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久病卧床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老年久病卧床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1.医学康复 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重视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争取早下床。①防治感染,主要是肺炎、尿路感染,注意营养代谢,做好支持治疗。②防治褥疮,加强对大小便浸润部位的管理,定时翻身,及时更换垫单,保持局部清洁。③及时处理神经性膀胱、尿路结石或尿闭。④出现精神障碍时应进行管理和治疗,以免成为荒废状态,妥善处理老年性痴呆。⑤加强锻炼,要千方百计使卧床老人进行活动与锻炼,如逐步开始运动训练,装配矫形器以改善活动能力。并教育家属和陪人,为了使疾病得到康复,要鼓励老人自己做日常生活活动,不要代劳。

2.心理康复 卧床老人常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痛苦、恐惧、忧郁、焦虑甚至愤怒的情绪,此时,除躯体治疗外还有必要重视心理康复。即通过语言、感情、举止、言行使病人了解发病的原因及有关因素,影响和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行为,树立起对病残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改善和消除病人的病理心理状态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与功能障碍,使形神相印、精神躯体统一,充分发挥精神对躯体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最终达到减轻残疾或促进治愈病残的目的。其手段包括情志相胜、心理开导、心理暗示和行为疗法等方法。

老年久病卧床应该如何预防

老年人久病卧床应立足于预防。有些本来是轻症的疾病,由于没有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导致老年人卧床不起。老年人一般体力较弱,其恢复力、意志等各方面都比青年人差,而风险也多,故稍有一点小病也有过于谨慎从事的倾向,结果造成不必要的长期卧床→废用综合征→全身症状恶化、合并症→使卧床时间更加延长的恶性循环。因此,越是老年人越应及早离床,预防久病卧床。

具体方案是:①预防原因和诱因,主要预防脑卒中和骨折。②防止人为制造的长期卧床,老年人卧床休息后要强调早活动、早下床,过度安静有不良后果。③康复训练应及早进行,至迟也应在发病后1周开始。④康复应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不能仅限于一般康复训练。⑤早起换衣、吃饭等日常生活不应躺在床上进行。⑥改善居住环境,用好各种机器,如靠背架、床边便坐、轮椅等,以避免发生复合性残疾。⑦积极利用社区保健福利设施,做好康复训练,及(或)参加日间医院,以维持日常生活能力,借以预防久病卧床。

为什么会便秘

1.燥热内结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这种便秘又称为热秘。

2.气机郁滞 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致使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3.津液不足 久病、产后、老年体衰、气血两虚;脾胃内伤、饮水量少,化源不足,病中过于发汗、泻下伤阴等。气虚则大肠转送无力,血虚津亏则大肠滋润失养,使肠道干槁,便行艰涩,所以称为虚秘。

4.脾肾虚寒 年高久病,肾阳虚损,阳气不运则阴邪凝结;或素有脾阳不足,又受寒冷攻伐,而致脾肾阳衰,温照无权则寒凝气滞,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难,称为冷秘。

(1)生活习惯不良:

①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忽视正常的便意,日久引起便秘。

②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食物纤维,由于纤维缺乏令粪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

③液体量摄入不足。

④肥胖,不活动,特别是因病卧床或乘坐轮椅,缺乏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就不容易排便。

(2)药物的作用:调理药物治疗便秘,从内里改内分泌失调的现象,调理肠胃蠕动,治疗好便秘。另外还可以用一些主要有含钙、铝的抗酸剂、麻醉镇痛剂、抗胆碱能药物、抗惊厥剂、抗抑郁剂、硫酸钡、铋剂、利尿剂、治疗巴金森氏病药物、神经节阻断剂、补血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砷、铝、汞、磷等金属中毒,肌肉麻痹剂或长期滥用泻剂。

肺栓塞的诊断标准 病史

有创伤、骨折、长期卧床、血栓性静脉炎以及妊娠和分娩等病史。有远端静脉发生血栓、脂肪栓、羊水栓、菌栓、瘤栓、空气栓的可能性,常有久病卧床后突然离床活动或胸腹腔用力过度等诱因。

肺炎发作了有什么症状 吸入性肺炎

多见于久病卧床的病人。经常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及心动过速或发热、咳嗽、咳痰等类似细菌性肺炎的症状。

便秘的有关概述

服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

1.燥热内结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这种便秘又称为热秘。

2.气机郁滞 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致使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3.津液不足 久病、产后、老年体衰、气血两虚;脾胃内伤、饮水量少,化源不足,病中过于发汗、泻下伤阴等。气虚则大肠转送无力,血虚津亏则大肠滋润失养,使肠道干槁,便行艰涩,所以称为虚秘。

