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散步看体质关节差别背手

老人散步看体质关节差别背手

1、血压高,挺胸脯

脚掌着地、胸脯挺起,不要过分弯腰驼背,以免压迫胸部。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快,否则容易使血压升高。最好不要在早上散步,应选择晚饭后。因为一般来说,早晨人体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

2、关节差,别背手

拐杖能减轻身体负重,避免对关节造成二次伤害。此外,尽量少走坡路,穿软底鞋缓冲震感。关节不好的老人更容易摔跌,尤其要避免背着手散步。

3、身体弱,迈大步

这类老人腿脚力量弱,重心容易不稳,平衡能力差,所以要求老人散步时要将双臂甩开,迈大步走,速度由慢到快,可以使得全身都活动开,身体各器官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有效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建议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4、胖老人,走久些

为了增大运动量,达到瘦身的效果,胖老人可以将散步时间延长至一个半小时,每天保证两次。散步时,可以采用快走和慢走相结合的方式。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心脏功能。

5、冠心病,慢点走

患有冠心病的老人,最好慢速行走,多留意心率。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散步的时间和次数要根据身体情况做加减法,稍微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6、血糖高,选好鞋

为了防止脚部意外伤,糖友切勿穿露脚趾的鞋子,更不要光脚走路。最好选择圆头、厚底、透气、合脚、柔软,并且是粘扣的布鞋或休闲鞋。这类鞋子可减少脚部摩擦,防止皮肤损伤。散步前要注意先吃点东西,不能饿着肚子,否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时会因头晕导致摔跤。

心血管患者散步别走太快

散步是简便易行的健身法,也是最适合老人的锻炼方式之一。专家提醒,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散步的讲究也有不同,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要领,才能对健康有益。

关节差,别背手。

拐杖能减轻身体负重,避免对关节造成二次伤害。此外,尽量少走坡路,穿软底鞋缓冲震感。关节不好的老人更容易摔跌,尤其要避免背着手散步。

身体弱,迈大步。

这类老人腿脚力量弱,重心容易不稳,平衡能力差,所以要求老人散步时要将双臂甩开,迈大步走,速度由慢到快,可以使得全身都活动开,身体各器官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有效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建议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胖老人,走久些。

为了增大运动量,达到瘦身的效果,胖老人可以将散步时间延长至一个半小时,每天保证两次。散步时,可以采用快走和慢走相结合的方式。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心脏功能。

老年人散步健身原则

老人散步原则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每天散步成了他们雷打不动的锻炼方式,但康复专家说,散步并不是简单的走走停停,而是颇有讲究的。健康老人散步要遵循时间累计加强度的“3、5、5”原则,即每天30分钟,每次5000—6000米,1周5次。小腿是人的第二心脏,按照这个频率散步,可促使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同时使呼吸顺畅,达到锻炼效果。

患慢性病的老人和体质虚弱的老人,关键看散步后自己是否舒服,膝盖、脚、髋关节是否疼痛,心脏是否有不舒服的迹象。康复专家强调,如果出现不适感,要尽快咨询医生。此外,患病老人在散步时间、姿势等方面还要特别注意。

腰椎管狭窄和患骨性关节炎的老人,因为不能长时间行走,所以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腰部和下肢负担较小的运动。如果要散步,开始时应选择身体能承受的强度和时间,一般以小步快走为佳。

身体肥胖的老人散步时,可适当拉长散步距离和时间,以快走为宜,好使体内脂肪充分燃烧。

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最好挺胸抬头,以免压迫胸部。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以防血压升高。患高血压的老人适合选择傍晚散步,因为傍晚血压相对稳定。

上面就是关于老人散步原则的注意事项,适合老人的减少运动,散步的却是一个特别好的运动,一个运动量不会太大,还有一个就是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对老人身体不会造成伤害。您的建议很好,最后祝您爷爷身体健康。

老人散步时不宜背着手

散步是许多老年人日常的健身方式。

提醒喜欢散步的老年人,散步虽看似普通,却有不少讲究。

注意: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

第一,随意走走停停地溜达,不能算散步。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有氧代谢,就起不到运动的效果,就如同做家务不能算做锻炼一样。健康的老年人,可按 “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比如一位65岁的老人,用170减去 65,那他散步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为宜,最高也不过在125次/分钟范围内。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达到了锻炼效果。

