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母乳喂养大便怎样才算正常
新生儿母乳喂养大便怎样才算正常
一.新生儿的大便次数会比较多,随着月龄的增加,尤其到了2~3个月的时候,大便次数会慢慢变少或一下子明显减少,1~4天拉一次都是正常情况。宝宝大便是否正常,最重要的是和之前的情况比较。例如,如果一个宝宝一直都是几天才拉一次,拉出来的便便也很软,那即使4天一次也没有关系。而如果一个宝宝本来都是一天2~3次,突然一天7~8次,而且拉出来的便便很稀很水,那就表明大便有问题
二.一般情况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有酸味但是不臭,稠度如膏状或糊状,一天2-5次,根据您的描述,宝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建议您密切观察,有异常及时就医,愿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通过对上文新生儿母乳喂养一天几次大便正常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新生儿的大便数会随月龄的增加而有所改变,一般刚出生的宝宝大便次数会比较多,但随着月龄的增大而变小,便便的质地也会有所改变。妈妈们平时要多关注宝宝的大便情况,如发现有什么不妥,就要引起注意了。
宝宝一天几次大便算正常
宝宝大便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观察大便的颜色、气味及量,才能诊断宝宝的饮食、生长及疾病情况,此现象在社会中已经很流行了,那么宝宝一天几次大便算正常呢?宝宝的大便要分胎便、母乳喂养的大便、配方奶喂养的大便,其排便次数及量等有极大的变化,对症性的诊断鉴别才能准确的判断,下面就一起来了解解答。
刚出生婴儿排出的便便叫胎便,为黑绿或深绿色,粘稠、无臭、有点像铺路用的沥青。胎便是由胆汁、肠道分泌物、脱落上皮细胞和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胎毛等组成,一般在二至三天内排完。
若生后二十四小时不见胎便,应怀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粪便梗阻,须及时诊治。出生三至四天后,胎便逐渐过渡到普通婴儿粪便。此后,婴儿便便的次数,更多的是受到喂养方式的影响。
首先来说说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这也有阶段性的。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排便的次数会很弹性,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每天2—5次,甚至每次喂奶后都要排便。这是因为母乳容易消化,利于排出,以及肠道输入食物后的反射性蠕动。因此,吃母乳的宝宝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他精神和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爸妈没有必要担忧。
母乳喂养的新生宝宝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另外,如果宝宝大便呈深绿色粘液状,这就表示母乳不足,宝宝处于半饥饿状态,需要增加母乳量,如果妈妈母乳确实不足可以给宝宝添加鲜牛奶、奶粉等。
婴儿的粪便一般为糊状或是比冰淇淋粘稠一些,没有气味。吃母乳的孩子很少便秘,孩子几乎能吸收所有的东西,废物很少,这也说明为什么孩子有时三天才排出一次粪便。请记住妈妈所吃食物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婴儿,辛辣的食品会引起孩子消化不良。
相对于母婴喂养的宝宝,人工喂养的新生宝宝大便会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1-2次。在孩子消化功能稳定下来以后,吃配方牛奶的孩子排便的次数比较多,粪便质地较吃母乳孩子的粪便硬、发黄、有异味。吃配方奶的宝宝,每天应至少排便1次,假如达不到1天1次,而且排便时因大便坚硬而很吃力,就有可能是发生了便秘。
有时爸妈会发现孩子的粪便柔软,像软皮鸡蛋—样,但是正常孩子的粪便应该是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多给孩子饮水:即在平常的配方牛奶中多加一些水。在孩子喂奶中间,也可以给孩子多喝一些凉开水。在孩子达到几个月后,可以在饮水中加一些干梅汁或滤过的水果汁,预防粪便干燥。
通过文章的讲解我们能准确的判断宝宝一天几次大便算正常,虽然有些婴儿的大便次数多,根据多方面的判断发现大便是正常的,因此我们不能统一的判断宝宝大便多就有问题,而宝宝大便少也要分情况,脐肚的婴儿大便有规律,大便次数也会少一些,因此大便的次数就有变化,家长也要及时的鉴别。
新生儿大便绿色颗粒是什么 母乳喂养导致
新生儿大便中有绿色颗粒可能是母乳喂养导致的。
人的大便在正常情况下是黄色的,这是因为粪便中的胆红素是黄色的,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通常偏酸性,胆红素在酸性环境中会氧化成胆绿素,从而使新生儿拉出的大便呈现绿色。
母乳性黄疸降到多少可以再喂母乳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是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
如果大便颜色是金黄色、黄绿色或者棕色,说明孩子没有胆管梗阻的情况。因为胆道梗阻的孩子因为胆汁排不通畅,他们的大便颜色多很浅,早期淡绿色,后期呈现灰白色的陶土样。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但宝宝一般精神良好,食欲佳,体重增加正常,无溶血或贫血表现。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4—5天出现,然后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通常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因为母乳性黄疸中的血清胆红素很少升高到达能够产生神经毒性导致宝宝核黄疸,因此一般妈妈可以不必停喂母乳。但当血清胆红素> 256.6μmol/L时,此时可停止母乳喂养2—4天,改用奶粉喂养。
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好处
新生儿母乳喂养好处多
步骤/方法
母乳蛋白质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适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需要,保证氨基酸完全代谢,不至于积累过多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母乳中,半光氨酸和氨基牛磺酸的成分都较高,有利于新生儿脑生长,促进智力发育。
