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顶梁柱”身柱穴——宣肺清热治咳嗽 身柱穴:宣肺清热治咳嗽
人体的“顶梁柱”身柱穴——宣肺清热治咳嗽 身柱穴:宣肺清热治咳嗽
湖南中医附一针灸推拿康复科副主任娄必丹教授介绍:身柱穴处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且督脉为“阳脉之海”,因而刺激该穴可宣肺清热、宁神镇咳、补气壮阳、益智健脑。
据资料记载,日本现代著名针灸家代田文志曾为一群体质虚弱,容易感冒、尿床、消化不良的小学生集体施灸身柱穴,连续施灸一月后,这群学生的食欲增强了,尿床次数较前明显减少了。
之后他在文中记载说:“灸过身柱穴之后,不伤风了,食欲增加了,发育也好了”。由此日本人对灸“身柱”推崇有加,称之为“小儿百病之琵琶骨”。
为什么身柱穴会有如此神奇的疗效呢?娄必丹教授表示:身柱穴就像人体的“顶梁柱”,是非常重要的保健要穴。
身柱一穴首载于《针灸甲乙经》:“狂走,谵语见鬼,瘛瘲,身柱主之。”《针灸大成》云:“身柱主腰脊痛,癫病狂走,瘛瘲,怒欲杀人,身热,妄言见鬼,小儿惊痫”。从古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身柱可以主治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等多种病症。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督脉为阳脉之海,统摄全身阳气。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通调水道;肺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为肺脏之气输注于背之处,受督脉所调摄;身柱隶属督脉,为督脉之脉气所发,位于肺俞之间,对肺脏疾患以及由肺脏引起的相关疾患具有独特功效。
故身柱能调摄阳气,善于温通、温补,从而改善体质、增强身体机能、预防感冒,并在治疗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患上颇具良效。
咳嗽按摩哪个部位有图 身柱穴宁神镇咳
身柱穴位于背部,近心肺,居两肺俞之间,肺主气,故按摩该穴位对呼吸系统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有宣肺泄热,清心宁神之功效,主治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等病症。
肺俞针刺手法 肺俞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宣肺止咳,为治疗咳嗽要穴。配列缺,合谷,外关,风门,针刺泻法,针后加灸,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治疗风寒咳嗽,百日咳;配尺泽,曲池,大椎,外关,针刺泻法,解表清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咳嗽;配脾俞,丰隆,太白,列缺,合谷,针刺泻法,健脾化湿,止咳化痰,治疗痰湿咳嗽;配天突,丰隆,尺泽,合谷,列缺,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热咳喘;配太冲,尺泽,针刺泻法,平肝清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嗽;配复溜,尺泽,太溪,太渊,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治疗阴伤咳嗽。
2.配列缺,风门,风池,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散寒解表,治疗风寒感冒。
3.配风池,风门,肺俞,足三里,气海,关元,针刺补法,益气解表,治疗气虚感冒。
4.配中府,太渊,足三里,针刺补法,调补肺气,治疗肺气虚弱之自汗。
5.配太溪,复溜,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治疗阴虚潮热,盗汗。
6.配上星,印堂,阴虚,太渊,针刺补法,补益肺气,治疗肺气虚弱之鼻渊。
7.配太溪,鱼际,照海,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降火,治疗阴虚火旺之咽喉肿痛。
9.配然谷,百劳,尺泽,鱼际,孔最,太溪,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降火,宁嗽止血,治疗阴虚火旺之咯血。
10.配曲池,血海,肺俞,针刺泻法,散风消疹,治疗风邪外袭之风疹,皮肤瘙痒等。
肺炎刮痧刮哪里图示
1.肺炎选督脉的身柱穴,可散热壮阳;
2.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穴,可宣肺解表;
3.可选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可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4.选任脉的膻中穴,可顺气化痰;
5.选手太阴肺经的孔最、太渊穴,可补肺益气、止咳化痰。
1.刮肩部
沿颈肩部肌肉走行,自上而下由后发际刮拭至肩峰,重点加强肩井穴的刮拭。
2.刮背部
沿脊柱,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加强肺俞、身柱穴的刮拭。
3.刮胸部
