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慢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肠胃炎最佳治疗方法

有关肠胃炎的一些常规的中医治疗的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中药处方(一)

【辨证】本方具有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功效。

本方具有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功效。

【治法】补中益气止泻。

【方名】本方在中医中又叫益气汤。

【组成】本方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治法】本方具有健脾温中,清肠化湿的功效。

【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中药可以调理我们身体当中的气血,而且中药又叫益气汤,益气汤是治疗肠胃疾病和脾胃虚寒的最佳中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的肠胃进行运动,排泄我们的肠胃渐渐的,肠胃炎也就只好了。

慢性肠炎如何通过中医治疗

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总觉得中医治疗疾病副作用会小很多,特别是针对慢性肠炎这种肠胃疾病,中医治疗能够由内而外的帮助患者调理身体健康。下面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慢性肠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肠炎的中医治疗: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我国医学上无慢性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病的临床特点,属中医学的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范畴。其发病原因可见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和肝气乘脾、瘀阻肠络等。其病位,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

慢性肠炎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胃肠功能失调为辅,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阴阳不和等病理变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走于大肠泄泻为其临床特点。

慢性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介绍在慢性肠炎的治疗上,部分医生偏好使用西药抗生素进行治疗,临床证实,这种治疗方案有两种弊端,第一,过度使用抗生素有副作用;第二,抗生素见效虽快,只能治标而不治本。

通过光导杀菌、中药灌肠、水疗、口服等整体联合治疗,调节人体肠神经免疫防御机制,标本兼治,攻克了结肠炎反复发作的难题。该疗法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而用药不同,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治疗模式,具有起效快、安全无痛、快速全面、无毒副作用、不受季节影响等特点,临床效果极佳。

虽然慢性肠炎并不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忽视治疗。如果治疗不得当的话,慢性肠炎的病情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会诱发中毒性肠扩张,这种并发症的死亡率高达44%。

急性肠胃炎和慢性肠胃炎的区别 急性肠胃炎可以变成慢性肠胃炎吗

急性肠胃炎迁延或者反复发作可以转变成慢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不积极治疗,病程超过了2个月就有可能转变成慢性肠胃炎。

肠胃炎的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对于慢性肠胃炎患者,多建议配合中医药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大体来说,中药可以分成中药汤药和中成药两大类。

汤药是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经过辨证论治,结合患者的体质,特异性的针对某个患者的用药。一般情况下,汤药是非常个体化的,开给一个人的药,不能给另一个人吃,这种个体化用药一般也会具有更好的效果,能照顾得非常全面。

中成药的成分也是中药,不同的是,一种中成药可以给很多不同的人吃,也就是说,疾病除了具有差异性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所以不同的人可以服用相同的药物,但是不是说中成药的疗效就一定不如汤药。

选择汤药还是中成药,一方面要考虑患者的意愿和自身情况,如果没有条件熬药或保存由医院加工好的汤药,或者不能接受汤药的口感,那可能只能选择中成药;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如果疾病比较单纯,症状比较单一,选用中成药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如果患者疾病复杂,症状非常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就是选择汤药比较好了。

汤药治疗需在正规中医师的处方下使用,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

A、香砂六君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可见胃胀满,进食后胀满感加重,食欲不佳,舌边见齿痕等。

B、补中益气丸: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

C、参苓白术散: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对于同时伴有大便稀的患者尤其适用。

D、附子理中丸: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1粒/次,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治疗,主要特点是:病人胃寒怕冷,喜热饮,不敢吃凉东西,或者伴有大便溏稀等。

E、香砂养胃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治疗。

F、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克,每日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肝气犯胃证的治疗,主要使用依据是:胃脘胀痛,或者连及两肋,在情志抑郁或暴怒后加剧等。

G、胃苏颗粒:每次15克,每日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肝气犯胃证的治疗。

H、三九胃泰颗粒:每次2.5克,每日2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治疗,使用依据包括:除了胃痛、胃胀之外,伴有口苦、口黏、有口气,舌苔黄腻等。

I、摩罗丹: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有糜烂、出血者,可用三七粉,每天3~6克,分3次冲服。

◎非药物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方法上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治疗方法非常多样。除了前面提到的药物治疗方法外,还有针灸、中药外敷足浴、穴位注射和中药离子导入等等多种方法可以供医生和患者使用。

针灸治疗对慢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作用,可有效改善胃脘痛、上腹胀、嗳气、泛酸、纳呆、食减少等临床症状。采用针灸治疗多需要在医院进行,患上慢性胃炎的患者可采用艾灸和穴位按摩的方法进行自我调理。

