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笋的培育
鞭笋的培育
竹可在开花结实后天然下种,在林下发芽出苗,更新老林;也可起出竹蔸,或采集种子,按常规林业育苗技术,培育实生分蘖苗,移植造林。另外,也可用埋秆、埋鞭、插秆等无性方法繁殖竹苗。常用的栽竹造林材料是带有地下茎和竹秆的竹蔸,即选择1~2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竹株,带土连蔸挖起,削去梢部,留枝3~4盘。如远运他处,还应包扎竹蔸,以防震落宿土、伤损芽苞。根据竹种的生态特性选择造林地,进行全面、带状或块状整地,按3~5×3~5米的株行距,挖掘植穴。冬季和早春(12~2月)是竹生理活动缓慢的季节,栽植成活率高。竹根浅,怕旱涝。在北方雨水欠缺的季节和地区应灌溉,在南方多雨积水的地方要排涝。新造竹林郁闭前应经常除草松土,但须防伤及鞭、根和芽。也可与豆类作物、绿肥、油菜等进行竹农间作,以耕代抚。根据林地情况和生长季节适施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在新造竹林中严禁放牧。幼林竹株一般量多而细小,要进行间伐抚育,去小留大,去老留幼,去弱留强,去密留疏,还可削去竹梢,去掉顶端优势,促使枝叶生长和地下茎的延伸。
寒冬时节最好多吃冬笋
笋的种类很多,分为冬季采摘的冬笋,春季采摘的春笋,以及夏季采摘的鞭笋。其中以冬笋的质量最佳。每年的1~2月份正是吃冬笋的好时节。
冬笋是楠竹竹根鞭上长出的幼芽,夏季孕育,冬季长大后挖取,故名冬笋。产地一般都在山区,生长在土净、水净、空气净的环境中,且又不施任何农药,是十分地道的绿色蔬菜。
冬笋的肉质细嫩,味鲜爽口,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之美誉。冬笋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积”等功效。对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冬笋的食用方法颇多,烧、炒、煮、炖、煨等,皆可成佳肴。单独做菜有风味独特的油焖冬笋、干烧冬笋等。用冬笋蒸鸡炖鸭,味道非常鲜美。用冬笋做菜亦有讲究,笋尖嫩,爽口清脆,宜与肉类同炒;笋衣薄,柔软滑口,宜与肉类同蒸;笋片味甘肉厚,宜做炖肉类的配菜。
竹笋农业技术
竹笋是一种“全能型营养蔬菜”,它营养成分比一般蔬菜高出1倍以上,竹笋味鲜可口,很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一、适宜丽水栽培的主要优良菜竹笋品种
1.早竹[别名:雷竹(庆元、景宁)、早雷竹(遂昌)]。笋肉白略带淡黄;:味鲜甘美,含水分多,风味好,品质优,鲜食佳,可加工罐头和干制。笋期3月中旬―4月中旬,笋单体重0.15―0.25公斤。每亩产鲜笋1000-1500公斤。
2。雷竹〔别名:雷云竹]。笋去箨后肉质白嫩而松脆,含水分中等,加工和鲜食均佳。休眠期短,促成早熟栽培效益极高。笋期2月上旬―3月中旬,笋单体重0.15-0.35公斤。每亩产鲜笋2000―3000公斤,效益好。
3.红壳雷竹。
笋味鲜美而松脆,宜鲜食或制干。笋期早,采笋期长,惊蛰前后开始出笋,至小满不断。笋单体重0.5―1.5公斤。每亩产鲜笋1000-1500公斤。
4.黄甜竹。
笋质鲜嫩甘甜,松脆可口,可鲜食、生食或加工干制。笋期晚,4月中旬―6月上旬,笋单体重0.35―0.8公斤。每亩产鲜笋1000-1500公斤。
5.云和哺鸡竹〔别名:乌季竹(云和、景宁)、乌壳竹(松阳)、桂竹(丽水)]。笋质松脆,味鲜嫩,肉质厚,水分高,无苦味,香味浓,品质好,可鲜食或加工干制。笋期4月初―5月上旬,笋单体重0.4―0.8公斤。每亩产鲜笋1000―2000公斤。
