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近视眼怎样鉴别诊断

近视眼怎样鉴别诊断

一、检查方法:

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测定等,并用电脑验光、散瞳检影。还采用角膜地图仪、角膜测厚仪、裂隙灯等检查角膜、屈光间质、眼底、角膜厚度和曲率半径等。

二、鉴别方法:

1、老视:远视和老视是2种不同屈光状态,但由于都用凸透镜矫正,远视力又都好,两者往往被混淆。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戴凸透镜后既可看清远方,也能看清近方,而老视只是由于调节力的减弱,对近方目标看不清,属于一种生理性障碍,戴上凸透镜后虽能看清了近方目标(书、报),但不能同时用此镜看清远方物体,这和近视者戴镜的情况不同。

2、正视:调节力较强的轻度或中度近视眼,可借调节作用自行矫正其近视,对远、近目标均能看清,外观上和正视者无异。鉴别近视和正视可以采用客观检影法进行。

三、诊断方法:

1、轻度近视者,近视力正常,远视力下降,但高度近视,远近视力均下降。

2、高度近视眼球突出,前房深,瞳孔大,乳头颞侧弧形斑,豹纹状改变,后极部脉络膜萎缩,黄斑部变性、出血,玻璃体混浊或液化,视网膜脱离,找到网膜裂孔。

3、辐辏欠佳或有轻度外斜视。

4、检影验光可确诊屈光度数。

5、凹透镜片矫正。具备第1、2、3项即可诊断,兼有第4、5项即可确诊。

甲亢突眼鉴别诊断

一、皮肤及肢端小部分患者又典型对称性粘液性水肿,但并非甲减,多见于小腿胫前下段,有时亦可见于足背和膝部,面部上肢及头部。

二、高代谢综合症。患者怕热多汗,常有低热,危象时可有高热,多有心悸脉速,胃纳明显亢进,但体重下降,疲乏无力。

三、神经系统。患者易激动、精神过敏、舌和二手平举向前伸出时有细震颤、多言多动、失眠紧张、思想不集中、焦虑烦躁、多猜疑等,有时候出现幻觉,甚而亚狂躁症,但也有寡言、抑郁者,患者腱反射活跃,反射时间缩短。

四、眼征。分浸润性突眼和非浸润性突眼后者又称良性突眼,患者眼球突出,眼睛凝视或呈现惊恐眼神;前者称恶性突眼,可以由良性突眼转变而成,恶性突眼患者常有怕光、流泪、复视、视力减退、眼部肿痛、刺痛、有异物感等,由于眼球高度突出,使眼睛不能闭合,结膜、角膜外露而引起充血、水肿、角膜溃烂等,甚至失明。也有的甲亢患者没有眼部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五、生殖系统。女性月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但部分患者能妊娠、生育。男性多阳痿。

六、心血管系统。诉心悸、气促、稍活动即明显加剧。常有心动过速(多系窦性)、心律失常、心脏肥大、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重者有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严重表现。

七、血液和造血系统。本病周围血肿WBC总数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及单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寿命也较短,有时可出现紫癜症,由于消耗增加,营养不良和铁的利用障碍可致贫血。

八、运动系统。主要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少数可见甲亢性肌病。

九、甲状腺肿。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少数不对称,或肿大明显。同时甲状腺血流增多,可在上下叶外侧闻及血管杂音和扪及震颤,尤以腺体上部明显。此体征据特征性,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十、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除影响性腺功能外,肾上腺皮质功能于本病早期常较活跃,而在重症(如危象)患者中,其功能相对减退,甚或不全;垂体分泌ACTH增多,血浆皮质醇浓度正常,但其清除率加速,说明其转运和利用增快。

近视眼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鉴别真性和假性近视,除到医院验光外,简便的方法可在5米远处挂一国际标准视力表,先确定视力,然后戴上300度的老花镜,眺望远方,眼前会慢慢出现云雾状景象,半小时后取下眼镜,再查视力,如视力增强,可认为是假性近视;如视力依旧或反而下降,你可按这种方法每天进行一次,连续重复三天,如视力仍无改善,就可以确定为真性近视。

近视眼会引起许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多数是致盲的,近视度数越高,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我们该如何去正确的诊断近视眼呢?

