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为什么会出现皮肤瘙痒
妊娠期为什么会出现皮肤瘙痒
很多孕妇从孕中期开始就出现皮肤的瘙痒,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巩膜发黄,影响孕妇的休息,分娩后瘙痒的症状会逐渐消失。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一种妊娠期内出现的黄疽,其中有40%是由于病毒性肝炎引起,20%由于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引起。在妊娠期,大量雌激素可损害肝脏的排泄能力而导致肝内胆汁郁积。其临床特点有:
1、可有或无病毒性肝炎的前驱症状,如低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肝区疼痛。
2、在妊娠后期出现皮肤瘙痒,瘙痒后1—2周即出现全身黄疽,但一般情况良好。分娩后瘙痒及黄疽逐渐消除。但再次妊娠后上述表现又可出现。因此,称妊娠期复发性肝内胆汁郁积症。
3、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增高,血清胆红素中度增高。
本病母子预后良好。新生儿一般不发生黄疽。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应用利胆醇治疗瘙痒症,补给脂溶性维生素。消炎利胆片和舒喘灵等。
孕妇身上痒千万别大意!
但到临产住进医院时,妇产科医生发现她全身抓痕累累,也无正常的胎动,仔细询问并通过检查,诊断她患了“ICP”即“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综合症”。医生赶紧采取措施但为时已晚,孩子出生时就已死亡。
目前“ICP”发生的确切病因及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孕妇肝脏对妊娠生理性增高的雌激素产生异常代谢,导致母体胆汁酸瘀积所致。
妇产科专家认为,孕妇在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症,约有4.2%—5%是患了“ICP”即“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综合症”。皮肤瘙痒常是首发症状,80%在30孕周开始出现,从轻度瘙痒直至严重的全身瘙痒,通常最先发生在手掌和脚掌,渐渐延至四肢和胸腹背部,少数人累及面部,夜间比白天严重些,约有20%的孕妇,瘙痒发生后2至3周,可出现尿黄和巩膜黄疸。
这种病对腹中胎儿的危害性很大,但许多孕妇患了皮肤瘙痒症并未能引起重视,总以为是皮肤病而直接去找皮肤科医生看,待临产时才发觉已贻误了防治时机。所以孕妇发现身上痒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立即上医院。
孕妇怀孕身上痒怎么回事
最常造成孕妇皮肤痒的病症是:
1.妊娠皮肤症:15%以上的孕妇可能碰到这种皮肤病。可出现全身性的皮肤瘙痒,一般是在怀孕六七个月时发作。皮肤上除了有痒感之外,没有任何变化,不会出现疹子和水泡。致病的原因,一般认为和怀孕期间雌激素的增加有关,对胎儿并无影响。
2.妊娠皮疹:大约2%的孕妇可能患该病,通常在怀孕第4个月到第9个月之间发生皮肤瘙痒。皮肤上会出现小红疹,最常发于四肢,看起来像虫咬。有些孕妇以为是宠物身上的虱子或跳蚤造成的,实际上是怀孕本身造成的,对胎儿无影响。
3.妊娠中毒性皮肤疹:患病率大约是1%,大都生在身材矮小肥胖的孕妇身上,最常在妊娠纹出现时发生。目前认为可能和荷尔蒙分泌不平衡有关。值得安慰的是,这种皮肤瘙痒并不会伤害胎儿。
4.妊娠期丘疹性皮肤炎:此类皮肤瘙痒症发生率很低,全身各部位都可能发病,患病时,全身皮肤会出现疹子。该病发生的原因,现在仍不清楚,但可能会造成流产或胎死腹中,因此要特别小心。
温馨提示:
其实在怀孕期间,许多孕妇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除了那些瘙痒严重的,影响孕妇睡眠或身心的,才需要和医生商量用药物治疗外。原则上,孕妇皮肤瘙痒最好是不要用药物的,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对于孕妇朋友们来说,出现皮肤痒的时候不要紧张,首先是要及时的和医生说,听取医生的建议,另外是要注意及时的找出令我们皮肤痒的原因,这样好针对性的用药,最后是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多吃点新鲜的蔬菜也会对孕妇的皮肤瘙痒有所帮助的。
孕期皮肤瘙痒不可小视
根据对母儿的危害程度不同,妊娠期皮肤瘙痒可大体分为2大类,一类是对胎儿危害较小的,主要由皮肤干燥、长妊娠纹、妊娠痒疹引起的;另一类是对胎儿危害较大的,主要是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引起的。
一、 对胎儿危害较小的皮肤瘙痒
1.常见原因
皮肤干燥 皮肤油脂及汗液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因干燥而出现瘙痒。
长妊娠纹 随着孕周的增大,腹部隆起,在腹部、下肢、臀部等多处可发生皮肤真皮层断裂,出现妊娠纹而感觉皮肤瘙痒。
妊娠痒疹 妊娠后由于激素、生理变化以及过敏等原因,在腹部、四肢及躯干会出现凸起于表皮的小红丘疹或斑丘疹,这就是所谓的妊娠痒疹,会使孕妈妈感到皮肤瘙痒。
2.治疗方法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及化验检查明确诊断,对症处理。
外用药物 瘙痒严重的可以用一些外用止痒液,常用的有甘油洗剂、炉甘石洗剂等。
