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黄疸如何鉴别诊断

新生儿黄疸如何鉴别诊断

便有明显色素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和败血症:1.如有感染中毒表现,应进行血,尿培养,2.如有溶血表现(网织细胞增高,有核红细胞>2~10/100白细胞),应检查母婴ABO及Rh血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即为Rh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患儿抗体释放试验呈阳性,上述试验阴性者或出生3,4天后始发病者应除外G6PD缺陷。

新生儿溶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持续一个月或更长,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为溶血性贫血,肝脾大,母婴血型不合,严重者并发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3~4天或更晚,持续1-2周,或更长,早期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晚期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晚期并肝细胞性,感染中毒症状

母乳性黄疸: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

生理性黄疸: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3天,约持续1周,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溶血性及肝细胞性,无临床症状。

G - 6 -PD 缺乏: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天,12周或更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贫血,常有发病诱因。

新生儿肝炎: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数日~数周,持续4周或更长,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阻塞性及肝细胞性,黄疸和大便颜色有动态变化,GPT升高,激素可退黄。

粪便几无胆色素,尿色深,尿胆红素阳性者应考虑新生儿肝火和胆道闭锁,因前者常造成较久的基本完全性肝内梗阻,两者的鉴别较困难,以下检查可供参考。

检查

1,血清胆红素多次测定 逐渐增高提示胆道闭锁,若有波动或不规则地下降提示肝炎。

2,血清转氨酶 早期明显增高考是提示肝炎。

3,其他实验室检查 血清5′-核苷酸酶明显增高提示胆道闭锁;血清甲胎蛋白>40mg/L提示肝炎;十二指肠引流液含有胆汁或胆酸可降外胆道闭锁;脂蛋白-X(LP-X)阳性者提示胆道闭锁。

4,静注131I玫瑰红37~148MBq(1~4μCi),收集3天粪便(不能混有尿液)测每分钟计数,如>10%的注入量即可排除胆道闭锁。

5,核素肝,胆扫描 静注99m锝标记的亚氨二醋酸(IDA)衍化物后扫描,肝炎患儿的肝脏显影缓慢而肠道出现放射性浓集,胆道闭锁患儿肝显影出现快,肠道不出现显影。

6,B超 可发现总胆道管囊肿,如无胆囊提示胆道闭锁。

7,肝活检 肝结构基本正常,胆小管大量增生提示胆道闭锁;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坏死,多核巨细胞易见到提示肝炎。

8,剖腹探查 争取在2个月内施行,如无胆囊宜进一步探查;如有胆囊,应进行胆囊造影,如异常则作肝门空肠吻合术(越早施行效果越好,最迟不超过3个月)。

新生儿肝炎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胆道闭锁与新生儿肝炎二者早期临床表现及体征相近,皆表现有黄疸,肝肿大,故两者鉴别比较困难,但是二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临床病变发展过程,并有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前者只能通过早期外科手术,方有可能获得胆汁引流,可望获得生存希望;而后者则通过内科药物治疗多能获得治愈,因此,临床上对胆道闭锁早期诊断并与新生儿肝炎作出鉴别,尤为重要,临床上,需结合病史,查体,实验室及影像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方可作出正确判断。

新生儿黄疸持续多久

1、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治疗,但是少数体重较低的新生儿和高危新生儿虽然其血清胆红素值在生理性范围,但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对于这些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可以口服苯巴比妥,尼可刹米,蓝光治疗,分三次服用,这些药物可以诱导肝细胞酶增强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能力,加速黄疸的消退。可以先去医院检查黄疸指数诊断。

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新生儿黄疸持续多久这一问题的解答。其实新生儿黄疸不会维持很长时间的,我们还是可以静静的等着时间的流逝了。要是到了一段时间以后,新生儿黄疸不消失的话,还一定要听取医生的建议的。最后也祝新生儿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吧!

