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症检查
骨髓瘤症检查
骨髓瘤症起病缓慢,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但血清蛋白电泳发现有单克隆经过免疫球蛋白(IG)峰,或尿中轻链阳性,称之为“骨髓瘤前期”,此期可长达3~5年。
1.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尿凝溶蛋白半数阳性。
2.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检查: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可伴有形态异常。
4.骨骼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缺损区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骨髓瘤症预防
平日应睡硬板床加海绵垫。因为硬板床能使患者的骨骼、脊柱等保持平直,以免骨组织受到损伤;海绵垫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宽而均匀,从而降低在骨突隆部皮肤所受的压力,患者感觉柔软、舒适,还可延长翻身的间隔时间。不做剧烈活动和扭腰、转体等动作。移动患者身体时,要轻、稳、准、协调、用力均衡,顺应患者的运动方向,避免推、拖、拉、拽,并注意上、下身保持在同一平面,防止扭曲身体,重视患者的感受。长途运送患者时,宜取卧位,防止颠簸。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或固定一个姿势,防止负重发生变形。除脊柱压缩性骨折或骨盆骨折需卧床休息外,应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以促使肢体血液循环,防止骨质进一步疏松。外出活动时,应由家人陪同以防跌伤。
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个人卫生等;每1-2小时协助变换体位,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勤翻身拍背,并嘱患者深呼吸,预防坠积性肺炎;给予肢体按摩,进行肢体的被动及主动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的发生;严密观察肢体受压情况,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合理饮食,顺时针方向摩腹,保证大便通畅。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20分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勤更换衣服,注意用物清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少去公共场合,避免交叉感染。骨髓受抑严重时,立刻联系医生,考虑保护性隔离,监测体温的变化,及早发现感染征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骨髓瘤病友
功能介绍 健康、医学科普知识传播 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 公共微信平台 中华多发性骨髓瘤病友互助协会北京分会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
约90%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骨髓瘤骨病。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影像学评价方法包括X线,CT,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PET-CT等。这些检查各有优缺点:
X线摄片:在普通X线片上,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骼改变多为局部的溶骨性病变,也可以是广泛的骨质疏松。颅骨,肋骨和四肢长骨应用X线检查较好。
CT:CT扫描可以发现早期的骨质破坏,也可以发现病程中出现的骨骼病变。决定进行放疗或手术前应进行CT扫描。
ECT:能一次性显示全身骨骼,但对骨髓瘤骨病的诊断特异性不高,不推荐应用。
MRI:推荐应用于脊椎骨的检查,对于非分泌型骨髓瘤以及冒烟型骨髓瘤意义更大。
PET-CT:PET-CT不仅可以检查出骨髓瘤的活动,更可以进行全身范围的扫描。对预后的判断也很有价值。但因价格昂贵,仅在必要时应用。
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隐形杀手-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多见于中老年的一种血液病,是由于骨髓里的浆细胞不正常增生引起的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浆细胞原本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正常细胞,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产生免疫球蛋白,我们又称这些免疫球蛋白为“抗体”,它们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斗士” 。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在骨髓中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进行增殖和分化。我们把细胞数量的增加称为“增殖” ,把细胞的成熟过程称为“分化” 。
如果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浆细胞出现过度增殖和分化障碍,就会引起多发性骨髓瘤,这些不正常的浆细胞我们称为“瘤细胞”。提到“瘤”,人们就会想到一个有一定边界的包块,但多发性骨髓瘤不同于其他肿瘤,它是造血组织中浆细胞的弥漫性增生,病变涉及全身有造血功能的骨骼,一般不形成孤立性的包块。没有包块,往往不容易被病人和医生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中仅有一小部分合并浆细胞瘤,这是一种浆细胞在软组织中增殖形成的肿块。由于浆细胞瘤多发生在头部,所以此时头皮可以摸到一个或多个包块。
多发性骨髓瘤有一个突出的临床特点,就是骨骼疼痛和骨质破坏,常常在没有明显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发生脊柱的压缩性骨折,肋骨骨折等。医学上称为病理性骨折。多发性骨髓瘤为什么会引起病理性骨折呢?骨髓瘤细胞常常分泌一种溶骨因子,这种因子可以使骨质疏松,骨质溶解。这时的骨骼就象被虫子蛀空了的柱子,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就会折断。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是弥漫性的病变,这种骨质破坏和骨折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的骨骼,但是以颅骨、肋骨、脊柱、骨盆等仍有造血功能的骨骼明显。如果做这些部位的X线检查,就会发现骨骼上有大大小小的透亮区,医学上称为“虫蚀样改变”或“穿凿样改变”。中老年人如果发生多部位的骨痛或者“莫名其妙”的骨折,一定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除了骨骼的改变以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由于浆细胞是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多发性骨髓瘤大量的瘤细胞都是不正常的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单一的、不正常的球蛋白,这些“残兵”无法起到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所以病人可以反复发生感染,或者一般性的感染久治不愈;大量的瘤细胞产生大量的单一的球蛋白,使血液中球蛋白的浓度增加,血沉增快;球蛋白在血液中的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就会从尿中排泄,引起蛋白尿,这时容易误诊为肾炎;由于骨髓造血组织被大量增殖的瘤细胞“挤占”,正常造血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病人会出现贫血,觉得全身无力。
病人有骨骼方面的病变首先到骨科就诊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对多发性骨髓瘤的骨质破坏没有认识,就会使得部分多发性骨髓瘤被误诊为骨质疏松症,仅给予维生素D和补钙治疗,耽误了诊断和治疗。中老年人发生了骨骼方面的病变怎样才能既不用终日担心得了恶性肿瘤而背思想包袱,或做很多不必要的检查,也不使多发性骨髓瘤漏诊呢?
