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的治病功效及食疗方
芍药的治病功效及食疗方
芍药的治病功效及食疗方
芍药,又名白木、余容,四五月长叶,叶子有好闻的香味,七八月开白色花,秋季采挖。
中医认为,芍药味苦,性平,具有祛瘀止痛、清热凉血、清肝降火的功效,能治疗血热妄行、损伤淤血、痛经、闭经等症。
治病功效
1、治小便五淋
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研末,每次服一钱,加水一盏,煎至七分,空腹服用。
2、治风毒骨痛
取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浸渍五天,每次服三合,每天服三次。
3、治经水不止
取香附子、熟艾叶、白芍药各一钱半,加水煎汁服用。
4、治腹中虚痛
取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钱,夏月带黄岑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肉桂一钱,加水二盏,煎剩下一半,待温热后服用。
食疗方
芍药甘草汤
材料:甘草10克,芍药30克,白糖30克
做法:芍药、甘草润透后切片,放入锅里,加1000毫升水,中火煮20分钟,去渣取汁,加白糖融化,搅匀即可。
功效:温中补阳
芍药粥
材料:粳米50克,芍药6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芍药加水煎汁,去渣,粳米洗净倒入锅中,加入芍药汤,熬粥,加白糖调味即可。
青蒿的治病功效及食疗方
青蒿的治病功效及食疗方
青蒿,又称香蒿、臭蒿,在2月生苗,茎粗且肥软,叶子青色,有点像茵陈,青蒿的根为白色,7、8月份开细黄的花,很香。
中医认为,青蒿味苦、辛,性寒,是酷夏必备的泻暑热良药,它具有清热解暑、凉血、除蒸、截痢的功效,对暑邪发热、阴虚发热、湿热黄疸、痢疾寒热等症有治疗功效。
治病功效
1、治夏季热,暑邪
取青蒿、薄荷各二钱,鲜荷叶一片,甘草一钱,柴胡一钱,地骨皮三钱,知母一钱,生石膏四两,上述药材加水煎汁,代茶饮用。
2、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
春夏用青蒿苗,秋冬用青蒿子,捣碎绞治后服用。
3、治小儿感冒发热,利水消食,清热解暑
青蒿、滑石、淡竹叶、连翘、白薇各取二钱,蝉衣半钱,钩藤一钱,麦芽四钱,加水煎汁,差不多150毫升,分三次饮用。
食疗方
1、青蒿团鱼汤
材料:青蒿10克,团鱼200克,黄芪10克,干桃花10克,蜂蜜
做法:先将青蒿、黄芪、桃花放入砂锅,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同团鱼一同煎煮,煎半小时,待温度适宜时倒入蜂蜜即可。
功效:该食疗方能够补血滋润、滋阴养颜,适合女性喝。
2、青蒿枸杞鳖汤
材料:青蒿10克,皮25克,枸杞20克,鳖一只,葱姜,料酒,冰糖
做法:地骨皮、青蒿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备用,甲鱼洗净,将枸杞、冰糖、料酒、葱姜放入腹中,放入砂锅,倒入煎好的药汁,再加些清水,用中火煮一小时。功效:解毒凉血,滋阴清热。
桃仁的治病功效及食疗方
桃仁,又称扁桃仁,为桃的种子,呈椭圆形或扁卵形、红棕色、黄棕色,一段比较尖,一段比较圆,表面有纵脉纹,种皮薄,子叶两片肥大,富油质。桃子果实成熟后采收,去掉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即可入药。
中医认为桃仁,味苦、甘,性平,无毒,具有活血化瘀、补中益气、通润大便、杀小虫的功效,能治血滞、肺痨病、产后血病等症。
治病功效
1、治风虫牙痛
针刺桃仁,放在油灯上烧到冒烟,吹灭,放在牙痛的地方咬住,重复五六次能止痛。
2、产后百病
取桃仁一千二百枚,去掉皮尖和双仁,熬捣极细后,加一斗一升,井水三斗,曲六斗,煮熟,用常规方法酿酒,每天空腹喝一些。
3、风劳毒肿
挛痛,或牵引小腹或腰痛,取桃仁一升,去尖皮,焙令黑烟出,热研如脂膏,用三升酒搅匀服下,卧床保暖出汗不过三次即可愈。
4、延年祛风
取核桃仁五合,去皮,加粳米饭浆同研,绞汁会尽,又温之悦面,效果好。
食疗方
桃仁决明蜜茶
材料:桃仁10克,草决明子12克
