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忧郁症怎么办
老年人忧郁症怎么办
一、调整心情
治疗老年抑郁症调整心情的方法,在临床上我们称之为心理治疗法。主要包括了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短程心理动力治疗和回忆治疗等。这些方法的过程各有不同,但是最终都是要达到使老年抑郁症患者调整心情的目的。
二、行为疗法
在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方面,行为治疗强调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抑郁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太多令人不愉快的事件,缺少令人愉快的事件。因此,在行为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教会患者监控自己的情绪,记录下生活中令人愉快和不愉快的事件。
在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时,还需耐心倾听患者各种不适,鼓励患者表达抑郁情绪,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分析自己对环境和自身的认识,让患者明白自己的认知模式存在问题,从而矫正自身的错误认知。然后督促患者练习更换自己的错误认识,建立起健康正确的态度。
三、动力治疗
短程心理动力治疗一般应该遵循的标准是病人能够察觉到自己有焦点冲突,能够从感情关系上理解思考冲突,有强烈的求治动机。病人在生活中至少能与一个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在治疗中就较易与治疗师建立治疗关系,也能容易耐受因治疗激发的焦虑重视。严重的抑郁患者一般不适合采用短程心理动力治疗。
四、回忆疗法
回忆疗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心理干预方法。国外专家针对老年抑郁患者实施回忆性干预的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认为回忆疗法是一种可实行的、有价值的干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的抑郁情绪。
从忧郁症与抑郁症的区别看两症的高发人群
1、抑郁症(忧郁症)患者的亲属,患病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两倍。
2、女性患忧郁症与抑郁症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
3、在升学、就业、住房等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青年人,许多人梦想破灭,导致失望、挫折和丧失信心,直到抑郁。
4、剧烈变化的青春期,在高傲和自卑间徘徊,即想摆脱家庭的束缚,又未完全独立,这使的他们对重大的挫折易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
5、时常要面对身体衰弱、亲人丧失的老年人,及身染慢性疾病,感到悲观暗淡,对病痛无能为力的病人。
老年忧郁症应该怎么治疗
1.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老人虽然退休了,但要注意生活的规律,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一些社会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继续保持为社会做一番事业的宏大理想。这样能使老人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精神上有了寄托。而且由于保持了旺盛的精力,从工作生活中得到乐趣,感到晚年生活是充实、幸福的。
2.避免精神受刺激,一旦受了刺激出现消极情绪,就要积极摆脱它,如与家人闹矛盾生气,可以听听音乐,看看戏,散散步等来缓和一下情绪;若身体疲劳,兴趣减低时就要马上好好休息。
3.要心胸开阔、乐观舒畅。可参加旅游,开阔眼界,大自然美丽风光的陶冶,可使老人心情欢快坦然。也可做些种花、养鱼、养鸟、钓鱼、下棋等活动,增加生活情趣。
4.要多动脑、多学习。学习可延迟心理的老化,推迟大脑的衰老,所以人虽退休了,学习却不能终止,每天多动一些脑筋,保持大脑功能的灵活性,可使人精神振作。老人若能学习有关老人的保健知识,还能指导自己更好地生活,防止疾病的发生。
月经期间保养肌肤的水果
猕猴桃的营养价值
猕猴桃果食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耐贮藏。适时采收下的鲜果,在常温下可放一个月都不坏;在低温条件下甚至可保鲜五六个月以上。