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膻中穴。
4.刮前臂掌侧
沿手太阴肺经走行,自上而下由孔最穴刮拭至太渊穴,重点加强孔最、太渊穴的刮拭。
适用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为体温呈稽留热或不规则热型,咳嗽呈频发的连续性阵咳,呼吸困难,喘憋,鼻翼翕动,唇周发绀。
建议在小孩用药治疗期间,可以采用刮痧疗法辅助治疗,起到祛风清热、补肺益气、止咳化痰的作用。
灵台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灵台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7胸椎棘突,再向上数1个椎体,即第6胸椎,它的下缘凹陷处。
灵台穴的功效
类属:属督脉。
功效:清泄肺热,宣肺肃肺,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主治病证:
1.肺热炽盛,肺气不利,肺失宣降之咳嗽,气喘诸病证。
2.热毒郁遏之疔疮。
3.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痛,胁肋疼痛诸病证。
4.其他: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背痛,项强;疔疮,丹毒,蜂窝主治炎,胆道蛔虫症,疟疾。
孩子咳嗽中医经络穴位调理法
孩子的脏腑娇嫩,生病通常与经络不通致脏腑发生障碍有关。通过中医按摩、推拿等刺激外在穴位,可激发经络之气,调畅气血,起到防病治病之效。
按摩食指、无名指,清肝、平肺
孩子咳嗽通常因寒而起,寒在体内散不去就会郁而化热,当孩子体内有热时,就需要清热、宣肺。家长可每天给孩子清肝经、清肺经,即按摩孩子的食指和无名指,帮助孩子清肝、平肺,进而缓解咳嗽。肝经和肺经通常一起推,效果更佳。此法适用于孩子风热咳嗽、感冒发热、咳嗽有痰、痰鸣、鼻干、流浊涕等。
孩子咳嗽时清肝经,可起到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等功效。
孩子咳嗽时清肺经,可起到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等功效。
按摩拇指,健脾、化痰、止咳
脾为肺之母,脾不足的孩子,肺功能也常常受到影响,孩子就特别容易受到呼吸道疾病的侵袭,而且咳嗽往往迁延不愈。治疗时应重在调理孩子的脾胃,脾胃强大了,咳自然止。每天按揉孩子的拇指可起到健脾胃、补气血、消积食、化痰止咳等作用。
推小指,补肾、清热、化痰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肺中之气源于肾。肾不足,肺常不足,孩子容易咳嗽;而且孩子咳喘若久不愈,又会进一步伤肾。常给孩子推揉小指,可养肾清热,对肾阴不足、津亏所致的咳嗽、喘息、小便淋浊刺痛等有较好的功效。
清小肠经,清热、利尿、止咳
孩子久咳,通常肺内有热,心火和肝火都比较旺,通过清小肠经可起到清热、利尿、止咳的作用。临床上,凡发烧、咳嗽、哮喘并伴有二便不通的孩子,可常清小肠经,症状通常会得到缓解。同时,还应多给孩子喝温水。
清大肠经,通便、泄热、止咳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孩子大便不通、便秘,会蓄热在内,也会导致咳嗽。清大肠经,可去大肠内热,缓解便秘,导出积滞,进而把体内邪气宣泄出去,肺脏自然平平安安,对缓解孩子热咳、燥咳有帮助。
揉一窝风穴,温肺止咳
揉一窝风穴可起到温中行气、疏风散寒、宣通表里、解表发汗、温肺止咳等功效,适用于孩子风寒感冒咳嗽、鼻塞流涕、咳嗽气喘、咯痰不畅、脏腑积寒等症。本穴可与补脾经配合作用。
点按少商穴,宣肺热、解咽痒
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末梢的一个穴位。中医认为:“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气管,通于肺。”常给孩子按少商穴,可起到去肺热,缓解咽痛、咽痒、咽干等功效。此穴通常配合商阳穴作用,疗效更佳。
清天河水,宣肺热、止咳化痰
清天河水可起到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等功效,对孩子感冒发热、风热咳嗽、燥咳、痰鸣、鼻干、流浊涕等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咳嗽同时伴有发热,可同时与清肺经配合作用。
艾灸身柱穴,散寒止咳、强健体质
身柱,含有全身之柱的意思。艾灸身柱穴具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防病强身等作用,对孩子感冒、发热、咳嗽、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哮喘、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发育不良等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按摩大椎穴,通经活络、清热解表
孩子咳嗽,无论是寒还是热,都可以用到一个穴位——大椎穴。大椎穴为督脉之穴,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而手足三阳经都汇聚到督脉的大椎上,因此大椎又被称为“阳中之阳”。只要给大椎穴适当的刺激,就可以起到通督行气、祛邪防病、调畅气血、补充人体正气和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
