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阴的意思是什么 至阴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至阴的意思是什么 至阴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1、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按揉至阴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治头痛。
2、艾灸疗法:至阴穴,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
3、针刺方法:至阴穴,1、浅刺0.2寸,局部胀痛;2、三棱针点刺放血。
至阴的准确位置图 至阴穴保健按摩方法
用手指指腹垂直按压,拿捏本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体内废物排泄。
至阴的准确位置图图解 至阴穴的作用及功效
刺激至阴穴具有清火泄热,通窍止痛的作用,能够帮助纠正胎位,在女性难产的时候,还具有催产的作用。此外,对缓解治疗皮肤痛痒,头痛,目痛,鼻塞,鼻衄,半身不遂,足关节炎等疾病,具有良好的调理,治疗作用;还能缓解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
膀胱经的作用 敲打膀胱经疏通内脏健康
敲打膀胱经疏通内脏健康,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项强、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後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膀胱经就如同城市中的各种排污管道,汇聚多处的污水,最后到达膀胱储存后排出。
1、在膀胱经中,睛明穴(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应该是女性朋友的最爱。因为睛明穴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而长期坚持按摩睛明穴可祛除皱纹。用食指按住双侧睛明穴,每秒做强按压一次,要天天坚持才有效果。
2、膀胱经上的至阴穴是一个妇科要穴。此穴位于足小趾的外侧,古书《医宗金鉴》中记载这个穴位可以用于治疗因为胎位不正造成的难产。曾听一个女中医谈到至阴穴的效果时,现身说法地讲到,在她怀孕时胎位不正,灸过至阴穴后就正了,不料过两天检查时发现又不正了,只得再灸,又灸了三次,小宝宝才老实了,终于顺产了。其他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更年期综合征及乳痈、乳癖等,采用针灸至阴穴可获得一定功效。
胎位是横位怎么办 艾灸至阴穴
可以用艾草熏灸小脚趾外侧至阴穴的方法,通过疏通经络达到自行转胎。至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小趾指甲的外侧大约两毫米,《医宗金鉴》《针灸学》里都记载了这个穴位可以用于治疗因为胎位不正造成的难产。
至阴的意思是什么
1、至阴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井(金)穴。
2、穴义: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3、至阴。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至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故名至阴。
4、膀胱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有孔隙与体内相通,为膀胱经体内与体表的气血交换处,故为膀胱经井穴。
5、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主要是体内输出的温热水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凉,表现出肺金之气的秋凉特征,故其属金。
至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至阴穴取穴时应伸直足小趾,先找到外侧足趾甲角处,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角。
至有尽,到的意思,穴当足小趾外侧,为足太阳脉气终止处,由此交给足少阴肾经,表示阳气已尽,阴气将起。至阴穴属膀胱经,位于足小趾,为膀胱经之井穴,五行属金,金生水,为本经母穴,又直接与肾经相接,故可调补肾与膀胱经气,胞脉系于肾,刺激该穴位可温暖下缘,助胞脉运行气血,加强胎儿的运行能力,纠正胎位,以治疗难产,胞衣不下,根据上病下取的原则,“头面之疾针至阳”,此穴可疏风清热,治疗头面风热之疾。
针灸可以治疗胎位异常吗
1胎位异常概况