A、艾灸:艾灸疗法主要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包括脾胃虚寒证)的保健调养。主要选择足三里、中脘两个穴位进行。

B、穴位按摩:穴位按摩可适用于所有慢性胃炎患者,最常用的保健穴位包括足三里、内关及三阴交。对于艾灸及穴位按摩,贵在坚持,才能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

1、取白花蛇舌草20克,炒白芍20克,党参20克,枳实20克,元胡20克,莪术20克,黄芪20克,郁金 15克,鸡内金9克,炒白术9克,五味子9克,制附片9克,香附9克,厚朴9克,沙仁9克,乌梅9克,甘草6克。

将上述各药材全部置于锅中,往锅中倒入1000毫升左右的清水,稍作浸泡,然后开大火进行煎煮。大火煮沸后,换成小火,继续煎煮一段时间,最后滤出服用。每日服用1付。

2、取麦芽30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白芍15克,乌梅10克,木蝴蝶6克,刺猬皮6克,甘草6克。

将上述各药材全部置于锅中,随即往锅中倒入1000毫升左右的清水,浸泡5分钟。开大火进行煎煮,待大火煮沸后,再换成小火,继续煎煮一段时间后滤出服用。每日服用1付。

3、取生芪4.5克,徐长卿3克,麦冬3克,乌梅肉1.5克,生甘草1.5克。

将上述药材全部研为粗末,然后一起放入壶中,代茶泡饮,每日服用2次。

急性肠胃炎问题严重吗

急性肠胃炎的患者,一定要重视一些早期的急性肠胃炎症状,因为早期的急性肠胃炎治疗效果是比较理想的,通过有效的手段来进行治疗,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的,所以患者要及早重视。

急性肠胃炎的患者,还要十分重视饮食的调整,那些难以消化,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还有一些油腻食物都是需要禁止的,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还有一些健康的瓜类食物,促进急性肠胃炎的恢复。

急性肠胃炎的患者建议还可以尝试一些中医的调理,中医调理急性肠胃炎的措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患者完全可以采用中药的护理和调养来达到对于急性肠胃炎的疾病治疗目的,促进疾病的恢复。这些就是针对有关急性肠胃炎的一些治疗措施,希望能够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帮助。

医治肠胃炎的费用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医治肠胃炎费用问题?胃病专家讲到,不同的医院治疗肠胃炎的费用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肠胃炎的费用取决于以下2点因素有关:

【1】医治肠胃炎费用与患者所在地有关:治疗肠胃炎的医院到处都是,像石家庄和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与偏远地区城市,治疗肠胃炎的价格也就不同,因为不同地区消费水平的不同,自然对应不同的费用。

【2】医治肠胃炎费用与患者的病情有关:按照发病缓急来分,肠胃炎可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和慢性肠胃炎虽然治疗原则相同,但是治疗的具体流程和周期是不一样的。因此支出没有定量标准可言。同理,每个患者的病情都具有个体性和特殊性,治疗费用当然不一样。但不管怎么说,任何疾病只要治疗及时,康复起来就容易,支出费用也就较少。

医治肠胃炎的费用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专家解释说,肠胃炎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往往容易被肠胃炎患者所忽视,所以当自己有肠胃炎病情的时候都要做好及时性的预防护理措施,一定要避免肠胃炎伤害到自己。

诊断肠胃炎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诊断肠胃炎的主要方法。

二、用五肽胃泌素刺激,测定每小时基础胃泌酸量(BAO),最大泌酸量(MAO),高峰泌酸量(PAO),有助于诊断萎缩性肠胃炎。

三、血清壁细胞抗体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可作为诊断萎缩性肠胃炎及分型的参考指标。

四、肠胃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粘膜组织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五、X线钡餐造影在大多数慢性浅表性肠胃炎无异常表现。萎缩性肠胃炎通过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粘膜萎缩,胃皱壁相对平坦、减少。慢性萎缩性肠胃炎的胃酸分泌低下。

肠胃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肠胃炎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晶,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痉药:如颠茄8n堪11次,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O.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但应防止抗菌素滥用。

急性肠胃炎中医治疗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治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方药: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苏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药:霍香正气水。

3、食滞肠胃: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莱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10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慢性胃炎治疗

1、口服抗生素: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当胃酸减低或缺乏,胃功能紊乱或胃内有潴留液时,细菌易於生长繁殖,使胃炎病变和症状加重。因此,可口服链霉素、庆大霉素、黄连素等抗生素,用迪乐冲剂可抑制或杀灭幽门螺旋菌,故也可选用。