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搓热两手掌心,然后按在孩子大椎穴的位置轻柔,或是用毛巾热敷。另外,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艾灸、刮痧、提捏大椎穴,这对孩子感冒、发热、咳嗽、哮喘等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揉肺俞穴,缓解咳嗽、胸闷
孩子咳嗽,按揉肺俞穴可起到温肺润燥、增强呼吸功能、减少气道阻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喘、久咳不愈、痰鸣、胸闷、胸痛等症,对孩子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咳嗽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久咳不愈、咳喘,刮一刮膻中穴
肺主气,膻中为气海,故用膻中穴可以调理因肺气阻滞造成的咳嗽、咳喘等。孩子若有慢性咳嗽、痰湿不化、胸闷气喘等症状,刮一刮膻中穴,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宽胸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揉按中府穴,解咳嗽、咽干
中府穴为脾肺之气汇聚处,按摩中府穴,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对防治孩子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孩子患咳嗽、气喘、胸闷、咽干、口渴等症均可按揉孩子的中府穴。按揉时可先点压到孩子中府穴的痛点,再轻轻按揉痛点即可。
痰多咳嗽,按揉中脘穴
孩子因积食、消化不良等引起咳嗽,且咳嗽痰多,痰液不易被排出时,可常给孩子按揉中脘穴。中脘穴是健脾良穴,按揉中脘穴可起到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化痰止咳等功效,并能提升孩子身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患病机会。
咳嗽咽痛,按压天突穴
天突穴主要用于胸肺病症,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声哑、呕吐等症,对孩子因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常与中府穴、膻中穴等穴位配伍作用。
点按足三里穴,健脾、化湿、止咳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孩子积食、消化不良、食欲不佳时常按足三里穴,可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此法对因脾胃虚弱而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久咳不愈等,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点揉太溪穴,补肾、止咳喘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常给孩子按揉此穴,能够激发和调动孩子身体的自愈能力,提高其抗病能力。孩子慢性咳嗽、哮喘、口干咽燥、精神萎靡等都可以通过按揉太溪穴得到缓解。最好在晚上或睡前按揉太溪穴。
久咳气虚,点按涌泉穴
如果孩子咳嗽的时间较长,导致肺肾气虚、痰湿不化,则需要养肾补虚、化痰止咳。涌泉穴直通肾经,常按此穴可起到强肾、滋阴、化湿、泻火等功效。按前可先用温水给孩子泡脚,不仅能缓解咳嗽,还能让孩子有个好睡眠。
小儿肺炎该怎么用药
小儿肺炎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发作为多见的临床常见病。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小儿肺脏娇嫩外受风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使肺失宣降,闭郁不宣,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从而出现咳嗽、气喘、痰鸣、鼻煽等肺气闭塞的证候;内因素体虚弱,感邪之后由肺而涉及其他脏腑出现心气不足,心阳不能运行敷布全身则致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厥冷;或运血无力则脉微弱而数,出现心阳虚衰之变证;或脾胃升降失司致浊气停聚,大肠之气不得下行,出现腹胀、便秘等证候。治宜调和营卫、益气健脾、止咳祛痰、解痉平喘。
主穴取素髎、少商、耳尖。咳嗽、咳喘甚者加定喘;体虚者加四缝、身柱。小儿由家长抱好,医者先用一手指在其少商、耳尖、定喘、四缝穴位处,力量均匀、柔和地揉按至局部发红、发热,在常规碘酒消毒后,医者左手拇食二指将穴位处肌肉捏起,右手持小号三棱针利用腕力快速、准确点刺一下随即出针(深度约两毫米),接着双手拇、食指由针刺四周向其中心处挤压令出血各3滴,素髎穴如前法用毫针点刺并放血3滴。最后碘酒常规消毒,针刺处撒敷白及粉(白及、儿茶按1:1剂量共研为细面装瓶备用),促进针眼愈合,免留疤痕。取如同香烟粗细的小艾条,悬灸于身柱穴,采用艾条温和灸5分钟。由于小孩肌肤娇嫩,故在施灸时,家长应将一手指放于穴位旁约1.5厘米处测温度,以温热但不灼烫为原则。针灸隔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