胎位是指分娩前胎儿在子宫里的位置。胎儿出生前在子宫里的姿势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孕妇是顺产还是难产。胎位异常(也称胎位不正) 是指妊娠30周后,胎儿在子宫腔内先露部分不是头部,而是胎儿的其他部分(臀位、横位、复合先露位、胎头异常等)者,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产妇分娩时枕前位(正常胎位)约占90%,而胎位异常约占10%,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居多,占6%-7%,有胎头在骨盆内旋转受阻的持续性枕横(后)位。有因胎头俯屈不良呈不同程度仰伸的面先露,还有高直位、前不均倾位等。临床多数学者认为臀位是产科最常见的异常胎位之一,且容易发生脐带脱垂和后出胎头分娩困难,围产儿死亡率及产伤所致各种障碍比头位分娩高数倍。由于剖宫产率的增高,使臀位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率逐年降低,但剖宫产仍存在较大危险。对母婴的伤害依然不可忽视。在强调自然分娩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最安全的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引起围产儿死亡的胎位不正发生率。是临床医师始终关注的问题。现代妇产科学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口服平滑肌松弛剂后令患者取膝胸位,术者双手掌面置于子宫体两侧,轻轻推动胎体同时配合徒手辅助胎体转位的方法,不成功者再行外倒转术,孕妇取仰卧臀高位,术者双手置于下腹先露屈侧,借助孕妇深呼吸动作将胎臀推出盆腔,同时继续旋转将胎头沿俯屈姿势推人盆腔;仍未成功者行双合外倒转术,术者食指、中指置于阴道穹窿部,勿刺激宫颈,上推胎臀,另一手置下腹先露一侧,将其推出盆腔。当阴道内手指感空虚时,抽出双指,继续旋转为头先露。矫正后。下腹毛巾垫腹带包扎固定胎位7-14 d,并限制术后活动。此法疗效欠佳,痛苦大,疗程长,与之相比,祖国传统针灸疗法对于该病有着绝对的优势。
2针灸治疗胎位异常的常用方案
祖国医学对胎位异常的认识多以孕妇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天力促胎调转,或孕后肝郁不舒。气机失畅,胎儿不得回转,以致胎位不正为主。矫正胎位异常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针灸疗法同时配合内服汤剂,疗效甚佳。常用的针灸方案有以下几种。
2.1针灸有效穴位
2.1.1方案一治法:调理胞宫气血。多用灸法,毫针平补平泻。常用穴位:至阴、三阴交、合谷。常用操作方法:嘱孕妇放松裤带,平卧于床上,或坐在靠背椅上。采用艾条灸双侧至阴穴15-20 min,每日1-2次,直至胎位正常,亦可针刺三阴交、至阴。
2.1.2方案二常用穴位:少泽、尺泽、至阴、三阴交。常用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膝,松解腰带,常规消毒后,以1寸毫针针刺少泽、尺泽、至阴,入针2-3分。调针略和气后,以艾条灸双侧三阴交穴。留针及艾灸30min,7 d为1疗程。
2.2压贴耳穴选穴: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脾、肝、腹。常用操作方法:用火柴棒头在耳部子宫、交感、皮质下、肝、脾、肾、腹相应穴位上找到敏感点,用75%酒精或碘伏棉球消毒皮肤,将王不留行籽放在0.25 cm*0.25 em的胶布上贴压在上述敏感点穴位上固定。每3-4 d更换一次,左右两侧耳穴轮换贴压,每日旱、中、晚饭后约30 min,依次用指压穴15 min。每晚临睡前放松腰带。取半卧位再按压耳穴一次。
2.3针灸有效穴位配合膝胸卧位矫正常用穴位:至阴、三阴交。操作方法:取膝胸卧位姿势。令孕妇排空小便,松开腰带,俯卧跪在床上,膝关节呈 90度角,胸部俯贴于床面上,以乳房着床面为度。双上肢、肘关节屈曲,置于胸前两侧的床面上,承担着身体的一定的重量。同时点燃艾条2支,由家人协助分别温和灸双侧至阴穴(足小趾趾甲角外侧),1次15-20 min,每日2次,至局部有灼痛感,7 d为1疗程。
2.4其它
2.4.1艾灸配合至阴穴压豆治疗方法:孕妇仰卧位,腰带放开,保持心情平静。用艾条同时灸双侧至阴穴,先远后近,先温后热,辩证施量,以使孕妇产生较平常频繁且强劲的胎动为止,随即将王不留行籽按压在双至阴穴上,以胶布固定。并于当晚睡前揉压穴位3-5 min,次日复查。如未矫正,可重复上述灸疗。以3次为限。
2.4.2氦一氖激光穴位照射至阴穴治疗方法:运用现代的低能量氦一氖激光技术,施行穴位照射,用氦一氖激光发生器,将其功率选择到5 mW,光斑直径为1mm,照射双侧至阴穴。照射距离20cm,每次照射10 min,每日1次。
至阴的准确位置图 至阴的功效作用
至有尽,到的意思,穴当足小趾外侧,为足太阳脉气终止处,由此交给足少阴肾经,表示阳气已尽,阴气将起。至阴穴属膀胱经,位于足小趾,为膀胱经之井穴,五行属金,金生水,为本经母穴,又直接与肾经相接,故可调补肾与膀胱经气,胞脉系于肾,刺激该穴位可温暖下缘,助胞脉运行气血,加强胎儿的运行能力,纠正胎位,以治疗难产,胞衣不下,根据上病下取的原则,“头面之疾针至阳”,此穴可疏风清热,治疗头面风热之疾。
胎位不正怎么纠正 穴位艾灸
在中国古代即有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的记载,具体做法是:孕妇平卧或采取正坐的姿势,松解裤带。同时由医生用艾条艾灸双侧至阴穴(在足小趾端外侧),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5次为一疗程。此法方法操作简便,无痛苦,经济,孕妇也可学着自行灸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