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气陷所致胃下垂的单剂药方
脾虚气陷所致胃下垂的单剂药方
每日取苍术15—20克,将上药煎汤或用滚开水浸泡,每次煎药2次或冲泡2—3杯。服用时慢慢呷服,像品茶那样,坚持服用1—3个月。本方具有升阳燥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气陷的胃下垂。
饮食不节、内伤七情、过度疲劳以及先天禀赋虚弱、产妇分娩后腹壁弛缓等因素,均可导致脾胃失和、气机升降失常而发生胃下垂。苍术味辛苦,性温而燥,除湿强脾,升发胃中阳气,逐痰饮水气而消胀满,对于脾虚气陷的胃下垂疗效较好。若是胃阴不足,患者阴虚有热,烦渴喜饮、便秘、多汗、舌红少津,则不宜单用苍术,可酌加麦冬、玉竹、石斛等养阴生津之品。苍术性偏温燥,易于伤阴,以湿浊内阻、舌苔厚腻者用之为宜,如阴虚有热大便燥结及多汗者,不宜应用。
胃下垂吃什么中药
胃下垂的中药治疗一:脾虚气陷型
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治以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少食纳呆可加鸡内金6g,炒稻芽、麦芽各12g,恶心呕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汤。
胃下垂的中药治疗二:肝胃不和型
两胁胀而不适,脘腹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太息,苔薄腻,脉弦小。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与逍遥散加减化裁。
胃下垂的中药治疗三:胃络瘀滞型
胸膈痞满,脘腹胀坠,脐上刺痛,按之濡软,恶心,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脉象沉细或涩。治以疏肝养血化瘀,方用血府遂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或用柴胡疏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
治疗胃下垂,最主要的还是患者要注意自我保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这是根治本病关键。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既可锻炼腹肌,增强体质,又能使胃肠道分泌和蠕动增强,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及吸收过程。
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脾虚气陷证
脾虚气陷证指脾气虚弱,升举无力而反下陷,以眩晕、腹泻、内脏下垂、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眩晕,久泄,腹部重坠作胀,食后更甚,肛门重坠,甚至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下垂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病因:多有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所致,或因久泄久痢,劳累过多,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等损伤脾气,清阳下陷所致。
胃下垂可以吃惠氏的钙尔奇来补钙吗
如果有缺钙现象可以服用补钙的产品的,与胃下垂关系不大。
中医药治疗有明显优势,常采用益气、健脾、升提等方法治疗。当然,由于本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待患者就医时往往已不局限于气虚下陷,而常伴有气滞、血淤、痰饮等,出现虚实夹杂的复杂情况。医生应分析病情,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才可取得最好疗效。
补中益气丸是治疗胃下垂的首选方药,主要由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升麻、柴胡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可用于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其他脏器的下垂。对脾胃虚弱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等也有较好疗效。
如果病情虚实夹杂,需在本方的基础上酌加祛邪药。气虚夹气滞者,可用枳壳加白术。枳壳有理气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尚可增强平滑肌的张力,用于有气滞的胃下垂最为合适。兼水饮者,可加用苓桂术甘汤,以温阳健脾化饮。
而由于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出现便秘者,治疗时应当通腑泄浊,补气升陷,选用既能补气又能通便的白术最为适宜,不得用大黄之苦寒,以免加重中虚气陷。
中医帮您解决胃下垂
病因病机
气(阳)虚 或因禀赋素亏,思虑伤脾,致脾虚气陷,健运失司,肌肉不坚,胃腑失固而下垂,或因素体阴虚,嗜茶多饮伤陌,过食寒凉伤脾,致中焦升降失司,水津停滞,化为痰饮,气血无生,经筋失养而下垂。
阴虚
多因素体阳虚,或久病多产育伤及阴血,五志气火内燔,致胃阴不足,胃之筋脉失于濡润,缓纵不收,造成胃下垂。
血瘀
多因气虚日久,运血无力,或久病入络,血脉不通,而变生瘀血。
