不良的人,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发生腹胀、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现象。
“对于这些人,需要事先服用‘开路方’,改善脾胃功能,利于膏方的吸收。”专家说,一般来讲,立冬过后是膏方进补的最佳时机,因此,脾胃虚弱者想膏方调理的现在服用“开路方”正当时。
立冬吃羊肉还是冬至 北京:涮羊肉
至于清代宫廷,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属温补,有利五脏,五脏热了,自然就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如老北京的涮锅。除此之外立冬进补养身,还可以吃些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好的食物。
立冬吃什么补身体 立冬进补要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
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立冬应该吃什么食物 榛子
推荐理由:榛子具有补脾胃、益气力的作用。榛子中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适宜立冬进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