新生儿黄疸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肝功能、蚕豆病检测、尿常规及尿三胆试验、母子乙肝、甲肝、戊肝、丙肝

新生儿黄疸鉴别

粪便有明显色素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和败血症:

1】.如有感染中毒表现,应进行血、尿培养。

2】.如有溶血表现(网织细胞增高,有核红细胞>2~10/100白细胞),应检查母婴ABO及Rh血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即为Rh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患儿抗体释放试验呈阳性。上述试验阴性者或出生3、4天后始发病者应除外G6PD缺陷。

1、新生儿溶血症: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 且逐渐加重,持续一个月或更长,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为溶血性贫血,肝脾大,母婴血型不合,严重者并发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3~4天或更晚,持续1-2周,或更长。早期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晚期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晚期并肝细胞性,感染中毒症状。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2、母乳性黄疸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

3、生理性黄疸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3天,约持续1周,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溶血性及肝细胞性,无临床症状。

4、G6P-D缺陷病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天,12周或更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贫血,常有发病诱因。

5、新生儿肝炎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数日至数周,持续4周或更长,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阻塞性及肝细胞性。黄疸和大便颜色有动态变化,GPT升高,激素可退黄。

6、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且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黄疸、肝肿大、粪便几无胆色素、尿色深、尿胆红素阳性者应考虑新生儿肝炎和胆道闭锁,因前者常造成较久的基本完全性肝内梗阻,故两者的鉴别较困难。但是二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临床病变发展过程,并有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前者只能通过早期外科手术,方有可能获得胆汁引流,可望获得生存希望;而后者则通过内科药物治疗多能获得治愈。因此,临床上对胆道闭锁早期诊断并与新生儿肝炎作出鉴别,尤为重要。临床上,需结合病史、查体、实验室及影像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方可作出正确判断。病史及体征

1、 肝炎男婴较女婴多,而胆道闭锁女婴较男婴为多。

2、 黄疸在肝炎时一般较轻,并有波动性改变,或药物治疗有明显减轻的情况;而胆道闭锁黄疽呈持续性加重,粪便呈白陶土色。

3、 肝炎时肝肿大较胆道闭锁为轻,一般很少超过右季肋下4cm;胆道闭锁肝肿大明显,质硬边钝,常伴有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 a.血清胆红素动态检测:肝炎随治疗病情发展血清胆红素浓度曲线逐渐下降,而胆道闭锁随病情发展血清胆红素浓度曲线则呈持续性升高。但当重型淤胆性肝炎时亦可表现血清胆红素浓度曲线持续上升,此时鉴别有困难。 b.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Lp-X)测定:在胆道闭锁时,胆汁在肝内淤滞,血清Lp-X则明显升高;新生儿肝炎早期呈阴性。倘若生后1.5个月以上 Lp-X仍呈阴性,可排除胆道闭锁的可能。 c.胆酸定量测定:胆道闭锁早期较新生儿肝炎血清中胆酸明显增高,动态检测更有鉴别诊断意义。 d.检测十二指肠引流液中的胆红素量:含有胆汁或胆酸可降外胆道闭锁。 e.血清转氨酶:早期明显增高提示肝炎。 f.血清5′-核苷酸酶:明显增高提示胆道闭锁。 g.静注131I玫瑰红37~148MBq(1~4μCi):收集3天粪便(不能混有尿液)测每分钟计数,如>10%的注入量即可排除胆道闭锁。

影像学检查及其他 a.B超:首选的无创伤检查,并可重复动态检测观察。在新生儿肝炎时其肝内外胆管呈正常管腔大小开放图像。在胆道闭锁时肝外胆道不能探出或呈线形条索状。胆囊不显影或呈痕迹瘪小胆囊影像,肝常常增大并伴有脾肿大。 b.99mTC-IDA:闪烁法排泄试验。在胆道闭锁早期,肝细胞功能尚接近正常,注射放射性药物后,连续动态观察5分钟后可见肝脏显影,但以后见不到胆管显影,24小时内皆无排人肠管的影像。而新生儿肝炎虽然肝细胞功能较差,但胆管开放,因而可见肠管内显示放射性药物。 c. MRCP(磁共振胆管系统水成像):其分辨率很高,对肝内胆管及其B比邻关系的成像有助于胆道闭锁与新生儿肝炎的鉴别。 d.腹腔镜检查:腹腔镜可观察肝脏大小、形态、颜色。若胆囊呈痕迹外观或呈苍白瘪小,多确诊为胆道闭锁。 e.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胆道闭锁的早期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新生儿肝炎时, 以肝实质细胞病变为主,肝小叶结构排列不整,肝细胞坏死,巨细胞性变和门脉炎症;胆道闭锁则表现胆小管明显增生和胆汁栓塞,以门脉区域纤维化为主。 f.剖腹探查 争取在2个月内施行,如无胆囊宜进一步探查;如有胆囊,应进行胆囊造影,如异常则作肝门空肠吻合术(越早施行效果越好,最迟不超过3个月)。

