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历史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历史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节的介绍
1、腊八节的介绍。腊八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在那一天,老百姓就会吃腊八粥等传统的食品来庆祝,这种习俗在我过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人们会到比较有名的庙宇拜神,以驱邪避鬼,求家人一年的平安。
2、腊八节的历史由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节有什么寓意呢
腊八节放假吗?
据万年历可知,2015八节是公历2016年1月17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星期日。腊八节不是法定假日,所以不放假。
腊八节的由来与传说
1、印度佛教说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2、朱元璋落难说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有什么忌讳 吃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民间的传统小吃之一,也是安徽地区在腊八节时候会吃的食物,腊八豆腐是对普通豆腐的一种加工,除了;腊八节外其他时间也可以做,不过腊八节时温度较低,为这种操作提供了有益条件。
腊八节主要吃什么食物
腊八节食物之一、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食物之二、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节食物之三、腊八粥
腊八节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节的风俗
1、喝腊八粥
腊八节的时候民间有喝腊八粥的饮食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不同的地区熬煮的八宝粥用料不一样,但基本上都是一些豆类、谷类、干果类食物。
常见的腊八粥食材有: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2、吃冰
腊八节的时候温度比较低,寒冷的地区水已经开始结冰了,腊八节前一天,人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将这些冰块敲碎食用,据说这一天的冰吃了以后的一年肚子都不会疼。
3、吃腊八蒜
腊八蒜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也是腊八节的传统食俗,有在腊八节前浸泡等到腊八节时开瓶食用的,也有在腊八节这天浸泡,浸泡好后再吃的,腊八蒜的制作方式非常简单,将去皮大蒜浸泡在放有白醋的水中,充分浸泡后大蒜就会变成绿色的腊八蒜了。
腊八节的来历
由来一:纪念岳飞
有一个说法是,抗金英雄岳飞当年率部驻扎在朱仙镇,此时正值数九寒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老百姓给岳家军送粥,士兵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后面便把这一天定为“腊八 节”,吃的粥食称为“腊八粥”。
由来二:牧女乳糜救佛祖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在深山修行多年未得结果,并且由于未进食,饿得骨瘦如柴,有一天他到河中沐浴,沐浴过后却因身体虚弱无法爬回岸上,这时一位牧女从旁边经过,将他拉上岸,给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这一天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从此以后,佛门弟子将腊八这一天称为“佛成道节”,同时在腊八节这一天,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粥的习俗。
《辞海》即持此观点:“腊八,佛教节日,相传夏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国汉族地区佛寺常于此日举行诵经等纪念活动……”
由来三:纪念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在做皇帝前曾在狱中待过一段时间,当时正值数九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在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他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吃蒜
“腊八”正解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老礼儿管岁终之月称“腊”,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之意(《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字在现代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古代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也叫腊月,咱们每年看央视春晚的那天,就是农历十二月三十,也叫腊月三十。
腊八节还有几个别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腊八祝等都是一个意思,您可别弄混了。腊八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民间的腊祭主要是两个内容:一是祭祀,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等;二是祷祝,祈求风调雨顺,确保谷物丰收。民间还有说是敬献神灵的干物祭品叫做腊,取八谷星神的八字,合在一起叫做“腊八祝”。祝和“粥”谐音,于是,每到腊日就用蔬果干物合在一起,煮熟成粥以敬献神灵,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 ”俗解
相比佛祖和祭祀,关于“腊八”,还有个有点儿诙谐的解释。据传说,“腊八”起源于元末明初。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居然从监牢的老鼠洞里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他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于是给这锅杂粮粥起了腊八粥的美名。再说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当了皇帝,为纪念这段艰苦又“甜蜜”的监狱时光,他便将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老北京人的“腊八节”
这腊八节的来源众说纷纭,至今没个具体的论据,但咱老北京人过腊八的那些讲头儿可是年年岁岁一直流传下来的。
小寒腊八同一天
小寒和腊八节不是同一个节令,历史上小寒和腊八节同一天也是属于巧合,正巧碰到了一起。小寒节气是1月5日,腊八节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很有可能会撞日子的,例如2017年的小寒和腊八节就是同一天。
小贴士:有些地方有小寒吃腊八粥的习惯。
腊八节的风俗 吃腊八蒜
腊八蒜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也是腊八节的传统食俗,有在腊八节前浸泡等到腊八节时开瓶食用的,也有在腊八节这天浸泡,浸泡好后再吃的,腊八蒜的制作方式非常简单,将去皮大蒜浸泡在放有白醋的水中,充分浸泡后大蒜就会变成绿色的腊八蒜了。
腊八粥和八宝粥一样吗
腊八粥和八宝粥是一样的。
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传统风俗,只有过腊八节才能吃到腊八粥,八宝粥一年四季都可以喝,由于有两个名字,因此不少人会觉得犯迷糊,觉得这是两个粥方,其实不然,腊八粥和八宝粥都是常见谷物,经过高温熬制制成的。
小贴士:腊八节临近年关,此时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暖身又暖胃,非常的健康;粥有养生的功效,除开腊八节,其他日期也可以喝一些八宝粥调养身体。
腊八节顺口溜 吃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的民间传统小吃,自古以来,腊八节时,安徽民间都会准备晒制豆腐,由于是腊八节制作,因此,这种豆腐称为:腊八豆腐。
做法:
1、在豆腐上抹上盐水。
2、在上部中间挖一个小洞。
3、放入适量食盐。
4、放在太阳下进行晾晒。
5、使盐分逐渐被豆腐吸收。
6、水分晾干后就是腊八豆腐了。
2021年腊八节是几月几号
2021农历十二月初八,阳历2022年1月10日。
腊八节每年时间是固定的,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十二月为称为腊月,所以被称为“腊八节”。腊八节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所以腊八节又被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在我国腊八节还是传统的北方节日,在这一天大家都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传说
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节有什么寓意
腊八节在年尾,也就是做一下总结的日子,不过很多时候,腊八节就是预示着来年会变得更好,也会有很多的人选择在腊八节许下美好的祝愿。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