2、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盖胃平或氢氧化铝凝胶等,可起到保护胃粘膜、增强其抵抗力的作用,但铝制剂不应长期服用。

3、减少胆汁返流:胃复安或吗丁林可加速胃和十二指肠的排空,减少胆汁返流,从而避免了胆汁对胃粘膜的损害,但需注意胃复安有嗜睡等副作用。

4、老年人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患者,当上腹部症状加重或增多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5、中药治疗。 对于慢性肠胃炎患者,多建议配合中医药治疗。

急性肠胃炎和慢性肠胃炎的区别 小结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简单了解到急性肠胃炎和慢性肠胃炎的区别,所以一旦发生了急性肠胃炎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慢性肠胃炎的发生;

即使是得了慢性肠胃炎,患者朋友们也不要太担心,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配合治疗、注意日常调理。

慢性心包炎中医治疗

1、外邪犯肺

【治法】清热宣肺,化瘀活血

【方药】银翘散加减。药用二花、连翘、竹叶、荆芥、牛子、薄荷、生甘草、桔梗、黄芩、赤芍、丹皮、茜草、丹参

方剂解析:方中二花、连翘、黄芩清解透邪、清热解毒;竹叶、荆芥、薄荷、开皮毛而透邪,并清上焦之热;桔梗、牛子宣肺止咳;赤芍、丹皮清热凉血;茜草、丹参活血止痛;生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化瘀活血之功。

2、痰热互结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方药】小陷胸汤合导痰汤加减。药用瓜蒌、黄连、黄芩、半夏、橘红、胆南星、枳实、茯苓、甘草

方剂解析: 方中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散胸膈之痞;黄芩、黄连清热降火、除心下之痞;半夏、枳实降逆消痞、除心下之结;半夏与黄连合用,辛开苦降,得瓜蒌则清热涤痰、宣痹散结之力益著;橘红、茯苓理气化痰,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诸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效。胸中刺痛明显、唇舌色暗者,加丹参、茜草以活血化瘀;寒热往来者加柴胡以和解少阳;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腑泻热,本药并有活血作用。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肠胃炎

1.石榴乌梅汤

石榴皮15克,生姜15克,乌梅12克。每日1剂,将上述煎煮约30分钟左右,即可服用,1天服用3-5次。此方对急性肠胃炎以腹泻为主者,具有显著止泻作用。

2.白头公英汤

白头翁30克,蒲公英30克,黄连15克。水泡15分钟,煎煮20分钟,即可服用,1日服5-6次,最多服用2-3天,就可达到治疗目的。

西医治疗慢性肠胃炎的方法

1.一般治疗: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晶,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痉药:如颠茄8n堪11次,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O.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但应防止抗菌素滥用。

中医治疗急性肠胃炎怎么做

中药处方(一)

【辨证】本方具有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功效。

本方具有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功效。

【治法】补中益气止泻。

【方名】本方在中医中又叫益气汤。

【组成】本方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治法】本方具有健脾温中,清肠化湿的功效。

【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中药可以调理我们身体当中的气血,而且中药又叫益气汤,益气汤是治疗肠胃疾病和脾胃虚寒的最佳中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的肠胃进行运动,排泄我们的肠胃渐渐的,肠胃炎也就只好了。

相关推荐

慢性胃炎怎么根治 中医治疗

现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如果你想要尝试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胃炎,一定要去正规的中医医院,让医生根据你的情况来给你开药,切不可盲目信从社会上那些所谓的“老中医”。 肝胃气滞型:病人胃脘疼痛,暖气反酸,治疗宜硫肝和胃,可用柴胡疏肝汤加减; 胃阴不足型;病人主要有胃脘疼,食欲不振,贫血、消瘦,咽干口渴等,治疗宜滋养胃阴,常用麦门冬汤加减; 脾胃虚寒型;病人胃院隐隐作痛,喜暖喜按,治疗宜温中健脾,常用黄芪健中汤加减。

慢性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脾胃虚弱型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纳呆食少,食后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脾胃虚弱而致泻下,主由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所致,故见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脾虚不运,则纳食减少或食后脘闷不适,久泻不止;脾胃气虚,化源不足,致面色萎黄,疲乏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均属脾胃虚弱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主之。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苡仁理气健脾化湿,是治疗脾虚泄泻的

