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痔疮中医外治

痔疮中医外治

一、熏洗法

方一

原料:芒硝150克,明矾15克。

制用法:将上药打碎置盆中,加入2000毫升开水将药冲化。患者坐在盆上,先用热气熏蒸肛门,待水温下降后,再用药水洗涤患处并坐浴到盆中,直至水凉为止,每日熏洗2—3次。

功效:主治外痔。

方二

原料:马齿苋、甘草、五倍子、防风各10克,枳壳、侧柏叶、当归各12克,芒硝30克,川芎15克,红花6克。

制用法:将除芒硝外的上述各味药研为细末,装入小布袋中备用。使用时将药袋和芒硝放入盆中,加入开水2500毫升,浸泡30分钟。然后患者坐浴熏洗患处20分钟。此方每天1剂,每剂熏洗2次,早晚各1次。第二次使用此药液时,只需将药液加温即可。患处经熏洗后,应涂上少量马应龙痔疮膏。此法7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炎性混合痔、嵌顿痔、血栓痔等。

方三

原料:地骨皮60克,升麻9克,桃仁12克,槐花60克,地榆60克,野菊花30克,败酱草30克,五倍子30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后去除药渣,趁热熏洗肛门数十分钟,每日2—3次,可连续使用1周。

功效:可治疗各种类型的外痔。

方四

原料:皮硝30克、艾叶30克、莲蓬壳4只。

制用法:将上药加水2000毫升煮沸后倒入盆中,先熏后洗,每日熏洗2次。此药液可反复使用2天。此法可连续使用数日。

功效:主治内外痔。

方五

原料: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荆芥各50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后,去除药渣。用此药水熏洗患处或坐浴。每日熏洗1—2次。

功效:主治内外混合痔。

二、敷贴法

方一

原料:儿茶15克,炙轻粉7.5克,龙骨10克,冰片5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然后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功效:主治患痔疮时间短且无肛瘘的患者。

方二

原料:煅田螺30克,煅咸橄榄核30克,冰片1.5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敷于患处。

方三

原料:冰片、大黄、黄柏各等份。

制用法:将上药混合后研成细末(冰片后下),装在密闭的瓶中。用时,取出适量药粉,加水调成糊状涂于肛门,再用纱布敷在肛门上,并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药2—3次。换药前可用温水或1∶1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或清洗肛门。

功效:治疗各种痔疮。

方四

原料:云南白药适量。

制用法:先用温水将肛门及肛周洗净,然后取适量白酒与适量云南白药调成糊状,敷于病变处,每天2次。

功效:治疗各种痔疮。

三、涂擦法(此法可治疗各种痔疮)

方一

原料:大田螺数个,龙脑冰片3克。

制用法:将田螺洗净,用小刀挑开螺盖,放入适量冰片,并用刀尖在螺肉和冰片上捣戳数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螺肉会化成液体。取此液体涂于患处。

方二

原料:红砒(火煅)1克,乌梅(火煅)3克,枯矾3克,辰砂2克,牛黄2克,冰片1克。

制用法:将上药研成细末,装在密闭的瓶中备用。用时将药末取出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敷1—2次。敷3—4日病症即可痊愈。此方药有毒,切防误入口中。敷药后,若患处流黄水并发痛,即不可再敷。

方三

原料:活河蚌1只,黄连粉0.5克,冰片少许。

中医外治乳房胀痛的偏方

中药敷渍

将温散、理气、活血、止痛的中药如当归、干姜、肉桂等有活血化痰、温寒散结作用的中药打成粉(根据患者病情处方用药),用生石膏调成糊状,热敷在患者乳房上。经前一周开始,每次30分钟。这种温热疗法是通过加热,可以让外敷药物的作用透过肌肤达到患处,通过药物吸收起效,改善血液循环,使乳房水肿缓解而不再胀痛。

熏洗法

将大黄、芒硝、红花等消肿散结、止痛的中药煮出药汁,晾至40~50度左右,把毛巾浸透药汁敷在乳房上10分钟左右,煮过的药渣也可以包在厚沙布中热敷,但切忌温度过高以皮肤耐受为宜。

服药的最佳时间是经前期一周左右,再加上外治法直到经来胀痛消失为止,一般疗程需3个周期左右,大部份的乳房胀痛都愈后良好。还要在经前避免吃高盐食物、辛辣刺激的饮食,咖啡等。在治疗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调理情绪,放松心情,切忌经常发火或生闷气。

