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老年人没胃口可能是肺炎
提醒老年人没胃口可能是肺炎
张大爷最近感到乏力,吃饭也没有胃口,到医院检查发现患上了大叶性肺炎,如果再不治疗,很容易引起感染性休克。他只是胃口不好,怎么会是肺炎呢?
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反应差,即便感染上肺炎但往往症状不典型。
由于老年人呼吸道老化,免疫功能和机体适应性差,特别是感冒受凉时易并发肺炎。患者往往以食欲减少、恶心、胸闷或嗜睡、乏力等为首发症状,因此极易被忽视而耽误治疗时机。
老年人一旦发生肺部炎症,不仅疗效差,不易痊愈,而且常导致肺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甚至造成死亡。如果有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倦、乏力、嗜睡等表现,家属要尽快送老人就诊。
薏米煮粥预防肺炎
专家提醒老年人体质较弱,肺炎症状大多不典型,少数肺炎病人在发病初期仅仅有疲乏、无力等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感冒。若没有及时发现并诊治,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建议老人常喝薏米粥。
专家提醒:感冒和肺炎的症状确实有些类似,感冒大多都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咳痰、咽痛等,出现这些症状时,人们都能意识到自己感冒了。
而肺炎的区别与感冒症状最大的不同是肺炎引起的咳嗽比较顽固、持续时间长,且规律性不是很长,而且感冒一般咳白色的黏痰,而肺炎以黄痰多见。病人明显感觉疲乏,食欲减退,当感冒后期出现这些情况时,就应警惕患上肺炎的可能。
肺炎的治疗主要采取规范性抗炎对症治疗,医生会在对病人的痰培养+药敏试验后,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也可以通过做痰涂片再加上医生的经验选用。其次就是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化痰等治疗,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结合应用中药治疗,症状会好转得更快,且副作用小,病情不易反弹。绝大多数肺炎都可以治愈,但老年人应注意肺炎治愈后,重新感染后二次发生肺炎。
老年人在预防肺炎方面应注意:
1.早晚要及时加减衣服。
2.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水果,如苹果、香蕉、梨、大枣等。
3.可以经常喝薏米粥,方法是:用薏米煮粥,加入健脾胃的中药,如山药、百合、莲子、大枣等。
4.如果出现肺炎的早期症状,尽快就医治疗。
5.有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基础疾病的病人,可以提前注射国家每年公布的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但注意注射时间最好间隔开。这样患感冒、肺炎的几率就会变小
老人发烧更要小心
据《家庭保健报》报道,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医学家们提醒老年人,发热时必须尽快明确病因,尽早治疗。因为经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老年人患感染性疾病时,发热不明显或不发热,一旦出现发热,常提示患有严重的感染。
尽管健康老年人平均最高体温及最低体温与年轻人差别不大,但体弱老年人的基础体温低于健康年轻人。老年人的平均清晨口腔温度为36.79℃,肛门温度为37.39℃。老年人口腔温度持续高于37.2℃,肛门温度持续高于37.59℃,就属于发热。不论用任何温度计在任何部位(如腋下体温)测量,只要温度比基础体温升高1.3℃即表明有发热。并且,当老年人患心内膜炎、肺炎等时,发热要比年轻人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急性胆囊炎、阑尾炎、胃肠穿孔的老年患者,体温低于37.5℃。患严重感染的老年人中,约有20%-30%不发热或发热反应迟缓。因此,老年人发热时要尽快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肺炎免疫力怎么调理
如果感冒1周或10天后仍不好转,症状还越来越重,尤其是出现高热、咳黄浓痰、胸痛等症状,就应该警惕肺炎。”咳嗽、咳痰、发热甚至是胸痛都是肺炎最常见的症状。而我们的长辈们常说的“烧出肺炎”的发烧其实只是一种症状,而非原因。一般来说,由于感染使得体内免疫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引起体温调节紊乱,从而导致体温升高。此时感染炎症就已经存在了,但发热比肺部症状出现得早,因此才会造成发烧导致肺炎的错觉。
一般的成年人得了肺炎并不可怕,只要及时接受正确的治疗,很快可以痊愈。但对于免疫力相对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肺炎却可能成为“夺命杀手”。因为老年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而儿童的免疫系统的发育还不够完全,因此,这两个人群一旦发生肺炎,还是相当危险的。有的老年人患上肺炎的表现并不明显,不一定会出现发烧、咳痰和咳嗽等症状,仅表现为精神差、胃口差,不想吃东西。