第二,背着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因此不能达到最好的运动效果。如果遇上有石子,坑洼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体,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挺胸、抬头、摆臂,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

注意: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

第三,散步地点要选择好。人体在运动时,需氧量高。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对全身有益。

第四,不要在坡多的地方散步。郭远认为,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老年骨性关节炎,这也与不当散步有关系。爬坡或爬楼梯会导致膝关节负荷过重,加重关节磨损。

老人散步有什么禁忌

运动养生是一个最好的保健方式,只有运动了,身体机能的代谢会加快,促使身体内衰老的细胞等进行代谢出来,这样就可以让人表现出精神焕发的情况了。其中散步是老人很喜欢的一种运动,但是老人散步有禁忌需要注意。那么老人散步有什么禁忌呢?老人进行什么锻炼最好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老人散步有什么禁忌 老人进行什么锻炼最好 老人适合哪种运动健身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老人散步有什么禁忌?

1、忌步伐过大

挥舞手臂,迈着大步,很多人认为这是精神好的表现。然而,迈大步时,往往是大腿带动小腿甩出去,脚“砰”的一下落在地上。用这种姿势走路,脚掌的缓冲力变差,容易加重膝关节损伤。而且脚伸太远,在你和身体前面并不产生任何向前推进的动力。日常走路,用自己最舒服的步幅即可。

2、忌快走后突然停止

如果走得很快,突然停下,会让额外的血液被泵入你的腿部肌肉及心脏,让你感觉头晕和过热。

最好慢慢开始,可以先花5分钟进行热身运动,这会增加血液流向你的腿部肌肉并让血液温暖起来。然后在进行运动。运动即将结束后要慢慢缓和下来。

3、忌手上拿太多的东西

散步时手里不要拿太多东西,手持太多重量可能导致肩膀和前臂受伤。但一定不要忘记带水。每30分钟至少喝1杯水,如果觉得用手拿着麻烦,可以放在腰包里,或用一个保温水壶架承载水瓶。

4、忌屁股扭的幅度过大

走路屁股扭的幅度过大。还有就是落脚点过于重,就给膝盖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应该在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每分钟60~90步。

5、忌踮脚尖走路

踮脚尖走路,其实本意是为了使步伐更美妙,消耗更多的能量,但是由于过于在脚尖上使力。会使膝盖因为脚尖使力的关系而太用力于腿肚上,容易引起疼痛,以及导致脚踝扭伤的情况出现。

散步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量不会较大,对身体的健康也取到很好的保健效果,但是什么事情都需要讲究方法,以上就是有关于不适合老人散步的方式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可以进行借鉴,避免出现这种错误,采取正确的运动方法,这才是对身体最好的做法。

解密老年人散步甩手的秘密

散步是最适合老人的锻炼方式之一。但老人散步也有讲究,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强度,才能对健康有益,达到锻炼效果。

首先,要保证正确的姿势,散步时千万不要弓腰驼背,驼背会破坏身体平衡感,降低运动效果。再次,要做到收腹,否则,无论你走多久的路,都将始终无法达到锻炼腹部肌肉的效果。走路时还要做到挺胸、夹紧臀部等。对于老人来说,还可适当加大散步的步幅,这样才能运动大腿肌肉,避免出现萝卜腿。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王承明告诉记者,患有骨质疏松症及心脏病的老人,散步时可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择中等步幅,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

很多老人喜欢背着手散步,其实散步时应适当甩开手臂,起到一定的平衡身体的作用,防止发生意外跌倒,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散步时摆臂能让行走的效率更高,同时,正确的摆臂姿势能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协调步频、提高腿部动作的效果。因此,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此外,老人散步应尽量选择公园等环境舒适、空气质量高的场所,尽量避免在街道及马路上散步。此外,要避免空腹散步,在散步前要适当吃点食物,但不宜吃得太饱,如果吃得太饱,应休息30分钟后再散步,确保消化道供血,增强消化功能等。

老人散步肩周炎治疗同步

很多老人都喜欢在饭后散散步走走,老人们仅仅只是走路,其实走不不单单只有锻炼身体的作用,我们只要在散步时加点小动作,还能对老年肩周炎治疗及其他一些慢性病有预防的作用,人们行走时保持手臂静止不动和摆臂行走的代谢率有很大差异。散步时摆臂可以让行走的效率更高,相当于以加快20%的速度或身背10千克背包的速度行走。同时,正确的摆臂姿势可以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协调步频,提高腿部动作的效果。摆臂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可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防止老人摔倒,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适合老年人的锻炼方式

