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抽动症危害有哪些呢
成人抽动症危害有哪些呢
一、在学习上引发的学习困难。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抽动和发声,容易使注意力分散,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日久则影响记忆力。
二、人个性发展困难。由于自己的疾病引来外界的消极的评价,这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危害。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品行障碍,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
1.身体方面:成年人抽动症状频发,导致躯体疲倦不适,甚至导致创伤。如频繁眨眼可致眼睑充血红肿;频繁点头摇头导致颈部肌肉僵硬不适;肢体大幅抽动可导致磕伤、碰伤等;有的伴有头疼、腹痛、小便不禁、遗精等;有的伴有自残行为。所以,抽动症会给成人带来身体上的危害。
2、心理方面:抽动症不是精神病,但却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产生。成年人患了抽动症,怪异的动症易引起他人的嘲笑,导致自卑、暴躁、不合群、敌对情绪,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抽动症会给人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危害。
抽搐的危害是什么
现在门诊中,经常会看见抽动症病例的增多,由于抽动症多以青少年为主,对于患儿的生活、学习等都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此病是慢性过程,初期并没有很大的症状表现,主要是以五官异常为主,如不自主的眨眼、吐舌头、做鬼脸等等,甚至是喉咙发出怪声,不停的清嗓子。很多家长初期并不认为这是疾病的开端,反而觉得是孩子过于活泼好动,对于患儿进行责骂等,可是抽动症患儿一旦在紧张的情况下症状反而加重,临床上更常见到把表现为反复眨眼的误诊为“结膜炎”、把表现为长期干咳、清嗓子误诊为“慢性咽炎” 、或因患儿不同部位的抽动误诊为“癫痫”等。下面我们就跟随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王学廉主任来了解一下抽动症的危害有哪些?
抽动症的危害有哪些——会给患儿造成什么影响?
抽动症在临床中确实有自行痊愈的出现,但实际上自愈率较低,而且从发病到青春期有10年左右的时间,期间病情变化是多样的。特别是有行为异常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动,不由自主地做出损害别人利益、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事。又由于注意力的不集中及无目的活动太多,造成学习困难、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业。再者家长的打骂、外人的歧视,又可影响患儿心理发育,对成年后进入社会十分不利。所以孩子患病后家长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可采用一些新型副作用较小的药物配合心理治疗。
抽动症最易与什么疾病混淆?如何正确诊断抽动症
抽动症主要会引起患者身体以及面部不自主的抽动为主要体征,临床中很容易与癫痫小发作混淆,下面就详细了解一下抽动症和癫痫病的不同以及如何鉴别诊断。
如何正确诊断抽动症,
1在病程中某些时候存在着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但不一定同时存在。
2一天内发作多次抽动,(通常是一阵阵发作)几乎天天如此,或间歇发作为期超过一年。
3抽动的部位、数量、频度、复杂程度和严重程度随时间而改变。
421岁以前发病。
5 不是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中毒或已知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脑炎。
抽动障碍如何与癫痫相鉴别?