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果酒、糖水罐头、果干、果脯等,这些产品或黄、或褐、或橙,色泽诱人,风味可口,营养价值不亚于鲜果,因此成为航海、航空、高原和高温工作人员的保健食品。猕猴桃汁更成为国家运动员首选的保健饮料,又是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着的滋补果品。
营养分析
1. 常吃烧烤食物能使癌症的发病率升高,因为烧烤食物下肚后会在体内进行硝化反应,产生出致癌物。而猕猴桃中富含的维生素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能够有效抑制这种硝化反应,防止癌症发生;
月经期间保养肌肤的水果
2. 最新的医学研究表明,成人忧郁症有生理学基础,它跟一种大脑神经递质缺乏有关。猕猴桃中含有的血清促进素具有稳定情绪、镇静心情的作用,另外它所含的天然肌醇,有助于脑部活动,因此能帮助忧郁之人走出情绪低谷;
3. 猕猴桃中有良好的膳食纤维,它不仅能降低胆固醇,促进心脏健康,而且可以帮助消化,防止便秘,快速清除并预防体内堆积的有害代谢物。
老年忧郁症具有什么症状呢
在抑郁情绪支配下,病人往往自我贬低、自我谴责。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好,谁都对不起。他们会把一丁点儿大的小事,夸大成不可饶恕的错误,内心不断责备自己,甚至有的人认为只有一死方足以谢天下。
病人有明显的自卑感。认为别人看不起他、讨厌他、鄙视他,偶尔也表现疑心重重。但这种疑心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疑心不同,它是原发于情绪障碍的,是由于情绪低落而产生。
情绪不稳易激动。有的病人可表现焦虑烦躁、激动不安,因而会长吁短叹或捶足顿胸。有的病人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常常发脾气。
抑郁症病人的思维活动受到抑郁。时常感到脑子迟钝,自己觉得“变笨了”,甚至连很简单的问题都难以解决,因而学习、工作效率明显降低。由此,病人往往认为自己不中用了,更增加了自卑和自责。
由于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病人会感到全身酸痛乏力。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如走路、穿衣、吃饭等,对他们来说都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费很大气力才能完成。甚至有这样的病人,当其口渴时,水瓶就在屋里,他连倒水都感到困难。严重的抑郁症病人,可以终日默坐不动,称之谓抑郁性“木僵”。
失眠是抑郁症常见症状之一,尤以早醒为特征。病人每天凌晨即醒,此时,患者可能情绪极低,惶惶然不知如何才能熬过痛苦而漫长的一天。因而,不少抑郁症病人就在此时采取自杀行动。到了下午和晚上,病人的情绪反而比上午稍好些。病情上午重、下午轻,也是抑郁症的一个特点。
许多抑郁症病人有自杀念头,有自杀行动的人也不是少数。而这类自杀,往往计划周密,行动坚决,甚至会采取极其痛苦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因此,抑郁症的自杀行为应该引起家庭其他成员的高度重视。
老年忧郁症应该怎么治疗
1首先老年人要积极治疗躯体疾病。更年期和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身心健康最大的天敌,更是诱发抑郁的原因之一。所以治疗好本身的疾病对治疗抑郁症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可以通过减少躯体的痛苦来减少抑郁压力。
2快乐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找的。老年人退体后,万不可以天天呆在家里,要走出门,来到大自然,多和别人接触,聊聊天,多培养自己感兴趣的爱好。早晚结伴散散步,晒晒太阳,种种花呀草啊都是很不错的放松心情的方式。使自己快乐起来也是抑郁症的天敌。
3再者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年人要学会看开和放手。由于年代的关系,老年人和年轻人对待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不一样。往往年轻人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在老年人那里就十分敏感,并为此焦虑不安,这会加重抑郁,所以要学会看开,学会改变思想,换个角度去看,别钻牛角尖。另一方面子女儿孙的事要学会放手,别事事都管,那样会很累,处理不好还会很委屈,也会加重病情。
注意事项:除了老年人自己努力调节精神状态与治疗外,家人子女也要给予多的关爱与理解。有时间的时候多陪陪老人。哪怕什么都不做陪在他身边,老人也会觉得安全踏实。听听老人发发牢骚,陪他们出去走走,看看他们种的花啊草啊,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吃饭,都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什么也比不上子女重要,有子女的陪伴,他们会觉得很幸福。幸福会让抑郁无处可生存……
老年忧郁症具有什么症状呢?
