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能治好吗
鼠疫能治好吗
鼠疫多由鼠疫杆菌感染引起,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病菌后,病人多在2-8天后发病,发病时会出现低热、淋巴结肿痛、头痛、困倦乏力、恶心呕吐症状。因受疾病影响,很多患者都会心烦气躁,食欲不振。病情加重后,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症状,比如淋巴结水肿、化脓、破溃等。若治疗不当,会继发败血症或者肺炎。部分并发败血症的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神志不清、昏迷症状,而部分并发肺炎的患者会出现全身中毒、和搜、咳痰症状。出现症状后,要及时治疗,若治疗不当会危及生命。
鼠疫能治好吗?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都是治疗鼠疫的常用药物,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若服用药物后,患者病情没有好转,也可根据医生指导服用其他药物,比如双嘧啶、氯霉素、磺胺药、β-内酰胺类药等。患者还要注意居室卫生和个人生活习惯,要定期用漂白粉消毒,要多吃流质食物,适当给予生理盐水静滴。
得病后,为预防疾病传染给他人,患者不仅要被严密隔离,而且患者的衣物、排泄物都要进行彻底消毒。隔离时,需注意两个鼠疫患者不应住在同一间室,应分开,每个人单独一间室。隔离9天后,患者若痊愈可恢复正常生活,若没痊愈,要继续接受治疗,呆在隔离室中。
鼠疫能治好吗,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跳蚤咬了有什么症状 被老鼠身上跳蚤咬了的危害
老鼠身上有一种很小的跳蚤鼠疫杆菌,跳蚤稀释鼠疫患者的血液后它的体内会充满这种杆菌,当这种带菌的跳蚤吸入人血时,血液因食道被细菌阻塞无法入胃,而从口部回流到被咬人的身体里,鼠疫杆菌就在这时随同进入人体,使人患上鼠疫。
表现症状:咬部位发痒,搔痒时会将鼠疫细菌带入微细的伤口,也能使人染上鼠疫。跳蚤咬伤呈现为有核米粒大小的小红点。
心脏病可以治愈吗
现在心脏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有一个问题是所有心脏病患者都很关心的,那就是心脏病能彻底治愈吗?
患有心脏病就应该积极治疗,心脏病能治好吗?这是很对朋友比较关心的问题,关于心脏病能治好吗这个问题,下面就请我们的专家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心脏病能治好吗的相关内容。
心脏病能治好吗?以下就是心脏病能治好吗的介绍:
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类型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手术危险性极低,成功率在99%以上,与阑尾切除术相当。这是心脏病能治好吗的介绍之一。
手术后远期效果好,与正常人一样。
常见的紫绀先心病 如法乐四联症的危险性也不高。其它的复杂先心病 的手术成功率90%以上。
非常复杂先心病手术后多数也能达到生活自理。一般轻微的先心病手术后照样养儿育女,甚至有许多复杂畸形矫治术后,在医师的指导下一样妊娠分娩。这也是心脏病能治好吗的介绍。
心脏病能治好吗?相信大家看了以上讲解的内容以后,对心脏病能治好吗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鼠疫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鼠疫杆菌侵人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先在局部繁殖,随 后靠透明质酸及溶纤维素等作用,迅速经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结繁 殖,引起原发型淋巴结炎(腺鼠疫)。淋巴结里大量繁殖的病菌 及毒素人血,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和严重中毒症状。脾、肝、 肺、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发生继发型肺鼠 疫。病菌如直接经呼吸道吸入,则病菌先在局部淋巴组织繁殖。 继而播及肺部,引起原发型肺鼠疫。在原发型肺鼠疫基础上,病 菌侵人血流,又形成败血症,称继发型败血症型鼠疫。少数感染 极严重者,病菌迅速直接入血,并在其中繁殖,称原发型败血症 型症鼠疫,病死率极高。
鼠疫有什么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败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传染性。腺鼠疫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病菌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内。蚤粪也含有鼠疫杆菌,可因搔痒进入皮内。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少数可因直播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粘膜受染。 肺鼠疫患者可借飞沫传播,造成人间肺鼠疫大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1.鼠疫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长期持续存在。人间鼠疫多由野鼠传至家鼠,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猎(捕捉旱獭)、考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疫区而被感染。
2.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区籍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3.季节性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人间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4.隐性感染 在疫区已发现有无症状的咽部携带者。
得了很多年的类风湿关节炎能治好吗
类风湿关节炎能治好吗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久治不愈的类风湿患者中,有近46.7%的患者出现瘫痪,卧病在床!很多患者有这样的疑问: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治好吗?专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可以治好的,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就能达到如常人一样行动和生活。特别是3年以内的早期类风湿患者,治愈率能够达到98.1%; 即使5年的类风湿患者,只要关节不严重变形,治疗后也能够恢复如常人般生活和行动。
类风湿关节炎能治好吗:重在治本
治好类风湿,不仅仅是消除类风湿所带来的疼痛、肿胀、麻木的症状,也不仅在于只减轻患者发病时的疼痛,因为这些只是治表、消除了炎症,而真正类风湿发病的“病原体”没有清除!这样炎症消除了、疼痛减轻了、肿胀消了,但当不再治疗时,就会反复发作。因此一定要清除引发类风湿的“病原体”!