1、抽动障碍有其发展规律,多从反复眨眼开始,呈波浪式进展,逐渐发展至颈、肩、四肢及全身。而癫痫在同一患儿身上发作形式比较固定。
2、抽动障碍多伴有喉中异常发声,而癫痫则没有。
3、抽动障碍多不影响智力,没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而顽固的癫痫常伴有智力低下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4、抽动障碍虽可有脑电图异常,但多无特异性,没有痫性放电波。
5、抗癫痫药不能控制抽动障碍发作,而氟哌啶醇等药物则治疗有效。
抽动症应该如何有效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抽动症患儿,可采用心理辅导以及家长辅导的方式进行治疗,这期间和家人正确指引密不可分,避免造成患儿心理上的压力。对于学习以及工作有影响的抽动症患儿则可在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指导为主的方式进行治疗。西药尽量选择效果好,副作用较小的新型进口药物。对于症状严重无法自控的抽动症患者则可考虑外科手术做进一步的控制和治疗,较为先进的手术为脑深部电刺激术,简称DBS术,主要通过神经调控弱电流进行体外程控,达到控制抽动异常的作用。
抽动症的好发年龄
抽动症在学龄儿童中很普遍,最近的研究显示,患病率至少21%。大多数抽动症是短暂的,而小部分儿童则有持续抽动和行为问题。抽动症到成人期趋于稳定,一些患者甚至可完全缓解。抽动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包含遗传因素,但遗传方式不清楚。抽动秽语综合征和行为障碍如注意缺损多动症(ADHD)及强迫症(OCD)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证实,与ADHD共病,大大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和他们的社会心理功能。
抽动有哪些症状表现
1.感觉性抽动:小孩一旦出现头晕、胸闷、眼不舒服、脖子痛、嗓子痒、脖子痒等症状,其中嗓子痒是最为常见的,约占有百分之二十六,这些症状是个别小儿抽动患儿在抽动前会表现出来的感觉性抽动。
2.模仿:当你看到有小孩长模仿语言或动作,那家长们就要注意了。在儿童抽动症患儿中,最常见的模仿就是模仿一些动物的叫声跟怪叫,还有模仿人类的模糊语言、电视里的特殊声响等。还有的是重复叫唤会话的整个句子或重复叫唤自己的名字儿童抽动症症状在动作方面也有很多,比如反复的在执行一个动作,又或者重复的出现手语等,让人看不懂。这就是患有儿童抽动症症状的表现。
3.发音抽动:儿童抽动症患儿在声音上跟正常小孩也有所区别,引发学习困难。儿童抽动症患者在发出声音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抽动的声音。这可以单独出现或与其他肌肉人抽动同时出现,发生率为79%~98.5%。最常见的症状部位之一有喉部肌肉,抽动症状会发出干咳声、爆破声、清嗓子声等。症状部位之二是舌肌抽动,抽动症状表现出有嘎声、舌声、嘘声、吱声等。症状部位之三是鼻部抽动,抽动症状表现出有气喘声、喷鼻声、嗤之以鼻声状的发声动作或哽咽声,还有在说话结尾的时候会出现停顿等。
抽搐的危害
1、学习方面:小孩患了抽动症,由于频繁的抽动、身体的不适,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心理方面:抽动症不是精神病,但却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小孩患了抽动症,怪异的动症易引起他人的嘲笑,导致孩子自卑、暴躁、不合群、敌对情绪,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抽动症会给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危害。
3、身体方面:小孩抽动症状频发,导致躯体疲倦不适,甚至导致创伤。如频繁眨眼可致眼睑充血红肿;频繁点头摇头导致颈部肌肉僵硬不适;肢体大幅抽动可导致磕伤、碰伤等;有的伴有头疼、腹痛、小便不禁、遗精等;有的伴有自残行为。所以,抽动症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危害。
4、生活方面:抽动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影响日常生活,如手抖不能拿稳东西,喉咙异常出声阻碍进食饮水等。
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有多严重
1、身体方面:小孩抽动症状频发,导致躯体疲倦不适,甚至导致创伤。如频繁眨眼可致眼睑充血红肿;频繁点头摇头导致颈部肌肉僵硬不适;肢体大幅抽动可导致磕伤、碰伤等;有的伴有头疼、腹痛、小便不禁、遗精等;有的伴有自残行为。所以,抽动症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危害。
2、心理方面:抽动症不是精神病,但却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小孩患了抽动症,怪异的动症易引起他人的嘲笑,导致孩子自卑、暴躁、不合群、敌对情绪,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抽动症会给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危害。
3、学习方面:小孩患了抽动症,由于频繁的抽动、身体的不适,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生活方面:抽动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影响日常生活,如手抖不能拿稳东西,喉咙异常出声阻碍进食饮水等。
成人抽动症如何调养
抽动症不一定非靠药物治疗,但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会影响病情。
首先,不要吃鸡肉(最致命的食物,一辈子都不要吃),少吃碳酸饮料、咖啡、巧克力等容易引起神经兴奋的食物;不玩电脑,少看电视,别看枪战、武打、恐怖片,动画片最好也别看;不要长时间坐车;生活尽可能规律一些。这些都能缓解病情。
至于运动,建议游泳、篮球、乒乓球,不要练跑步。另外,想要抽动时尽量克制,也可以减轻病情。抽动症患者尽量少说话,少唱歌。杜绝一切伤肺的活动。尽量保持清瘦的体型,这样可以减轻病情。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病产生自卑心理,不要被疾病吓倒。现在的医生基本上不太会治抽动症,所以不必对他们寄予过多期望。建议你询问其他抽动症患者,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共同战胜疾病。
从上面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成人抽动症只要良好治疗,合理保健是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的,重要的是患者的心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对治疗和保健都会产生很大的益处,千万不可以自卑、沮丧,这样只会让病症更为严重。
治疗小儿抽动症的方法
小儿抽动症的危害有哪些?
