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心脏损害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心脏损害
心脏损伤为川崎病的重症表现,也是致使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心率过速,呈奔马律、大概还会有有20%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瘤。
川崎病吃什么好 含高蛋白的食物
如果患有川崎病,可以适当的补充高蛋白质食物,像鱼类、肉类、蛋类等,但是如果有肾脏损害的人群要咨询医生。
川崎病是严重疾病吗 川崎病不治能自愈吗
川崎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性的血管炎性,好发于冠状动脉,川崎病的病因其实都是不明确,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但是因为它是血管炎性疾病,容易形成冠状动脉病变,没有冠状动脉病变的话,也要定期的随诊,主要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电图,未经有效治疗的话,15-25%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多于病后两年内自行消失,但常遗留管壁增厚和弹性减弱等功能,大的动脉瘤常不易完全消失,常导致血栓形成或管腔狭窄,川崎病如果不能够有效控制,影响到冠状动脉的病变,有可能得心脏疾病,川崎病也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所以是有川崎病,还是积极治疗是最可靠的。
川崎病吃什么 川崎病饮食要注意什么
1、川崎病患者的饮食一定要注意营养的补充,特别是蛋白质的补充,不过在补充蛋白质时,要注意如果有肾脏损害的话,要咨询医生后再进行。
2、川崎病的饮食要注意清淡,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能帮助病情的恢复。
3、饮食上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和规律,不可盲目的补充影响而不注意营养的均衡性,这样对病情的恢复也是不利的。
川崎病会留后遗症吗 川崎病痊愈后会影响以后生活吗
川崎病在痊愈后是否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主要在于患者在患川崎病的过程中的病变情况,如果川崎病已经对患者身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如果存在这种现象,则有可能影响到患者以后的正常生活。
小儿高烧不退须防川崎病
假如你的孩子高烧不退,使用常规治感冒的药物没有任何效果,那么你要注意孩子是否患上了川崎病,该病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心血管功能,甚至心肌梗死。
儿童医院院长介绍,川崎病易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中,尤其是1~2岁的婴幼儿。川崎病发作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非常相似,均出现持续39~40℃的高热,但使用一般治感冒的抗生素药物没有任何效果。另外,川崎病患儿还会出现眼结膜充血、舌头表面似杨梅状、出皮疹、淋巴结肿大、手脚红肿等症状。发烧后期,手指头和脚趾头缝或肛门处会出现明显的脱皮现象。
据悉,川崎病最常见后果是引发心血管损害,若早期诊治不及时则有10%会引发冠状动脉瘤。即使轻度损害的患儿,也会出现冠状动脉硬化。
据儿童医院统计,川崎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十年发病数和上一个十年相比增加了6倍。
川崎病是重大疾病吗
重大疾病是指医疗花费巨大且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一般包括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需要进行重大器官移植的手术、有可能造成终身残疾的伤病、 晚期慢性病、深度昏迷、永久性瘫痪、严重脑损伤、严重帕金森病和严重精神病等。
川崎病它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如果未经有效的治疗,川崎病可能会并发一个冠状动脉的一个损伤。 如果是有严重的冠状动脉损伤,可能会导致一个后天获得性心脏病。 可能会出现心包炎、心肌炎或者是心律失常的一些严重的一种心脏疾病。所以如果川崎病合并了有严重的影响心脏的损伤,就属于一个重大疾病。 一般的川崎病是不属于重大疾病的。
川崎病临床表现中的主要表现
皮疹川崎病患者在发热后不久会出现多形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无水疱或结痂,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等部位。
四肢症状川崎病患者会的四肢末端会出现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手掌、足底早期充血、潮红,而后手足呈硬结性水肿。
结膜充血在发病后不久,川崎病患者会出现双侧眼球结膜充血的症状,但是眼部没有分泌物,这种症状会随着体温的下降而逐渐消退。