母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易吸收,钙磷比例适宜,糖类以乳糖为主,有利于钙质吸收,总渗透压不高,不易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母乳能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初乳和过渡乳中含有丰富的分泌型IgA,能增强新生儿呼吸道抵抗力。母乳中溶菌素高,巨噬细胞多,可以直接灭菌。乳糖有助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生长,乳铁蛋白含量也多,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活性,保护肠黏膜,使黏膜免受细菌侵犯,增强胃肠道的抵抗力。
5
增强母婴感情,使新生儿得到更多的母爱,增加安全感,有利于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
研究表明,吃母乳的新生儿,成年以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要比未吃母乳者少。
7
母乳喂养可加快妈妈产后康复,减少子宫出血、子宫及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概率。
8
母乳喂养在方法上简洁、方便、及时,奶水温度适宜,减少了细菌感染的可能。
每个妈妈都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自己的宝宝,在饮食上也一样想要给宝宝最好的母乳,通过了解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好处之后,更加让许多妈妈们对母乳喂养多了一份信心,为了能有更高质量的母乳,妈妈们的日常饮食也是至关重要的,平时一定要多吃一些含钙量高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多久能消退
新生儿在喂母乳后不久,会出现皮肤变黄,而且持久不退的情况。新爸新妈别担心,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产生是属于正常现象。那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消退呢?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容易出现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早发型和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无论是早发型还是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在停止喂养母乳3-5天后,新生儿黄疸就逐渐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新爸新妈要注意的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和宝宝肝炎要区别哦,可以通过化验得知具体的情况。
新生儿黄疸常发生在宝宝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新生儿黄疸的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如果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经过4-11周后便会自行消退。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疸大多在2-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其他方面都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或是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没有差别。
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疸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疸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疸亦不出现。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10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疸也会同样消退。
通常情况而言,患有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不需使用药物。只要一般情况良好,也不必因黄疸存在而中断母乳喂养。如情况严重,则应断奶几天,待黄疸消退后再继续用母乳喂养。
新生儿宝宝护理实用妙招
一、新生儿的黄疸
几乎每个新生儿都要出黄疸的,只不过有的轻有的重。年轻的妈妈不用太着急的,黄疸应该10多天就自动减退的,有的时间长在一个月之内也会恢复的,有的新生儿如果在这段时间没有消退而且加重的话,估计会是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妈妈们如果这样的话就给孩子停乳一段时间,孩子的黄疸应该就会减退,如果不行只好去医院就诊了。
二、母乳喂养
新生儿最好用母乳喂养,这个本不应该说得,可是年轻的妈妈们有的害怕身体和乳房走形,不给孩子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好处不必多说,可初乳对新生儿的重要性应该每个妈妈都知道的,你给孩子喂母乳我觉得你的身体还能尽快的恢复,而且母乳喂养更能增加和宝宝的感情。
三、新生儿漾奶
新生儿因为胃口比较小,而且每次感觉都是把奶吃到在嘴里含着才会饱。孩子吃奶会连空气一起吃进肚子里面,所以妈妈们要按医生的嘱咐孩子吃完奶后,把孩子放在大人的肩膀上轻轻拍打孩子的后背,由下往上的连续拍打,直到孩子打出嗝来。有的小孩即使打出嗝来,放下也会漾奶出来。对于这样的小孩妈妈就抱着孩子多拍打一会,这个也不用担心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6个月以后应该就会逐步不漾奶了。
四、新生儿的大便次数