1、抽动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性格孤辟.久而久之孩子变的孤独.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2、个性发展问题。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个时期很容易影儿童的性格。
3、抽动症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及格,甚至留级。
小儿抽动症能治好吗?
小儿抽动症是可以治好的。治疗小儿抽动症,分轻和重,如果轻的话可以不用吃药,平时生活中多注意照顾,不看电视,不玩电脑,多出去接近大自然,多吃水果,增加体质。这病不能急,更不能失去信心,要知道它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小朋友可以自已好,不用太担心。当然如果非常严重的话,就必须去医院及早用药了。不过这种病非常容易反复的,一段时间好了,不代表以后不会犯,所以一定要时时小心,天天注意,保持长期的好的生活习惯。
为什么会得抽动症
1、遗传因素
大量调查表明,多发性抽动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其遗传方式倾向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率,而且外显率存在着性别差异,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
2、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认为本病存在神经突触多巴胺活动过度,与多巴胺受体超敏反应有关。己证明DA—D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能阻断纹状体内DA受体,能有效控制抽动症患儿的抽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他神经递质有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参与抽动症的发病,γ-氨基丁酸,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胆碱类递质等也与抽动症发病相关。
3、神经生化改变
有研究提示,阿片肽、催乳素、性激素、环磷酰胺、嘌呤代谢、钠钾ATP酶、微量元素如钙、锌、铅等的体内水平与多发性抽动症存在关联。
4、脑结构或功能异常
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CSTC)环路结构和功能异常与抽动障碍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抽动障碍患者基底节部位尾状核体积明显减小,左侧海马局部性灰质体积增加。对发声抽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抽动障碍患者基底节和下丘脑区域激活异常,推测发声抽动的发生与皮层下神经回路活动调节异常有关。
5、精神、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抽动症的诱发或加重也有重要意义。爸妈对孩子管教过严、孩子学习负担过重、长期焦虑不安、受惊吓、不良家庭环境、家庭生活不愉快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抽动症。长时间看动画片或迷恋于电脑游戏也可诱发抽动或使症状加重。
6、免疫因素
有研究报道大约20%-35%的抽动症发病与感染后自身免疫病理损害有关,即“儿科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疾病并发链球菌感染”。也有研究报道认为抽动症与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有关。
7、围产期因素
孕妈妈在怀孕期间如果精神紧张、受到惊吓,或是过度悲伤,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导致患儿脑损伤、脑缺氧等原因都可以导致抽动症的发生,围产期的各种损害也是抽动症的危险因素。
8、创伤因素
有报道抽动症与颈椎损伤有直接关系,当颈椎关节、韧带损伤后涉及周围血管、神经组织,出现颈部不适等一系列症状,而关节的长期的错位可引起脊柱的功能异常及力学改变,从而出现耸肩、摇头等临床症状。
9、其他因素
如过敏因素、食物因素、药物因素及诱发因素等。
抽动症的病因
1、遗传
研究已证实遗传因素与Tourette综合征发生有关,但遗传方式不清。家系调查发现10%~60%患者存在阳性家族史,双生子研究证实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75%~90%)明显高于单卵双生子(20%),寄养子研究发现其寄养亲属中抽动障碍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血缘亲属。
2、神经生化异常
抽动障碍可能存在DA、NE、5-HT等神经递质紊乱。多数学者认为Tourette综合征的发生与纹状体多巴胺过度释放或突触后多巴胺D2受体的超敏有关,多巴胺假说也是Tourette综合征病因学重要的假说。有学者认为本病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亢进、内源性阿片肽、5-HT异常等有关。
3、脑结构或功能异常
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CSTC)环路结构和功能异常与抽动障碍的发生有关。结构MRI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抽动障碍患者基底节部位尾状核体积明显减小,左侧海马局部性灰质体积增加。对发声抽动的功能MRI研究发现抽动障碍患者基底节和下丘脑区域激活异常,推测发声抽动的发生与皮层下神经回路活动调节异常有关。
4、心理因素
儿童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因素,或者引起儿童紧张、焦虑情绪的原因都可能诱发抽动症状,或使抽动症状加重。
