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湿疹饮用茵陈蚕砂饮

湿疹饮用茵陈蚕砂饮

[配方]茵陈15克,蚕砂9克,防己、佩兰各10克,土茯苓、忍冬藤各30克,白糖30克。

[制作]

1.以上药物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

2.药包放人瓦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停火,除去药包,在汁液内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食法]每日3次,每次饮150毫升。

[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痒。对湿疹饮用尤佳。

茵陈泡水多久喝一次比较好

建议一周喝2-3次左右即可。

茵陈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挥发油以及多种矿物质元素,适量饮用具有清热利尿、利胆护肝的作用,用茵陈泡水喝,可以治疗水肿、黄疸、湿疮瘙痒等症状,但由于茵陈具有一定毒副作用,所以一般建议茵陈泡水一周喝2-3次左右即可,不宜饮用过量,避免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去湿热的中药处方 脾胃湿热胃脘痛:救必应猪肉汤

救必应:又名米碎木。性寒,味苦,归肺,肝,大肠经,为常用的清热燥湿药。

土茵陈:归脾,肺经,可清暑解表,利水消肿;

救必应,土茵陈搭配滋养脏腑,补中益气的猪瘦肉一同煲汤饮,可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对脾胃湿热造成的胃痛有很好的疗效。也适宜于感冒发热,暑湿泄泻等症。

做法:救必应15克,土茵陈12克,新鲜瘦猪肉200克。将救必应,土茵陈用清水洗净,猪瘦肉洗净切片,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煲约1小时,调味即可,饮汤食肉。

茵陈女人泡水喝好吗

无对应症状时,并不建议女性用茵陈泡水喝。

茵陈虽然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但是如果没有黄疸、尿少、湿疮瘙痒者症状,也没有相关医嘱,并不能擅自饮用茵陈水。因为茵陈性寒,擅自服用可能会引起脾胃虚寒,还可能导致腹痛、腹泻、呕吐等身体不适情况。且女性多贫血,而血虚萎黄者也是不宜用黄疸的。

茵陈泡水一天喝几次

茵陈泡水一天用一份,可以多次浸泡。

茵陈的性味微寒,大剂量会有副作用,因此一天的食用量不能过多,用5到10克就可以了,可以反复冲泡,然后用茵陈水代水饮用,这样可以完全吸收茵陈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很好的作用。

宝宝湿疹是怎么引起的原因 宝宝湿疹的食疗调理

中医的食疗方法可以调理小儿湿疹。

1.菊花茶:菊花10克,开水冲泡饮用,可清热散风解毒。

2.金银花茶:金银花25克煎水,加糖适量饮用,可清热解毒、消肿痛、除疮毒。

3.荷叶粥:粳米50克,先以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取鲜荷叶一张洗净,覆盖粥上,再微煮片刻,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即可,食时加糖少许,可清暑热、利水湿。

4.薏米粥:薏苡二50克以常法煮粥,米熟后加入淀粉少许再煮片刻,再加入砂糖、桂花少量调匀后食用,有清热利湿,健脾和中之效。

5.茵陈陈皮茶:芮陈、陈皮各15克煎水饮用,可加少许糖,有助清热利湿、理气健

脾燥湿。

新生儿湿疹家庭药膳

婴儿湿疹可以用以下药膳治疗或辅助治疗:

1.菊花茶:菊花两钱,开水冲泡饮用,可清热散风解毒。

2.银花茶:银花五钱煎水,加糖适量饮用,可清热解毒、消肿痛、除疮毒。

3.荷叶粥:粳米一两,先以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取鲜荷叶一张洗净,覆盖粥上,再微煮片刻,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即可,食时加糖少许,可清暑热、利水湿。

4.薏米粥:薏米一两以常法煮粥,米熟后加入淀粉少许再煮片刻,再加入砂糖、桂花少量调匀后食用,有清热利湿,健脾和中之效。

5.茵陈陈皮茶:茵陈、陈皮各三钱煎水饮用,可加少许糖,有助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燥湿。

茵陈去湿气吗 什么人不能用茵陈去湿气

1、本身体质虚寒的人群不建议用茵陈去湿气。本身体质虚寒的人群食用茵陈的话,会加重身体的寒凉之气,容易出现拉肚子的情况。

2、脾胃不好的人群不建议食用茵陈去湿气。因为脾胃不好的人群本身消化能力不佳,然后再食用一些性寒的茵陈会出现脾胃功能更弱的情况,影响营养的吸收。

3、有腹泻情况的人群不能用茵陈去湿气。茵陈会加重肠道的滑利性,因此食用之后会出现腹泻加重的情况,对身体健康不利。

4、小孩、老人不建议食用茵陈去湿气。老人和小孩的体质较为虚弱,不建议食用性寒的茵陈来去除湿气,会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

茵陈泡水一天喝几次 茵陈泡水喝有什么禁忌

1、茵陈泡水喝的剂量不可过多,因为茵陈大剂量摄入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的情况,甚至有一些急性病,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用茵陈泡水喝的时候不建议再食用其他性味寒凉的食物,如苦瓜、茭白、海带、绿豆、柚子、桑葚等,会加重身体的寒凉之气,对身体健康不利。