定期检查远、近视力。可以在家庭置远视表进行自测,学校亦应对学生定期监测视力。如既往正常眼发现视力降低或矫正眼镜效果不佳,应到正规医院眼科作全面的眼部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准确客观地了解眼的屈光状态,又可检测有无近视眼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并排除其他眼病。

正规的验光是矫治近视并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的基础,对青少年学生尤为重要。验光方法有多种,医生一般根据年龄及眼部检查情况决定、推荐不同的验光方法。

散瞳检影验光是较能客观、准确反映眼屈光状态的方法,该方法是用药物使被检眼睫状肌麻痹、瞳孔散大后验光,待瞳孔恢复正常后再试镜,以此确定眼的屈光状态及所需配镜的度数,该方法可同时去除因调节过度造成的“假性近视”。

10岁以下多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10~16岁可用快速睫状肌麻痹剂如复方托品酰胺眼水散瞳,前者瞳孔恢复需要2周,后者一般1天后瞳孔恢复正常。

电脑验光和主观试镜也是常用的验光方法,主要对象是成人或作为散瞳检影验光的辅助方法。

假性近视三种鉴别诊断方法

(1) 睫状肌麻痹法:

在于用睫状肌麻痹药放松调节,使睫状肌松弛,使眼处于静态屈光状态,再查视力及验光确定。用1%阿托品滴眼剂,每日1~2次,连续3~4天;或2%后马托品或0.5%托品酰胺每5~15分钟一次共6次。滴眼前、后分别查小孔镜下裸眼视力,若散瞳后视力不变为真性近视,视力增加为假性近视;验光有近视屈光度为真,无近视屈光度为假。这是公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方法。

(2) 云雾法:

让病人双眼同时戴+3.0D球面镜,看远物持续3分钟,然后去掉右镜片,立即查得裸眼视力,视力进步者为假性,不进步者为真性;再以同法检查左眼。此方法不十分确切。

(3) 动态检影法:

不用散瞳, ①先查双眼远、近裸眼视力。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又无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为鉴别对象。

②暗室内医生和病人面对而坐。

③患者戴试镜架,左右眼前均放+2.25D球镜。

④患者双眼同时注视检影镜上视标(反光镜侧方贴5号字或大、小、上、下等笔划少的字,用检影镜旁裂隙光照明);

⑤作33cm距离同位动态检影。

结果判定:

①患眼各径向均为逆动者为真性近视

②各径向均为顺动或不动,或一径向顺动,另一径向不动为正视或远视。因其表现视力为近视故为假性近视;

③一径向为逆动,另一径向为顺动或不动者为混合性散光。

验光法、云雾法、睫状肌麻痹法以及动态剪影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检查和诊断近视眼的方法。正确诊断,才能合理治疗,才能做到早日康复。青少年,应当十分注重保护自己的双眼,不要让眼睛成为我们的负担。

近视眼怎么诊断

近视眼怎么诊断,近视眼大家都不陌生,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近视眼分为真性和假性近视!主要症状有视力障碍 ,有的可出现眼球突出或眼球凹陷!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下面看下近视眼怎么诊断:

近视眼怎么诊断

检查

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测定等,并用电脑验光、散瞳检影。还采用角膜地图仪、角膜测厚仪、裂隙灯等检查角膜、屈光间质、眼底、角膜厚度和曲率半径等。

诊断

鉴别真性和假性近视,除到医院验光外,简便的方法可在5米远处挂一国际标准视力表,先确定视力,然后戴上300度的老花镜,眺望远方,眼前会慢慢出现云雾状景象,半小时后取下眼镜,再查视力,如视力增强,可认为是假性近视;如视力依旧或反而下降,你可按这种方法每天进行一次,连续重复三天,如视力仍无改善,就可以确定为真性近视。

近视眼如何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2.凹球面透镜矫正,使视力增进。

3.高度近视眼底检查可明确诊断,如高度近视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变性、混浊。

4.可伴有共转性外斜。

视力诊断

对数视力表

即凡近视力≥1.0、远视力<1.0者均属近视(使用的视力表不同,而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如为标准对数视力表,则低常远视力的记录应为<5.0)。年龄男性<0岁、女性<45岁者,近视力正常应为1.5,标难检查距离均为25cm。

屈光诊断

即于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呈现近视屈光(≥-0.25D)者。理论上的诊断标准应为:远视力<1 0="">24mm,调节麻痹下视网膜捡影为近视屈光(最低屈光度至少为≥-0.125D)者。但是,就21世纪初已有的条件与水平来说,如此准确与明确尚难以做到。