想要提高人身体的免疫力有很多种方法,建议平时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改掉吸烟喝酒的习惯,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调整,不要吃太多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吃太多油炸的,适当的运动也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加强体质。
60岁老人有哪些饮食误区
上了年龄的人在60岁后,新陈代谢减速,需要营养更少。营养专家表示,老人对热量的需求没有年轻人那么高,但是对钙、维生素D、维生素B12等营养的需求却更多,建议老人应该多吃富含这类营养的食物。
有些老年人会担心,饮食过量会导致体重超标或肥胖。专家指出,老年人中肥胖问题原因与其他年龄段一样,摄入热量超过需求热量,多余热量便会以脂肪形式储存在体内。肥胖会增加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危险。专家表示,即使身材苗条的人,饮食再不规律,也会增加多种慢性病危险。比如,富含饱和脂肪的饮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
偶尔没胃口时,一顿不吃也没关系。营养专家表示,老人经常不吃饭容易造成暴饮暴食、血糖波动和抑制食欲等危害。老人早餐一定要吃好,即使不太饿,也一定要吃点东西填填肚子。
口渴时喝水,就不会脱水。由于生理变化的缘故,老年人即使出现脱水,也不会感到口渴。建议老人每天保持恰当的饮水量,尽量选择白开水或矿泉水。
一餐饭吃一半留一半。经常吃剩饭剩菜容易导致关键营养缺乏,食物也容易变质,由于老年人嗅觉减退,有时难以闻出变质食物气味,因而容易食物中毒。建议剩余饭菜最好放入冰箱。食用前应彻底烧熟。
营养专家提醒老年朋友们注意,多项研究表明,心脏病发作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可大大降低心脏病再次发作的危险。65岁之后再开始健康生活方式已经晚了,饮食或生活方式的健康变化从来就不会太晚。
盘点:老人保健的几大注意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秋天气候转凉,是进行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调节饮食,养肺生津
相较于年轻人来讲,老年人的五脏更加衰弱,肠胃也相对薄弱,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再不讲究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的话,势必伤胃犯病。
因此,在秋季,应经常提醒老年人少吃多餐,多食用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
为老年人选择食物时,可以选择甘平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为主。比如:梨、百合、麦冬、荸荠、山药、猪肺、莲子、藕等食物可以多食。
积极预防,易发疾病
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使得老年人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等疾病。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的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疾病。
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自然界秋风萧瑟的景色,容易引起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还应重视精神方面的保健。
作为晚辈,平时应提醒老人适当选择参加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旅游休闲等文化娱乐活动,以使老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除此之外,子女还应尽可能多抽出点时间与老人聊聊天。
温差变化,预防感冒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其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对秋令时节气候与健康的关系,子女们应有所了解。要注意让老人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让他们每日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洗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食欲是五脏功能好坏的标志
偶尔没胃口多为脾胃虚的信号,而顽固性厌食则往往是萎缩性胃炎的发作,甚至有胃癌、胰腺癌的可能性。顽固性厌食还往往是肝郁、精神病、抑郁症的征兆。
如厌食伴有恶心,则常是肾衰尿毒症、糖尿病晚期酸中毒、酮中毒的信号。
