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1、标准体重
实际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知道标准体重了,怎么知道是不是超重呢?也可以这样计算:肥胖度=(现有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X100% 如果数值在-10%~+10%,为正常;+11%~+19%,为偏胖;大于+20%,为肥胖;-11%~-19%为偏瘦;小于-20%为消瘦。
2、体质指数
BMI=实际体重(kg)/身高(米的平方);BMI<18.5瘦,bni:18.5——23.9为正常,bmi>24——27.9为超重,BMI>28以上的为肥胖。这样自己算算自己的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或者超重、消瘦、肥胖。根据自己的体重看看是否还要减肥!
然而有很多胖人都有各自的认为,胖是富态的象征,是健康的表现。然而正所谓“过犹不及”,任何事物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而一旦超过这个“度”,它就会朝相反得方向转化。胖的过度就成了肥胖病。肥胖不仅在身体上给人严重的伤害,也在精神上给人以沉重的打击。目前,肥胖已经与艾滋病、吸毒和酗酒并列为世界四大生活的难题,被公认为困要人类健康的重要顽症之一。
肥胖都容易患的病有:高血压,导致肺血管阻塞,引发心血管疾病,会使大脑受损,脑猝中与肥胖密切相关,过度肥胖影响智力,导致血脂异常,易患糖尿病,可引起骨关节病,易患脂肪肝,易胆囊炎、胆结石、痛风症,容易腰酸腿痛,会增加白内障的几率,易导致老年痴呆等疾病。
肥胖者若能调整饮食减少能力的摄入,同时增加适量的运动以消耗更多的能量,使体重逐渐减轻。所以肥胖者要有合理的减肥方法。
水肿型肥胖怎么判断
水肿型肥胖怎么判断
一般来说,用手在胖的地方用力按下去,把手拿起来的时候,如果发现手按住的地方发白,并且很长时间才恢复,那是水肿型肥胖的明显症状。当然,也有的水肿型肥胖者水肿现象比较轻,用按压的方法或许无法一下子明显判断出来,这时还可采取下面的方式判断:
1.用手捏自己腰上的肉,如果感觉很松很软,那也属于水肿型肥胖,而感觉硬一点是脂肪型肥胖。
2.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脸比平时要胖了一圈,但经过一天后,晚上又变瘦了,这是水肿型肥胖的表现之一。
3.每天到了下午的时候,发现小腿变得肿,并且摸起来的感觉是硬邦邦的,通常需要活动好一会儿才可以恢复到本来的样子。
4.买回来的鞋子本来是合脚的,但一到下午时感觉变小了,有挤脚的感觉,在办公室常常不得不换了拖鞋来缓解。
5.上午和下午体重不一致,一般来说早晚之间的差异如果达到一公斤以上,就可判断自己有水肿症状了。
6.轻度水肿的肥胖者,每天晚上临睡前口渴喝水,但是睡醒会觉得脚和脸,及身体都有肿胀的感觉。
水肿型肥胖的症状表现
水肿型肥胖主要表现为:食欲一般,但手脚无力;不喜欢运动;吃完饭浑身发软想躺下;嘴里发粘;尿不通;易坏肚子;早晨起来时眼睛浮肿等;四肢沉重、腹部常会有饱涨感,而且手脚肿肿的,尤其是大腿、臀部及腹部。
测试你是否是水肿型肥胖
1.外表看来肿肿、泡泡的;
2.经常处于压力;
3.常熬夜,睡眠不足;
4.每天饮水低于2000CC;
5.喜欢咸、辣、油等重口味;
6.外食一族;
7.嘴馋,爱吃甜点;
8.没有运动习惯;
9.血压偏低;
10.过度减肥;
11.荷尔蒙分泌不正常。
如何判断肥胖男童的性发育是否正常
肥胖儿童的阴茎看起来常常是短而小,家长担心孩子的性发育异常,若 要排除性发育异常可以到专科医院检查,必要时医生会给孩子做HCG激发 试验:即HCG注射前测睾酮水平,肌注HCG 3天后再测睾酮水平,睾酮反应 良好,则无性发育障碍。
儿童肥胖的判断标准
年龄别体重
根据不同年龄体重的正常值来检测肥胖。方法简单,适用于小年龄儿童。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为超重,超过3个标准差为肥胖(有标准表格)。用体重作为判定标准时,还要考虑身高和体型,同一年龄的孩子,身高偏高孩子的体重比偏矮的孩子要重,因此,需同时目测孩子的体型以减少误差。