1、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红楼梦》中整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2、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特别是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3、运动抑制,包括精神精力减退、总有疲乏感、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其他症状
1.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
2.丧失兴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病人常主诉“没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
老人抑郁小心发展成痴呆症
警惕抑郁症发展为老年痴呆
有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老年期的患者如果抑郁症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他今后发展为老年痴呆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而老年人的抑郁更多是源于孤独,据了解老年抑郁症的发病迅速,早期主要表现为多疑对外界事物麻木没有兴趣。医生表示很多老年人为了不让子女担心,通常不会把自己失眠、焦虑的情况说出来,以至于延误治疗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部分地区65岁以上老人抑郁症的患病率是4.4%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由于老年痴呆不可逆转但老年抑郁却可以治疗,因此通过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可以大大降低老年抑郁和痴呆的发病几率。
忧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动作减少,但忧郁症作为一个庞大的疾病家族,还有许多其他的表现和临床类型。激越性忧郁就是其中的一种。
激越性抑郁没有典型的思维抑制,语言并无明显的减少,说话并非有气无力,其行为和动作也未必呆板和迟钝。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容易动怒,芝麻小事可大发雷霆,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不顺眼。一向脾气温和者给人的感觉是变了一个人,有时不为同事和家人所理解,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
老年人有哪些常见心理疾病
1、抑郁症
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常伴有其他躯体疾病,老年人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日常生活没有快乐,睡眠不佳,慢性疼痛,记忆减退,甚至持续产生死亡念头。老年人患上抑郁症是十分危险的,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老年人自杀。
2、焦虑症
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他们身体本无疾病,或仅有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病,却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辗转于各处求医问药,做各种化验检查,遍尝各种偏秘祖传方;过分担忧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等等;对某种治疗或药物过度依赖,甚至觉得离了它们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种种表现提示“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与现实处境不符的持续恐惧不安和忧心忡忡是其临床特点。
3、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怀疑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或是断定自己已经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感到十分烦恼,其烦恼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患有疑病症的老年人性格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孤僻、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化过度关注,以及过分自恋等。
4、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控制不住,精力不足,情绪性疲劳,失眠,头痛,心悸等,病程可达数十年,症状可有间歇,病情容易反复。一般而言,老年人睡眠时间多在5~7小时之间,并常常有睡眠浅、早醒、多梦的现象。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神经衰弱最主要的表现。
抑郁症与忧郁症有很大的区别
1、抑郁症(忧郁症)患者的亲属,患病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两倍。
2、女性患忧郁症与抑郁症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
3、在升学、就业、住房等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青年人,许多人梦想破灭,导致失望、挫折和丧失信心,直到抑郁。
4、剧烈变化的青春期,在高傲和自卑间徘徊,即想摆脱家庭的束缚,又未完全独立,这使的他们对重大的挫折易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
5、时常要面对身体衰弱、亲人丧失的老年人,及身染慢性疾病,感到悲观暗淡,对病痛无能为力的病人。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容易出现忧郁情绪,但不一定是抑郁症,只要认清抑郁症与忧郁症的区别,懂得调适,生活依然很美好。
抑郁症的特点有哪些