3、用茵陈泡水的时候要注意茵陈的质量情况,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茵陈泡水喝,饮用对身体不利。

4、脾胃寒凉、腹泻、孕妇、月经期女性、小孩、体质虚寒的人群不建议食用茵陈泡水,其寒凉之气会加重身体的不适情况,因此不建议食用。

5、茵陈泡水之后不需要食用泡水后的茵陈,因为茵陈的寒凉之气过重,食用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肝胆湿热喝什么茶好

肝胆湿热的症状主要是以湿热为主,比如肋疼或胀痛、眼睛黄、尿黄、身体黄、发热、口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尖红、舌苔黄。另外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而男性肝胆湿热会出现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那么肝胆湿热喝什么茶好?

1、黄花菜饮。黄花菜(干品)15克。将黄花菜洗净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有清热利尿,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急性黄疸型肝炎。

2、茵陈荷叶大枣饮。茵陈20克、荷叶10克、大枣10枚、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将洗净的茵陈、荷叶、大枣、炙甘草、生姜放入汤锅里,加水2升,先大火煮开后,转入小火共煮30分钟后即成,当茶饮用。清热化湿、疏利肝胆。

3、五汁饮。梨、荸荠(马蹄)、藕、鲜芦根各100克,麦冬50克。上述五味洗净去皮后,使用器械或容器,粉碎绞汁饮用。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功效,适用于慢性肝胆湿热型。

4、蒲公英茶。蒲公英30克,茵陈10克,郁金15克,黄芩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酌情加减。清热解毒、祛湿、疏肝解郁。适用于肝胆湿热、肝气郁结引起的胆囊炎。

5、荠菜车前子饮。荠菜30克(鲜品50克),车前子15克(纱布包)。荠菜洗净,与车前子一同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煎20分钟即成。清热、利水、消肿,尤其适合水肿,伴有小便黄赤短、口干口渴的人群饮用。

6、茵陈蜂蜜茶。茵陈10g,蜂蜜适量。将茵陈用冷开水适量浸泡片刻,而后去掉冷开水,再加入蜂蜜及开水,浸泡饮服。茵陈性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可清热、利湿、退黄,一直被中医临床视为医治黄疸的要药。

7、板蓝根菊饮。板蓝根30克,菊花晶2匙。板蓝根加水煎汤,加入菊花晶饮用,每日1次。有清热疏风,明目解毒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

8、玉米须茶。鲜玉米须30克左右(晒干样约10克)、绿茶10克左右。将玉米须放入盛有绿茶的杯中,冲入沸水250毫升,稍闷一下。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味甘性平,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等功能。

9、郁金清肝茶。广郁金(醋制)10克、炙甘草5克、绿茶2克、蜂蜜25克。上四味加水1000毫升,煮沸1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频频饮之。具有疏肝解郁、利湿祛淤之功效。适用于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及肝癌患者服用。

药膳治疗奶癣

婴儿湿疹可以用以下药膳治疗或辅助治疗:

(一)菊花茶:菊花两钱,开水冲泡饮用,可清热散风解毒。

(二)银花茶:银花五钱煎水,加糖适量饮用,可清热解毒、消肿痛、除疮毒。

(三)荷叶粥:粳米一两,先以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取鲜荷叶一张洗净,覆盖粥上,再微煮片刻,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即可,食时加糖少许,可清暑热、利水湿。

(四)薏米粥:薏米一两以常法煮粥,米熟后加入淀粉少许再煮片刻,再加入砂糖、桂花少量调匀后食用,有清热利湿,健脾和中之效。

(五)茵陈陈皮茶:茵陈、陈皮各三钱煎水饮用,可加少许糖,有助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燥湿。

内分泌失调吃什么食物调理 牛肝粥

牛肝500克,大米100克,丝瓜30克,生甘草3克,白茯苓、茵陈各12克,白芍、白菊花、白僵蚕各9克。白僵蚕、白芍、白茯苓、茵陈、生甘草、丝瓜放入纱布包内,密封好;与其他食材一起入砂锅煮成稠粥,吃肝喝粥,早晚各服一次。

作用:调理女性内分泌的一款食疗粥。

相关推荐

茵陈水去黄疸吗 茵陈洗澡去黄疸的用法

茵陈来洗澡只需要将适量的茵陈放入到锅中,并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15-20分钟左右,然后将烧开的茵陈水与凉水按照一定的比例兑凉就可以用来洗澡了。 但是因为茵陈中所含的药物成分很难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所以用茵陈来洗澡,对于去黄疸来说效果并不是很好,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建议最好还是及时去医院就诊。