类风湿关节炎能治好吗:治疗因人而异
专家指出:治疗类风湿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只有病原体清除了,类风湿才能治好不复发!一般治疗痊愈需要花多长时间,这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制定治疗疗程的,时间长短不一。很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由于不恰当的治疗甚至错误的治疗方式,导致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关节的强直和畸形,肌肉的僵硬和萎缩。
类风湿关节炎能治好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不可盲目的选择治疗方式。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每年有8%左右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不可挽救的残疾,最终使患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这些都是不恰当的治疗导致的。类风湿关节炎能治好吗,关键还要看自身的情况和治疗的方法是否科学。
如何预防出血热肾病综合征呢
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
1.疫情监测由于新疫区不断扩大,因此应作好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和易感人群的监测工作。
2.防鼠灭鼠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一般认为灭鼠后汉城病毒所致EHF的发病率能较好地控制和下降。
3.作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动物实验时要防止被大、小白鼠咬伤。
4.疫苗注射中国研制的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汉坦型)、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汉城型)和乳鼠脑纯化汉坦病毒灭活疫苗。均已在临床试用。经0天、7天、28天或0月、1月、2月、三次各注射疫苗1ml后,80%~100%能产生中和抗体。但持续3~6个月后明显下降,1年后需加强注射。
关于基因重组疫苗,国外研究应用重组PUUV。核壳蛋白(NP)疫苗在动物试验中能获得完全保护,应用汉坦病毒及汉城病毒M基因的G1和G2DNA疫苗在动物中能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Meclain等应用汉坦病毒M和S片段克隆的重组疫苗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表明重组疫苗是安全的,健康志愿者经两次注射后能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在中国重组疫苗亦在研究中。
本病病死率与病型轻重、治疗迟早及措施是否正确有关。近年来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的改进,目前病死率由10%下降为5%以下。患者恢复期后可以出现慢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或腺垂体功能减退。
相信大家对如何预防出血热肾病综合征也都很清楚了,发病后还是需要严肃对待的,既要及时察觉正确医治,还需要意识到防治结合的重要性,任何一种疾病都需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千万不要等生病了之后才开始为自己的健康而担心。
跳蚤咬的症状
对于过敏性人群,跳蚤咬后可能导致一些皮肤病的发生,尤其在夏季,家里有猫狗等宠物的,如果宠物不干净就会滋生跳蚤等寄生虫,咬过人体后易导致季节性湿疹。
被跳蚤咬过形成湿疹图例跳蚤鼠疫杆菌是引起鼠疫的一种很小的杆菌。这种菌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鼠蚤)传染给人类。跳蚤吸食鼠疫患者的血液后它的胃中充满了鼠疫的杆菌。它们虽是鼠蚤,但有时亦咬人。这种带菌的跳蚤吸入血时血液因食道被细菌阻塞无法入胃而从口部回流到被咬人的身体里,鼠疫杆菌就在这时随同进入人体,使人患上鼠疫。跳蚤在吸食人血时还可能把粪便排在人的皮肤上,其中也含有大量鼠疫杆菌。因为被咬部位发痒,搔痒时会将鼠疫细菌带入微细的伤口,也能使人染上鼠疫。跳蚤咬伤呈现为有核米粒大小的小红点。
鼠疫的治疗
(一)患者隔离患者应隔离在孤立建筑物内,病区内应做到无鼠、无蚤,病人须经仔细灭蚤、淋浴后方可收入。肺鼠疫患者应独室隔离。隔离到症状消失,血液或局部分泌物培养第3天1次,检菌3次阴性;肺鼠疫痰培养第3天1次,6次阴性,始可出院。