老年忧郁症是十分常见的抑郁症,在临床上,老年忧郁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老年期阶段首次发病的忧郁症;另一种情况是在青壮年期就有过忧郁发作,到老年期,又再次复发的抑郁症,不管是属于哪一种,老年忧郁症都有着许多老年期的特点。
患者会表现的疑心重重,感觉身边的人都看不起他、讨厌他,甚至鄙视他,这种怀疑感与精神分裂症的怀疑感不一样,它原发于情绪障碍,是由情绪低落而产生的。
2、 思维活动受限
老人大脑反应迟钝,总是称自己变笨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有时无法独立解决,并因此增加了已存在的自卑感。
3、 反复往自我贬低与谴责
患者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把芝麻大点的事想象成为不可饶恕的错误,感觉谁都对不起,内心不断责备自己。
4、 情绪不稳易激动
有的患者会无故表现出焦虑、烦躁不安等症状,因而会长吁短叹或捶足顿胸;有的患者则是因为受到外界刺激发脾气。
5、 失眠
失眠是老年忧郁症的一大典型症状,以早醒为主要特征。凌晨醒后情绪非常低落,对于寂即将到来的白天及如何度过非常苦恼。
通过上面病情的介绍,我希望现在的子女能够担当起自己身为子代的责任,一定要及时的将老人接到自己身边,进行精心的陪伴。如果一味的忽略,只能造成病情的加重,老年人出现危险的行动,导致我们追悔莫及了。
如何预防老年人忧郁症
1.身体病痛的纠缠与对死亡的恐惧:各种老化疾病为老人带来慢性且长期的身心煎熬,也对是否能善终感到未知的恐惧。
2.社交圈的减损:由于身边亲友陆续病故,可谈心及互动的对象愈来愈少,环境的暗示效应,也让老人更感孤单与不安。
3.自我价值实现的困境:新事物学习的能力与快速生活步调的适应力均较差,早期为家庭贡献的自我价值感也逐渐消失,变成想要依靠子女却又害怕造成负担的两难处境。
综合以上社会环境及个人因素,将使得老年忧郁人口愈来愈多。此外,在各年龄层自杀率中,老人的自杀率是最高的,而忧郁症正是老人自杀的重要危险因子
老年人忧郁症怎么办
1、多参加集体活动
预防老年人抑郁症的一个良好方法即多鼓励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如和其他老年朋友一起打牌、下棋、练书法、绘画、打球、跳舞、慢跑、逛公园等,有条件时还可与其他老年人一同外出旅游。这种集体活动要远远好于老年人独自在家看电视,更有助于调节老年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可大大降低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几率。
2、子女多给予关爱
预防老年抑郁症,除了老年人自身努力调节精神状态以外,家人也要多给予关心和理解,因为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可大大增强老年人的生活信心,以及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尤其是子女的关爱和陪伴,要多抽出时间与父母进行交流和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给予老年人以精神寄托和安慰,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抑郁症。
环境巨变儿童容易患忧郁症
许多人的眼里,只有大人才患忧郁症。其实,儿童也能患上忧郁症,而且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由于社会环境所发生的变化,现在儿童患忧郁症的数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研究人员表示,儿童周围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可以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不及时对其心理进行调整,这些儿童会因这些消极影响的日渐深入而出现忧郁症的前期症状。例如在一个父母已离婚的家庭里,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会经常思念如今已不在身边的父亲。这种家庭的不平衡状态有可能使得孩子变得孤僻起来,不愿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做作业时也不能做到注意力集中。这样的儿童通常吃饭不香,对自己也总是不满意。
统计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主流文化不断发生变化,以往被认为是成年人疾病的忧郁症也开始悄悄进入儿童们的生活中,儿童患忧郁症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3%左右上升到如今的8%左右。由于许多父母并不清楚儿童也能患忧郁症,所以直到孩子的病情已发展到父母自己都不能容忍的地步才就医,因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就忧郁症的治疗而言,发现得越早,康复得就越快。对于那些已达到产生离家出走或轻生念头的忧郁症儿童患者,帮助其走出这种阴影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其中还有很大的复发可能性。
研究人员表示,提高家长对儿童忧郁症的认识十分重要,因为家长一般容易将孩子的忧郁症病状归咎于日常发生的具体事情,往往喜欢说“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家长要学会识别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忧郁症症状,如孩子突然出现了尿床现象、睡不好觉、半夜起来在屋里徘徊、老说肚子疼或头疼,或老说一些想离家出走的话等。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他们还会做出一些比较冒险的行为。此外,儿童忧郁症患者也有着一些与成人忧郁症患者相同的症状,如情绪持续低落、爱发脾气、没有力气、对周围的事物提不起兴趣、总爱往坏处想、食欲和睡觉不好、注意力集中不起来等。如果孩子连续两周出现5个上述症状,家长就应及时带孩子到有关医院就诊。
研究人员还表示,当孩子周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如身体受伤、老人去世或父母离婚等,家长应充分注意这些事情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引导孩子从一些积极的方面去看待和思考这些变化。如果发现孩子仍持续处在一种情绪比较低落和不安的境况中时,则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