中医外治缓解乳腺炎疼痛

首先,哺乳期要保持乳头清洁。用温水清洗乳头,定时哺乳。乳腺炎每次应尽可能将乳汁排空。如乳汁过多,婴儿不能吸尽。应借助吸乳器,将乳汁排空。发热,体温达39摄氏度时,不宜吸乳。

其次,乳腺炎能否根治啊?乳腺炎初级阶段,可用25%硫酸镁。冷敷以减轻水肿、乳内有炎性肿块时。改为热敷、每次20到30分钟。另外也可用,中药外敷以促进炎症的吸收。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

最后,乳腺炎可用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乳腺炎可用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

乳腺炎能否根治啊?乳腺炎最喜欢的人群,就是哺乳期的女性。我们也知道产后得了乳腺炎。可定对孩子,还有自己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及时的预防,产后乳腺炎的出现。还有就是发生乳腺炎要积极的配合着各方面的治疗。

中医外治缓解乳腺炎疼痛

中医外治缓解乳腺炎疼痛?在哺乳期间的女性对于乳腺炎的治疗有诸多无奈,事实上乳腺炎基本上发病最高的是哺乳期的妇女,若服用口服药物的话,就会对用母乳喂养婴儿有所影响。

专家告诉我们,要知道选择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同时也可做一些热敷、及理疗,从而可对乳腺炎的治疗起到较好的疗效。中医中针灸的调理始于五十年代初,针灸、挑治、刺血、拔罐、腕踝针、火针等法,都有较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法:

中医外治缓解乳腺炎疼痛之针灸法:

刺血:主穴视其病灶所在部位选穴。乳中型:膏肓、魄户、神堂;乳上型:膏肓、魄户、附分;乳下型:膏肓、神堂,皆取患侧穴。

拔罐:在阿是穴四周先涂以少量凡士林或油脂,以2寸直径之火罐对准穴位拔上,略等片刻,向上下左右推动各四次,待局部潮红或出现瘀斑后取下。亦可先以三棱针点刺后拔罐。

体针:主穴可独取一穴,亦可合用,据症情加配配穴。大约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用艾卷灸针柄和病灶部位。每日1~2次。

中医推拿按摩法:五指屈曲,拇指指腹由乳根部顺乳管走向向乳晕方向呈螺旋状推进,另一手食指于对侧乳晕部配合帮助乳汁排出。注意拇指着力点在于向前推进,而不是向下压。两手要轻柔,避免顶触乳房增加病痛。

温馨提示:了解了中医外治缓解乳腺炎疼痛后,女性们要了解采取中医外治的疗法,因为中药大多都为植物药提取,并且外用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内部有任何的影响,也能中医艾灸辅助治疗乳腺炎?中医艾灸调理,想必在这个注重保养养生的年代并不使人陌生。艾灸是中医流传已久的一种养生治病方法,很多祖辈们对此深信不疑,而且疗效也确实显著。如今女性们也越来越偏爱于这种长期的调理方法。

中医艾灸调理女性身体

随着都市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女性朋友的身体出现了很多不适的情况,那么中医艾灸能否调理女性身体呢?中医学家表示:女性体质为阴性也是乳腺炎好发的缘由。而如果经常用艾条灸身体上四个重要的穴位,可以迅速补充女性体内的气和血,从而达到气血通达,身体舒畅,乳腺运转正常的功效。

女性的体质容易因寒凉而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使得血液循环不畅,脏腑得不到滋润。而艾草为纯阳性,可以迅速补充人体内的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从内至外的散发活力与魅力,据医书有记载,大家所熟知的端午节又名“女人节”,每年的端午,女性都要去采摘艾草并用煮艾草的汤泡澡,既可延年益寿又可美容养颜。

而女性朋友们在运用中医艾灸辅助治疗乳腺炎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一、防止晕灸 :中医提醒晕灸的人不多,但是一旦发生就会有面色发白、恶心、眼花或是汗多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晕倒的情况。如果真有晕倒的情况,最好是赶紧静静的躺下,过十分钟左右会好了。