6.台湾桂竹[别名:麻竹(遂昌、庆元)、乌紫笋竹(丽水))。笋味鲜嗽,肉质好,可供鲜食或制干。笋期4月中旬-5月下旬,笋单体重0.2-0.5公斤。每亩产鲜笋600-1000公斤。
7.乌哺鸡竹(Stj名:象牙笋]。笋肉白,质松嫩,味鲜美,略甜,外观美,品质优,宜鲜食或制干。笋期4月中旬―5月初。笋单体重0.2-0:7公斤。每亩产鲜笋1000公斤左右。
8.毛金竹IS,j名:红壳竹(龙泉、庆元、缙云)、金竹(青田、丽水、遂昌)]。生笋有辛辣味,煮熟后辣味消失,可鲜食或制干。笋期4月中旬~5月下旬,笋单体重0。35-1.0公斤。天然林每亩产鲜笋250-300公斤。
9.华丝竹[别名:利世竹(云和)、露水竹(景宁)]。笋味鲜美,可鲜食,宜制干。笋期4月下旬―5月下旬。笋单体重0.35-0.5公斤。天然林每亩产鲜笋200―300公斤。
10.方竹191j名:四方竹]。笋肉色白,味甜松脆可口,笋质鲜嫩,可鲜食或制干。笋期8-1月份均有出笋;笋单体重0.2―0,5公斤。天然林每亩产鲜笋100―200公斤。可供观赏。
11.斑竹[别名:湘妃竹、花竹(丽水)]。笋质鲜嫩,可鲜食或制干。笋期4月下旬―6月底。笋单体重0.3―0。6公斤。天然林每亩产鲜笋100―200公斤。可供观赏。
12.四季竹。笋味美,可鲜食或制干。笋期5月上旬―11月份,笋单体重0.15―0.25公斤。每亩产鲜笋300―500公斤。
二、菜竹笋常规栽培技术要点(以黄甜竹为例)
1.竹园地的选择与整地。(1)选地:黄甜竹的建园应选择交通力便,坡度小于15度,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平原、冲积圩地、滩涂地和房前屋后空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酸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土壤或壤地。(2)整地:黄甜竹为散生竹类,黄甜竹的出笋成林,主要依靠地下鞭的生长。黄甜竹造林一般采取全垦整地。造林前,先清除园内杂草、灌木、树桩、石头等物,垦地深30厘米左右,按预定栽植数挖穴挖穴规格:60X60X50厘米,每穴施肥1公斤或基肥25―50公斤,土杂肥,厩肥和土拌匀,回填穴内。
2.母竹的选择。选择胸径2-3厘米,1―2年生,分枝低矮、枝茂盛,无病虫,生长健壮的黄甜竹为母竹。挖掘母竹时,应留来鞭20厘米,去鞭40厘米,注意保护鞭芽与鞭根,切勿损害螺丝顶。母竹蔸带足宿土,母竹挖起后,留枝5-7盘。削去竹梢,切口要平滑。
3.黄甜竹的种植。
(1)种植季节:黄甜竹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但以旱春和梅雨季节为最佳栽种季节。
(2)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一般为55-110株/亩。定植株数可依母竹来源和经济条件而定。
(3)种植方法:黄甜竹移栽造林要掌握好三个要点。一是母竹运到造林地后要及时进行种植;二是栽种前要适当修整穴和回垫表土,再将母竹放人穴内,让鞭根自然舒展。注意竹蔸下部与垫土密接,使母竹蔸深度比原入土深3―5厘米,再自下而上,分层回填穴土。踏实竹蔸,使竹鞭与土紧密结合;三是栽植时要浇透定根水,再覆心土,成馒头状。山地造林最好选择阴天无风天气为宜。
4.竹园的管理。
(1)及时补植:种植当年,对于枯死的母竹要及时进行补植。
(2)除草松土:通过除草松土,清除杂草对水肥的竞争,改善土壤性能,有利促进竹鞭生长。竹园除草松土,每年2―3次,结合施肥进行。注意近蔸浅,远蔸深。一般第1次是新竹发叶后的5―6月份,除草深翻25厘米,挖去老竹鞭,注意保护新竹鞭和壮鞭。第2次是9―10月份,除草松土15厘米深。第3次是翌年2~3月份,除草浅锄。