新生儿的大便多少次才算正常呢?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的大便次数应该比较多,一天4~6次之多都属于正常的范围。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相对的要少,一天2~3次的样子,跟孩子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我家老大每次换尿布上面都有大便,一直到7个月的时候才好,而老二最初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以为也会向姐姐一样到7个月呢?可40多天的时候突然就没有了,每天就2~3次的大便,所以不用紧张,只要是大便的颜色正常,拉的次数多少没有关系,等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
五、新生儿的红屁股
现在的新生儿几乎都用尿不湿,即使不用尿不湿孩子因为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就是比较稀的,因为母乳的80%都是水呀。母乳喂养儿若排出成条状的大便就是便秘了。因为大便比较稀,所以宝宝的屁股经常是红的,护臀霜、爽身粉根本就不管用的,推荐用红霉素眼药膏,眼药膏本身有杀菌的功效,而且比较粘稠,宝宝的水质大便不易沾在屁股上,所以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红屁股。
六、新生儿洗澡
宝宝没有出生一直在羊水里面畅游,所以即使刚出生的婴儿护士也要坚持给她洗澡。所以妈妈们也要坚持给宝宝洗澡,即使在冬天也要坚持,洗澡既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睡眠,睡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让宝宝全身心都到放松,可以更好的让宝宝入睡。
七、新生儿全身乳液按摩
睡前给宝宝洗澡,然后给宝宝做个全身按摩。按摩的同时妈妈可以和宝宝讲话沟通,可以增进宝宝和妈妈的感情。宝宝借机伸展一下四肢,如果在太阳光下就更好了,之后宝宝的睡眠会因为刚才的运动睡的更香甜。
八、新生儿穿衣
新生儿的衣服要柔软舒服,衣服要宽松不要太紧,新生儿还要注意保暖,刚刚离开妈妈的怀抱,不给宝宝一个温暖舒适的衣服宝宝也会哭闹的。
九、新生儿的哭闹
新生儿的语言就是哭这个每个妈妈都知道,不要宝宝一哭妈妈就赶紧的抱起孩子,要不就赶快的给孩子喂奶。这个要看宝宝的情况再做,哭可以促进肺部发育,而且老人的话:哭可以出火。孩子哭要看是不是拉或者尿了,如果没有的话有可能就是饿了,任何的不舒服宝宝都会已哭来表达,但如果是没有理由的哭闹,那小孩子小哭一会儿也无妨。
十、新生儿的湿疹
每个刚出生的宝宝或多或少的都出湿疹,这个问题也不大,如果宝宝出的多的话给宝宝涂点小药,如果轻微的话就不用管它。注意一下妈妈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等宝宝出透了也就会渐渐消失的。
婴儿拉红色大便应该怎么办
新生儿大便颜色
(1)胎便排出的那几日,喂奶也开始进行,待排净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呈黄绿色。多数新生儿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现这一阶段,然后逐渐进入黄色的正常阶段(母乳喂养的宝宝)。
(2)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过渡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若开奶延迟,或摄入奶量太少,过渡便出现的时间也会推迟。
哺乳期大便
(1)母乳喂养的宝宝(金黄色的软糊便)
A、由于母奶中含有丰富的寡糖,能够充分地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便的情形,也不会有明显臭味,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母乳喂养宝宝的解便次数很弹性,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一天2~5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担忧。
B、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现在我们都知道引发新生儿大便不正常的原因了吧!比如胎便、过渡大便以及母乳喂养大便等的不正常都是有不一样的症状的,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新生儿大便不正常的时候是要注意及时的找出引发因素的。
母乳性黄疸概述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特征为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他方面正常。分为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但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黄疸渐趋明显,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大多黄疸不再出现,少数黄疸又会重新出现。
母乳性黄疸什么时候退呢
1、母乳性黄疸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亲怀孕时,一般无特殊疾病史。黄疸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黄疸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的黄疸经4-11周后可自行消退。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疸大多在2-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
2、黄疸患儿的其他方面大多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无异。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疸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疸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疸亦不出现。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10周逐渐消失。
3、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疸也会同样消退。
4、治疗:一般来说,患有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不需使用药物。只要一般情况良好,也不必因黄疸存在而中断母乳喂养。如黄疸严重,则应断奶几天,待黄疸消退后再继续用母乳喂养。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回事
1.生理性稀便