做法:草决明子和桃仁加水煎汁,然后加蜂蜜饮用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补中益气。
薏苡根的作用
薏苡仁是属于中药的一种,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治疗一些疾病更是很有效果,相很多人对于薏苡仁的治病效果还是不太了解,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薏苡仁的治病效果以及食疗方。
薏苡根的治病功效及食疗方
薏苡根,又叫米仁根,是植物薏苡的根,薏苡根一般适合在秋季的时候进行采挖,在薏苡仁的根中富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氯化钾、硬脂酸、棕榈酸、薏苡素。
中医认为,薏苡根味甘,性寒,无毒,具有除肠虫的功效,加水煎汁喝下对治疗蛔虫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治疗心急腹胀、胸胁痛,捣成汁和酒服用还能治黄疸。
治病功效
1、治牙齿风痛
取薏苡根四两,加水煎汁,用药汁常常含漱。
2、治小儿肺炎,发热喘咳
取薏苡根三至五钱,加水煎汤调蜜,每天服用3次。
3、治妇女经水不通
取薏苡根一两,加水煎服,很快见效。
4、治蛔虫腹痛
取薏苡根一斤,切碎,加水七升,煮至三升,饮下,蛔虫死后可排出体外。
青蒿的治病的食疗方
治病功效
1、治夏季热,暑邪
取青蒿、薄荷各二钱,鲜荷叶一片,甘草一钱,柴胡一钱,地骨皮三钱,知母一钱,生石膏四两,上述药材加水煎汁,代茶饮用。
2、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
春夏用青蒿苗,秋冬用青蒿子,捣碎绞治后服用。
3、治小儿感冒发热,利水消食,清热解暑
青蒿、滑石、淡竹叶、连翘、白薇各取二钱,蝉衣半钱,钩藤一钱,麦芽四钱,加水煎汁,差不多150毫升,分三次饮用。
食疗方
1、青蒿团鱼汤
材料:青蒿10克,团鱼200克,黄芪10克,干桃花10克,蜂蜜
做法:先将青蒿、黄芪、桃花放入砂锅,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同团鱼一同煎煮,煎半小时,待温度适宜时倒入蜂蜜即可。
功效:该食疗方能够补血滋润、滋阴养颜,适合女性喝。
2、青蒿枸杞鳖汤
材料:青蒿10克,皮25克,枸杞20克,鳖一只,葱姜,料酒,冰糖
做法:地骨皮、青蒿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备用,甲鱼洗净,将枸杞、冰糖、料酒、葱姜放入腹中,放入砂锅,倒入煎好的药汁,再加些清水,用中火煮一小时。
功效:解毒凉血,滋阴清热。
虎杖的治病功效
1、治高脂血症
去虎杖一斤,烘干,研成细末,每次取一钱,用温开水送服,不限时间。
2、治消渴、糖尿病
取等份虎杖、丹沙、乌贼骨、海浮石,同研为末,每次取二钱,用麦冬汤冲服,每天3次。用药期间不能吃鱼、面、生冷食物,禁烟、禁房事。
3、治闭经、月经不调
取三两虎杖,没药、凌霄花各一两,一起研成末,每次取一钱,每天服用一次,用热酒送服。
4、治腹内突长结块,坚硬如石,痛如刺
取虎杖一两,烘干后捣末,倒入五升米饭中,搅拌均匀,再倒入五斗白酒,炮制七天后,每天饮用一升半,饮用期间禁止吃鲜鱼、盐。
5、治湿热,小便淋
取适量虎杖,研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米汤送服。
生姜的20种食疗治病功效
1、治呕吐不止:生姜汁一汤匙,蜂蜜2汤匙,加开水3汤匙调匀,煮沸后一次服下。
2、治风寒骨疼、关节疼:①生姜、葱白各适量,捣烂炒热,用布包好熨敷患处,一日数次。
3、治胃病发作:生姜、桂皮各12克,加水适量煎汤服下,一日2次。
4、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生姜25克切碎,放在一个猪肚中,加水用文火炖烂,分数次食用。
5、治中暑昏厥:生姜、韭菜各适量,大蒜1头,共捣烂取汁灌服。
6、治急性菌痢:生姜25克,红糖50克,共捣成糊状,一日3次分服,连服数日。
7、治产后腹疼:生姜、当归各150克,羊肉1000克,加水适量炖汤,分次服下。
8、治跌打损伤、腰扭伤:生姜、芋头各半捣成泥状,加面粉适量调匀,贴敷患处,每日更换2次。
9、治急性肠胃炎:生姜5片,茶叶20克,大蒜1头,捣碎,煎水调红糖适量饮下,每日3次。
10、治寒痢:生姜4片,茶叶15克,煎浓加半汤匙食醋,趁热饮服,每日3次。