皮褶厚度
是直接测量局部体脂的一个方法。皮下脂肪厚度与全身脂肪含量的关系与年龄、性别、脂肪堆积量及测量技术有关。成人皮下脂肪占全身脂肪三分之一,在新生儿则占70%~80%。目前国内尚无不同年龄组儿童皮褶厚度正常百分位数可参考。
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m2),此数值在儿童青少年期,随年龄而变化。bmi处于同年龄85百分位以上者为超重。在成年人,1998年who公布的标准为:bmi介于18.5~24.9为正常;25.0~29.9为超重;≥30.0为肥胖。其中30.0~34.9为ⅰ度,35.0~39.9为ⅱ度,≥40.0为ⅲ度。考虑到亚洲人的遗传及环境因素和局部脂肪积聚的特点与欧美人不同,2000年2月,who西太平洋地区肥胖症特别工作组提出了亚洲成人体重分级建议,即:bmi介于18.5~22.9为正常;≥23.0为超重;25.0~29.9为ⅰ度肥胖;≥30.0为ⅱ度肥胖。
身高标准体重
根据不同身高列出相应标准体重作为标准进行评价,该方法是who推荐的普遍应用的方法。身高别体重超过参照人群的20%作为诊断肥胖的界值点。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判断儿童肥胖的标准
一、目测法
单纯性的肥胖症儿童,其脂肪分布特点为:男性主要聚积在头颈、脊背和腹部,女性主要聚积在胸部、腹部、臀部和大腿。目测法就是用眼睛看他们皮下脂肪并加以比较,来判断是否肥胖。
二、体重测量法
1、1—6个月 标准体重(克)=出生体重(克)+月龄×600
7—12个月 标准体重(克)=出生体重(克)+6×600+(月龄-6)×500
2、1—2岁的体重 标准体重(千克)=年龄(岁)×2+8
3、计算标准体重的一般公式: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具体而言,儿童的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 10~19% 为超重,超过 20~29% 为轻度肥胖,超过 30~49% 为中度肥胖,超过 50% 为重度肥胖。
三、皮褶厚度测定法
体重过重和肥胖不完全一样。有的人体重过重确定是脂肪过多,而有的人是因为肌肉发达所致,皮脂厚度可以反映全身脂肪量的多少。所以皮褶厚度能代表皮下脂肪厚度,进一步可推算出身体脂肪量。
皮脂厚度也叫皮褶厚度,可用x线照片、超声波、皮褶卡钳等方法测量。常用的测量部位有三处:
1、肱三头肌的部位:上肢在身体侧面放松下垂,在肩峰与尺骨鹰咀连续的中点、皮褶方向与上臂的长轴平行。成年男性大于10.4毫米,女性大于17.5毫米为肥胖;
2、肩胛下角的部位:刚好在肩胛下角的下端,皮褶方向与脊柱成40度角。正常人厚度为12.5毫米,若大于14毫米为肥胖;
3、腹壁皮褶的部位:腹部从脐旁5厘米处,沿身体横轴方向捏起皮褶测量,成年男性大于15毫米,女性大于20毫米为肥胖。
生长纹和肥胖纹的区别
虽然说生长纹和肥胖纹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但是,这两者引起的原因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引起生长纹出现的原因是因为皮脂下的内分泌紊乱导致的,而肥胖纹出现的原因是人本身比较胖,然后才会长的一种纹路,所以,你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来判断自己身上长的到底是生长纹还是肥胖纹。
生长纹一般来说是比较短而且也比较粗的,还会经常一片一片的出现呢,但是,肥胖纹则是很细很长的,一般来说都是左右两条在一起的,所以说,通过其外形特点你可以轻易的看出来自己身上长得到底是短而粗的生长纹还是长而细的肥胖纹。
生长纹的颜色一般来说都是红色的,但是肥胖纹的颜色则不一样,肥胖纹的颜色一般呈现出的是黑色或者是紫色,颜色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判断差异的方式,所以,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身上的到底是生长纹还是肥胖纹,那么,这个时候不妨尝试通过颜色来做出判断。
判断肥胖的标准是什么
判断肥胖的标准是什么?
