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葡萄酒才是好酒
什么样的葡萄酒才是好酒
一、当好酒=好品质的酒
品酒说到底就像选美比赛,欣赏完了美女,会从德智体美来给她打分。品酒也一样。客观来说,葡萄酒品质优劣的判别标准一般有两方面,一是化学方式分析,二是感官测试。前者包括酒的酒精、酒酸、单宁、糖分和精华物,后者包括酒的外观色泽、香气、口感以及后韵、回甘等。不过不管是从什么角度判定,最重要的原则都是一个,那就是——均衡和谐。
均衡是指酒的酒精、酒酸、单宁、香味浓淡等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而和谐是指均衡了的葡萄酒再达到应有的成熟度后,酒质形成圆融状态,处于发展的高峰期。
平衡(Balance)是给予美酒评价的最高殊荣。有品质的“好酒”,必须是要各个方面的表现均具备、表现突出、且达到平衡。如果只有某一特征表现的特别突兀,那酒同样是有所欠缺。
二、当好酒=好喝的酒
如果以“好喝”来论断,那文章开头的问号之后,每个人能填上各自不同的答案。
曾经就有个朋友对一瓶三千多的一级庄园红酒频频摇头,认为又酸又涩,很难入口;但换了一瓶不到三百元的甜白葡萄酒,却赞不绝口,而且日夜牵挂。当然,对喜甜不喜涩的他来说,后者就是好酒,而且没任何理由,就是他喜欢。
对于我们这些只希望从葡萄酒身上获取品饮享受而非理论数据的人来说,葡萄酒的判断主观感受占了很重要的部分。抛却那些繁杂的知识理论和文化背景。“你喜欢的酒就是好酒”是一个永远正确的观点。
葡萄酒是红酒吗
一般葡萄酒可以分为五大类:
1、红酒、白酒、玫瑰红酒
2、香槟
3、波特、雪莉、天然甜酒
4、苦艾酒
5、彼诺甜酒
无气泡葡萄酒,就是葡萄发酵后排除产生的二氧化碳,所有没有气泡。这类酒葡萄酒酒精含量约8%-13%。依酿葡萄品种与酿制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白酒、红酒和玫瑰红酒。
葡萄酒中含有80%的水、酒精、酚类化合物、芳香物质、糖,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能 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防止血栓形成。
红酒是将葡萄的果皮、果肉、种子等和果汁一起发酵,红酒的制作过程和白酒差别较大,培养期一般在一年以上,因此口味较浓郁,单宁含量高而带涩味,红酒保存期可达数十年。
红酒发酸了还能喝吗 红酒入口发酸是好酒吗
并一定。
大多数红酒喝起来有酸涩感,这与酒液中含有的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单宁等物质相关,并不是有酸味的红酒才是好酒,优质的葡萄酒平衡感、浓郁度、复杂度及余味都处于平衡状态,这才是决定红酒品质的关键。
喝醉了酒怎么做才能舒服一些 建议喝酒别喝醉
想要喝醉了别那么难受,最好的方法就是别喝醉,适量饮酒才是正确的方式,适量喝酒不但不会伤身还会有很多好处。如适量饮酒可以减轻心脏负担、可以促消化、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还能延年益寿。
成年男性一天饮酒酒精量不得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低度白酒75毫升,高度白酒50毫升。
成年女性一天饮酒酒精量不得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低度白酒50毫升,高度白酒30毫升。
葡萄酒的购买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越好的葡萄酒越贵
通常来说,价钱高只能说明其酒的品质高,但品质高并不意味这是好酒。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口味,葡萄酒尤甚。大家都称赞的好酒在你看来可能价值寥寥,套那句话正合适,强扭的瓜不甜,过分勉强是不会幸福的。一种场合一种心情,即使你带着一瓶十几元的葡萄酒去海边或是野外,也是很不错的享受。换做上百元的好酒?那就一个人在那慢慢咂摸吧。
误区二:进口酒未必是好货
进口通常给我们高品质的感觉,但其实,葡萄酒对环境的要求很大,每个国家都有其强势和弱势,进口并不能说明所有,你需要了解的应该是不同地区当地的招牌酒,例如澳洲的Shiraz、加利福尼亚的Zinfandel。所以下次你去选酒时,一味地询问哪些酒是进口酒会很不招人待见。
误区三:白酒配鱼 红酒配红肉
这句话流传甚久,但一味抱着这句话如真理一样供奉未免有失偏颇,其实葡萄酒配菜还是看自己的个人口味喜好。白酒配牛扒?或是红酒配鱼柳?其实都是可以的。其实红酒配餐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例如前者我们说的牛肉,生炒还是烧烤?鱼肉是煎、蒸还是炸?都会对你葡萄酒的搭配上有所区别。综上,white for seafood,red for red meat并不是四海之内皆准的定理。
误区四:越老的酒越是好酒
陈年佳酿在拍卖会上不断刷新着价格纪录,但这种表面现象通常会给我们带来一种错误暗示:越老的酒越是好酒。其实并不是每一瓶酒都值得你去收藏,一来收藏一种酒品需要的条件太过苛刻,需要温度和湿度的严格控制;二来多数酒的寿命也仅仅5年,超过这个年份,口感的品质会大幅下降。所以当你不懂得收藏好酒的时候千万不要尝试拥有自己的一瓶陈年佳酿,否则很可能会是陈年老醋。
误区五:陈年老香槟根本不存在
香槟不能收藏?这样说未免太肤浅了。香槟其实也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富于韵味。例如,1928年的Champagnes与Krug and Moet是市面上少有的美味香槟。更老的香槟可以追溯到1914年的Plo Roger。
误区六:新酒都不怎么好喝
上述话语只是种商业欺骗而已,是酿酒厂做不出好酒时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值得收藏的酒会随着时间愈久弥香,即使它在年轻的时候也不失为一瓶好酒。相反,品质差的红酒,从第一天开始便已经贴上了难喝的标签。
误区七:酒界权威个个都是品酒专家
喝酒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包括植物学、化学、气候学、历史、文化、政治、法律、商业等等。因此,在这么一个超级复杂的领域内,品酒人也仅仅是酒学中的一环。就像律师和医生一样,还可以再细分出很多专属领域来。所以,会偶尔冒出一两个冒充内行的品酒人。他们借着身份地位,给自己贴上所谓酒界权威的标签,品酒却是个半吊子。所以,喝好酒,最好还是相信自己的味蕾来的靠谱。
误区八:葡萄酒就是给品酒专家们喝的
虽然上边我们说酒的学问无穷无尽,但不懂也不必对其望而却步,酒本身就是一种饮品而已,它永远对每一个人开放,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相信畅饮美酒的绝大多数都是我们这些半吊子吧!下次当你在喝葡萄酒时犹豫不决,就跟自己说:好酒就是给我们这些只喝酒,不言酒的人而准备的!