眼底诊断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近视,都应检查眼底,可初步估计近视的轻重及真假近视眼。一般有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改变,可诊断为真性近视,其屈光度在-300度左右或更高。有的伴着黄斑变性和出血等,如果眼底正常,可能是轻度近视或假性近视。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可根据眼底镜上的屈光度估计大概的屈光状态。

如果感觉到眼睛视力有下降的现象,就要及时地去检查并采取防治措施,及早诊治有利于视力的维持和恢复。

近视眼的诊断鉴别须知

1.假性近视:通过严格的散瞳验光,合适的散瞳剂选择,可以排除。即1-6岁使用0.5%阿托品眼膏,7-12岁1%阿托品眼膏,验光前三天,每日三次。12岁以上2%后马托品眼膏验光前一日每小时一次共5次或复方托品酰胺眼水5分钟点眼一次,6次后过二十分钟。

2.引起视力低下的疾病:很多眼部疾病都可以引起视力的下降,通过仔细的眼部前后节检查,可以容易排除。

3.圆锥角膜:可通过角膜地形图排除。

4.青光眼:通过眼压监测,视野及眼底视神经检查可排除。

如何正确鉴别真假性近视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视力假性近视是真性近视眼之前的一种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及时缓解,眼睛发生了器质性改变就形成了真性近视。判断真假近视眼需要做散瞳验光。那么,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如何区别?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怎么判断真假近视?

真性与假性近视均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好。假性近视为功能性,多发生于青少年,视力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下降,适当休息后又可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真性近视为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恢复。在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进行屈光检查,可能如下三种情况:

1、真性近视: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屈光度无明显改变。

2、假性近视:使用阿托品后远视力恢复正常,近视状态消失,检影后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如何区别?

(1) 云雾法:

让病人双眼同时戴+3.0D球面镜,看远物持续3分钟,然后去掉右镜片,立即查得裸眼视力,视力进步者为假性,不进步者为真性;再以同法检查左眼。此方法不十分确切。

(2) 睫状肌麻痹法:

在于用睫状肌麻痹药放松调节,使睫状肌松弛,使眼处于静态屈光状态,再查视力及验光确定。用1%阿托品滴眼剂,每日1-2次,连续3-4天;或2%后马托品或0.5%托品酰胺每5-15分钟一次共6次。滴眼前、后分别查小孔镜下裸眼视力,若散瞳后视力不变为真性近视,视力增加为假性近视;验光有近视屈光度为真,无近视屈光度为假。这是公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方法。

(3) 动态检影法:

不用散瞳,先查双眼远、近裸眼视力。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又无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为鉴别对象。另外还可做作33cm距离同位动态检影。

3、混合性近视: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但不视为正视眼。

假性近视是功能性的,由调节痉挛引起,眼轴正常。多见于年龄较小,发病时间较短,屈光度较低的儿童少年。假性近视不应戴近视眼镜,经休息和恰当治疗可以恢复正常。

真性近视是器质性的,由眼轴变长、角膜弯曲等原因决定,与调节无明显关系。多见于年龄较大,发病时间较长,屈光度较高的青少年。真性近视应戴近视镜以矫正远视力。

混合性近视是真性近视附有假性近视成分,既有器质性改变又有功能性因素,经治疗可有部分改善,但了需要用眼镜矫正远视力。

近视散光的鉴别诊断

近视散光的主要表现是视物模糊及视疲劳,可合并有近视或远视,甚至伴有弱视、斜视,散光眼为看清目标,常常需要使用眼内睫状肌的调节作用,来不断地变换焦点。过度地运用调节,睫状肌不能持久地完成这一任务,就会出现眼部疲劳的一些症状。

低度散光者,一般裸眼视力受影响不大,但易出现眼部不适,尤其是在固定的距离作细致的工作时更明显。如长时间写字、阅读、开电视时,就会感到眼睑沉重、双眼干涩、眼球发酸、胀痛。继而可出现视物模糊,严重者出现头痛、头胀、头晕等现象。如果工作不需要精确的视力,常不会出现上述症状。

高度散光者,常出现裸眼视力不良,视物模糊。为得到一较大的视网膜像,看清目标,患者常常有转头动作或斜颈,甚至将看的东西拿到离眼很近的距离,貌似近视。另外眯眼注视也是散光患者的一个体征,以达到针孔或裂隙的作用。

由于散光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多种疾病混淆,导致误诊甚至误治。所以临床上需与下列疾病鉴别:近视、远视、青光眼、血管神经性头痛、副鼻窦炎等引起头痛的神经科疾病。