二、要循序渐进:刚开始艾灸的时候一定要少量,小剂量的进行,慢慢的可以加大用量,但是一定要把握循序渐进的情况。

三、艾灸时候要注意保暖和防暑,艾灸一年四季都可以实行,冬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夏天的时候要注意防暑,最好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

中医外治法对付宝宝发热

1.药浴疗法

青蒿、板蓝根、大青叶、千里光、野菊花各100克,麻黄、细辛、苏叶、荆芥各30克。

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洗浴患儿全身。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用2~3天。具有清热解毒、宣肺理气的功效。

2.足浴疗法

香薷、苏叶、荆芥、防风、藿香各15克,菊花、葱白、生姜各30克,连翘10克。

加水煎煮取汁2000毫升左右,先将患儿双足置于盆中,待温度适宜时,首次加药液于小儿踝关节上下,再加食醋50毫升,以后每隔10~15分钟加药液1次,每次约200毫升,直到药液浸没小腿肚为止,共约40~60分钟,每日1次,每次1剂,连用2~3天。具有清热解毒、发汗解表的功效。

3.敷足疗法

吴茱萸、山栀各20克,共研细末,食醋调为糊状,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4小时换药1次,每日1剂,连用2~3天。具有清热平肝、引热下行的功效。

4.敷脐疗法

柴胡10克,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敷肚脐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用2~3天。具有升阳解郁、解表清热的功效。

5.纳鼻疗法

鲜青蒿、金银花、黄芩、板蓝根、辛夷花各30克,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0克,用沸水浸泡30分钟后,去渣取液滴鼻。每次2~3滴,双鼻交替使用,每日3~5次。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清热的功效。

小儿疝气中医外治疗方法

现在,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只要术后注意护理很快就能恢复。当然,也可以用中医来治疗,不过中医治疗小儿疝气相对来说时间比较慢,效果不理想还可能会发生嵌顿等意外情况。不过,若是患儿年龄很小,身子比较弱的情况下就可以不必通过手术的方法,此时应当去正规中医院听从医生的建议去开药服药,而不能自己私自相信一些偏方,那样很容易导致意外情况发生最后只等通过手术的方法。

西医的治疗方法则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开刀手术了,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得疝气后,会选择传统的疝气带系于小儿的腰间,利于压力的原理来阻止肠子的滑脱,事实上,除非疝气带能绑的很紧,否则对于疝气并没有什么帮助。而通过手术则不用考虑这些,还不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相比于中医,西医的手术治疗效果也好很多,不过孩子年龄很小不适合开刀手术的话,就可以通过一些中药来治疗。

无论是选择中医还是西医,能治疗好孩子的疾病并实际有效的就行。家长在发现孩子患病后,要及时就医,不要去考虑是通过中医还是西医的方法,只要能让孩子恢复健康就行,孩子的身体健康才应该放在首位去考虑。不要去相信一些毫无根据的偏方,这样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中医治疗痔疮病

一、防治痔疮要注意下列几方面: 饮食宜清淡、大便要畅通: 大多数痔疮患者有烟酒嗜好,或嗜食辛辣厚味,脉症出现中医学的脾胃湿热症。所以应当改变饮食习惯,戒烟少酒,节制辛辣厚味,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保持每日大便畅通一次。

1、肛门要经常清洁,内裤宜勤换。每日洗澡时特别要清洗肛门周围,女性包括外阴部。每日洗澡后应更换内裤,防止发生肛门感染。

2、日常多活动,不宜久坐立。从事久坐、久立工作的人,如文员和售货员等,工作一段时问后,应改变体位,多多走动。或做肛门的收缩放松运动,早晚各1次,每次5分钟左右

4二、痔疮肿痛坐浴方 鱼腥草90克,甘草15克。以上两味置于锅中,加清水10碗,煮沸15分钟,倒入盆内。再加适量开水,待温度适宜时坐浴,每日1次。

5三、肛肠消炎坐浴方 元明粉120克。放置在容器内,冲入沸水4升,即成3%元明粉液,待温度适宜时坐浴,每次10分钟左右,每日1次。本方用于痔疮、肛裂或肛瘘等常见肛肠病急性炎症,效果良好。

疟疾的健康中医外治法

1.生苍术、白芷、川芎、肉桂、常山各等量,研末,加麝香或五香末少许,棉裹或薄纸裹,于发作前2小时塞鼻。左右两侧更换,以鼻有火辣感为度,不可时间闷太长,以免损伤鼻粘膜。亦可把药置于暖脐膏上,贴大椎穴。