脑炎中医治疗

1.气营两燔型:清营汤加减 方药组成:水牛角、板蓝根、二花、连翘各30g,生地、玄参各20g、知母、全蝎、竹沥膏各10g,天竺黄、胆南星、橘红、半夏各12g、麦冬15g,生石膏60g,蜈蚣3g,并可服安宫牛黄丸及紫雪丹等。 2.痰气郁结型:涤痰汤加减 方药组成:陈皮、半夏、茯苓、菖蒲、郁金、远志、胆南星、天竺黄、川芎各12g,甘草6g,大青叶30g,板蓝根30g,麝香(冲)0.1g。 3.痰阻经络型: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方药组成:陈皮、胆南星、天竺黄、远志、郁金、桃仁各12g、菖蒲各10g,甘草6g,

中医怎样治疗慢性结肠炎

1清热解毒法 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常用治法,对慢性结肠炎属热证的病人适用。常用中药有: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黄芩、连翘、荆芥、白花蛇舌草、葛根、马齿苋、穿心莲等等。每剂药可选1~3种,不宜太多,用量也不宜过大。 2止泻法 主要针对以腹泻为主的慢性结肠炎。能直接止泻的中药很多,应辨明证型,不可混用。按药性可细分为:清热解毒止泻,药物如葛根、马齿苋。用于热毒泄泻患者。健脾止泻,药物有淮山、莲子、芡实、薏苡仁。 适用于有明显脾虚之象的患者。涩肠止泻,药物有五味子、诃子、乌梅、金樱子、赤石脂、五倍子、石榴皮。多

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根据症状不同,中医把慢性胃炎分为8种类型,即食滞伤胃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热邪犯胃型、肝郁犯胃型、瘀滞 伤胃型、肝火犯胃型、湿困脾胃型。根据各种类型对症治疗。 1、食滞伤胃型患者 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 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

中医调养治疗慢性胃炎

调养方法 (一)起居调养法中医认为本病大多发于脾胃素虚者,脾胃既虚,正气较弱,故患者应注意保暖,避风寒,并保证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二)心理调养法情绪与胃炎关系密切,发怒、紧张,可导致胃肌收缩、微小血管痉挛、胃自身保护修复机能减退、胃酸分泌亢进等变化。患者一定要思想达观、精神松弛、心情愉快。在临床上,由于精神因素加重或诱发慢性胃炎者屡见不鲜,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情志的舒畅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饮食调养法饮食不节可直接导致胃炎发生,故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调养。首先应忌食生冷辛辣之

经常急性肠胃炎会有什么后果 经常急性肠胃炎会犯癌症吗

一般来说不会转为癌症。 通常得了急性肠胃炎的患者,只要及时采取症状的救治措施,就能在1周之内痊愈,并不会长久的损害肠胃,引起癌症,如您每年都会得那么几次肠胃炎,要多注意饮食,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爱吃冷饮、热烫、乱吃东西等,一旦发现自己犯有急性肠胃炎,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胃炎经久不愈,出现胃粘膜长期处于损害状态,引发肠胃癌症,需警惕!

急性肠胃炎症状是什么

1、肠胃炎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腹胀等,有时候还会出现在肠胃炎急性发作期,而慢性肠胃炎急性发作的症状也多见上述表现。 2、慢性肠胃炎还会出现腹胀的症状还有厌食症、噫气、恶心等症状伴随;如是腹痛,则多表现为绞痛、胀痛、剧痛、刺痛、紧缩痛等;如是泄泻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脱水甚至休克等症状。 3、肠胃炎时间长了还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心悸、乏力、嗜睡、多汗、潮热、头痛等;如一些病人有精神紧张表现时,会出现失眠、焦虑、忧郁等。 4、肠胃炎日久易引发严重并发症中毒性肠扩张是慢性肠胃炎的一个严重并发

慢性肠胃炎和急性肠胃炎的区别 慢性肠胃炎能治愈吗

慢性肠胃炎在临床上比较难完全治愈,但是通过平时的调理,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完全治好还是有希望的; 想要完全治愈慢性肠胃炎光靠吃药是远远不够的,平时的饮食也是关键,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当饮食不规律时,必将导致胃肠活动的不协调; 慢性肠胃炎的调理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如果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很容易造成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肠道粘膜缺血、运动和分泌失常,不利于慢性肠胃炎的治愈。

肠炎中医治疗

①寒邪犯胃证 【主症】症状见胃痛暴作,疼痛如绞,畏寒喜暖,遇寒痛甚,得热痛减,多有受寒病史,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治则为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方选良附丸加减。高良姜、香附。 ②宿食停滞证 【主症】症状见胃脘胀痛拒按,嗳气或矢气则舒,嗳腐吞酸,进食加重,不思饮食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舌苔白厚或厚腻,脉滑等。 【治法】治则为消食导滞、理气和胃。 【方药】方选保和丸加减。山楂、神曲、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麦芽。 ③肝胃气滞证 【主症】症状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