严重的肥胖一眼就看得出来,但多数人需要进行身高、体重的测定和体质指数的计算。知道标准体重和理想体重范围的确定方法后,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就没有困难了。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的百分比来衡量:实际体重/理想体重比值(%)=实际体重(公斤)÷理想体重(公斤)′100%。根据这个公式,若结果在90~110%之间,表明体重正常;若在110~120%之间,属于超重;若大于120%,则可诊断为肥胖。反之,若在80~90%之间,属于低重;若小于80%,则属于消瘦。在确认肥胖后,仍可进一步进行分级:若在120~130%之间,为Ⅰ度肥胖(轻度肥胖);若在130~150%之间,为Ⅱ度肥胖(中度肥胖);若在150~200%之间,为Ⅲ度肥胖(重度肥胖);若大于200%,则属于病态肥胖。
2.根据体质指数来衡量:如前所述,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根据此公式,若结果在20~25公斤/米2之间为正常;若在25~27公斤/米2之间为超重;若在27~30公斤/米2之间为Ⅰ度肥胖(轻度肥胖);若在30~40公斤/米2之间为Ⅱ度肥胖(中度肥胖);若大于40公斤/米2,则属于Ⅲ度肥胖(重度肥胖)。关于肥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我们现再用下面的表格加以总结(见表)。
上述两种公式计算简单、实用,因而得以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有时仅靠体重一项指标来判定是否肥胖并不准确,例如一些运动员,因肌肉发达,其体重可能已达到上述肥胖标准,但一般并不将他们列入肥胖行列。为准确起见,有时需采用测定体脂来判定是否肥胖的方法。若男性体脂含量大于25%或女性大于30%,则可诊断为肥胖。
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
正常男性的腰围/臀围之比应小于0.90,正常女性腰围/臀围之比应该小于0.85。超过上述指标的肥胖者,应考虑腹部型肥胖的诊断。
肥胖的检查
肥胖症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除外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继发性肥胖症和对肥胖相关疾病的检查。通过皮质醇节律结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以除外库欣综合征,而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MRI有助于发现由于下丘脑摄食中枢病变导致的肥胖症。3小时葡萄糖耐量试验有助于判断肥胖患者糖耐量状态,血脂、肝肾功能、性腺轴功能、呼吸睡眠监测、心功能评价、肝脏和血管彩超有助于筛查肥胖症患者相关的并发症如脂肪肝、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儿童肥胖标准是什么
我国大多数门诊的衡量标准是按照理想的身高体重标准来计算,但这种判断方式极有可能遗漏矮小的肥胖儿童,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诊断。肥胖病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
3~7岁的体质指数(BMI)指标:
男BMI均值
3岁15.62
4岁15.43
5岁15.52
6~7岁15.58
女BMI均值
3岁15.34
4岁15.02
5岁14.78
6~7岁14.77
体质指数(BMI)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对于大人来说体质指数大于24即是肥胖。而3~7岁的儿童仍处于生长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标准,超过BMI均值则可以判断为肥胖儿童。
3~7岁常规的理想身高体重标准:
男体重均值(kg)身高均值(cm)
3岁15.4399.34
4岁17.76106.27
5岁20.40113.86
6~7岁23.46121.06
女体重均值(kg)身高均值(cm)
3岁14.9097.71
4岁17.24105.50
5岁19.37112.54
6~7岁21.99119.11
理想的身高体重判别方式是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理想体重的10%,即是肥胖病。这也是现今大多数门诊的判别方式。
TIPS:肥胖病的2种类型
肥胖病大体上可以分为单纯性与病理性两种。单纯性肥胖是由父母的养育方式以及孩子的生活习惯不佳所引起的。病理性肥胖主要指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肥胖。单纯性肥胖与病理性肥胖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孩子属于病理性的肥胖,建议就医检查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何判断小儿肥胖呢
1、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小儿,以l岁以内,5~6岁或青少年为发病高峰,患儿食欲极好,喜食油腻、甜食,懒于活动,体态肥胖,皮下脂肪丰厚、分布均匀是与病理性肥胖的不同点,面颊、肩部、乳房、腹壁脂肪积聚明显。腹部偶可见白色或紫色纹。男孩因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掩盖,而被误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
2、体重超过同龄小儿,且身高及骨龄皆在同龄小儿的高限,少数可超过,智力正常,性发育正常或提前。
3、肥胖症小儿常有心理障碍如孤僻、自卑感等,可作为肥胖的起因或维持肥胖的因素之一。
单纯性肥胖者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糖耐量试验和空腹血糖无明显异常。血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均增高。超声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4、严重肥胖者可因胸壁肥厚、横膈抬高、换气困难,造成CO2潴留、缺氧,以致气促、发绀、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称为肥胖性肺心综合征。
儿童肥胖的标准 根据儿童体质指数判断肥胖
体重是衡量肥胖的重要指标,而体重与身高有关,所以表达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常用体重指数来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小儿是否肥胖,可参考下文的BMI均值。
3~7岁的体质指数标准计算:
男 BMI均值 超重 肥胖
3岁 15.7 16.8 18.1
4岁 15.3 16.5 17.8
5岁 15.2 16.5 17.9
6岁 15.3 16.8 18.4
女 BMI均值 超重 肥胖
3岁 15.4 16.9 18.3
4岁 15.2 16.7 18.1
5岁 15.0 16.6 18.2
6岁 15.0 16.7 18.4
7岁 15.0 16.9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