(二)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急性期绝对卧床,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及足量水分,并按需要静脉内补液。烦躁不安、局部淋巴结疼痛者,给予镇静、止痛药。呼吸困难者给氧,出现休克、dic、心力衰竭等作相应处理(参阅51节“感染性休克”章)。对严重毒血症患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 100~300mg氢化可的松静滴,但必须与有效抗菌药物同用。
(三)局部处理肿大淋巴结可用抗菌药物外敷,其周围组织内注入链霉素0.5g。已软化者可切开排脓,宜在应用足量抗菌药物24小时以上方可进行。眼鼠疫可用四环素、氯霉素眼药水滴眼。皮肤鼠疫可用抗菌药液湿敷、冲洗或抗菌药软膏外敷。
(四)抗菌治疗必须争取早期足量和注射给药,轻症也可口服。首剂宜大,疗程视不同病型而异,热退后继续用药4~5天。
氨基糖甙类最为有效,早期以静注为宜。
庆大霉素成人每日160~320mg,分次静滴,疗程7~10日。链霉素宜用于腺鼠疫等较轻病例,成人每日肌注2g,2~4次分给,热退后改为每日1g,疗程同上。肺鼠疫病例须用较大量,如庆大霉素首剂为160mg,继每6小时80mg静滴;链霉素首剂为1g,继每4小时0.5g,热退后改为每 6小时0.5g,用药5~7日。氨基糖甙类若与四环素或氯霉素合用,则剂量可酌减。卡那霉素比较少用,成人每日1~2g。氨基糖甙类偶可导致赫氏样反应(herxheimer type reaction)。
四环素和氯霉素在开始2日宜用较大量,成人每日3~4g,分4次口服。不能口服时改静滴,但四环素的每日量不宜超过2g;热退后即改口服,每日1.5~2.0g,续用6日。
磺胺药宜用于轻症及腺鼠疫,常用者为sd,首剂2~4g,继每4小时1~2g,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不能口服时静滴,体温正常3~5天后停药。双嘧啶(含sd400mg,tmp50mg)或复方smz也可采用,每日3~4次,每次2片,热退后改为每日2次。
处理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等以联合用药为宜,首选为链霉素加氯霉素或四环素,次选为庆大霉素加氯霉素或四环素。早期足量给药为成功关键。抗鼠疫血清现已少用。
旅游别忘防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鼠疫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
鼠疫的传染源为被鼠疫菌感染的动物和肺鼠疫病人。主要宿主动物为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玛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鼠疫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另一种为人-人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临床表现:
腺鼠疫主要是恶寒,高热,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粘膜出血点等。侵袭部位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淋巴结和周围组织显著红肿热痛,边缘不清,与皮下组织粘连,较坚硬,失去移动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肺鼠疫起病急,恶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促迫、发绀、咳嗽、咳粘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散在湿罗音或胸膜摩擦音。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败血症鼠疫:高热寒战、谵妄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通过使用杀虫剂和驱避剂避免蚤的叮咬。在农村地区避免处理不明原因的死鼠。
北京虽然不是鼠疫疫源地,但与国际、国内在人流、物流方面交往频繁,因此鼠疫防控的重点是严防鼠疫输入和由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一直以来北京非常重视控制鼠疫输入的各项防控工作,每年开展鼠疫监测及相关演练,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鼠疫诊疗技能的培训,建立了一系列的疾病防控体系。
由于我国青藏高原、内蒙古等旅游名胜地部分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去这些地方旅游的人有可能在当地感染鼠疫。市民如果前往这些景区,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尽量不要在草地里活动,如果进入草地应采取对啮齿类动物和跳蚤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在路边或林中发现的有病或死去的动物以防感染鼠疫。不要剥食旱獭等野生动物,也不要购买这些动物的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