口服药物 孕晚期还可以应用抗组胺类药物,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口服药对胎儿也是安全的。另外,也可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3.生活注意事项
这三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对母儿危害较小,孕妈妈不必太紧张。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问题,可减轻皮肤瘙痒的症状。
精神方面 首先孕妈妈要注意减轻精神负担,避免烦躁和焦虑不安,好的心情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宝宝的健康。
饮食方面 在饮食上,孕妈妈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若对鱼虾类过敏,要避免食用。
穿着方面 孕妈妈尽量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棉质吸汗材质的最好,还要记得勤换内衣、内裤。
沐浴方面 孕妈妈不要因为皮肤瘙痒而过勤地洗澡,洗澡时的水温也不能太热。若是肌肤比较干燥,建议以温和的弱酸性洁肤品沐浴。沐浴后涂抹滋润的护肤品或橄榄油,但不要用力搔抓,以免损伤皮肤,造成皮肤感染。
二、对胎儿危害大的皮肤瘙痒
孕期皮肤瘙痒的原因中最严重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这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增高为特征,主要危及胎儿安全,发病率为0.8%~12%。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雌激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高危因素
导致此病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几点:
孕妈妈年龄>35岁
有慢性肝胆疾病
家族中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者
前次妊娠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史
双胎妊娠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表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于妊娠晚期,少数发生在孕中期,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先从手掌、脚掌开始,逐渐加剧延及四肢、躯干,瘙痒程度各有不同,夜间较重,皮肤常因抓挠出现抓痕。瘙痒发生后数日至数周内10%~15%的患者出现轻度黄疸,少数人可有消化道症状、腹泻等,极少数出现体重降低,大多数人全身状况良好。化验检查会发现血中胆汁酸增高、肝功异常、肝酶及胆红素轻到中度升高。产后皮肤瘙痒、黄疸迅速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危害极大,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严重的出现不能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新生儿可能发生颅内出血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等;同时可导致孕妇凝血功能异常,增加产后出血的概率,孕妇也可能发生糖、脂代谢的异常,故应十分重视,及时诊治。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胆汁酸水平、恢复肝功能,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左侧卧位休息
孕妈妈应适当卧床休息,左侧卧位最好,因为这样有利于增加胎盘的血供。
药物治疗
并给予药物治疗,可用消胆胺、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等可降低血清中胆汁酸的浓度,减轻胆汁酸的淤积,改善肝功能并促进胎儿肺发育成熟,还可以减轻皮肤瘙痒症状。
注意观察胎动
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各项化验指标及胎儿情况,孕妈妈要自己认真观察胎动,每天早、中、晚各数一小时胎动,三次数值相加乘以4,如胎动<10次/12小时或<3次/小时,应警惕胎儿宫内缺氧。
加强胎心监测
加强胎心监测及B超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羊水过少等异常。
小贴士 3种情况应提前终止妊娠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提前终止妊娠,确保母子平安:
1.孕妈妈出现黄疸症状,胎龄已达36周。
2.胎儿宫内窘迫,羊水量逐渐减少。
3.孕妈妈无黄疸,妊娠已足月或胎肺已成熟。
终止妊娠的方式以剖宫产为宜,因阴道分娩产程中可能加重胎儿缺氧,发生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等严重后果。
皮肤瘙痒为何出现在妊娠期
1、孕期的肌肤瘙痒多半是由准妈妈体内缺水引起的,因为女性怀孕后,体内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多吃蔬菜、水果,并保证每天的饮水量是从根源上解决孕期瘙痒的最好办法。