由于正常新生儿的肠道功能尚未健全,不同喂养方式的宝宝大便性状也存在明显区别,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乳容易被宝宝吸收,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排便次数会较多,会出现假腹泻现象。每天大便可多达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较稀薄,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必担心。
2.非感染因素
①喂养不当:爸妈给新生宝宝喂食的奶粉过浓、奶粉中加糖、奶液过凉等,都会容易导致宝宝积食,从而引起腹泻。
②对奶粉过敏:100名宝宝中有2-7名会对奶粉蛋白质过敏,有遗传性过敏体质的新生宝宝更容易产生对奶粉蛋白质的过敏症状。
3.病毒或细菌感染
①患感冒:宝宝在患感冒时,会经常伴有腹泻症状,因此只要从根本上把感冒治好,腹泻也就自然而然地痊愈了。
②病毒或细菌感染:新生儿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肠道的免疫能力就更低,当肠道感染时,没有能力去减弱和中和细菌的毒力。
4.新生儿流行性腹泻
它常常发生在医院里的新生儿室,病菌经过母亲产道时传给新生儿,然后由医护人员的手将细菌扩散开去。此病潜伏期短,症状重,开始时厌食、吐奶、腹胀,继之腹泻呈黄绿色水样大便,有击拍声,腥气奇臭,一天大便次数可达10次左右,且会伴随脱水症状。
新生儿大便次数
新生儿每天的大便次数不定,不同的喂养方式也会导致大便次数不同。
1.出生2-3天:次数不定且会增多
孩子出生后的头两三天里,会通过频繁的排便来将积在体内9个月的胎便排出,每天能有3-5次,之后墨绿色的胎便才会逐渐消失。早产儿的胎便时间会有晚一些,但若是足月宝宝出生24小时内都无胎便排出的情况,妈妈们就得注意了。这种情况下,要及时带小宝宝就医,看宝宝是否出现了消化道先天畸形。
2.母乳喂养:大便次数多
母乳喂养对宝宝多有好处,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也更加易于宝宝的消化吸收。另外,母乳中的寡糖成分能帮助宝宝肠胃更好地蠕动,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通常大便次数较多,甚至每次吃奶后都要排便。一般宝宝每天排便2-5次,甚至会出现7-8次生理性腹泻的情况,但是只要小宝宝其他状况都正常,没有胀气、腹痛、排便困难的情况,体重也在正常增长,爸妈就不用担心。宝宝出现此类腹泻家长也不用着急,因为它属于正常现象,待宝宝长大大些会自行好转、消失。
3.人工奶粉喂养:大便较少
此类孩子排便次数不多,且经常较为干燥粗糙,质地较硬,往往每天1-2次,有的宝宝还可能两三天一次。但只要排便有规律可循,粪便不似羊便一粒粒,多为棕黄色或金黄色就没有问题。
4.混合喂养:次数较多且量大
母乳与乳制品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大便一般每天3-4次而且量多,但随着小宝宝的成长,次数会相应减少。所排大便偏柔软有明显臭味,颜色一般是暗褐色。如果宝宝出现了腹泻的情况,妈妈就需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少吃冰冷油腻的食物,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清淡饮食,这样更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一、 生理性黄疽
新生儿生理性黄疽是指因其胆红素代谢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疽,并不是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致。据有关统计资料报道,约80%的新生儿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疽,但大部分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疽在生后10到14天会自行消退。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二、母乳性黄疽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然而,有的孩子吃了母乳后会出现黄疽,停喂母乳后黄疽便逐渐消失,医学上将这种吃母乳引起的黄疽,称为母乳性黄疽。
母乳性黄疽的发病率并不低。 据国外报道,新生儿的母乳性黄疽约占全部出生新生儿的1.3%,占所有母乳喂养儿的2.4%。 其病因与患儿母亲乳汁中含有一种名叫3-2孕烷二醇的激素有关。 这种激素能抑制肝脏中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阻碍对胆红素的及时处理,使血液中总胆红素大量增加,再加上新生婴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酶的合成功能比较有限,不能有效地结合、输送和排泄胆红素,致使全身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疽。
母乳性黄疽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顺产足月新生儿。 母亲怀孕时,一般无特殊疾病史。黄疽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黄疽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血清总胆红素最高可达153. 9 - 444. 6 5mol/L(9--26 m g/d),以未结合的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的黄疽经4-11周后可自然消退。 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疽大多在2- 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黄疽患儿的其他方面大多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无异。
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疽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疽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疽亦不出现。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到10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疽也会同样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