口腔粘膜改变在发热后不久,川崎病患者会出现口唇红、干裂、有血痂或痂皮形成,口腔及咽部粘膜充血,舌乳头隆起呈草莓舌。
淋巴结变化川崎病患者在发热初期会出现短暂的颈前淋巴结肿大,直径大概为1.5cm,大多数为单侧,稍有压痛感,但一般不会化脓,大概在数日后逐渐消退。
心脏损害心脏损伤为川崎病的重症表现,也是致使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心率过速,呈奔马律、大概还会有有20%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瘤。
其它症状川崎病的患者除了出现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症状,例如:关节疼痛、咳嗽、流涕、腹痛、黄疸等。
川崎病分哪三个阶段
据透露,每10万个5岁以下的儿童当中,就有上百个儿童患有一种称为川崎病的疾病。小孩在患病初期就有如一般的发烧样,但是病重时,它会影响心脏功能的运作,甚至导致死亡。在发达国家里川崎病已成为导致儿童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川崎病分为急性期、次急性期和康复期三个阶段
急性期的一些症状包括持续发烧5至 14天、颈部淋巴腺肿大、两眼结膜充血、嘴唇发红及干裂、舌部红肿呈草莓状、手脚掌发红,心脏和血管也开始发炎。
病人退烧后,就进入次急性期,手指脚趾尖开始呈膜状脱皮、关节发炎肿大、血小板数量增加。
到了康复期,病人的血液会恢复正常,症状也会逐渐消失。不过,医生还是需要为病人进行心脏超音波扫描,确保心血管都已恢复正常。
年龄越小的孩子,患上川崎病的几率就越高
川崎病病患需要在医院留医,接受阿司匹林和免疫球蛋白抗体治疗,直到烧退、发炎部位康复为止。特别重要的是在发病的前10天内及早接受治疗,这才能减少引起并发症。川崎病病患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其中15%至25%血管会发炎,导致冠状动脉不正常地膨胀。血液也会在不正常膨胀的冠状动脉内极易凝固,而致使心肌梗塞及心律不正常,引起死亡。
川崎病能不能治好 川崎病多大才不会复发
川崎病好发于亚裔人,发病率最高,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五岁以下,男孩较女孩多见,川崎病再发率为1%-3%,少数有三次甚至四次的发病,再发间隔为三个月到一年,平均一年五个月,一般有资料分析认为,首次发病年龄小于三岁,及合并血管损害是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一般川崎病在成人还是发病比较少见,主要是在婴幼儿,所以如果是得了川崎病,还是要定期随访。
川崎病易被误诊为麻疹
“麻疹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染性疾病,而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从 1967 年首次报道病例,至今不过50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任榕娜说,麻疹和川崎病,都是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容易混淆。
两种疾病怎么会混淆在一起呢?川崎病中80%好发于2岁以下儿童;麻疹通常是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川崎病主要和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细小病毒等。临床上也存在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所以推测,麻疹病毒亦有可能是导致川崎病的诱 因之一。
在临床上,川崎病和麻疹都会造成多脏器损害。川崎病患儿几乎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而麻疹患儿除皮肤、黏膜受损外,也常有肺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并 发症。两种疾病均可出现典型皮疹,以面部、四肢为多。奇特的是,川崎病会有麻疹样皮疹等,大约持续4天后消退。治疗用药方面也有所重合,川崎病主要治疗药 物为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麻疹治疗原则为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重症麻疹可应用丙种球蛋白。
“临床上遇到类似病例,在考虑川崎病的同时,还要注意排除麻疹的可能;在不能排除麻疹的情况下,亦需考虑川崎病的可能。”任榕娜提醒说,临床上既有 川崎病误诊为麻疹的病例,反之亦然,而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也时有发生。两者在症状及体征上相似之处太多,但典型川崎病的部分患儿,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 损害,这是川崎病的特异性表现。典型麻疹患儿,在发疹前一两天,常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即麻疹黏膜斑,需引起警惕,以便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