甲减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口变差。 与没胃口相对的是食欲大增。如果你发现自己突然食欲亢进,多是胃中有火的预兆;甲亢和精神病狂症,也有明显的食欲亢进;若喜食异物,如蜡烛、煤炭、泥土、生米等,多是小儿疳积以及精神病的先兆。
正常人的嘴中是不燥不渴,食而知味的,这叫“口中和”,表明胃气正常,体液充足。
相反,人体一旦阴阳失调,脏腑有病,就会失去“口中和”的感觉,在口感、口味等方面表现出某种信号: 口苦提示肝热或胆病;口甜提示脾热;口咸多提示肾虚,因肾虚肾液上泛之故;口酸是肝气上溢的征兆,多提示肝虚;口腥是肺热先兆。而老年人突然味觉丧失,常是脑梗的先兆。久病卧床,长期不想吃东西的病人,如果突然有一天特别想吃某种东西,则可能是回光返照。
记得很久以前我还是一个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时,一个久病的老大娘,向我要肉票,说她想吃红烧肉,我把肉票给了她女儿,之后,老大娘吃了几口肉后,第二天就悄然离世了。
老年人饮食应避开这七个误区
健康饮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老年人晚年的养生不可避免的要涉及饮食,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人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在饮食营养方面经常会犯一些误区。老年人的身体消化功能不是很好,饮食更加的需要注意,一不留神,就会诱发很多的疾病,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就会从天而降了。养生专家提醒,老年人饮食应避开七个误区。
60岁后,新陈代谢减速,需要营养更少。美国塔夫茨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专家博士表示,老人对热量的需求比年轻人更少,但是对钙、维生素D、维生素B12等营养的需求却更多。建议老人应该多吃富含这类营养的食物。
老年人无需担心体重超标或肥胖。老年人中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其原因与其他年龄段一样,摄入热量超过需求热量,多余热量便会以脂肪形式储存在体内。肥胖会增加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危险。
如果没有体重问题,那么可以想吃啥就吃啥。美国糖尿病协会前会长博士表示,即使你身材苗条,糟糕饮食也会增加多种慢性病危险。比如,富含饱和脂肪的饮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
没胃口时,一顿不吃也没关系。威尔曼博士表示,老人经常不吃饭危害很大,容易导致暴饮暴食、血糖波动和抑制食欲等问题。早晨食欲最强,早餐一定要吃好,即使不太饿,午餐和晚餐也一定要吃点东西。
口渴时喝水,就不会脱水。利希滕斯坦博士表示,由于生理变化的缘故,老年人即使出现脱水,也不会感到口渴。建议老人每天保持恰当的饮水量,尽量选择白开水或矿泉水。
一餐饭吃一半留一半,省钱又省时。美国营养协会首席顾问博士表示,剩饭剩菜容易导致关键营养缺乏,食物也容易变质。由于老年人嗅觉减退,有时难以闻出变质食物气味,因而容易食物中毒。建议剩余饭菜最好放入冰箱。食用前应彻底烧熟。
65岁之后再开始健康生活方式已经晚了。饮食或生活方式的健康变化从来就不会太晚。多项研究表明,心脏病发作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可大大降低心脏病再次发作的危险。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老年人饮食应避开七个误区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老年人只有掌握了健康的饮食原则,避免饮食误区,才能保证自身健康,快乐的生活。
老年人没胃口怎么办
1、黑芝麻
黑芝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能让血管的弹性增加,防止老年人血管类疾病的发生。
2、坚果类
杏仁、花生等坚果富含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3、黄豆
黄豆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体内脂肪和胆固醇代谢。
4、马铃薯
该食品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尤其钾含量最为丰富,每100克中含钾502毫克,是少有的高钾蔬菜。心脏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低钾倾向。常吃马铃薯,既可补钾,又可补糖、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等。
5、芹菜
芹菜所含的芹菜碱,可以保护心血管功能。吃芹菜要吃叶子,因为叶子才是营养精华所在。叶子的维生素C比茎高,且富含植物性营养素、营养价值高。同时芹菜也是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能够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