2、另外,改善孕期的饮食也可以杜绝或缓解孕期肌肤的瘙痒。例如有些妈妈建议可以多食猪皮,多吃一些芝麻、核桃类的食物。
3、鉴于南方和北方气候的不同,及个人肌肤的不同状况,在选择润肤霜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季节有针对性的选择油质或是水质。
4、对于腹部肌肤的瘙痒,最好是选用专用的妊娠霜,不仅可以止痒,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妊娠霜的产生。
孕妇肚子痒痒是怎么回事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在妊娠中晚期,甚至在妊娠早期就出现皮肤瘙痒,以躯体及四肢为著,夜间甚,严重者无法入睡,并出现皮肤黄染。医学上 称这种皮肤瘙痒和特发性黄疸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简称ICP)”,发病率为0.13%~4.4%。此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可引起流产、早产、胎 儿宫内窘迫,此外低体重儿、死胎和死产等的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还易发生母体的产后出血,因此要提高警惕。
有些人以为:孕妇的皮肤痒可能是由于食用海鲜类造成的过敏。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最常造成孕妇皮肤痒的病症是:
1.妊娠皮肤症:15%以上的孕妇可能碰到这种皮肤病。全身都可能发痒,一般是在怀孕六七个月时发作。皮肤上除了有痒感之外,没有任何变化,不会出现疹子和水泡。致病的原因,一般认为和怀孕期间雌激素的增加有关,对胎儿并无影响。
2.妊娠皮疹:大约2%的孕妇可能患该病,通常在怀孕第4个月到第9个月之间发生。皮肤上会出现小红疹,最常发于四肢,看起来像虫咬。有些孕妇以为是宠物身上的虱子或跳蚤造成的,实际上是怀孕本身造成的,对胎儿无影响。
3.妊娠中毒性皮肤疹:患病率大约是1%,大都生在身材矮小肥胖的孕妇身上,最常在妊娠纹出现时发生。目前认为可能和荷尔蒙分泌不平衡有关。值得安慰的是,这种皮肤痒并不会伤害胎儿。
4.妊娠期丘疹性皮肤炎:发生率很低,全身各部位都可能发病,患病时,全身皮肤会出现疹子。该病发生的原因,现在仍不清楚,但可能会造成流产或胎死腹中,因此要特别小心。
如属上述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一般多能耐受,不主张用药,除非症状明显,除此之外,也可以试用非药物性的方法来预防或减少轻皮肤痒:避免流汗,流汗后尽快 擦干;衣着宽松舒适,尽量穿棉质吸汗的衣服;有些人喜欢用热水烫患部,这种做法、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加重病情,应该禁止;尽量少用消毒药水或肥皂等刺激 皮肤或使皮肤干燥的化学物质;不要用指甲大力搔痒,以免刮伤皮肤,造成感染。
为什么会妊娠痒疹
孕妇在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早期,会出现全身或局部性皮肤瘙痒,程度有轻有重,严重时能令人坐卧不宁,难以忍受,这种病症称为妊娠身痒症。妊娠身痒可表现为阵发性和持续性两种,常常是在白天工作紧张,或精神关注在别的事物的时候,瘙痒便轻或不痒,待到夜深人静欲眠时,瘙痒往往严重,而且越抓越重,难以入睡。妊娠身痒的孕妇,有的皮肤上有粟粒样皮疹,有的并无皮疹,有的短期内身痒会自行消退,有的则持续到妊娠终止,分娩后身痒很快消失。由于这种皮肤瘙痒是妊娠期间特有的症状,所以亦称之为妊娠痒疹或妊娠瘙痒症。
发生妊娠身痒的原因:
一、可能与孕妇血液中雌激素含量过高有关
二、与胆汁淤积有关。
研究者认为,由于孕妇胆囊排空时间延长,胆囊膨胀而张力减低,以致形成胆汁淤积现象,胆汁酸和胆汁盐含量增高,导致皮肤瘙痒。
这处发痒暗示疾病找上门
过敏
刘教授说:“临床上来变态反应科就诊的病人,1/3有皮肤痒的症状。”对饮食、花粉、尘螨等过敏,接触某些化学制剂,都有可能引起过敏,从而使皮肤感觉到痒。
这类痒,一般在停止接触过敏原后就会好转。
妇科炎症
女性如果发现外阴部瘙痒,要特别检查是否有滴虫、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妇科炎症。调查显示,73%的女性在经期会觉得局部皮肤瘙痒,可能与卫生巾质量不佳或衣物过于紧身有关。
情绪紧张
抑郁、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都有可能造成局部或全身皮肤痒。B族维生素缺乏也容易引起皮肤瘙痒。
肝胆疾病
胡医生说:“许多系统性疾病也会引起皮肤瘙痒。”有研究显示,大约有40%—60%的肝胆疾病患者,在肝部不适、肝功能异常以及黄疸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皮肤瘙痒。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达15%—35%,约有10%的早期患者会出现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皮肤瘙痒,而且比较顽固,外阴或肛门部症状最严重。
甲状腺功能异常
不管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出现皮肤痒的情况,但甲亢所致的瘙痒多发展缓慢,皮肤多干燥,在冬季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