(3)科学施肥:根据黄甜竹周年具有长鞭期、笋芽分化期、孕笋期和长笋期四个生长期的特点,进行科学施肥,促进竹笋的生长。竹园施肥一般每年4次,施肥量随立竹量的增多逐步适当增加。第一次2―3月份,施催笋肥,促进竹笋多长、长壮。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或每丛竹施人粪尿10-20公斤。结合锄草时进行。第二次6月份,为长鞭肥,促使母竹多发鞭,发壮鞭,每亩施复合肥15公斤,结合深翻时进行。第三次9月份,施催芽肥,促使鞭多发笋芽,发壮芽。此时为多干旱天气,宜用低浓度掖体肥,固体肥加水泼施。9月份施肥不宜翻施,翻施不利于竹鞭生长,每亩可施人粪尿1000公斤,冲水2―4倍进行浇泼。第四次11―12月份施孕笋肥,每亩施饼肥200公斤或农家肥1000―2000公斤。
(4)竹林密度与结构:通过合理调节竹林密度和结构,能保护竹林有适当空间,改善竹林通风和光照条件,保持留养竹有旺盛的发笋能力,为竹林丰产提供基础条件。新造竹园,头一年每株母竹留养1―2株无病虫叫健壮笋培育新竹,第2-3年逐年增加,第4年成林后,每亩留养600-800株健壮母竹,注意留养竹分布要均匀。留养竹龄的比例为1―3年生竹应各占30%,4年生竹一般占10%,用于调整空间,5年以上老竹全砍掉。
(5)新竹截梢:当年留养的新竹生长幼嫩,应在7―9月份截除:竹梢1/3―1/4,留枝12-15盘,这样可促进新竹木质化,增强和提高新竹对严冬和冷春霜冻、雪压的防御能力。
菜肴制作
葱油鞭笋
主料:鞭笋300克。
辅料:葱20克,香油10克,精盐1克,味精0.5克。
鞭笋(16张)
制法:
(1)鞭笋切滚刀块;葱洗净,切成末。
(2)水烧开后,放入鞭笋块,水三滚后捞出,浸入凉水中漂净,捞出沥干。
(3)将香油烧热,同葱末、精盐、味精调匀后,加入鞭笋块拌匀即可。
特点:
色泽洁白,清鲜醇香。
糟烩
原料:
生净嫩鞭笋肉300克
香糟汁50毫升
芝麻油10毫升
湿淀粉25克
味精3克
精盐5克
色拉油25毫升
糟烩鞭笋 相传“糟烩鞭笋”是杭州一只有名的传统素菜。后来,荤菜馆也仿效此法,除选用质量最佳的绍兴香糟外,将芝麻油改为鸡油浇淋,“糟烩鞭笋”从素菜变为荤菜,供应的范围也更广了。
制法:
1、笋肉切成五厘米长的段,对剖开,用刀轻轻拍松。香糟放入碗内,加水100毫升,搅散、捏匀,用细筛子或纱布滤去渣子,留下糟汁待用。
2、炒锅置中火上烧热,下色拉油至130度时,将鞭笋倒入锅内略煸,加水300毫升,烧5分钟左右,再放入精盐、味精,倒入香糟汁,即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淋上芝麻油即成。
特点:
糟香浓郁,鲜嫩爽口,色泽明亮,是夏令开胃时菜。[1]
火蒙
原料:
嫩鞭笋400克
芝麻油10毫升
干虾子5克
色拉油500毫升
火蒙鞭笋 绍酒10毫升
白糖10克
酱油25毫升
奶汤125毫升
味精2克
湿淀粉10克
制法:
1、将鞭笋洗净,对剖开,用刀拍一下切成条块。
2、炒锅置中火上,下色拉油,放入鞭笋,颠锅略煸,随即加入奶汤,盖上锅盖,移至小火上煮5分钟后,加精盐、味精,用湿淀粉稀勾薄芡,起锅装盘,撒上火腿未,淋上熟鸡油即可。
特点:
笋壮鲜嫩,红白相映,色泽雅丽,食时爽脆,为杭州传统名菜中夏令时菜。
春笋的采挖方式
春笋的采挖与留养既是对竹林中林副产品的收获利用,也是垦翻林地、调节竹林结构、密度和质量的一种手段。挖笋留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竹林今后的生长发育。现特将挖、留春笋的技术介绍如下:
“立春”后出土的毛竹笋称春笋,它的出笋期分三个阶段:初期,在2月上旬至4月上旬;中期,在4月中、下旬;后期,在5月及其后。凡出笋初期和后期的春笋,因成竹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全部采挖。而中期出土的春笋,因个体大、健壮、生命力强,应选留其大部分养育成竹。应挖去的是小径笋、弱笋、浅鞭笋、歪头笋、小笋、退笋等。退笋的特征是:晴天的上午笋尖无露水、笋壳脱毛、色暗、质软。挖笋时不要伤害竹鞭、鞭根和鞭芽。挖笋后要立即覆土填平笋穴。
留笋养竹
在春笋出土中期的4月中、下旬,选留个体粗大、健壮、无病虫害、无损伤、且分布均匀的春笋作养育新竹之用。留笋的数量是:大年40—70株/亩,即留笋的株行距为3.1—4.1米。小年10—20株/亩,即留笋的株竹距5.8—8.2米。花年竹山30—50株/亩,留笋的株行距3.7—4.7米。无论哪种竹山,所留笋的株行距都应分布均匀。除留养部分外,其余部分可全部采挖利用。所挖春笋应在当天剥壳蒸煮并在流水中浸泡后,晒干或烘干,不能过夜,否则会使笋体老化变质。为了更好地护笋养竹,应在“清明”前后封山育竹1—2个月,严禁人兽危害春笋和幼竹。
鞭笋的制作
葱油鞭笋
主料:鞭笋300克。
辅料:葱20克,香油10克,精盐1克,味精0.5克。
制法:
(1)鞭笋切滚刀块;葱洗净,切成末。
(2)水烧开后,放入鞭笋块,水三滚后捞出,浸入凉水中漂净,捞出沥干。
(3)将香油烧热,同葱末、精盐、味精调匀后,加入鞭笋块拌匀即可。
特点:
色泽洁白,清鲜醇香。
糟烩
原料:
生净嫩鞭笋肉300克
香糟汁50毫升
芝麻油10毫升
湿淀粉25克
味精3克
精盐5克
色拉油25毫升
相传“糟烩鞭笋”是杭州一只有名的传统素菜。后来,荤菜馆也仿效此法,除选用质量最佳的绍兴香糟外,将芝麻油改为鸡油浇淋,“糟烩鞭笋”从素菜变为荤菜,供应的范围也更广了。
制法:
1、笋肉切成五厘米长的段,对剖开,用刀轻轻拍松。香糟放入碗内,加水100毫升,搅散、捏匀,用细筛子或纱布滤去渣子,留下糟汁待用。
2、炒锅置中火上烧热,下色拉油至130度时,将鞭笋倒入锅内略煸,加水300毫升,烧5分钟左右,再放入精盐、味精,倒入香糟汁,即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淋上芝麻油即成。
特点:
糟香浓郁,鲜嫩爽口,色泽明亮,是夏令开胃时菜。
火蒙
山竹怎样来种植
整地栽植:土肥混匀,开好排水沟
择土层深厚和交通、管理方便,有排灌条件的荒山坡或田地,割去灌木杂草,挖除树根、竹鞭,全面挖深30厘米。结合翻耕整地,亩施腐熟人畜粪肥1500~2000公斤,土肥混匀,开好排水沟。
2~5月上旬,挖取健壮的一二年生野生竹种作种竹,每株留20~30厘米,保留蔸部及竹鞭带土约5~10公斤,截去顶梢,留4~5盘枝,植入与竹蔸大小相等的栽植穴内,株、行距均为70厘米,亩植1300株左右。做到栽植时让鞭根自然舒展,栽后及时浇足定根肥水。
山竹的种植重在合理施肥
施肥“三看”,分段培育
施肥要做到“三看”:即看竹子长势、产笋量、土质条件。
一般在栽后每年的3月下旬结合松土除草亩用尿素、钾肥各10~15公斤,磷肥50公斤均匀施于种竹的蔸、鞭际,以利笋芽壮长快发。
7~8月份,结合松土清鞭,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促笋芽萌发。生长过程中,如遇持续干旱,要适时适量浇、灌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若遇长期阴雨积水,要及时疏沟排水,以防渍害,确保正常生长。
松土清鞭:每年7~8月松土,3年清鞭一次
每年的7~8月都要进行一次松土清鞭,深度视竹鞭在土层中的深浅而定,在松土的同时要截除老、弱鞭,并对生长健壮的露鞭给予理顺后埋入土中。