近视如何鉴别诊断

真性与假性近视均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好。假性近视为功能性,多发生于青少年,视力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下降,适当休息后又可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真性近视为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恢复。

鉴别真性和假性近视,除到医院验光外,简便的方法可在5米远处挂一国际标准视力表,先确定视力,然后戴上300度的老花镜,眺望远方,眼前会慢慢出现云雾状景象,半小时后取下眼镜,再查视力,如视力增强,可认为是假性近视;如视力依旧或反而下降,你可按这种方法每天进行一次,连续重复三天,如视力仍无改善,就可以确定为真性近视。

鉴别诊断方法有如下三种:

(1) 睫状肌麻痹法:在于用睫状肌麻痹药放松调节,使睫状肌松弛,使眼处于静态屈光状态,再查视力及验光确定。用1%阿托品滴眼剂,每日1~2次,连续3~4天;或2%后马托品或0.5%托品酰胺每 5~15分钟一次共6次。滴眼前、后分别查小孔镜下裸眼视力,若散瞳后视力不变为真性近视,视力增加为假性近视;验光有近视屈光度为真,无近视屈光度为假。这是公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方法。

(2) 云雾法:让病人双眼同时戴+3.0D球面镜,看远物持续3分钟,然后去掉右镜片,立即查得裸眼视力,视力进步者为假性,不进步者为真性;再以同法检查左眼。此方法不十分确切。

(3) 动态检影法:不用散瞳, ①先查双眼远、近裸眼视力。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又无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为鉴别对象。②暗室内医生和病人面对而坐。③患者戴试镜架,左右眼前均放+2.25D球镜。④患者双眼同时注视检影镜上视标(反光镜侧方贴5号字或大、孝上、下等笔划少的字,用检影镜旁裂隙光照明);⑤作 33cm距离同位动态检影。

结果判定:①患眼各径向均为逆动者为真性近视。②各径向均为顺动或不动,或一径向顺动,另一径向不动为正视或远视。因其表现视力为近视故为假性近视;③一径向为逆动,另一径向为顺动或不动者为混合性散光。

近视眼如何鉴别诊断

1.老视 远视和老视是2种不同屈光状态,但由于都用凸透镜矫正,远视力又都好,两者往往被混淆。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戴凸透镜后既可看清远方,也能看清近方,而老视只是由于调节力的减弱,对近方目标看不清,属于一种生理性障碍,戴上凸透镜后虽能看清了近方目标(书、报),但不能同时用此镜看清远方物体,这和近视者戴镜的情况不同。

2.正视 调节力较强的轻度或中度近视眼,可借调节作用自行矫正其近视,对远、近目标均能看清,外观上和正视者无异。鉴别近视和正视可以采用客观检影法进行。

弱视诊断鉴别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可诊断。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弱视的诊断需要明确同时伴有引起弱视发生的病因,如前文所述的发生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内的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等病变。

鉴别诊断:

1 首先需要和一些引起视力下降眼部器质性病变鉴别:如眼底发育异常、黄斑区病变、视神经病变等导致的视力异常;

2 也需要与屈光不正,如近视进行鉴别:明显屈光不正引起弱视,但弱视与单纯屈光不正不同,单纯的屈光不正佩戴合适矫正眼镜时视力即可达到正常,而弱视眼即使经过规范验光后,佩戴屈光矫正眼镜时的视力还是低于正常。

3 部分眼部器质性病变可以同时导致弱视的发生,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等:此时患儿视力异常与白内障、角膜白斑等病变有关,但也与这些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视力发育异常有关,所以这类患儿的视力差包括了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视力降低,同时还有由此导致的弱视,因此对这些患儿的治疗就包括针对这些器质性病变的治疗和随后的弱视治疗。

近视眼的诊断鉴别须知

近视眼的诊断鉴别须知:

1.假性近视:通过严格的散瞳验光,合适的散瞳剂选择,可以排除。即1-6岁使用0.5%阿托品眼膏,7-12岁1%阿托品眼膏,验光前三天,每日三次。12岁以上2%后马托品眼膏验光前一日每小时一次共5次或复方托品酰胺眼水5分钟点眼一次,6次后过二十分钟。

2.引起视力低下的疾病:很多眼部疾病都可以引起视力的下降,通过仔细的眼部前后节检查,可以容易排除。

3.圆锥角膜:可通过角膜地形图排除。

4.青光眼:通过眼压监测,视野及眼底视神经检查可排除。

近视诊断鉴别

病理性近视眼易有多种严重并发症,一般通过常规检查即可及时发现与早期确诊,但亦有难度较高者,如近视眼合并青光眼,弱视,视网膜脱离等,特别是在早期,一般易被忽略,故应提高警惕,全面仔细检查,通过视力监测,屈光复查,以及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特种检查方法,以求尽早得出结论。