新生儿黄疸抽血都检查什么 总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是宝宝血液内总胆红素的异常升高引起的疾病,血清总胆红素的高低直接影响宝宝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检查血清总胆红素也是诊断新生儿黄疸的金标准,属于必须检测项。

肝功能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的部分。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如果同时测定TBil和DBil,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一般TBil<85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肝细胞性黄疸:一般TBil<20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阻塞性黄疸:一般TBil>34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

另外γ-GT、ALP、5'-核苷酸(5'-NT)也是很敏感的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它们的升高主要提示可能出现了胆道阻塞方面的疾病。

新生儿黄疸检查

新生儿黄疸检查怎么做?新生儿黄疸检查是确诊疾病非常重要的一项,家长在新生儿黄疸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检查。

血液检查

溶血性黄疸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均降低,末梢血中网织红细胞及晚幼红细胞增加,骨髓象中红细胞系统显著增生旺盛;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常降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增多增多增多症时,则红细胞脆性增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时,抗人体球蛋白试验呈阳性反应。

尿液检查

主要是检测尿中尿胆原与胆红素。溶血性黄疸时,尿胆原显著增加而尿胆红素阴性;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原增加、正常或减少(视有无肝内胆汁郁积而定),而尿胆红素阳性;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一般减少甚至缺乏(视梗阻程度而定),而尿胆红素则显著增加。

免疫学检查

甲、乙、丙、丁、戊、己、庚型病毒性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病原标志物)检测有助于各型肝炎病原学的诊断。甲胎蛋白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IgM明显升高,且血清内抗腺粒体抗体及抗平滑肌抗体绝大多数可呈阳性。

B型超声波检查

是一种安全、方便、无痛苦、无创伤性且可反复进行的检查,在黄疸的鉴别诊断中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检查方法,甚至是首选的检查方法。B超显像对鉴别肝细胞性黄疸与阻塞性黄疸颇有帮助。肝外胆道梗阻时,可见到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均表现为扩张,且可见到肿大而表面光滑的胆囊,同时对肝外胆道梗阻的原因、部位等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血清胆红素测定

1分钟胆红素(l’B)相当于结合胆红素(是血清与试剂混合后于1min时测定的胆红素含量)一般占总胆红素的20%。溶血性黄疸时,l’B/TB的比值一般<20%;而肝细胞性黄疸时,l’B/TB的比值常在20%~60%;梗阻性黄疸时,比值常>60%。3种黄疸的胆红素代谢实验鉴别见表1。

新生儿黄疸该怎么诊断

我们都知道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病,一般会自行消退,但是有些持久不退的黄疸还是要进行治疗,新生儿的一切动态都牵动着妈妈们的心。有些新生儿出现巩膜黄染等症状也不一定是黄疸,应进行相关的检查在进行确诊、治疗,以下是需要和新生儿黄疸鉴别的一些疾病。

粪便有明显色素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和败血症:1.如有感染中毒表现,应进行血,尿培养,2.如有溶血表现(网织细胞增高,有核红细胞>2~10/100白细胞),应检查母婴ABO及Rh血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即为Rh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患儿抗体释放试验呈阳性,上述试验阴性者或出生3,4天后始发病者应除外G6PD缺陷。

新生儿溶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持续一个月或更长,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为溶血性贫血,肝脾大,母婴血型不合,严重者并发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3~4天或更晚,持续1-2周,或更长,早期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晚期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晚期并肝细胞性,感染中毒症状

母乳性黄疸: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

生理性黄疸: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3天,约持续1周,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溶血性及肝细胞性,无临床症状。

G - 6 -PD 缺乏: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天,12周或更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贫血,常有发病诱因。

新生儿肝炎: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数日~数周,持续4周或更长,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阻塞性及肝细胞性,黄疸和大便颜色有动态变化,GPT升高,激素可退黄。

粪便几无胆色素,尿色深,尿胆红素阳性者应考虑新生儿肝火和胆道闭锁,因前者常造成较久的基本完全性肝内梗阻,两者的鉴别较困难,以下检查可供参考。

在诊断新生儿黄疸时,如果遇到判断不准的情况可以做一些相关检查进行辅助诊断,新生儿溶血也会出现黄疸的迹象,这需要患儿家属和医师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产生严重的后果。

新生儿黄疸要做哪一些检查

新生儿黄疸也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都是在新生儿几天之后发生,那么新生儿该做哪些检查?专家表示,临床上一般认为新生儿黄疸患儿该做下述三项检查,下面专家为大家一一具体介绍,希望它们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新生儿黄疸该做哪些检查?