4.脾肾虚寒 年高久病,肾阳虚损,阳气不运则阴邪凝结;或素有脾阳不足,又受寒冷攻伐,而致脾肾阳衰,温照无权则寒凝气滞,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难,称为冷秘。

老年久病卧床病因

1.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老年人久病卧床的首要病因(占50%以上)。①重症脑卒中:患严重脑血管意外的老年人经过急性期治疗后,虽挽救了生命,却遗留下神经缺损症状,影响肢体活动功能,包括失认、失行,深部知觉障碍所致的共济失调,双侧瘫痪或重症弛缓性瘫痪。这种情况往往无改善或几乎无改善的希望,从而使病人长期卧床。②脑卒中合并其他疾患:某些脑血栓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虽遗留轻瘫,但在此基础上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进行了下肢截肢术,使病情加重而致长期卧床,这种情况称复合性残疾。

2.骨、关节疾病 以下疾病可引起久病卧床。①骨折:骨折也是老年人长期卧床的主要原因之一(占20%)。在卧床老人中,由跌倒所致的股骨颈骨折最多,其次是股骨、肱骨、肋骨、脊椎与胫腓骨骨折,骨折后进行石膏固定、卧床休息很容易促使肌肉或骨萎缩,造成关节挛缩或强直状态,使病人卧床不起。②骨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糖尿病骨关节病等发展至晚期引起关节变形、强直,使病人活动受限进一步导致卧床不起。

足根骨刺是如何产生的

1,跟骨骨骺炎:本症只发生于跟骨骨骺出现到闭合这段时间内,跟骨第二骨化中心从6-7岁出现,13-14岁逐渐闭合,所以本病多发生在少年发育生长期。,

2,跟腱止点滑囊炎:主要因穿鞋摩擦所致,尤其是女性经常穿高跟鞋,鞋的后面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发生本病。

3,跟骨下脂肪垫炎:一般患者有外伤史,多因走路时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路伤,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

4,跖筋膜炎:本病因长期的职业关系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距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其起点处因反复牵拉发生充血、渗出,日久则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5,肾虚性跟痛症:年老体弱或久病卧床,肾气虚衰,则骨萎筋弛,现代医学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而致。

老年人脚痛是什么原因

一、跖底痛:

多见于身体虚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发生。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防治的方法是经常将五趾并拢屈曲,以五趾尖和脚后跟着地走路坚持锻炼下去使脚弓早日形成便可减轻。也可在鞋底的中间钉上一块1厘米高、2厘米长、3厘米宽的硬橡皮垫。走路时脚心卡在硬橡皮垫上,使身体的重量不完全落在跖骨上,即可减轻跖底痛。

二、腱膜炎:

老年人的跖腱膜弹性较差,功能降低,如果剧烈跑跳、长时间走路以及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容易发生炎症。防治的方法是老年人不要剧烈跑跳,多用热水洗脚,平时尽量踮着脚尖走路,病情严重的请医生用强地松龙配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相关推荐

突然头晕血压低是怎么回事

无论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压收缩压低于100mmHg,那就会形成低血压,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大多为慢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据统计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 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如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②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

临床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法效果显著吗

根据病因治疗老年痴呆: 专家认为,老年痴呆症状是因每个痴呆老人的情况不同,所以选择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来说,需要强化记忆,不要让老年痴呆患者单独外出以免走失。在室内反复带患者辨认卧室和厕所,亲人要经常和他们聊家常或讲述有趣的小故事以强化其回忆和记忆。如能坚持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对治老年痴呆起到一定的帮助。 临床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法效果显著吗?并且,可以尝试根据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和文化程度可教他们记一些数字,由简单到复杂反复进行训练。亦可把一些事情编成顺口溜,让他们记忆背诵。亦可利用玩扑克牌玩

​引起老有脚痛的疾病有哪些

一、跖底痛:多见于身体虚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发生。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防治的方法是经常将五指并拢屈曲,以五指尖和脚后跟着地走路坚持锻炼下去,使脚弓早日形成便可减轻。也可在鞋底的中间钉上一块1厘米高、2厘米长、3厘米宽的硬橡皮垫。走路时脚心卡在硬橡皮垫上,使身体的重量不完全落在跖骨上,即可减轻跖底痛。 二、趾外翻: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主要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脚趾疼痛,拇指端明显向小