诊断依据

1、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2、凹球面透镜矫正,使视力增进;

3、高度近视眼底检查可明确诊断,如高度近视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变性、混浊;

4、可伴有共转性外斜。

鉴别诊断

1、老视

远视和老视是2种不同屈光状态,但由于都用凸透镜矫正,远视力又都好,两者往往被混淆,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戴凸透镜后既可看清远方,也能看清近方,而老视只是由于调节力的减弱,对近方目标看不清,属于一种生理性障碍,戴上凸透镜后虽能看清了近方目标(书,报),但不能同时用此镜看清远方物体,这和近视者戴镜的情况不同。

2、正视

调节力较强的轻度或中度近视眼,可借调节作用自行矫正其近视,对远,近目标均能看清,外观上和正视者无异,鉴别近视和正视可以采用客观检影法进行。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这些治疗方法很管用

一.虹膜膨隆型

(1)治疗原则早期手术。

(2)常规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二.高褶虹膜型

(1)早期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同。

(2)高褶虹膜综合征需长期滴用毛果芸香碱。如需散瞳检查眼底,可用肾上腺素能药物,而不使用睫状肌麻痹剂。

三、鉴别诊断

1.虹膜膨隆型

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鉴别,无急性发作史。

2.高褶虹膜型

(1)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鉴别: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无急性发作史及相应体征。

(2)高褶虹膜综合征应与下述情况鉴别:①未切通的虹膜切除伴房角关闭:可见虹膜切除区未切通。②残余周边前粘连所致IOP升高:前房轴深浅,虹膜膨隆。③多发睫状体囊肿而致房角关闭:散瞳后可见睫状体囊肿。④散瞳后而致IOP升高而无房角关闭。

相关推荐

如何诊断麻痹性斜视

诊断 麻痹性斜视的代偿头位,尤其是新鲜病例,常可作为诊断的依据。陈旧的麻痹性斜视,由于有续发的肌肉改变,代偿头位常不典型,甚至消失。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尤其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代偿头位可保持多年不变。重症者可引起眼性斜颈,并发生颈和颜面的肌肉和骨骼的改变。此时需注意与外斜的肌性斜颈鉴别。 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眼科检查,容易确定麻痹性斜视的诊断。 鉴别诊断 1.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的鉴别诊断 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的主要鉴别点是眼球运动是否有障碍,即眼外肌是否有麻痹或部分麻痹。 2.麻痹性斜视与牵

鸡眼的鉴别诊断

系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俗称“肉刺”。长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较易发生,摩擦和压迫是主要诱因。长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较易发生,摩擦和压迫是主要诱因。紧窄的鞋靴或畸形的足骨可使足部遭受摩擦或受压部位的角层增厚,且向内推进,成为顶端向内的圆锥形角质物。 1.跖疣 不限于足底受压部位,表面呈乳头状角质增生,皮纹中断常有黑色出血点,挤压痛明显。 2.胼胝 见于跖部压迫处,不整形角化斑片或条状,表面光滑,边缘不清,行走或摩擦不引起疼痛。 3.掌跖点状角化病 掌跖部多发性孤立和圆锥形角质物,不

近视的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 2、验光检查为近视。 病证鉴别 鉴别真性和假性近视,除到医院验光外,简便的方法可在5米远处挂一国际标准视力表,先确定视力,然后戴上300度的老花镜,眺望远方,眼前会慢慢出现云雾状景象,半小时后取下眼镜,再查视力,如视力增强,可认为是假性近视;如视力依旧或反而下降,你可按这种方法每天进行一次,连续重复三天,如视力仍无改善,就可以确定为真性近视。 相关检查 眼部检查: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可伴有外隐斜或外斜视或眼球突出;高度近视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退行性改变如近视弧形

近视眼的检查与鉴别

一、检查 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测定等,并用电脑验光、散瞳检影。还采用角膜地图仪、角膜测厚仪、裂隙灯等检查角膜、屈光间质、眼底、角膜厚度和曲率半径等 二、鉴别 1、老视 远视和老视是2种不同屈光状态,但由于都用凸透镜矫正,远视力又都好,两者往往被混淆。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戴凸透镜后既可看清远方,也能看清近方,而老视只是由于调节力的减弱,对近方目标看不清,属于一种生理性障碍,戴上凸透镜后虽能看清了近方目标(书、报),但不能同时用此镜看清远方物体,这和近视者戴镜的情况不同。 2、正视 调节力较强