1、肝活检

通过肝穿刺进行检查,肝炎时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有多核巨细胞,胆管增生不明显,可见胆汁淤积。胆管闭锁时肝小叶结构正常,胆管增生核胆汁淤积明显,也可见多核细胞,在阻塞性黄疸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但新生儿期一般不做此项检查。

2、呼气中一氧化碳测定

根据血红素降解为胆红素过程中,在血红素加氧酶等作用下释放出CO的原理,通过测定气道中释放的CO可以早期预测血胆红素生成的速度。可用非分散型紫外线分析法或CO气体微量法测定。

3、听、视功能电生理检查

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可用于评价听觉、视觉传导神经通道功能状态,早期预测胆红素毒性所致脑损伤,有助于暂时性或亚临床胆红素神经性中毒的诊断。

新生儿黄疸临床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如患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就是因肝脏酶活力低下这个原因。有的婴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的黄疸,因为母乳内含有一种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但婴儿是健康的。以上情况都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6、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生理性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决定,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很快,产生较多胆红素,而新生儿肝酶活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

另一方面,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因此,母乳中的化学物质和激素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又一原因,但这种黄疸多为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没有危害,应鼓励母亲继续母乳喂养。

鉴别诊断

与病理性黄疸相鉴别,注意观察黄疸出现时间和演变情况,如黄疸出现早,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消退晚,持续不退,或按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再现,或黄疸持续加重等等,均为病理性黄疸表现。临床伴有异常症状和体征的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因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应积极查明原因、积极退黄治疗。

母乳性黄疸诊断鉴别

诊断

1、排除病理性黄疸,目前尚缺乏特殊实验室检测手段以确诊母乳性黄疸,主要用排除法,首先排除各种病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如母婴ABO血型不合,败血症,窒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等疾病进行逐一排除。

2、具有母乳性黄疸特点,黄疸在3~8天出现,且为轻,中度黄疸,停喂母乳后黄疸很快消退,部分患儿再喂母乳后黄疸再现有利于确诊。

鉴别诊断

1、早发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头颅血肿及其他皮下出血:此时红细胞遭破坏,使胆红素增加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头颅血肿越大,皮下出血越多,黄疸越重,且持续时间越长,根据所见血肿等可与母乳性黄疸鉴别,若二者重叠时黄疸更重。

药物引起的黄疸:催产素引产分娩是引起高胆常见的原因,一般用量2. 5U以上就有促使高胆发生的危险性,另外母亲用安定,异丙嗪,新生儿用水合氯醛可使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可根据相应用药史与母乳性黄疸鉴别。

半乳糖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半乳糖- 1 - 磷酸尿苷转移酶缺陷所致血半乳糖浓度增高,临床表现为出生后母乳喂养2~3天出现黄疸,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相似,但4~6天后肝脾肿大,常伴有呕吐,腹泻,精神不好,体重不增或下降,如不停止喂奶病情迅速加重合并感染而死亡,慢性者有肝,肾损伤,白内障,智能低下,此病通过筛查或做尿还原糖试验或酶活性测定可作出诊断,与母乳性黄疸不难鉴别,ABO血型不合。黄疸可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但多数在出生2~3天出现之后迅速加重, 4~6天达到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34μmol/L ( 20mg/dL),若处理不及时可出现核黄疸,该疾病主要发生于孕妇O型血,胎儿A或B型血,实验室血型免疫抗体三项试验或仅释试验阳性即可诊断。

红细胞葡萄糖- 6 - 磷酸脱氢酶( G- 6 - PD)缺陷病: 我国南方发病率高,有家族史,实验室检查除红细胞形态和网织红细胞异常外,G - 6 - PD测定值低下可诊断。