老年痴呆总是丢三拉四该怎么治疗才好

1、智力训练:根据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和文化程度可教他们记一些数字,由简单到复杂反复进行训练;亦可把一些事情编成顺口溜,让他们记忆背诵;亦可利用玩扑克牌玩智力拼图、练书法等,以帮助患者扩大思维和增强记忆。 2、强化记忆:不要让老年痴呆患者单独外出以免走失。在室内反复带患者辨认卧室和厕所,亲人要经常和他们聊家常或讲述有趣的小故事以强化其回忆和记忆。如能坚持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可能有成功的希望。 3、训练生活:亲人要手把手地教老年痴呆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整理床铺等以期生活能够自理。 4、药物

怎么治疗内痔好

1、糖尿病患者得内痔疮后,应将痔的轻重与糖尿病的轻重结合考虑治疗。最好是等待病情稳定后再选择适宜的治痔疗法。 2、中风病人因病后肢体活动功能受限,久卧久坐易生痔疮。对于轻度瘫痪或半瘫痪在拐杖帮助下可下地活动者,采用早期预防和治疗的原则,如适当运动和根据 病情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疗法等;对于重度瘫痪完全卧床的患者,不论痔的症状的轻重,均以内服、外用药物保守治疗为宜。 3、小儿内痔的发病率低,治疗宜采用中药外治等简便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平时多注意调整饮食,让小儿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蜂蜜;便后或临睡前用温水清洗肛 门

老年痴呆的治疗用药

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治疗阿兹海默病的首选药,适用于轻、中度阿兹海默病。常用的包括多奈呱齐(donnezepril)、加兰他敏(galantamine)、利伐斯的明(rivastigmine),副作用不大,主要为胸闷、恶心呕吐及头痛。肾衰竭或肝病病人不宜使用。 2、n-甲基-d-天冬氨酸拮抗剂美金刚(memantine)——最近一项研究已确定美金刚能有效地延缓中度老人痴呆症病情的发展。 3、抗精神病药——有行为问题如攻击行为、躁动不安时,可用氯丙嗪、硫利达嗪。 4、减缓阿兹海默病的药——常用的有

脚后跟骨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工作因素 由于职业因素,某些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在硬地面上站立,行走,使距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其起点处因反复牵拉发生充血、渗出,日久则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2、生活因素 主要是由于穿鞋不合适摩擦所致,尤其对于女性,经常穿高跟鞋大大增加了鞋跟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炎、增大从而导致该病。 3、外伤 一般的患者都有外伤史,若是鞋底较薄,走路时不注意被路面上的石子所伤,会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 4、足部退行性变 一些老年人身体虚弱或久病卧床,足部因不经常解除地

老人脚痛是怎么导致的呢

一、跖底痛:多见于身体虚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发生。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防治的方法是经常将五指并拢屈曲,以五指尖和脚后跟着地走路坚持锻炼下去,使脚弓早日形成便可减轻。也可在鞋底的中间钉上一块1厘米高、2厘米长、3厘米宽的硬橡皮垫。走路时脚心卡在硬橡皮垫上,使身体的重量不完全落在跖骨上,即可减轻跖底痛。 二、趾外翻: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主要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脚趾疼痛,拇指端明显向小

如何有效克服老年失眠症

老年失眠症的症状通常有:失眠多梦、易醒、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不深、不熟等,如何克服老年失眠症呢?专家认为老年人身体脆弱,治疗老年失眠症最好从生活调理入手,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些调理和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方法。1)维持合适的睡眠环境有效预防老年失眠症:遵循有规律的睡眠时间表。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同一时间起床。应有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卧室保持光线黑暗和安静室内温度不宜过冷过热,湿度不宜过高、过低,睡前开窗通气,让室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但应防感冒。 2)选择卧具克服老年失眠症:老年人易生骨关节疾患应避免睡棕绳床,以木板

防止老年人胃下垂的措施

胃是人消化的中药部位,专家介绍说:老年人最怕发生胃病,老年人消化不好就会影响身体的健康问题,那么老年人要如何预防胃下垂发生呢?老年人预防胃下垂有什么措施吗? 胃下垂是指胃的正常位置下移,胃下缘达骨盆(正常应在肚脐水平)而言。本病好发于老年人、产妇、瘦长体型者、长期卧床少动和患消耗性疾病体质衰弱的人,常与其他脏器(肝、肾、结肠等)下垂并存。 胃下垂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加强腹肌锻炼,增强腹肌张力;少食多餐,食后平卧;放置胃托,借助外力将胃托高;服用胃动力药,加强胃蠕动功能,避免食物在胃内过久停留;对症治疗,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