成人抽动症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首先要知道是药三分毒,所谓的治疗其实就是抑制了你的神经冲动,就跟打了麻醉剂似的。所以吃药会对肝脏、肾脏等产生负担。建议在接受药物治疗时,仔细询问医生吃的剂量,切不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2心理治疗:抽动症其实更多的还是心病心治,很多成年人觉得自己得了小孩儿会得的病,很不好意思,更不好意思去求医、去跟别人提起。其实这没有什么,感冒也是病啊,是人都会得。所以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自己不自卑不自弃,积极乐观的战胜病魔。
3选择三甲医院,进行科学诊断,精确确定神经元受损部位和受损程度,以选择合适的修复因子进行修复。利用西医及时控制病情,利用中医进行调理,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才能早日康复。
儿童抽动症疾病带来的负面危害有哪些
抽动症对儿童的伤害远远超过疾病本身:
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的发声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严峻的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他们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症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并且4~12岁是孩子身体发育的枢纽阶段,也是心理发育的枢纽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发展自我意识,对自己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抽动症儿童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涉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轻易产生反社会心理和操行障碍。
1、抽动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性格孤辟,久而久之孩子变的孤独,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2、抽动症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及格,甚至留级。给孩子及家长都带来很大的痛苦。
3、目前,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方法很多,如西医多采用一些利他林等中枢神经兴奋剂。但疗效并不显著,而且还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如食欲减退、精神紧张、心率加快,严重可抑制体重及身体增高。而且,现在治疗儿童抽动症的医疗机构很多,良莠不齐,有的根本不具备条件(包括检测手段及设备),就开设治疗抽动症门诊。所以,在这里提醒广大家长,治病一定要到正规大型的医院找专业医生咨询、并做系统检查治疗。唯有科学诊断,才能做到针对性治疗。不要有病乱投医,这样不但花了钱财,而且还耽误治疗时机,危害孩子身体健康。
儿童抽动症的护理
1、临床护理:
认真观察抽动病人抽动发作的部分、形式、频率、强度、复杂性及干扰程度等,做出详细记录,以作为临床诊断和疗效管理的依据。家长要督促检查抽动患儿按时、按量、准确无误服药。家长不可随随便便更换。
2、生活护理:
抽动症患儿的日常生活应有一定规律性,如作息时间相对固定;饮食应给予营养高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勿暴饮暴食;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家居环境。总之,患儿应居住在一个安静、柔和、宽松的环境中,将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3、心理护理:
管教方式应该是耐心说服教育,不要打骂或体罚。抽动症患儿的智力一般都正常,故应上学,但要注意患儿学习负担不要过重,家长不要对患儿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要求各门功课达到多少分以上。同时应进行精神安慰与正面引导,多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
小儿抽动症能够自愈吗
对于儿童抽动症来说,有少数孩子到了青春期,的确抽动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了,抽动症的自愈并非是不可能的,但是家长务必要注意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的抽动一直持续到成年,对患儿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况且,一般抽动症患儿从发病到青春期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期间疾病伴发各种行为问题也是不容家长忽视的,孩子不能光凭自愈的想法去等待。
抽动症可以自愈吗?抽动症的确有自愈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抽动症的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自愈。但家长要明白,抽动症的自愈率其实是非常低的。特别是有行为异常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动,不由自主地做出损害别人利益、损害自己利益、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事。由于抽动症的病程长,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有的患者家长觉得孩子病情不重,没有引起重视,殊不知这可能会使孩子多受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痛苦。