红葡萄酒好还是白葡萄酒好
但毕竟红白葡萄酒之间的不平等太明显了——大部分人把葡萄酒叫“红酒”,而“白酒”则专指国产高度白酒;当我们谈论勃艮第或者罗纳河这样红白都很优秀的产地时,第一反应往往都是当地的红葡萄酒;翻翻朋友圈,只要有人晒酒,绝大篇幅也是以红为主……
这种红白不等的情况并非仅限国内,全世界的新兴市场,红葡萄酒都通常更火,只不过在中国更明显。毕竟,就算从历史来看,没有人比波尔多酒商更早经营中国市场:在北洋水师为慈禧订下第一箱法国葡萄酒开始,那些商人就在积极营造这样一种概念——葡萄酒应当是红的,最好还是波尔多的。“法国红酒”和“波尔多” 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人家从清朝就开始下一盘很大的棋了。
不只早了百年起步这点,很多消费者选酒更看重养身保健也起了很大作用:如果我们认真考虑过去几年市场上对葡萄酒保健概念的宣传,被提及最多的抗氧化和增强抵抗力,几乎都是红葡萄酒的独有成分,这也让大部分为了保健而购买葡萄酒的消费者专注于红的。
三年前我在做江苏市场调查的时候,意外发现某个县城尽管总体市场有限,但白葡萄酒比红葡萄酒畅销很多。这种独一无二的情况引人注意;在实地调查后,我才发现这完全是由于当地烈酒经销商和葡萄酒经销商互相拆台的结果——市场拓展之初,葡萄酒商大肆宣传“高度白酒喝多伤肝,还容易引发三高。”白酒经销商则立刻回应“红酒颜色都来自染色剂,喝多致癌。”一番风波后,两边都采信的消费者为了健康,只好去喝白葡萄酒……
红葡萄酒的颜色当然不来自于人工色素,而是由于发酵时,葡萄汁和紫红色的葡萄皮泡在一起,把葡萄皮的颜色萃取了出来。除了颜色,葡萄皮上另一个物质——单宁,也会进入葡萄汁。这一方面给予大家想要的“抗氧化”作用,同时增加葡萄酒口感的复杂度和力道;但如果酒本身品质不佳,还会带来大家不太想要的“涩味”。除此之外,由于单宁的涩感在遇到鲜味的时候特别突出,所以海鲜鱼肉,以及放了味精的菜肴,搭配红葡萄酒通常效果都不好。
即使是红葡萄,也只有葡萄皮是带有颜色的
相反,白葡萄酒发酵时,一方面果皮并不含有色素,果汁也不接触葡萄皮。这样白葡萄即没有颜色也没有单宁。为了保持口感,通常会含有更高的酸度和更多果味来保证酒本身好喝;所以,和高品质的红葡萄酒相比,由于没有单宁并且果味更讨人喜欢,初学者可能更容易欣赏高品质的白葡萄酒。但品质不佳的时候,缺乏果味的白葡萄酒也特别容易喝起来尖酸寡淡。
当然,别忘了出了红色和白色外,还有一种颜色介于两者之间的桃红葡萄酒,关于这个酒的故事,我们下次再说。
如果你犹豫要买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不妨参考以下几点:
佐餐的话,大部分白葡萄酒和中餐的配合更好。
白葡萄酒不会带来涩味,哪怕是最便宜的也如此。
大部分的白葡萄酒饮用前需要稍加冰镇,喝的过程中最好也一直保持低温。
收礼的时候大部分人喜欢收到红葡萄酒。
如果希望获得保健效果,合理膳食和运动要比喝酒管用。
干红酒精度越高越好吗
不一定。
干红一般指干红葡萄酒,这种葡萄酒中的糖分已经转化成酒精,残糖量小于或等于4.0g/L,颜色为深宝石红色、紫红色、棕红色等,酒精度越高不一定品质越好,酒液中单宁、酸度、甜度、酒精度等因素完美平衡,才是判断干红优劣的标准。
红酒有沉淀物还能喝吗 红酒有沉淀物还能喝
红酒中的沉淀物其实不影响饮用。可能外观上略有扣分,其实很多高档红酒中都会出现酒石酸的结晶,懂酒的行家就知道这种有沉淀的红酒才是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