只要查一下血常规、尿常规和血沉,就能进行简单的鉴别。如果同时合并贫血、蛋白尿和血沉增快,就一定要做骨髓检查,因为这是确定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最重要的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主要是化疗。一旦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不应该放弃治疗,因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瘤细胞数增加1倍所需要的时间(又称倍增周期)比较长,所以这种病人的生存期也相对较长。临床经验表明,化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近来的临床实践提示,本病有可能通过造血细胞移植治愈。另外,喝生胡罗卜汁有可能对本病的缓解有帮助。
骨髓瘤症饮食
1、饮食宜清淡,选用能抑制骨髓过度增生的食品,如海带、紫菜、裙带菜、海蛤、杏仁。对症选用抗血栓、补血、壮骨和减轻脾肿大的食品,如桃仁、李子、蛤、统鱼、韭菜、山楂、海蜇、龟甲、鳖肉、牡断、核桃。蟹、虾、猪肝、蜂乳、芝麻、花生甲鱼、泥鳅、海鳗。戒禁烟酒,忌食肥甘厚味以及生冷、辛辣之品。
2、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典型症状是骨痛,刚开始时疼痛往往比较轻且呈间歇性和游走性,晚期疼痛加重。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建议多食用有抑制骨髓增生作用的食品,如海带、紫菜、裙带菜、杏仁等。
3、可适当饮用牛奶。有肾功能损伤者、还应采用低盐饮食。若伴发真性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时,应加食花生、葡萄等增加凝血功能的食品。但切忌过量,适当饮用即可。
4、骨髓瘤患者的饮食应把握以下标准: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尽量要清淡,海带、紫菜、裙带菜等可适当多吃。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被误诊
多发性骨髓瘤是克隆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生导致的疾病,约占恶性肿瘤的1% ,占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15%左右,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骨髓瘤虽是血液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对非血液科医师来说仍为较少见的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患者出现骨痛、腰痛、贫血、恶心呕吐、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时,往往去骨科、肾内科、消化科、神经科就诊,而很少首诊在血液科,大部分临床医师对其又认识不够,很容易误诊,有报道显示误诊率高达80%以上。由于误诊而延误治疗往往给许多患者及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那么,患者出现哪些常见症状需要警惕“多发性骨髓瘤”呢?
1. 中老年贫血当心多发骨髓瘤
贫血的发生率在初诊骨髓瘤患者达70%,随着疾病的进展,几乎所有患者最终均出现贫血。其主要原因为大量的骨髓腔被骨髓瘤细胞侵占红细胞生成受抑、肾功能受损、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及伴发的出血等。老年人在检查或就诊时如果发现了贫血,不能忽视,认为仅仅是牙口不好,营养不良造成的,应及时到血液专科进一步检查排除骨髓瘤。
2. 中老年骨痛、腰痛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会浸润并破坏骨骼组织,导致骨质疏松、甚至溶骨性骨破坏,骨骼被破坏后,骨膜内的感觉神经会将信号传导至大脑,人们就会感觉到疼痛,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和腰背部,随活动而加重。骨骼被破坏后骨皮质变薄或被腐蚀破坏,骨质变得软而脆,很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甚至打个喷嚏就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受累的骨骼局部可隆起,按之有弹性或声响。有些老年人(甚至年轻人)受到轻微碰撞就会骨折,这种情况下,不应仅仅考虑是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造成的,为安全起见,应进行排除骨髓瘤的相关检查。腰椎骨折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可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所以老年人出现腰痛症状不能仅认为是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疾病而忽视(甚至有的病人手术后才发现是骨髓瘤),应及时就诊检查,防止多发性骨髓瘤的漏诊。
3. 恶心呕吐:多发性骨髓瘤也会发生
少数骨髓瘤患者也可能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常常至消化内科就诊,这种情况也不能忽视。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骨质破坏,骨质内钙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钙升高所致,故在临床上,不明原因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不能仅仅考虑消化道疾病,常规的血生化检查往往就能发现问题。如果同时伴有骨痛、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4. 不明原因肾功能不全: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肾损害
骨髓瘤相关的轻链和高血钙可以损害肾脏,大约40%左右的患者在发病初期和发病过程中可能出现肾脏损害的表现,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可能是骨髓瘤患者的首诊原因,患者可表现为腰酸、浮肿、泡沫尿、夜尿增多或尿量减少,往往到肾脏内科就诊,如果患者既往无慢性肾炎病史,一定要警惕其他疾病继发性的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是其中常见原发病之一。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