2.肉桂、丁香、吴萸、威灵仙、白胡椒、白芥子、草果、常山各等分,或加巴豆霜2克,调饼,在发作前3~4小时。贴大推、陶道穴。敷后局部有水泡,按“发泡法”处理。用前先以生姜汁、烧酒、面粉作饼几只,涂擦胸口、腿弯、臂弯、两背及上两穴位,一擦至皮肤发红。

3.胡椒、硫磺各1~3克,掺暖脐膏上,发作前3小时贴大椎、陶道。

4.黄丹15克,白明矾10克,胡椒5克,研末醋调糊状,不发作的这天与发作前2小时用。先将麝香或丁香末少许,置于两掌心劳官穴上,再用上药敷涂整个手掌,并包扎之,以局部自觉烘热有汗为度。、

5.川椒2克,雄黄、桂心各1克,研末,加麝香少许或丁香末1克,和入烂饭中作如绿豆或黄豆大,外加朱砂少许,纳脐中,外用暖脐膏贴之,直至不发为度。并记好发病日期,来年提前半月再贴,适合久症者。

6.姜汁适量化牛胶(燉化),摊细布长条,贴整个脊柱骨。贴前需先揉推局部十余次,重捏大椎、陶道(见图8-9)两穴至发红。局部皮肤无不良反应,可一直贴用,夏季洗浴前取下,浴后再贴。

儿童起痱子中医外治

1、用西瓜皮擦

用西瓜皮擦

大暑天时,许多家庭都会吃西瓜消暑,不妨利用吃剩的西瓜皮治疗痱子,具体做法是用西瓜皮擦在长痱子的地方,10钟以后冲洗干净。这样不但能够起到降温、止痒的作用,还有利于油脂和废物的排出。

中医药浴治疗痱子

开始的时候皮肤会发红,慢慢的再会冒出许多米粒大小的丘疹或者小水泡,成片成片,严重的还有刺痛和瘙痒,很不舒服。下面介绍几则药浴治疗痱子的方法。

1、桃叶浴治痱子

将桃叶阴干后盛于袋中,使用时取50克泡在热水里给孩子洗澡,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如果长痱子的情况严重,用桃叶熬成汁掺到洗澡水中,或者直接用来擦抹患处,效果更佳。熬桃叶汁时,其比例是:桃叶100克,水1000毫升。将其煎熬到只剩一半水量即可。由于桃叶中含有丹宁成分,可使痱子迅速消散,并起到解毒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

桃叶浴治痱子

2、双花浴液洗澡

双花浴液指的是用金银花和野菊花煎水泡澡用的中草药液体。这两种花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先取金银花和野菊花各30克,煎水备用,与浴水的比例参照上文,一般洗泡5~10分钟即可,沐浴后非常的凉爽,还可防治痱子。

3、金银花藤泡澡法

金银花藤有很好的排毒功效,因此,妈妈可以使用排毒的金银花藤来给宝宝泡澡,清除胎毒,能有效治疗痱子。

金银花藤泡澡法

一锅水用半锅金银花藤,要是带叶子的金银花藤,用面粉水泡十五分钟,去除金银花藤上的灰尘杂质,然后用清水把金银花藤冲洗干净。放入金银花藤后,往锅内放入冷水,煮二十分钟。一定要是砂锅或者不锈钢的锅,不能用铁锅或者铝锅等,因为只有前两种锅才能把金银花叶里面的成分熬出来,后者会影响效果。

二十分钟后,把煮好的金银花藤水滤出来。然后重新在锅里加水,再煮。最多可以煮三遍。把煮好的水晾到合适的温度,谨记不要在煮好的金银花藤水中加清水。水放到一定温度后就可以给宝宝泡澡。