新生儿败血症: 本病的症状无特征性,常见精神差,吃奶差或拒食,黄疸加重等,当黄疸是惟一的表现时需与母乳性黄疸鉴别,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感染疾病的发展有关,一般有感染中毒症状,7天内发病者,病史可有胎膜早破,羊水混浊发臭,胎儿窘迫,孕妇发病史或新生儿有局部感染史,7天以后发病者,可能使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加重,若有前驱感染征象如肺炎或其他感染灶同时伴随症状,应首先考虑败血症而做相应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明显增高或显著降低利于败血症的诊断,血培养局部感染灶分泌物培养和涂片找细菌,即可诊断及治疗。

2、迟发型黄疸(或迁延性黄疸)

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产道被感染,以肝炎,巨细胞病毒多见,其他如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奇病毒及弓形虫,梅毒等,还应警惕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丙型肝炎,新生儿肝炎一般起病缓慢而隐匿,常在生后数天或3~4周渐见黄疸,持续加重或在生理性黄疸消退又再度出现黄疸,与母乳性黄疸鉴别困难,但其常伴有呕吐,厌食,体重不增或下降,黄疸重时皮肤颜色深而暗黄,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肝脏轻或中度肿大,肝功能检查有明显变化,可做鉴别,轻症时则需做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分离与母乳性黄疸鉴别。

胆汁黏稠综合征: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大量溶血后胆总管由黏液或浓缩的胆汁淤积造成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黄疸不退,当粪便颜色变浅或灰白,尿液呈橘黄色与母乳性黄疸易鉴别,但有时黄疸不太严重,尿便颜色无改变时,则与母乳性黄疸不易鉴别,此时可用小剂量强的松3天,若黄胆明显消退,提示疸汁淤积。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此症在新生儿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因肌张力低,肠蠕动慢而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延长,甚至发生便秘而影响胎便排出。致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而加重生理性黄疸,加上患儿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成熟延迟,使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延长,与母乳性黄疸相似,因此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延长。无论有无伴随症状,在未开展甲低筛查的地区应做甲壮腺功能检查以确诊。

母乳性黄疸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一、早发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头颅血肿及其他皮下出血:此时红细胞遭破坏,使胆红素增加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头颅血肿越大,皮下出血越多,黄疸越重,且持续时间越长。根据所见血肿等可与母乳性黄疸鉴别。若二者重叠时黄疸更重。

  药物引起的黄疸:催产素引产分娩是引起高胆常见的原因,一般用量2。5U以上就有促使高胆发生的危险性。另外母亲用安定、异丙嗪、新生儿用水合氯醛可使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可根据相应用药史与母乳性黄疸鉴别。

  半乳糖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半乳糖磷酸尿苷转移酶缺陷所致血半乳糖浓度增高。临床表现为出生后母乳喂养2~3天出现黄疸,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相似。但4~6天后肝脾肿大,常伴有呕吐、腹泻、精神不好、体重不增或下降,如不停止喂奶病情迅速加重合并感染而死亡。慢性者有肝、肾损伤、白内障、智能低下。

  新生儿败血症:本病的症状无特征性。常见精神差、吃奶差或拒食、黄疸加重等。当黄疸是惟一的表现时需与母乳性黄疸鉴别。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感染疾病的发展有关,一般有感染中毒症状。7天内发病者,病史可有胎膜早破、羊水混浊发臭、胎儿窘迫、孕妇发病史或新生儿有局部感染史。7天以后发病者,可能使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加重。

  二、迟发型黄疸(或迁延性黄疸)

  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产道被感染。以肝炎、巨细胞病毒多见,其他如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奇病毒及弓形虫、梅毒等。还应警惕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丙型肝炎,新生儿肝炎一般起病缓慢而隐匿,常在生后数天或3~4周渐见黄疸,持续加重或在生理性黄疸消退又再度出现黄疸,与母乳性黄疸鉴别困难。

  但其常伴有呕吐、厌食、体重不增或下降,黄疸重时皮肤颜色深而暗黄,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肝脏轻或中度肿大,肝功能检查有明显变化,可做鉴别。轻症时则需做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分离与母乳性黄疸鉴别。

  胆汁黏稠综合征: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大量溶血后胆总管由黏液或浓缩的胆汁淤积造成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黄疸不退。当粪便颜色变浅或灰白,尿液呈橘黄色与母乳性黄疸易鉴别。但有时黄疸不太严重,尿便颜色无改变时,则与母乳性黄疸不易鉴别。

黄疸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黄疸只是一种症状/体征,并非疾病。

对于黄疸的诊断并不难,但是鉴别诊断很重要。只要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L(1~2mg/dl)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l)时,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则为显性黄疸。