另外,因为骨髓瘤患者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如果患者短期内反复出现感染,就应该想到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出问题了,及时进行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可能早期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以前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有效率只有50%左右,并且绝大部分患者生存期少于5年。目前随着新的药物的应用,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生存期明显延长,有一半以上的患者生存期可能超过5年,甚至部分病人可以带病生存十年以上。而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因素,所以对于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贫血、乏力、骨痛或骨折、肾功能不全、恶心呕吐、或者反复感染,应该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尽早血液专科诊治。
怎样诊断骨髓瘤
骨髓瘤的诊断
1.骨髓瘤根据发病年龄,易发部位以及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可作初步诊断。
2.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骨髓活检为浆细胞瘤,为主要的确诊依据。
3.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轻链排出>每24小时1g。
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l.中国抗癌协会于1999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1)40~70岁最多发。
(2)多发病变经常累及脊柱、肋骨、颅骨、髂骨和股骨等。
(3)骨科症状主要表现有明显的疼痛,骨与软组织包块,脊髓和马尾神经受压。
(4)化验室检查浆细胞数增高,球蛋白增多,A/G倒置,尿中本周蛋白阳性,骨髓穿刺可见瘤细胞,血和尿的蛋白电泳发现异常球蛋白。
(5)骨髓瘤的x线片表现:溶骨性破坏,颅骨为数毫米至数世米直径大小的穿凿样破坏。骨盆广泛的骨质疏松和斑点状破坏,肋骨膨胀为囊状,脊柱骨质萎缩,破坏、有的椎体呈楔形,长骨溶骨破坏合并病理性骨折。
其中,单发骨髓瘤的诊断应取慎重态度,它必须具备:①病理检查已证实;②反复检查其他各骨未发现病变;③骨髓穿刺阴性;④化验检查本周蛋白阴性;⑤经多年观察仍保持单一病灶。
2.Hansen ,Peter等提出的骨髓瘤新的诊断标准
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大于3%或在缺乏组织免疫化学分型情况下,形态学异常的浆细胞大于5%或有下列3种情况者。
(1)血浆M蛋白IgG≥30g/L或IgA≥20g/L。
(2)本周蛋白尿轻链≥0.25g/24小时。
(3)X线显示溶骨损害。
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应同骨转移瘤相区别。孤立性骨髓瘤少见,诊断较难。应同骨巨细胞瘤、转移瘤等区别。
骨髓瘤症护理
1.患者心情焦虑,家人应该怎么办?
病痛的折磨,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失眠、忧郁、易怒、孤独等负性情绪。对此,家人首先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您是患者最亲近的人,是他们强有力的精神后盾,经常以亲切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痛苦和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出院回家后,如何观察病情?
注意监测体温、血压及血糖变化。严密观察骨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如某部位骨痛加重,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应及时处理。观察有无贫血及出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气促,牙龈出血、黑便等。观察有无感染症状,反复感染是骨髓抑制的晚期征象,可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定期监测肾功能及尿常规,观察有无颜面部及下肢水肿及尿液混浊。观察有无手足部的烧灼感、感觉异常或神经痛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若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及多尿,则提示高钙血症的可能。
3.如何缓解骨痛?
减少家里的噪音刺激,保持室内光线柔和。使身体处于舒适的体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活动,如散步等。家人多给予安抚和疏导,可看电视或听广播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可在疼痛周围进行适当力度的环形按摩,严禁扣、捶、压。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有效地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减轻骨质的破坏,缓解疼痛。
多发性骨髓瘤症状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
4.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骨髓瘤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4.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骨髓瘤症状有什么表现
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
本病好发于扁骨如颅骨、脊柱、肋骨、骨盆和胸骨;长骨中以股骨、肱骨多见,其他部位的四肢骨、手、足短骨均可发病,不过很少。
2.骨髓瘤的病程
病程为1个月至3年,平均为13个月。
3.骨髓瘤的症状
(1)疼痛:为早期症状,位于脊椎者,腰背痛。
(2)软组织肿胀;见于锁骨、肋骨、胸骨、肩胛骨和骶骨等处,因这些部位比较表浅,易于显现而引起注意。
(3)病理骨折:见于肋骨、椎体等部位,有的病例因骨折而入院检查时发现;肾脏损害,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