中医外治眩晕3个方法

1.药枕疗法 配方1:夏枯草、荷叶、竹叶、公英、菊花各50g,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1~2月。配方2:野菊花500g,红花100g,薄荷200g,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g,共研粗末,装入枕芯,3个月为一疗程。此二方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2.湿热敷法 药用当归、伸筋草、路路通、丹参各50g,防风、雪上一枝莲各20g,白芷花10g,乳香15g。捣碎和匀,分装布袋中,放入水中浸泡约20分钟后,放入蒸锅中加热20分钟,取出降温至50℃左右时,置于颈部热熨。每次30分钟,凉了可再加热,每日2次,10日为一疗程。有条件者,亦可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取浓缩液至100ml,用8cm×12cm与12cm×12cm绒布两块,浸透药汁,置于颈部,并加置相等大小的两块电极板,通以15mA强度的直流电作离子透入。本法是中医湿敷疗法的扩大应用,利用直流电使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引入机体内,达到治疗目的。

3.塞耳疗法 灵磁石10g,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连续5~7天。可平肝潜阳,适用于肾虚眩晕。民间还有用鲜生地塞患侧耳治眩晕法。

尖锐湿疣可试试中医外治

(一)水晶膏石灰水、糯米各适量。将糯米放于石灰水中浸泡24-36小时,取糯米捣烂成膏备用,使用时将膏直接涂在疣体上,每天1次,直至疣体脱落。在这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

(二)鸦胆子制剂。常用单味鸦胆子或鸦胆子的复方制成油剂、糊剂、软膏直接点涂疣体使之枯萎脱落。有一定的刺激性,要注意掌握鸦胆子的分量和使用方法。

(三)火针局麻下用火针从疣体顶部直刺至疣体基底部,视疣体大小每个疣体1-3次,直至脱落。

(四)湿疣外洗方虎杖30g,龙胆草30g,大黄30g,赤芍20g,石榴皮30g,枯矾20g,莪术30g,紫草30g,水煎成2000ml微湿擦洗疣体15-20分钟,每天2次。

(五)灸法局麻后,将艾炷放在疣体上点燃任其烧尽,视疣体大小每次1-3炷,每天1次,至疣体脱落。

中医拔罐治痔疮

痔疮是肛门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病。在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门皮下静脉丛,因血管扩张形成团块。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3种。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下迫大肠;或因湿热下注,蕴聚肛门,气滞血瘀,经脉壅遏,筋脉驰纵,致生痔疮。

临床表现以便血、肛门脱出肿物、肿胀、痒痛为主。内痔生于肛门内(齿状线以下),外痔生于肛门外(齿状线以上),混合痔生于肛门内外。若便血反复出现,可导致贫血而出现头晕、目眩、乏力等贫血症状。

中医拔罐治痔疮--取穴处方:大肠俞

中医拔罐治痔疮--方法: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垂直快速点刺0.5-1厘米,进针后将针体左右摇摆拨动5-6次,同侧下肢有明显酸胀放射感时起针,再用闪火法拔罐于针眼处20分钟。起罐后,用75%酒精棉球压迫针眼,以胶布固定。每隔3日治疗1次,3次为1疗程。

相关推荐

中医偏方轻松治痔疮

方一原料:芒硝一百五十克,明矾十五克。 方二原料:长命菜、甘草、五倍子、防风各十克,枳壳、侧柏叶、当归各十二克,芒硝三十克,川芎十五克,红花六克。 方三原料:地骨皮六十克,升麻九克,桃仁十二克,槐花六十克,地榆六十克,野菊花三十克,败酱草三十克,五倍子三十克。 方四原料:皮硝三十克、艾叶三十克、莲蓬壳四只。 方五原料: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荆芥各五十克。 方法/步骤 1方一制用法:将上药打碎置盆里,加入两千mL热水将药冲化。病人坐在盆上,先使用热气熏蒸肛/门,待水的温度下降后,然后用药水洗涤患处

中医治疗痔疮的偏方

工具/原料 方一原料:芒硝一百五十克,明矾十五克。 方二原料:长命菜、甘草、五倍子、防风各十克,枳壳、侧柏叶、当归各十二克,芒硝三十克,川芎十五克,红花六克。 方三原料:地骨皮六十克,升麻九克,桃仁十二克,槐花六十克,地榆六十克,野菊花三十克,败酱草三十克,五倍子三十克。 方四原料:皮硝三十克、艾叶三十克、莲蓬壳四只。 方五原料: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荆芥各五十克。 方法/步骤 方一制用法:将上药打碎置盆里,加入两千mL热水将药冲化。病人坐在盆上,先使用热气熏蒸肛/门,待水的温度下降后,然后用药

