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检查方法
甲状腺检查方法
(一)视诊 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和对称性,正常人甲状腺外观不突出,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可略增大。检查时嘱咐被检查者做吞咽动作,可见甲状腺随吞咽动作而向上移动,如不易辨认时,再嘱咐被检查者两手放于枕后,头向后仰,再进行观察即较明显。
(二)触诊
(1)甲状腺峡部:甲状腺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第二至第四气管环前面。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食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请受检者吞咽,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长大和肿块。
(2)甲状腺侧叶: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食指、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后面触诊:类似前面触诊。一手食指、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食、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三)听诊:当触到甲状腺肿大时,用钟型听诊器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如听到低调的连续性静脉“嗡鸣”音,对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很有帮助。另外,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者还可听到收缩期动脉杂音。
(四)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甲状腺实验
甲状腺:55号切片,猪或猫甲状腺和甲状旁腺,H.E染色。
被膜:由结缔组织构成,伸入实质内,将实质分成许多小叶。
腺泡:圆形或卵圆形,腺泡腔内含有粉红色胶状物质。腺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有胞质清亮的细胞,夹在腺泡上皮和基膜之间,有一种体积较大的细胞称为腺泡旁细胞。
二胎备孕准备工作 做好孕前检查
优生优育,孕前检查不能少。准备生二胎前最好先去做下孕前检查,看看是否可适合怀二胎。除了染色体、遗传病方面的检查,一定要做的检查包括:TORCH检查,甲状腺功能,口腔检查,乳腺检查。
甲亢怀孕了孩子遗传吗 怎样预防怀孕时甲亢
为了更好的避免怀孕时出现甲亢的症状,建议在怀孕前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是否正常,因为即使正常的孕妇在怀孕时也可能出现一过性甲亢的现象,因此孕妇怀孕前的甲状腺检查是不容被忽视的。
另外,怀孕前的甲状腺功能检查还能够有效的预防甲减的出现。
甲状腺减退症对胎儿的影响
甲减是可以遗传的,如果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可能影响孩子智力发育,因此,怀孕女性最好能在发现妊娠时进行一次甲状腺检查,如果在怀孕前就已经因为有甲状腺疾病而接受了治疗,那么怀孕期间,每6-8周应进行一次甲状腺的检查。
婴儿在出生3-5天后,一般医院会采婴儿的足跟血做常规筛查,来筛查呆小症。做了早期筛查,这种病完全可以治疗。但如果婴儿到了6周以上才发现有甲减,再去治疗就晚了。
孕妇甲减可造成胎儿严重智障,甲状腺激素是机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12周内的胎儿发育所需的甲状腺激素完全来自母体,之后胎儿虽开始自己合成甲状腺激素但仍需依赖母体来保证激素水平充足。孕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孩子生长和智力发育,甚至引发呆小症(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对胎儿影响很大。
你能为甲状腺做的3件事
1. 体检时增加甲状腺检测
第一时间掌握甲状腺健康的方法是,在每年一次的体检中增加甲状腺功能测试。一般医院都可以进行甲状腺的3项经典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核素和吸碘率、B超侦测。
2. 保持良好心态
果甲状腺健康真出了状况,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良好心态首先就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一剂良药。
3. 远离减肥药
不少鼓吹有特效的减肥药里都加入了甲状腺激素。因为甲状腺激素能加快新陈代谢速率,使人迅速消瘦,但代价是整个内分泌系统紊乱,早衰就是由此导致的恶果之一。
B超能查出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吗
B超能查出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吗?我前几天去做体检,医生摸我的脖子上有个甲状腺病变,医生也不能确诊是什么,建议我去医院进行甲状腺检查,说建议我做一个B超的甲状腺检查。B超能查出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吗?有必要做这个检查吗?