方中素髎位于鼻尖部,为督脉所过;少商别名鬼信,手太阴肺经之井穴;耳尖是经外奇穴,三穴共用使内外诸邪随血外泄,可以起到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之功。定喘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为治疗咳喘症的经验效穴。四缝穴为经外奇穴,位于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掌面的第一与第二关节横纹中央露白处。通过点刺放出血样物质可使儿童唾液里的消化酶、胰淀粉酶与胰脂肪酶增加,胆汁分泌量增多,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调和脏腑。身柱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含有全身支柱的意思,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的作用,能通治小儿科多种疾病。在《养生一言》一书中有“小儿每日灸身柱,可保无病”之说。故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是保证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由于身柱有健脑益智的作用,经常施灸也能健全小儿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智能。
列缺针刺方法 列缺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太阳,风府,外关,针刺泻法,疏风散寒,宣肺解表,治疗外感风寒,感冒头痛,痛连项背,项强,恶寒发热等。若风寒偏头痛,加率谷,阳陵泉;风痰头痛,加上星,中脘,丰隆,印堂;项强,加天柱,风门,后溪。
2.配肺俞,合谷,针刺泻法,宣肺止咳,治疗各型咳嗽。若风寒疏肺,加外关,风门;风热壅肺,加尺泽,大椎;痰湿阻肺,加脾俞,太白,丰隆;肝火犯肺,加肝俞,太冲;风痰咳嗽,加太渊;寒饮伏肺咳嗽,加尺泽,风门。
3.配少商,尺泽,合谷,鱼际,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宣肺,利咽止痛,治疗肺热炽盛之喉痹咽痛。
4.配合谷,下关,颊车,外关,风池,针刺泻法,泻火止痛,治疗风火牙痛。
5.配上星,印堂,迎香,风池,针刺泻法,清热宣肺,通利鼻窍,治疗肺经热盛之鼻渊,鼻塞,浊涕黄臭,头额胀痛等。
6.配合谷,风门,风池,肺俞,肺俞针刺补法,俞穴针刺平补平泻法,固表散邪,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汗出恶风,身重乏力等。
7.配照海,神门,内关,太溪,巨阙,关元,气海,针刺补法,滋阴清热,交通心肾,治疗阴虚内热之心烦补眠,口燥咽干等。
8.配身柱,本身,丰隆,鸡尾,太冲,丘墟,针刺泻法,化痰定痫,治疗风痰惊痫。
9.配中极,水道,针刺泻法,清热除湿,利尿止痛,治疗湿热下注之尿血,小便热,阴经痛等。
10.配大椎,至阳,天柱,列缺,后溪,颈部夹脊穴,针刺平补平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肩凝症。
11.配曲池,列缺,阳溪,合谷,针刺泻法,阳溪,曲池加灸,温经散寒,宣痹止痛,主治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肩臂痛,大指,此指痛而不用等。
12.本穴祛风通络,配颊车,地仓,合谷,太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风中经络之口眼㖞斜;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小孩便秘刮痧刮哪里 孩子咳嗽能刮痧吗
孩子咳嗽是可以刮痧的。
刮痧疗法是集穴位刺激,局部按摩,药物外治于一体,通过刮拭局部体表,达到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止咳平喘目的。其平喘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局部刺激作用
通过对局部皮表的直接刮拭,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加速,从而使阳气流行,血运顺畅,营卫调和,达到止咳平喘作用。
2.药物介质的药理作用
刮痧疗法可采用平喘中药制成的药物介质,通过皮肤穴位的吸收,渗透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较明显的缓解解痉,止咳平喘作用。
3.肌肤溢邪排毒作用
通过对人体皮肤进行刮拭,可使局部腠理开泄,郁滞肌表的风,寒,湿,热,痰,瘀等邪读以及内生郁积在经络气血之邪毒从皮腠排泄于外,从而起到排毒抗炎,止咳平喘的作用。
1.急性咳嗽刮痧疗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放痧穴:肺俞,太冲,
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刮拭方法:泻法,太冲,肺俞可放痧。
方义:大椎为诸阳经交会穴,可疏泄阳邪而退热,肺俞,中府相配可调补肺气,止咳化痰;风门主上气咳喘;膻中理气化痰,止咳平喘;太冲可泄肝火止咳;身柱配肺俞可清热宣肺,治疗咳嗽喘疾。