需要和假性黄疸鉴别。假性黄疸见于过量进食含有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柑桔等食物。胡萝卜素只引起皮肤黄染,巩膜正常;老年人球结膜有微黄色脂肪堆积,巩膜黄染不均匀,以内眦较明显,皮肤无黄染。假性黄疸时血胆红素浓度正常。

小儿普外科之胆道闭锁的诊断

鉴别诊断

1.新生儿肝炎:本病与新生儿肝炎鉴别最困难,有学者认为,胆道闭锁与新生儿肝炎可能为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理改变,约20%的新生儿肝炎有胆道完全性阻塞阶段,梗阻性黄疸的表现,极似胆道闭锁,但此类患儿肝外胆道大部分正常,很少见脾大,经一般治疗,多数4~5个月后,胆道疏通,黄疸逐渐消退,可自然痊愈,所以通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可作出鉴别诊断,是先天性胆道闭锁若能在2个月内行胆道重建手术,可获得良好的胆汁引流效果;超过3个月肝脏由于胆汁性肝硬化已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即使手术,效果也不佳,因此早期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1)临床鉴别要点:肝炎男婴多于女婴,而胆道闭锁女婴多于男婴;肝炎黄疸较轻有波动,胆道闭锁时黄疸持续性加重;肝炎时为黄色软便,胆道闭锁陶土色便出现较早且持续时间较长;胆道闭锁时肝大较肝炎重,质地硬,常伴有脾大。

(2)实验室鉴别:

①血清胆红素:肝炎患儿随病程而逐渐下降,胆道闭锁呈持续升高。

②碱性磷酸酶:新生儿肝炎很少超过40U,随肝炎好转而下降;胆道闭锁持续性升高。

③血清亮酸转肽酶的活化:新生儿肝炎只有23%的病例超过500U。

④血清5’-核苷酸酶的测定:胆道闭锁此酶浓度增高;新生儿肝炎病儿一般不超过25U/L。

⑤血清胆酸测定:胆道闭锁较新生儿肝炎血清胆酸明显增高,动态观察更有意义。

⑥血清甲胎蛋白测定:新生儿肝炎时肝细胞增生,甲胎蛋白合成增加,浓度升高,若高峰大于40ng/dl可诊断为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主要是胆管上皮增生,无肝细胞增生,故血清甲胎蛋白为阴性,甚少阳性,平均值较低,两者差异明显。

(3)辅助检查:

①测定十二指肠引流液中的胆红素:十二指肠液不含胆红素者中,90%为先天性胆道闭锁,有助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

②131I-RB排泄试验和99mTc-PL扫描:正常时131I-RB静脉注射后,为肝脏多角细胞摄取并通过胆汁排泄到肠道,不被肠道吸收,胆道闭锁患儿玫瑰红滞留于肝内不进入肠道,因此测定粪便内131I的含量可了解胆道阻塞情况,一般按2UC/kg注入静脉72h后测定粪便内131I的含量,90%的胆道闭锁131I随粪便排泄量在5%以下,而新生儿肝炎患儿几乎都在10%以上,99mTc-PL扫描亦有助于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的鉴别。

③肝脏穿刺活检:新生儿肝炎以肝实质细胞病变为主,而胆道闭锁则以胆管系统及门静脉区病变为主,虽然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病理改变无特征性变化,只是严重程度有区别,但汇管区面积,单位面积内小叶内的胆栓和小叶间的胆栓在两病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④B型超声:新生儿肝炎时肝内外胆管,胆总管,胆囊为正常图像,但胆道闭锁的肝外胆道不能探出,胆囊瘪小或不显影,肝大伴有脾大。

⑤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此项检查不仅能用于鉴定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而且胆道闭锁患儿在术前行PTC检查能了解肝内外胆道的病变,确定梗阻部位,以此可确定术式。

2.新生儿溶血症:此症早期与胆道闭锁相似,有黄疸,肝脾肿大等,但患儿有严重贫血表现,末梢血象大量核红细胞,随病儿长大,血象多自行恢复正常。

3.新生儿哺乳性黄疸:病因为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活力受到母乳中某些物质的抑制,一般于出生后4~7天黄疸加重,2~3周最深,血胆红素可达15~25mg/dl,停乳后2~4天高胆红素血症迅速消退,本病临床上无肝脾肿大及灰白便。