血瘀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病机之一,有人曾系统调查过67例胃下垂患者,发现其中有血瘀舌象者占44.8%,有血瘀脉象者占35.8%。另外,光纤胃镜也发现有胃粘膜充血或粘膜苍白、静脉显露的瘀血现象。临床上也证实,用常规升提之法未见效者,加用活血化瘀之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辨证分型
1.脾虚气陷
面色萎黄,不思饮食,食后脘腹胀闷,暧气不舒,困乏无力,形体瘦削,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象缓弱。夹有痰饮,则水走肠间,漉漉有声;夕口为虚寒,隐痛绵绵,喜温喜按,泛吐清涎;女口挟瘀血,舌质略紫,可见瘀斑瘀点;如兼肝郁,脘闷胁胀,嗳气呕逆。
2.胃阴不足
面色略红,胃脘或胀或痛,胃中灼热,口燥咽干,烦渴思饮,饥不欲食,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少津,或有裂纹,无苔,脉细数或细涩;兼有瘀血,舌质紫红,舌下静脉显露,不欲饮水;兼气滞,脘腹堕胀,气虚,乏力神疲。
胃下垂症情较复杂,多有兼症,要注意辨别。血瘀分见于上述二型,应注意的是,胃下垂之血瘀多虚中夹实,往往无刺痛或固定痛点的见症。另外尚有较简便的腹诊计量法,可作辨证时参考。
胃下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种。
1.先天性:多见于无力型体形者。身体素若,胸廓狭小,皮肤苍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营养不良,第十肋游离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并发其他内脏(如肾、肝、脾、横结肠、子宫等)。
2.后天性:多与慢性消耗病合并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后;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如慢性胃炎、猩性溃疡等;腹肌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如妇女多次生育,腹部肿瘤切除术,体重突然减轻,或胸腔内压增加,如长期咳嗽、闷气、心界下移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中医如何看待胃下垂
中医学虽无“胃下垂”病名的记载,但认为此症乃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为和。两者一纳一运,一升一降,互相配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
由于禀赋不足,机体素弱,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脏器下垂。
胃下垂是什么引起的
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胃下垂疾病分为先天性的和后天形成的,在我们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工作也学习压力过大,会使我们大脑过度疲劳,这样会导致胃功能蠕动减慢,危机能减退,还有我们不可以暴饮暴食,这样会使胃功能紊乱.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
祖国医学虽无“胃下垂”病名的记载,但认为此症乃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为和。两者一纳一运,一升一降,互相配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
由于禀赋不足,机体素弱,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脏器下垂。
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乃由于胃平滑肌或韧带松弛所致。患者因长期劳累,大脑过渡疲劳,强烈的神经刺激和情绪波动不断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逆使胃紧张力减弱,蠕动缓慢,机能减退。
但少数患者,因胃肠蠕动亢进,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消化功能低下,故日渐消瘦,也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内脏下垂。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种。
1.先天性 多见于无力型体形者。身体素若,胸廓狭小,皮肤苍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营养不良,第十肋游离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并发其他内脏(如肾、肝、脾、横结肠、子宫等内脏下梗等)
2.后天性 多与慢性消耗病合并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后;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如慢性胃炎、猩性溃疡等;腹肌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如妇女多次生育,腹部肿瘤切除术,体重突然减轻,或胸腔内压增加,如长期咳嗽、闷气、心界下移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胃下垂如何避免
1.加强体育锻炼。本病多见于体瘦虚弱、腹壁松弛、肌肉不坚之人,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加肌力,有助于防治本病。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每日坚持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健身活动。