2.慢性咳嗽刮痧疗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肾俞。
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的风门,肺俞,身柱,肾俞,最后刮胸部中府,膻中。
刮拭方法:补法。
方义:大椎为诸阳经交会穴,可疏泄阳邪而退热,肺俞与中府相配调补肺气,止咳化痰;风门主上气咳喘;膻中理气化痰,止咳平喘;身柱配肺俞可清热宣肺,治疗咳喘。肾俞治咳喘少气。
肺炎刮痧刮哪里图示
一、刮痧部位
1.肺炎选督脉的身柱穴,可散热壮阳;
2.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穴,可宣肺解表;
3.可选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可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4.选任脉的膻中穴,可顺气化痰;
5.选手太阴肺经的孔最、太渊穴,可补肺益气、止咳化痰。
二、刮痧方法
1.刮肩部
沿颈肩部肌肉走行,自上而下由后发际刮拭至肩峰,重点加强肩井穴的刮拭。
2.刮背部
沿脊柱,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加强肺俞、身柱穴的刮拭。
3.刮胸部
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膻中穴。
4.刮前臂掌侧
沿手太阴肺经走行,自上而下由孔最穴刮拭至太渊穴,重点加强孔最、太渊穴的刮拭。
三、适应症
适用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为体温呈稽留热或不规则热型,咳嗽呈频发的连续性阵咳,呼吸困难,喘憋,鼻翼翕动,唇周发绀。
建议在小孩用药治疗期间,可以采用刮痧疗法辅助治疗,起到祛风清热、补肺益气、止咳化痰的作用。
人体的“顶梁柱”身柱穴——宣肺清热治咳嗽 如何用身柱穴保健强身
身柱穴位于身体上背部,便于老百姓在家进行自我操作以保健强身。娄必丹教授介绍了几种临床小妙招。
艾灸身柱是通过将灸法的温通、温补作用与身柱的通阳行气功效相结合,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增强抵抗力;尤其对于体质虚弱的小儿来说,作用更为明显,故身柱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认为小孩在七岁以内者,命门主治胸部以下之病,身柱主治胸部以上之病,但凡小儿之病,均可用此二穴来治。
《养生一言草》曰:“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有虫气之小儿,可不断灸之,比药物有效”;《针灸真髓》提出:“小儿疾患,灸身柱可愈,因身柱与大肠有关,可治大肠松弛。疳疾、惊风、虫疾,均可取身柱一穴治愈”。
临床上常采用温和灸方法施灸,通常采取坐位(3岁以下小儿可以由一人抱着,另外一人施灸协同操作来完成)。艾灸时,自然正坐,略向前低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身柱穴,在距离皮肤3-4cm左右的高度进行,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频率为隔日一灸;一周以后可改为每周灸2次,或一周灸1次。
临床上也可跟其他腧穴搭配使用:如易感冒者加风门、肺俞;哮喘者加大椎、风门、灵台;支气管炎加灸风门、肺俞、膻中;长期腹泻者加脾俞、天枢、命门、足三里。
注意事项:
艾灸时注意艾条的高度,避免因温度过高烫伤皮肤,特别是小儿,皮肤娇嫩,不耐热,且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灼热的程度,因此艾灸时应格外小心。在选灸材时小儿宜选用直径较小的艾条、艾灸时间较成人短、间隔宜长。
热敷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通常采用热水袋、中药热敷、盐包热敷等方法。通过利用外界的温热刺激作用来增强身柱穴的功效。
操作要领:患者取俯卧位,将加热的(温度控制在50-60度左右)热敷包放置在患者身柱穴上,留置25-30分钟,期间应随时询问患者皮肤的感觉或检查热敷局部皮肤的变化,如发红起泡时,应立即停止。当皮肤有破损时,不宜采用局部热敷。
操作时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身柱穴周围,检查罐口光滑无缺损后,用钳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一手握罐体,将棉球伸入罐内闪火后即迅速退出,速将罐扣置在身柱穴部位上。
火罐的操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一定的基础技术,以免发生烫伤。对于不会操作火罐的人,也可以选择硅胶负压罐,它操作简便、安全,不会发生烫伤。
操作时将硅胶负压罐罐口紧贴身柱部位,用手指或手掌按压罐柄,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即可吸上,当自觉吸力不够时,可反复按压1-2次以调节吸力。一般留罐5-8分钟,小儿不留罐,操作时应当选择温暖的房间,注意保暖。
娄必丹教授表示:身柱穴不仅能够治疗疾病,也能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学会常用小妙招,自己解决小烦恼,小小身柱穴,呵护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