茵陈和什么搭配祛湿 吃茵陈的注意事项

1、适量食用:食用茵陈时注意要适量,若过量食用茵陈可能会导致头晕、腹泻等症状产生,发生不适症状时,建议停止食用,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2、人群:由于茵陈的寒性较大,对于体质虚寒或脾胃较差的人群而言,食用后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小孩、老人也不宜食用茵陈。 3、低血压者不宜服用:茵陈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本身血压较低的人群不建议食用,若长期大量服用容易引起患者的血压降低,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除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茵陈清热利湿发表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等功效,临床上常用来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症。将茵陈与蒲公英一起制成蒲公英茵陈,可以更好的发挥除湿热解毒功效。 除湿药膳方: 材料:嫩茵陈50克,新鲜蒲公英3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蒲公英和茵陈分别洗净后,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后,去渣留汁,加白糖适量调匀后服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尤其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热者有益。 注意: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茵陈,都要抓住采收最佳时机,不要到茵陈“当柴烧”时

胡豆的治疗偏方

1.水肿:陈蚕豆(至少3年)煎汤喝水;或陈蚕豆(数年者最好)120克,红糖90克,将蚕豆带壳和红糖放砂锅中,添清水5茶杯,慢慢熬煮至1茶杯服下;或蚕豆60克,冬瓜皮60克,水煎服。 2.痢疾:蚕豆60克(炒黄),百草霜30克,同炒以起烟为度,加米汤煎服。初起者不宜用。 3.秃疮:鲜蚕豆捣如泥,涂疮上,于即换之。如无鲜者,用干豆以水泡胖,捣敷亦效。 4.湿疹:将蚕豆皮烘焦,研极细过筛,香油调敷,每日1次. 5.产后风:蚕豆皮15克,焙黄为末,黄酒送下。 6.高血压:蚕豆花15~30克,开水泡,代茶,久服始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

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消风散加减:荆芥15、防风12、牛蒡子10、苦参30、蝉衣10、石膏10、知母15、木通10、银花25、连翘15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15、桂枝12、白芍10、羌活10、赤芍10、独活9、防风5、荆芥9、浮萍10、炙草6、生姜15、白藓皮10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20、苍术10、白术15、厚朴10、山栀9、茵陈20

肝胆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三味茵陈

材料:茵陈15克,薏苡仁20克,白菊花5朵。 做法:将茵陈,薏苡仁洗净,入砂锅加水适量,煮沸后小火煮至剩1碗时,加入几朵白菊花烧沸即可,每天1剂。 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等功效,薏苡仁健脾除湿益气,美白肌肤,可强化茵陈的保健除湿效果,菊花清肝胆热,明目。 三者同用,有保肝,利湿,退黄的作用,对于肝胆湿热的进一步发展有抑制作用。

婴儿身上红癣如何护理

皮肤癣病是由于皮肤受到皮肤癣菌(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真菌吃皮肤表面角蛋白,以它为营养。最初会出现水疱或丘疹,从中心逐渐向周围等距离扩散,呈环状、半环状,边界清晰,中间轻,有自愈倾向,俗称“钱癣”。 皮肤癣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而这类皮肤癣病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多见,春夏季是好发季节。医学上根据皮肤癣菌侵犯的部位不同,将其分为头癣、足癣、手癣、体癣和甲癣。 皮炎湿疹与癣病的区别,最具特征性的是:前者一发一大片,且边界不清;后者面积都很小,呈环状,边界清晰。 在护理有湿疹的婴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原发性痛经食疗

1、寒凝血淤,经期怕冷,可温经祛寒。 食疗方:当归羊肉煲 配料:当归6克、肉桂1.5克、陈皮3克、羊肉250克。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陈皮、当归同放入煲内焖煮至烂,放入肉桂煲10分钟,调味食用。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养血,调经止痛。适宜于腹部冷痛,精神疲乏,四肢不温者。 2、气滞血淤,精神压力大,抑郁,心情不好的,可行气化滞。 食疗方:砂仁猪肚汤 配料:砂仁10克、田七9克、猪肚100克。 做法:将猪肚用沸水洗净,刮去内膜,去除气味,与砂仁、田七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烧沸后文火煮约2小时。调味后

如何赶走宝宝冬季湿疹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常见的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主要原因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宝宝湿疹的发生,与食的关系很大。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过敏(湿疹)相对较少,而喂普通婴儿奶粉的宝宝,过敏(湿疹)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普通婴儿奶粉中含有大分子的异体牛奶蛋白,有些宝宝不能耐受这样的蛋白质,所以出现了过敏(湿疹或食物过敏),这些宝宝将来出现其他过敏

茵陈蒿的营养价值

滨蒿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香芹酮、对-聚伞花素、苎烯、紫苏烯、α-水芹烯、百里香酚、α-、β-蒎烯、松油醇-4、马鞭草酮、萘、芳甲基苯乙酮.另含滨蒿素、对羟基苯乙酮及绿原酸等.菌陈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月桂烯、苎烯、桉油精、α-蒎烯、莰烯、α-姜黄烯、达瓦酮、茵陈炔酮、丁香酚、异丁香酚、萘、苯甲醛、龙脑.另含茵陈色原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即滨蒿素).另据报道,从茵陈蒿地上部分分得茵陈蒿素A、B。 1、茵陈中所含的香豆精、对羟基苯乙酮有降压作用;茵陈煎剂具降酯作用。茵陈还具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