2.饮食营养丰富。平素宜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体积小,动、植物蛋白及一定脂肪含量的食物,使腹壁有一定的脂肪厚度,这样可有效地防治胃下垂。
3.禁止暴饮暴食。避免暴饮暴食,可有效地预防胃下垂及其他胃肠疾病,对胃呈低张力型,有胃下垂倾向者,宜少吃多餐,餐后宜平卧少许时间,有利于胃的张力恢复,可预防胃下垂及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4.搞好计划生育。经产多胎生育者,由于腹壁松弛易患本病。故积极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优生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5.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气虚正耗,易致脾虚气陷而发生本病,故勿过度劳累,劳逸结合,使脾气旺盛而不下陷,可有效地预防本病。
胃下垂偏方
胃下垂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是由于胃壁及腹部肌肉松弛的结果。中医学则认为:胃下垂是由于思虑伤脾,气虚下陷所致。常用的临床验方、偏方主要如下[方一]新鲜荷叶蒂4个,莲子60克,白糖适量。将荷叶蒂洗净,对半切两刀,备用。莲子洗净,用开水浸泡1小时后,剥衣去心。把上二者倒人小钢精锅内,加冷水两大碗,小火慢炖2小时,加白糖1匙,再炖片刻,离火;当点心吃。本方补心益脾,健胃消食,对脾虚气陷、胃弱食滞的胃下垂患者有一定效果。
[方二]子母鸡1只,干姜、砂仁、公丁各3克。将子母鸡(童鸡)宰杀后,去毛洗净,保留心、肝、肺。将鸡切成小块,放入砂锅中,用文火炖至烂熟,再把干姜、公丁、砂仁研成细末,吃时加入鸡肉汤中。每3天吃1只鸡,1日分2次食用。一般吃1—5只鸡即能生效。本方补中益气举陷,适用于胃下垂。
[方三]核桃肉100~150克,蚕蛹50克(略炒过)。隔水炖服,佐餐服。本方适用于中气不足所致的胃下垂症。
[方四]柴胡、炙升麻、炙甘草各 3克,枳壳20克,白芍、玄胡、炒川楝、白术、炒神曲、山楂、党参、黄芪、鸡内金各10克。每剂煎2次,首次加水约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同法再煎 1次,将2次药液混合,分为次饭后服用。本方为湖北中医王荫龙方。功能疏肝益气,对胃下垂有较好疗效。
[方五]沙参、麦冬各15克,生地黄12克,玉竹、白芍、枳壳、党参各10克,红花6克,桃仁、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为湖南中医陈勇方,功能益胃养阴活血,适用于胃下垂。
[方六]炙黄芪120克,防风3克,炒白术9克,炒枳实15克,煨葛根12克,山茱萸巧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为山东中医裹大仲方。功能益气举陷升阳,适用于中气下陷脾胃虚火型之胃下垂。
[方七]人参、砂仁各30克,苍术60克,陈皮20克,九香虫30克。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次2克,日服3次。本方出自《山东中医杂志》1989.8期,适用于胃下垂。
[方八]柴胡9克,白术、白芍、茯苓各12克,枳实、党参各15克,山药、黄芪各30 克,生麦芽20克,炒葛根15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本方为山东潍坊五井煤矿职工医院许永顺方,对胃下垂有效。
[方九]牛肚1000克,新鲜荷叶2张,茴香、桂皮、生姜、胡椒各适量。把茶叶置于砂锅底,加入牛肚,入水浸没,旺火烧沸后,改用中火烧半小时,取出,切成条块或小块,再倒入砂锅内,加黄酒3匙,茴香、桂皮少许。小火慢煨1小时。然后加细盐1匙、生姜、胡椒粉少量,再煨2~3小时,至羊肚酥烂为佳。牛肚汤每日2次,每次1小碗,牛肚可蘸酱油、醋佐膳食。
苍术怎么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
用苍术治疗属于脾虚气陷型的胃下垂(症见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嗳气不舒、泛酸、呕吐清水痰涎、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倦乏力、舌苔厚腻、脉虚细或缓弱)疗效较好。
将15~20克苍术加水煎煮或用沸水浸泡,每剂可煎煮两次或冲泡2~3杯。每日一剂,可像品茶那样慢慢饮服该药的药汁或浸汁,可连续服用1~3个月。该方具有升阳燥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
点评:饮食不节、内伤七情、过度疲劳、先天禀赋虚弱以及产妇分娩后腹壁弛缓等因素,均可导致人的脾胃失和、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发生胃下垂。苍术味辛苦。性温而燥,可除湿强脾,升发胃中阳气,并能逐痰饮水气而消除胀满,对属于脾虚气陷的胃下垂疗效较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可兴奋人的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的蠕动,改善胃下垂患者的临床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用苍术治疗属于脾虚气陷型的胃下垂(症见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嗳气不舒、泛酸、呕吐清水痰涎、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倦乏力、舌苔厚腻、脉虚细或缓弱)疗效较好。但若胃下垂患者出现了阴虚有热的症状(如烦渴喜饮、便秘、多汗、舌红少津等)时,则不宜单独应用苍术治疗,可酌情增加麦冬、玉竹、石斛等养阴生津之品与苍术同用。