老年人散步好处多多

具体谈到老年人散步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还可以加速 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 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最后,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散步的时速为 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因此,散步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

老年人的散步方式

虽然散步是一种和缓的运动,但要想有好的效果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走路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头要正,目要平,躯干自然伸直。这种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步行时 身体重心前移,呼气时稍用力,吸气时要自然。步行的速度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以每分钟走80米左右,防病健身的效果最明显。体弱者要甩开胳膊大步 跨,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才能促进新陈代谢。肥胖者要走远点,长距离疾步走,步行速度快些,可使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充 分燃烧,从而减轻体重。老人散步时要心情放松、百事不思,著装要宽松,鞋子要适脚,同时要注意行路安全。还要量力而行,根据各自身体的承受能力,加快或减 慢行走速度。一旦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情况,就应该停下来歇一歇。

老年人散步需要注意的问题

远离斜坡

由于身体衰老,就要格外注意运动时的安全问题。老年人比较容易出现老年骨性关节炎,这也与不当散步有关系。爬坡或是爬楼梯会导致膝关节负荷过重,加重关节磨损。

环境悠远

现在大家对于健康的生活环境都有很强的愿景,假如您生活的环境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可以选择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散步。人体在运动时,需氧量高。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对全身有益。

姿势正确

运动时有各种各样的讲究,即便是散步也不例外。有的老人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实背着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因此不能达到最好运动 效果。要是遇上有石子,坑洼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体,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摆臂,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

强度适中

散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身体的健康,而要想取得实际效果,就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健康的老年人,可按 “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比如一位65岁的老人,用170减去 65,那他散步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为宜,最高也不过在125次/分钟范围内。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达到了锻炼效果哦。

老年人常见身体问题

很多老年朋友都有这样那样的老年病,因此在散步时也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冠心病患者散步时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餐后半小时后散步为 宜,每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糖尿病患者散步时要特别注意先吃点东西,不能饿着肚子,否则很容易使大脑供血不足,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摔倒。散步时,步 幅可以适当加大,挺起胸脯,甩开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体质虚弱者散步时最好拄个拐杖,以保持身体平衡。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 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肥胖者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最好坚持每天散步2次,每次 一个半小时,以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老人散步姿势看体质

1.体质虚弱者散步时,应适当将两只手臂甩开,步伐迈大些,散步的速度最好由慢到快,这样可以尽量将全身活动开,使全身各器官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有效地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2.肥胖者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些。最好坚持每天散步2次,每次一个半小时。散步时可适当走快些,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3.高血压患者散步时,可尽量使脚掌着地、胸脯挺起,不要过分弯腰驼背,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快,否则容易使血压升高。最好不要在早上散步,而应选择晚饭后。因为一般来说,早晨人体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

4.冠心病患者散步时,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散步最好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后,每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

5.糖尿病患者散步时,要特别注意先吃点东西,不能饿着肚子,否则很容易使大脑供血不足,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餐后散步时,步幅可以适当加大,挺起胸脯,甩开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医师强调,由于每个人的心肺功能不一样,所以散步时要量力而行。根据各自身体的承受能力,加快或减慢行走速度。一旦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情况,就应该停下来歇一歇。

老年人常散步有哪些好处

老人经常散步有什么好处?老人经常散步有利于身心健康,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老人散步的好处。

老从脚下起。合理的有计划地散步,是老年人推迟衰老,增强机体适应力的重要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好处:

1.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2.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3.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4.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5.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

老人散步最好在早上6至8点,因这时空气清新。在新鲜空气里散步,耗氧量等于坐着时的4倍。

老人散步5大误区

1、马路边溜达。

许多老年朋友喜欢早上在马路边散步、慢跑,这非常不可取。马路上有大量尾气,同时还有灰尘等空气悬浮物,长期吸入,会影响人的呼吸、免疫和心血管系统。最佳的散步地点是公园,树木和青草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公园较远,可以选择小区内,或者离马路较远的地方。

2、背着手踱步。

背手散步容易失去平衡,甩开手臂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3、饿肚不喝水。

有些老人习惯起床就下楼散步,结束再回家吃早饭,这种做法存在风险。尤其有糖尿病的老人,散步前一定要先吃东西,否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散步前后还要注意补水,散步前2~3小时内,应该摄入500毫升左右的水。散步结束,心跳恢复平缓后,可以间歇式补水300毫升左右。