对于抽动症可以自愈吗的问题,专家最后强调,抽动症属于一种疾病,是病就要及时治疗,抽动症还应该早检查,早治疗。事实证明,很多抽动症患儿,经过早期的及时治疗,很快得到了痊愈。
为什么会得抽动症
为什么会得抽动症遗传因素
大量调查表明,多发性抽动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其遗传方式倾向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率,而且外显率存在着性别差异,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
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认为本病存在神经突触多巴胺活动过度,与多巴胺受体超敏反应有关。己证明DA—D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能阻断纹状体内DA受体,能有效控制抽动症患儿的抽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他神经递质有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参与抽动症的发病,γ-氨基丁酸,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胆碱类递质等也与抽动症发病相关。
神经生化改变
有研究提示,阿片肽、催乳素、性激素、环磷酰胺、嘌呤代谢、钠钾ATP酶、微量元素如钙、锌、铅等的体内水平与多发性抽动症存在关联。
脑结构或功能异常
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CSTC)环路结构和功能异常与抽动障碍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抽动障碍患者基底节部位尾状核体积明显减小,左侧海马局部性灰质体积增加。对发声抽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抽动障碍患者基底节和下丘脑区域激活异常,推测发声抽动的发生与皮层下神经回路活动调节异常有关。
精神、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抽动症的诱发或加重也有重要意义。爸妈对孩子管教过严、孩子学习负担过重、长期焦虑不安、受惊吓、不良家庭环境、家庭生活不愉快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抽动症。长时间看动画片或迷恋于电脑游戏也可诱发抽动或使症状加重。
免疫因素
有研究报道大约20%-35%的抽动症发病与感染后自身免疫病理损害有关,即“儿科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疾病并发链球菌感染”。也有研究报道认为抽动症与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有关。
围产期因素
孕妈妈在怀孕期间如果精神紧张、受到惊吓,或是过度悲伤,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导致患儿脑损伤、脑缺氧等原因都可以导致抽动症的发生,围产期的各种损害也是抽动症的危险因素。
创伤因素
有报道抽动症与颈椎损伤有直接关系,当颈椎关节、韧带损伤后涉及周围血管、神经组织,出现颈部不适等一系列症状,而关节的长期的错位可引起脊柱的功能异常及力学改变,从而出现耸肩、摇头等临床症状。
其他因素
如过敏因素、食物因素、药物因素及诱发因素等。
抽动症的表现发声性抽动
实际上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当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抽动时就会发出声音,简单的如“喔、噢、啊”等,也可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声音;复杂发声性抽动由有意义的单词、词组或句子组成,表现为与环境不符的不由自主地重复无意义的词句或无缘无故地骂人,这是少数抽动症患者的首发症状。
运动性抽动
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表现出来频繁眨眼、蹙额、厥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等动作。随着病情进展,表现形式会由简单地抽动发展为复杂抽动,由单一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发展成两者兼有,发生频率也增加。
抽动-发声综合征
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或多发性抽动。有研究表明,抽动症至少有30%患者出现秽语症。严重患者还会出现模仿动作、模仿和重复语言、强迫动作或猥亵行为。患者同时具有单纯性抽动和单纯性发声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每天都有抽动发生,少数患者的抽动呈间断性,但发作间隙期不会超过2月。
抽动症对孩子的影响造成患儿社交障碍
一般抽动症不会影响儿童智力,但是生活上却遭受很大的影响。由于抽动症患儿经常口出脏话,会严重影响患儿与同学、同伴的交往,容易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影响患儿学习
由于患有此病的患儿,经常不自主地抽动和发声,容易使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学习,日久会影响记忆力,造成学习落后,成绩下降。
影响患儿人生发展
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性格孤辟。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孤独,不愿意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