胃下垂的偏方
[方一]新鲜荷叶蒂4个,莲子60克,白糖适量。将荷叶蒂洗净,对半切两刀,备用。莲子洗净,用开水浸泡1小时后,剥衣去心。把上二者倒人小钢精锅内,加冷水两大碗,小火慢炖2小时,加白糖1匙,再炖片刻,离火;当点心吃。本方补心益脾,健胃消食,对脾虚气陷、胃弱食滞的胃下垂患者有一定效果。
[方二]子母鸡1只,干姜、砂仁、公丁各3克。将子母鸡(童鸡)宰杀后,去毛洗净,保留心、肝、肺。将鸡切成小块,放入砂锅中,用文火炖至烂熟,再把干姜、公丁、砂仁研成细末,吃时加入鸡肉汤中。每3天吃1只鸡,1日分2次食用。一般吃1—5只鸡即能生效。本方补中益气举陷,适用于胃下垂。
[方三]核桃肉100~150克,蚕蛹50克(略炒过)。隔水炖服,佐餐服。本方适用于中气不足所致的胃下垂症。
[方四]柴胡、炙升麻、炙甘草各3克,枳壳20克,白芍、玄胡、炒川楝、白术、炒神曲、山楂、党参、黄芪、鸡内金各10克。每剂煎2次,首次加水约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同法再煎1次,将2次药液混合,分为次饭后服用。本方为湖北中医王荫龙方。功能疏肝益气,对胃下垂有较好疗效。
[方五]沙参、麦冬各15克,生地黄12克,玉竹、白芍、枳壳、党参各10克,红花6克,桃仁、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为湖南中医陈勇方,功能益胃养阴活血,适用于胃下垂。
[方六]炙黄芪120克,防风3克,炒白术9克,炒枳实15克,煨葛根12克,山茱萸巧克。
苍术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
将15~20克苍术加水煎煮或用沸水浸泡,每剂可煎煮两次或冲泡2~3杯。每日一剂,可像品茶那样慢慢饮服该药的药汁或浸汁,可连续服用1~3个月。该方具有升阳燥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
饮食不节、内伤七情、过度疲劳、先天禀赋虚弱以及产妇分娩后腹壁弛缓等因素,均可导致人的脾胃失和、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发生胃下垂。苍术味辛苦。性温而燥,可除湿强脾,升发胃中阳气,并能逐痰饮水气而消除胀满,对属于脾虚气陷的胃下垂疗效较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可兴奋人的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的蠕动,改善胃下垂患者的临床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用苍术治疗属于脾虚气陷型的胃下垂(症见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嗳气不舒、泛酸、呕吐清水痰涎、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倦乏力、舌苔厚腻、脉虚细或缓弱)疗效较好。但若胃下垂患者出现了阴虚有热的症状(如烦渴喜饮、便秘、多汗、舌红少津等)时,则不宜单独应用苍术治疗,可酌情增加麦冬、玉竹、石斛等养阴生津之品与苍术同用。
什么导致胃下垂
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刚刚开始只是感觉胃部有些不舒服啊,可是检查结果却被告知是胃下垂。这些患者往往都觉得自己的胃很健康,应该是不会患上胃下垂这样子的疾病的。其实,引起胃下垂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患者对自己的胃部健康不是很关注,疏忽大意造成的。
专家分析指出,引起胃下垂的原因其实是这样子的:随着现在很多人的工作忙、压力大,再加上大家平时不好好注意身体调理,导致很多人其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不过胃下垂,就不止是亚健康的问题了,胃下垂是一种需要慎重对待的情况了。胃下垂时间久了不经治疗甚至还会引发患者其他内脏下垂。让患者的身体整个精神状态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通过相关医学专家的简单道明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我们再综合古今医家的意见,认为,对于引起胃下垂的原因可以做具体的分析,其病因可以分为先天原因与后天原因两大类。先天原因引起的胃下垂是为禀赋薄弱,体质亏虚;后天原因引起胃下垂则可归纳为饮食失调,久病或产育过多,七情违和等。
胃下垂是病在患者的脾胃,引起该病的主要病机可概括为虚和瘀二字,并且主要以虚为主。下面主要就这点来进行如下分析:
1.阴虚引起的胃下垂
这种患者多半是因为素体阳虚,或久病多产育伤及阴血,五志气火内燔,致胃阴不足,胃之筋脉失于濡润,缓纵不收,引起的胃下垂。
2.气虚引起的胃下垂
气虚则是禀赋素亏,思虑伤脾,致脾虚气陷,健运失司,肌肉不坚,胃腑失固而下垂,或因素体阴虚,嗜茶多饮伤陌,过食寒凉伤脾,致中焦升降失司,水津停滞,化为痰饮,气血无生,经筋失养而导致胃下垂。
3.血瘀引起的胃下垂
血瘀多因患者气虚日久,运血无力,或久病入络,血脉不通,而变生瘀血。血瘀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疾病病机之一,在某项医学研究调查上,接受调查的六十七例胃下垂病例中,发现其中有血瘀舌象者占了大约二分之一,有血瘀脉象者占了大约四分之一。另外,光纤胃镜下也发现胃下垂患者有胃粘膜充血或粘膜苍白、静脉显露的瘀血现象。
专家指出,针对胃下垂,我们不能用操之过激的治疗办法,主要还是用中药进行慢慢的调养比较合适。在此期间,胃下垂患者切记不要暴饮暴食,要少吃多餐。同时也要戒烟酒,禁食肥甘、辛辣刺激的食物,宜吃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