4、爱走上下坡。

有些老人散步时专门选择有坡度的路段,想通过增加难度来增强锻炼效果。事实上,最适合老人散步的路况应该是平坦、无坑洼、坡度小、人少的路面。很多老人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爬坡会导致膝关节负担过重,加重关节磨损。一旦选择了固定地段,每天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即可。

5、时间过于久。

有些老人觉得散步时间越长越好,其实是一种误解。对老人来说,户外活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补充过度运动的能量需要,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健康。建议老人每日散步时长掌握在45分钟左右,或者不超过3公里,以身体发热、略微出汗为宜,每天1~2次。体胖的老人可适当延长到60~90分钟,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

人年纪大了,散散步是很有好处的,而合理的有计划地散步,是老年人推迟衰老,增强机体适应力的重要因素。下面一起来看看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吧?

老人散步的五大好处:

一、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二、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三、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四、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五、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

以上就是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的相关介绍,散步的速度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体弱有病的老人,每分钟可走80步,而身体健壮的老人可走120步。散步最好在早上6至8点,因这时空气清新。在新鲜空气里散步,耗氧量等于坐着时的4倍。

老人散步要注意哪些姿势

关节差,别背手。拐杖能减轻身体负重,避免对关节造成二次伤害。此外,尽量少走坡路,穿软底鞋缓冲震感。关节不好的老人更容易摔跌,尤其要避免背着手散步。

身体弱,迈大步。这类老人腿脚力量弱,重心容易不稳,平衡能力差,所以要求老人散步时要将双臂甩开,迈大步走,速度由慢到快,可以使得全身都活动开,身体各器官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有效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建议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胖老人,走久些。为了增大运动量,达到瘦身的效果,胖老人可以将散步时间延长至一个半小时,每天保证两次。散步时,可以采用快走和慢走相结合的方式。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心脏功能。

血压高,挺胸脯。脚掌着地、胸脯挺起,不要过分弯腰驼背,以免压迫胸部。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快,否则容易使血压升高。最好不要在早上散步,应选择晚饭后。因为一般来说,早晨人体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

冠心病,慢点走。患有冠心病的老人,最好慢速行走,多留意心率。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散步的时间和次数要根据身体情况做加减法,稍微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血糖高,选好鞋。为了防止脚部意外伤,糖友切勿穿露脚趾的鞋子,更不要光脚走路。最好选择圆头、厚底、透气、合脚、柔软,并且是粘扣的布鞋或休闲鞋。这类鞋子可减少脚部摩擦,防止皮肤损伤。散步前要注意先吃点东西,不能饿着肚子,否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时会因头晕导致摔跤。

老人怎样散步最养生

首先,要保证正确的姿势,散步时千万不要弓腰驼背,驼背会破坏身体平衡感,降低运动效果。再次,要做到收腹,否则,无论你走多久的路,都将始终无法达到锻炼腹部肌肉的效果。走路时还要做到挺胸、夹紧臀部等。对于老人来说,还可适当加大散步的步幅,这样才能运动大腿肌肉,避免出现萝卜腿。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王承明告诉记者,患有骨质疏松症及心脏病的老人,散步时可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择中等步幅,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

很多老人喜欢背着手散步,其实散步时应适当甩开手臂,起到一定的平衡身体的作用,防止发生意外跌倒,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散步时摆臂能让行走的效率更高,同时,正确的摆臂姿势能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协调步频、提高腿部动作的效果。因此,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老人怎样散步最养生?老人一天选择散步的时间和场所也是有讲究的。老人散步最好在早上6至8点,因这时空气清新。在新鲜空气里散步,耗氧量等于坐着时的4倍。此外,老人散步应尽量选择公园等环境舒适、空气质量高的场所,尽量避免在街道及马路上散步。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老人散步还应当避免空腹散步,在散步前要适当吃点食物,但不宜吃得太饱,如果吃得太饱,应休息30分钟后再散步,确保消化道供血,增强消化功能等。