4.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本病为黄疸,腹部包块,灰白色粪便,但黄疸为间歇性,B超可探及液平肿块。

此外,肝外胆道附近的肿物或胆总管下端淋巴结肿大,可以压迫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亦可引起梗阻性黄疸,也应与感染性黄疸和酶代谢异常所致的黄疸相鉴别。

相关推荐

新生儿黄疸多久会消失

很多的爸爸妈妈看到出生不久的宝宝皮肤和眼睛巩膜发黄感到很紧张,其实大可不必。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就是医学上称为的“黄疸”,黄疸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1、胎儿在宫内的低氧环境中,为了满足胎儿对氧的需要,大量的红细胞产生,出生后宝宝建立了肺呼吸,血氧浓度迅速升高,因此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另外新 生儿红细胞的寿命短、大约为70~90天而成人为120天。再加上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不能及时处理和排泄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而生成的胆红素,所以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新生宝宝就出现了黄疸。 2、大多数新生宝

宝宝皮肤有点黄究竟怎么回事

许多人都听说过新生儿生后几天皮肤会发黄,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家里的老人也许会说,“这是胎黄,没关系。” 新生儿皮肤发黄真的没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 新生儿由于肝脏发育不成熟,血液中红细胞破坏增多等原因,使大约50%的足月儿 、80%的早产儿在生后2-3天出现皮肤发黄,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常表现为生后2-3天皮肤开始发黄,4-7天黄疸最重,足月儿总胆红素应〈12mg/dl,早产儿总胆红素〈15 mg/dl,此后黄疸逐渐

宝宝脸色发黄什么原因

1、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 如果宝宝经常出现腹泻,则有可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最好帮宝宝测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的指标。 2、新生儿黄疸 大部分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脸部发黄现象,这有可能是生理性黄疸,新妈妈应该密切观察。 婴儿脸色发黄是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宝宝出生后,原本白里透红的肤色可能在新生儿期的某天变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会超过3周。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会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

宝宝眼睛黄怎么办

一般来说,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治疗。但如果需要,新生儿黄疸治疗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光照疗法 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光照治疗通常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2、换血疗法 如果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或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3、其他疗法 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帮助宝宝减退新生儿黄疸。比如,确保宝宝能够吃到足够多的母乳或配方奶,这样就能多排便。如果对宝宝的新生儿黄疸有任何疑问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出现原因不同

宝宝血氧分压的突然升高,使得红细胞破坏过多,致使血清胆红素增加,导致新生儿黄疸。 要肝脏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才能被人体排出,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胆红素的结合以及排出就会缓慢,致使血清胆红素增高,引起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肠循环不成熟,排入肠道中的直接胆红素过多的被肠道所吸收,致使血清中胆红素增高,导致新生儿黄疸。 白蛋白运送间接胆红素到肝脏的能力不足,以至于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过高,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出现。 因为宝宝与妈妈的血型不合等原因,导致溶血反应,引起的新生儿黄疸。 病毒或者细菌感染使肝细胞功能

小儿黄疸怎么回事

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在出生后3-5天可出现黄疸,但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14天内黄疸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黄疸全部消退。 病理性黄疸则属于异常,一般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细菌感染和新生儿败血症以及病毒感染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②新生儿溶血病;③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④母乳性黄疸,多于出生后4-7天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在停止哺乳1-3天后胆红素即可下降,如3

婴儿黄疸多久退完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宝宝的黄疸一般都在半个月就会退掉的,有的宝宝也有1个月才会退。对于肤黄过早出现或逾期不退者和黄疸逐渐加重者,或黄疸退后复出者,应特别注意并及时就诊。 当婴儿出现黄染时,还要注意观察小儿精神,呼吸,吃奶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应消退时未见减轻,或减轻后又加重,并持续数周或数月,而其它方面均为正常,此为母乳性黄疸。 怎么判断母乳性黄疸,有如下的方法: 1、母乳所致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皮肤、粘膜黄染,无其他异常,黄疸逐渐加重,生后10~15天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71~513umol/l(10~30mg/dl)。如继续哺乳,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4~10天,然后缓慢下降,3~12周恢复正常水平,黄疸完全消退。若停止哺乳,于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 2、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

新生儿轻微黄疸怎么办才好

婴儿黄疸值是怎样的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一个月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症状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新生儿黄疸症状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症状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