山竹的竹鞭一般在4~5年后便丧失发笋能力,故每隔3年须“清鞭”1次。并结合清鞭松土,施足有机肥,以利新鞭的生长和笋芽的萌发。
留养母竹:老母竹加工竹艺品增收
从第二年开始,逐年进行竹龄结构调整。应在出笋高峰期的后一时段做好留养母竹工作,一般每年每亩留养新母竹600~700株,并于秋、冬季间伐同数量的老母竹加工竹艺品增收,使每亩活立竹种量保持在1300株左右。
山竹应该适时采收
不伤鞭不伤笋,加工出售
当笋箨箨叶开始裂开,笋尖露出地表20~30厘米时即可采收。
采收鲜嫩竹笋时要注意做到不伤鞭、不伤笋。采回后剥除笋壳,按每0.5~1公斤扎把装入食品袋上市销售。也可加工成干笋片、干笋丝后出售,利润更高。
冬笋和春笋有什么区别 口感不同
冬笋和春笋都是由竹鞭上的笋芽发育而成,但竹笋出土前称为“冬笋”,出土后叫“春笋”。所以,冬笋肉质更细密,有一点涩麻有一点鲜甜,口感很丰富;而春笋因为已经长出地面,就像树芽一样,所以更嫩滑爽口,但少了冬笋的丰富口感,偏老的春笋因为纤维过多会感觉吃起来有点渣。
春笋和冬笋哪个营养更高 挖了冬笋会影响春笋的数量吗
不会。
冬笋每年都会长在楠竹的竹鞭上,然后根据竹子以及土壤情况发育长大,一般它只长在土里,直到腐烂,最终有少部分露出地面以后,就变成了春笋,对于冬笋多的竹子,要多挖一些,这样竹子才会长的更大、更粗壮,如果不挖,到了春天冬笋也会烂在土里,最终因跟竹子争夺营养而影响了竹子的生长,竹子长势弱了,来年竹鞭上发育而来的冬笋就会变小、变少。
山竹怎样种植和管理
整地栽植:土肥混匀,开好排水沟
择土层深厚和交通、管理方便,有排灌条件的荒山坡或田地,割去灌木杂草,挖除树根、竹鞭,全面挖深30厘米。结合翻耕整地,亩施腐熟人畜粪肥1500~2000公斤,土肥混匀,开好排水沟。
2~5月上旬,挖取健壮的一二年生野生竹种作种竹,每株留20~30厘米,保留蔸部及竹鞭带土约5~10公斤,截去顶梢,留4~5盘枝,植入与竹蔸大小相等的栽植穴内,株、行距均为70厘米,亩植1300株左右。做到栽植时让鞭根自然舒展,栽后及时浇足定根肥水。
合理施肥:施肥“三看”,分段培育
施肥要做到“三看”:即看竹子长势、产笋量、土质条件。
一般在栽后每年的3月下旬结合松土除草亩用尿素、钾肥各10~15公斤,磷肥50公斤均匀施于种竹的蔸、鞭际,以利笋芽壮长快发。
7~8月份,结合松土清鞭,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促笋芽萌发。生长过程中,如遇持续干旱,要适时适量浇、灌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若遇长期阴雨积水,要及时疏沟排水,以防渍害,确保正常生长。
松土清鞭:每年7~8月松土,3年清鞭一次
每年的7~8月都要进行一次松土清鞭,深度视竹鞭在土层中的深浅而定,在松土的同时要截除老、弱鞭,并对生长健壮的露鞭给予理顺后埋入土中。
山竹的竹鞭一般在4~5年后便丧失发笋能力,故每隔3年须“清鞭”1次。并结合清鞭松土,施足有机肥,以利新鞭的生长和笋芽的萌发。
留养母竹:老母竹加工竹艺品增收
从第二年开始,逐年进行竹龄结构调整。应在出笋高峰期的后一时段做好留养母竹工作,一般每年每亩留养新母竹600~700株,并于秋、冬季间伐同数量的老母竹加工竹艺品增收,使每亩活立竹种量保持在1300株左右。
适时采收:不伤鞭不伤笋,加工出售
当笋箨箨叶开始裂开,笋尖露出地表20~30厘米时即可采收。
采收鲜嫩竹笋时要注意做到不伤鞭、不伤笋。采回后剥除笋壳,按每0.5~1公斤扎把装入食品袋上市销售。也可加工成干笋片、干笋丝后出售,利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