B超是一无创伤性诊断方法,甲状腺位置表浅,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不同,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病变具有很好的分辨力,可直观的确定甲状腺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以及内部回声。通常将甲状腺钙化按大小分为≥2mm的粗大钙化和<2mm的微小钙化。在病理组织学上,甲状腺钙化被分成二种类型:沙粒样小体和营养不良性钙化。沙粒样小体往往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种特征,有时在其他类型甲状腺癌和良性病变如滤泡性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瘤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等也可出现。营养不良性钙化主要是组织过度增生,钙盐沉积从而导致钙化,多见于良性病变,约有10%—20%为癌,滤泡状腺癌所占比例较大。甲状腺微小钙化基本反应病理中的沙粒体,对甲状腺癌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国际抗癌联盟对甲状腺分化型癌的新的分期标准,认为45岁前后两组的预后明显不同。故本组以45岁为界,分析钙化结节在不同年龄组间良恶性发生率有无差异,统计结果P=0.002,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对于年轻患者(<45岁)有甲状腺钙化结节时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对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钙化的患者,特别是微小钙化或单发结节钙化,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仔细检查和监控,尽早手术,减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漏诊和误诊。
甲状腺检查意义
我们知道甲状腺的功能调节有一条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功能轴,而甲状腺激素对于我们的生长发育,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神经兴奋及心肌收缩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甲状腺激素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激素。而下丘脑也就是通过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来影响机体部分的代谢情况的。
而甲功五项的检查不仅仅可以检测机体甲状腺激素的情况,进而提示是否有甲亢或甲减,甚至可以用来排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中枢调节环路的功能紊乱情况,以及下丘脑病变等问题。而且T3、T4的增高或降低对于各种严重感染,慢性心、肾、肝、肺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蛋白丢失性肠病,遗传性低TBG血症等都有提示作用。可以说,甲状腺的检查完全可以作为其他脏器检查的辅助诊断。
故此,我们不应该小看了甲状腺的检查。对于它的检查结果应该及时向医生解惑,要知道就甲状腺激素就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也可导致身体很多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我们对于甲状腺的检查还是应该慎重。
新生儿甲状腺低下的检查方法
一: 甲状腺B超检查
1: 可显示结节为实性、囊性或混合性病变,单个的实性结节,恶性的可能性较高,混合性结节同样也有恶性的可能,而单纯的囊性结节则恶性的机率较少。
二: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1: 该检查操作简单、安全,对鉴别良恶性结节帮助很大。
三: 甲状腺功能测定
1: 功能自主的毒性结节多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早期也可有功能亢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功能可以是正常、亢进或减低。其余病变引起的甲状腺结节功能大多正常。
四: 甲状腺核素扫描
1: 根据结节对放射性核素的摄取能力分为“热结节”和“冷结节”。
2: “热结节”是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几乎多为良性。“冷结节”则有癌的可能,但多个“冷结节”多为良性腺瘤或结节,此外,若结节内有出血或囊性变,也可表现为“ 冷结节”。
五: 颈部X线检查
1: 结节上有细小或砂粒样钙化者,可能为乳头状癌的砂粒体。大而不规则的钙化可见于退行性变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如在气管像中见有浸润或变形,则提示有恶性病变。
六: 甲状腺检查方法是什么
通过以上文章内容的详细讲解,相信你已经对甲状腺检查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近代科学研究证明,海产动植物如海带、海藻、海蜇、海蜒、海龙以及海产贝壳类和鱼类,含碘量均很高,多食用这些食物对甲状腺情况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甲状腺功能全套可以检查什么
随着甲状腺疾病的高发,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开始为人们所重视,一般体检套餐中都含有甲状腺检查,那么甲状腺检查主要检查什么呢?
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 )
正常参考值:0.45~1.37 ng/ml
T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血清TT3浓度反映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优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T3是查明早期甲亢、监控复发性甲亢的重要指标。TT3测定也可用于T3型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
总甲状腺素(TT4)
正常参考值:4.5~12 ug/dl
T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T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 游离甲状腺素(FT4)
正常参考值:FT3 1.45~3.48 pg/ml FT4 0.71~1.85 ng /dl
FT3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对甲亢的诊断很敏感,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
FT4测定是临床常规诊断的重要部分,可作为甲状腺抑制治疗的监测手段。当怀疑甲状腺功能紊乱时,FT4和TSH常常一起测定。
促甲状腺激素(TSH)
正常参考值:0.49~4.67 mIU/L
TSH检测是查明甲状腺功能的初筛试验。游离甲状腺浓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带来TSH浓度向反方向的显著调整。因此,TSH是测试甲状腺功能的非常敏感的特异性参数,特别适合于早期检测或排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中枢调节环路的功能紊乱。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TGA)
正常参考值:0~34 IU / ml
甲状腺球蛋白(TBG)是一种潜在的自身抗原,当进入血液后可刺激机体产生TGA。TGA是甲状腺疾病中首先发现的自身抗体,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是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ITD)常用指标。
所以甲状腺功能是检查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方法,可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等等多种疾病,结合甲状腺B超等可以进一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