治疗痔疮中医药膳

1.木耳汤:将黑木耳30克洗净,与白糖60克加水煮汤。每服1碗。适用于内外痔、便血及肛门疼痛者。 2.鳝鱼汤:取黄鳝肉200克,与葱、姜、料酒、盐各适量加水煨汤。适用于内痔出血、气虚脱肛者。 3.柿饼汤:取柿饼2-4枚,加水煮烂即成。每日2次。适用于痔疮出血者。 4.无花果汤:取无花果2枚,水煎或空腹生食。日服2次,可酌情加倍取食。适用于痔疮肿痛出血者。 5.荸荠汤:将鲜荸荠500克洗净,加红糖90克及清水适量。文火煮沸约60分钟即成。1次或分次饮,连服3日。亦可日服鲜荸荠120克,适用于痔疮出血者。 6

发烧腹泻咳嗽的中医外治

高烧:用生大黄、生石膏灌肠 黄生说,治疗孩子高烧不退的灌肠法,主要药物是生石膏和生大黄,这两种药物的泻热通便作用很好,而且烧退后不容易反复,适合高烧三四天不退、大便干结的孩子。灌肠法操作简单,家长可以在家自己做。 3岁左右的孩子用生石膏60克,生大黄15克,药物加水浸泡半小时后,煎至50毫升。待药液的温度降至40℃左右,用一个50毫升注射器,把针头换成导尿管,前端涂抹石蜡油,轻轻插入肛门15厘米,缓缓推入药物。灌肠前让孩子排空大便,灌后尽量使药物在肠内多保留一会儿,效果才好。 对于吃东西不当而引起的食积发

冬病夏治三伏贴管用吗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人体背部特定穴位以达到振奋阳气、驱散内寒,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但是冬病夏治贴三伏贴并非马上就能见效的,而且这也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并非对于所有的疾病都有效果的。

婴儿皮疹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养血疏风润燥为主。 中医医治湿疹的方针,是把体内积聚的热毒引发出来而予以排除,同时要改善体质,令机能回复正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外治法、内治法、针灸法、火罐刮痧法。其中外治法因其效速效验,无需内治法辩证诊断之繁琐,亦无需针灸法之对手法技巧要求之严格,应用最为广泛。 “清湿散”则正是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的专方。本方取历来湿疹外用方之精粹,以外治

中医治疗痔疮的偏方

中医治疗痔疮源远流长,在没有现在的先进技术时,祖先们根据长年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治疗痔疮的偏方,虽不能彻底治愈,但能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长期实践得出来的偏方,当面对难以启齿的痔疮的时候,选择中医偏方也可以作为缓解病症的途径之一。不要着急,下面就让南京肛肠医院-武警南京医院肛肠中心专家为您简单介绍一下痔疮偏方,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痔疮偏方: 1、生柿子两至三只,生吃。可止血。 单纯依靠药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配合混合痔疮治疗,往往也会使疗效降低。不管是用药物还是用其他什么方法治疗痔疮时,都应注意

对着空调吹冷风有什么坏处 刮痧

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手法,能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湿驱寒的作用,可以沿着斜方肌部位慢慢刮痧,这样也能缓解头痛,可以让人更加清醒。

中医痔疮如何治疗

痔疮肿痛出血时,可内服槐角丸、化痔丸、舒痔丸、原方痔疮片等中成药。也可以用地榆15克、槐花10克、苦参15克煎水服。同时配合使用外洗药物;外痔肿痛者,用鱼腥草、马齿苋、苦楝根、芒硝各30克煎水熏洗;内痔翻出肿痛者,用五倍子15克、芒硝30克煎水外洗,采用上述内外兼治的方法,有消痔止血的效果。 用野艾治疗痔疮也有较好效果。在七八月间采摘野艾叶子阴干备用。使用时将野艾叶洗净捣烂如泥,外敷或内塞痔核处,每日调敷1次;为了防止脱落,可盖上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此法对各项内痔外翻、充血、水肿、脱出者效果较好,一般敷药

三伏灸要每天都灸吗

不需要每天做。 三伏天做天灸是传统中医养生方式,结合了中医时间医学和中医外治等专业知识,按照疗程做三伏灸有冬病夏治、调理身体等功效,每天或者长时间做可能会将皮肤表面烫伤,三伏灸里面有多种中药材,长时间做三伏灸身体还容易出现气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