鸡眼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受压处有半透明环状角质斑伴压痛,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跖疣 其表面正常皮纹消失,角质增生呈刺状,可见黑点,多为灰褐色,不限于受压部位,两侧挤压痛明显。 2.胼胝 角质增生面积较大,色黄,触之坚硬,境界不清,疼痛不明显。 3.掌跖点状角化病 掌跖部多发性孤立的圆锥形角质栓,不嵌入皮内,不限于受压摩擦部位。 根据发生在掌跖,呈角质增生性损害,不难诊断,鸡眼与胼胝的主要鉴别点是:鸡眼为呈倒圆锥形角质增生,行走时疼痛明显;而胼胝为扁平片状角质增厚,范围较广,一般不痛,鸡眼与胼

脑膜瘤诊断鉴别

需同脑膜瘤鉴别的肿瘤因部位而异,幕上脑膜瘤应与胶质瘤,转移瘤鉴别,鞍区脑膜瘤应与垂体瘤鉴别,桥小脑角脑膜瘤应与听神经瘤鉴别。 在与胶质瘤鉴别诊断上其发病年龄和视神经增粗的形状较好鉴别,容易与其混淆的是肌锥内形状不规则的肿瘤,因为密度接近,因此在CT上不易鉴别,所以往往需要依靠临床其他方法如超声等鉴别,临床还能见到视神经周围的炎性假瘤,症状和视神经鞘脑膜瘤类似,影像学检查也有相同之处,此时临床炎症的症状和体征非常有助鉴别诊断,但临床上可见双侧视神经鞘脑膜瘤,在鉴别诊断中应注意,据统计双侧视神经鞘脑膜瘤占眼眶

鸡眼的诊断鉴别

本病根据损害特点及好发部位一般诊断不难。应鉴别如下。 1、跖疣:不限于足底受压部位,表面呈乳头状角质增生,皮纹中断常有黑色出血点,挤压痛明显。 2、胼胝:见于跖部压迫处,不整形角化斑片或条状,表面光滑,边缘不清,行走或摩擦不引起疼痛。 3、掌跖点状角化病:掌跖部多发性孤立和圆锥形角质物,不楔入皮内,不限于受摩擦部位。

如何辨别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

真性与假性近视均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好。假性近视为功能性,多发生于青少年,视力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下降,适当休息后又可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真性近视为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恢复。 鉴别诊断方法有如下三种: 1、睫状肌麻痹法: 在于用睫状肌麻痹药放松调节,使睫状肌松弛,使眼处于静态屈光状态,再查视力及验光确定。用1%阿托品滴眼剂,每日1~2次,连续3~4天;或2%后马托品或0.5%托品酰胺每5~15分钟一次共6次。滴眼前、后分别查小孔镜下裸眼视力,若散瞳后视力不变为真性近视,视力增加为假性近视;验光有近视

近视眼应该做哪些检查

近视眼检查项目有哪些,近视眼应该如何检查诊断: 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测定等,并用电脑验光、散瞳检影。还采用角膜地图仪、角膜测厚仪、裂隙灯等检查角膜、屈光间质、眼底、角膜厚度和曲率半径等。 1、老视 远视和老视是2种不同屈光状态,但由于都用凸透镜矫正,远视力又都好,两者往往被混淆。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戴凸透镜后既可看清远方,也能看清近方,而老视只是由于调节力的减弱,对近方目标看不清,属于一种生理性障碍,戴上凸透镜后虽能看清了近方目标(书、报),但不能同时用此镜看清远方物体,这和近视者戴镜的情

眼袋的鉴别诊断

1.单纯皮肤松弛型 以单纯皮肤松弛、皱纹增多为主要表现。 2.眶脂肪疝出型 眶隔后脂肪并无明显增多,但眶隔外的组织松弛,张力降低,形成眶脂肪疝出。 3.眶脂肪增多型 主要表现为眶内脂肪组织增多,同时存在皮肤、眼轮匝肌的松弛,在下眼睑形成明显的松垂、臃肿。 4.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 眼袋表现为下睑缘下方出现水平状隆起的肥厚眼轮匝肌,皮肤无明显松弛,微笑时更加明显,多见于年轻人。实际上,此种形态不属于真正眼袋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