11、治热痢:生姜4片,茶叶15克,黄连6克,煎水晾凉饮服,每日3次。
12、治疟疾:生姜4片,茶叶15克,煎水调红糖适量,趁热饮下,每日2次。
13、治晕车晕船:生姜1片贴于肚脐,外贴1张伤湿止痛膏,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14、治冻疮、冻伤:生姜适量捣烂,泡在适量的白酒中,取汁液加温擦拭患处,每日3次。
15、治脚汗太多:生姜15克,枯矾15克,熬水洗泡脚,每日1次。
16、治伤风咳嗽、虚寒久咳:生姜5片,加适量核桃肉、红糖捣烂食之。
17、治红白痢疾:生姜、绿茶等份,加水适量煎浓饮之。
18、治妇女虚寒腹疼:生姜、红糖适量煎水服用。
19、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生姜10片,茶叶7克,煎水趁热饮服。
20、治风寒感冒:
①生姜数片,白萝卜250克,红糖适量,煎汤趁热饮下,出汗即解。
②生姜6克,葱白5根,红糖适量,煎汤热服,对感冒初起或症状轻有效。
③生姜90克,白萝卜60克,荸荠60克,捣烂取汁,分3次用开水冲服,每日一剂。
⑤生姜5克,葱白1根,绿豆15克,萝卜30克,大枣4枚,煎水服用,每日3次,开水冲服,对感冒发烧、口渴而表未解者有效。
⑥生姜、葱白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将生姜、葱白、食盐共捣成泥状,加白酒调匀,涂擦前胸、后背、肘窝、手心、脚心,对感冒身疼、关节酸疼、发热不降有效。
⑦老姜10克煨热,切开擦百会、大椎或由大椎向下擦至命门,以皮肤微红为度,可消除恶寒怕冷、全身酸疼。
薏苡根的食疗方
薏苡根的治病功效及食疗方
薏苡根,又称米仁根,是植物薏苡的根,薏苡根在秋季采挖,根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氯化钾、硬脂酸、棕榈酸、薏苡素等成分。
中医认为,薏苡根味甘,性寒,无毒,具有除肠虫的功效,加水煎汁喝下对治疗蛔虫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治疗心急腹胀、胸胁痛,捣成汁和酒服用还能治黄疸。
治病功效
1、治牙齿风痛
取薏苡根四两,加水煎汁,用药汁常常含漱。
2、治小儿肺炎,发热喘咳
取薏苡根三至五钱,加水煎汤调蜜,每天服用3次。
3、治妇女经水不通
取薏苡根一两,加水煎服,很快见效。
4、治蛔虫腹痛
取薏苡根一斤,切碎,加水七升,煮至三升,饮下,蛔虫死后可排出体外。
食疗方
1、薏苡煎
材料:薏苡根、薏苡仁各30克
做法:薏苡根、薏苡仁切段,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分早晚空腹服下。
功效:引血下行,利浊祛湿。
芡实的治病功效与食疗方
芡实的治病功效与食疗方
芡实,又称鸡头、鸿头,苗生水中茎可长一丈多,叶子比荷叶大,贴在水面上,叶面为青色,背面为紫色带刺,5、6月份开紫色花,花向阳,苞上有青刺,花在苞顶,壳内有白米,像鱼目,7、8月份成熟。
中医认为,芡实味甘、涩,性平,无毒,具有补脾止泻、固肾涩精、补中益气、提神强志、利耳目、开胃的功效,主治小便频繁、腰背膝痛、风湿性关节炎、脓性白带等症,但是小儿多食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不宜脾胃健康,因此小儿不宜多食。
治病功效
1、治老幼脾肾虚热及久痢
芡实、白扁豆、薏苡仁、莲肉、白术、茯苓、山药各四两,人参一两,炒燥为末,用白汤调服。
2、治妇女带下病
取芡实、山药、薏仁、白果各半两,车前子、地骨皮各二钱、土茯苓四钱,黄柏二钱,上述药材加水煎汁服用。
3、强意志,利耳目,益精气
芡实三合,煮熟后去壳,取粳米一合,加入芡实煮粥,每天空腹服下。
食疗方
补肾固精鸭汤
材料:芡实50克,牡蛎8克,排骨10克,莲须80克,蒺藜子80克,鲜莲子50克,鸭肉500克,盐适量
做法:
1、芡实、莲子洗净沥干;取纱布,放入牡蛎、排骨、蒺藜子、莲须,扎紧布口;鸭肉洗净,放沸水里烫一下去血水;
2、将所有的材料放进砂锅里,倒入清水,量以没过材料为准,旺火煮沸,旺火煮40分钟,将鸭肉煮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阳湿精,固精壮阳,补肾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