老人散步有什么禁忌

1、忌马路边溜达

许多老年朋友喜欢早上在马路边散步、慢跑,这非常不可取。马路上有大量尾气,同时还有灰尘等空气悬浮物,长期吸入,会影响人的呼吸、免疫和心血管系统。最佳的散步地点是公园,树木和青草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公园较远,可以选择小区内,或者离马路较远的地方。

2、忌背着手踱步

背手散步容易失去平衡,甩开手臂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3、忌散步饿肚不喝水

有些老人习惯起床就下楼散步,结束再回家吃早饭,这种做法存在风险。尤其有糖尿病的老人,散步前一定要先吃东西,否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散步前后还要注意补水,散步前2~3小时内,应该摄入500毫升左右的水。散步结束,心跳恢复平缓后,可以间歇式补水300毫升左右。

4、忌走上下坡

有些老人散步时专门选择有坡度的路段,想通过增加难度来增强锻炼效果。事实上,最适合老人散步的路况应该是平坦、无坑洼、坡度小、人少的路面。很多老人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爬坡会导致膝关节负担过重,加重关节磨损。一旦选择了固定地段,每天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即可。

5、忌散步时间过久

有些老人觉得散步时间越长越好,其实是一种误解。对老人来说,户外活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补充过度运动的能量需要,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健康。

建议老人每日散步时长掌握在45分钟左右,或者不超过3公里,以身体发热、略微出汗为宜,每天1~2次。体胖的老人可适当延长到60~90分钟,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相关推荐

​老年人保健常识 老人散步有讲究

 体弱的老人要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会摔倒,尤其是在晚上散步时,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和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好与脐部或是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

老年人散步最好不要背着手溜达

散步似普通,却有不少讲究。 第一,随意走走停停地溜达,不能算散步。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有氧代谢,就起不到运动的效果,就如同做家务不能算做锻炼一样。 健康的老年人,可按“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比如一位65岁的老人,用170减去65,那他散步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为宜,最高也不过在125次/分钟范围内。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达到了锻炼效果。 第二,背着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因此不能达到最好的运

老人散步要适当

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是最理想、最方便的有氧运动。如果我们能让散步成为一种习惯,它将大大地改善我们的健康。但是散步不当也会起到反作用。 在慢跑过程中,脚在每次着地时所承受的重量是体重的3—4倍;而在散步的过程中,由于总有一只脚接触地面,因此,脚承受的重量只有体重的1—1.5倍。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常跑步的人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膝伤、踝伤和背伤的困扰,而散步给人体关节和骨骼带来的负担则要轻很多。散步有助于增强心脏和肌肉的力量、降低胆固醇、降低高血压,并有助于治疗糖尿病;能够改善睡眠;增强人的活力和耐力,以及人的整体

老人散步的好处

1、散步第一个好处就是锻炼腰腿,促进下肢的灵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好自然肾就受益;肾主骨,所以散步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2、散步作为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将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动员起来,从而使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肌肉发达、血流通畅,进而减少患动脉硬化的可能性。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3、散步时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略有加深,隔肌上下运动加强,加上腹壁肌肉运动对胃肠的“按摩作用”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会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能力提高。 脾胃是后天

老人饭后散步有哪几个好处

老人散步的好处 1.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2.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3.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4.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5.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

高血压老人早起散步好吗

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体弱的老人最好找个支撑。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 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最好与脐部或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最多两次,每次30—

适合老年人的养生锻炼方式

老年人散步好处多多 具体谈到老年人散步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还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最后,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散步的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因此,散步对于肥胖

老人饭后散步应注意什么

老人吃晚饭可以到公园散散步,不仅悠然自得还能够强身健体。但是对于不同体质的老年人来说,散步时该重视的方面还真的不一样。 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拐杖

老人养生散步谨记四要领

好不要背着手走路 有的老人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实背着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因此不能达到好运动效果。要是遇上有石子,坑洼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体,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摆臂,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 运动量过小不算是锻炼 随意走走停停地溜达,不能算散步。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有氧代谢,就起不到运动的效果哦,就如同做家务不能算做锻炼一样。健康的老年人,可按“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

老人散步可预防肩周炎发生

专家认为,人们行走时保持手臂静止不动和摆臂行走的代谢率有很大差异。散步时摆臂可以让行走的效率更高,相当于以加快20%的速度或身背10千克背包的速度行走。同时,正确的摆臂姿势可以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协调步频,提高腿部动作的效果。摆臂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可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防止老人摔倒,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所以,建议老人散步时可以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式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