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夜啼护理注意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夜啼护理注意

1.保持患儿所处环境安静,避免患儿受惊吓。

2.脾寒者,注意保暖;心热者,切勿过于保暖。

小儿推拿对夜啼有用吗

小儿推拿对夜啼有用。

中医理论认为,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滞则胃不和而啼,适宜寒,热,惊,滞为本病主要病机。通过推拿相关穴位或部位,以起补脾健中,宁心安神,清心导滞,养血益肝之功,从而缓解小儿夜啼症状。

知了猴的功效作用 定惊解痉

知了猴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所以可用于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

1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大椎穴、阿是穴 功效: 一般常选用大椎穴、阿是穴等,对于宝宝的肺热有一定效果的,可以每天做一次,每次做10分钟,做个穴位的按摩,有利于身体健康。 位置: 大椎穴位于人体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2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迎香穴清肺热 功效: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位置: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3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合谷穴“降温” 功效: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干等,肺有热往往表现为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便秘等。 位置: 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肺热的患者,针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4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劳宫穴 功效: 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 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 位置: 劳宫穴的位置在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婴儿夜啼推拿 惊吓致夜哭推拿手法

主证:夜间惊哭,神色恐惧,两目窜视,面偎母怀,面色清白,苔薄白,脉弦而数。

治则:疏肝清心,镇惊安神。

推拿取穴:推补肝木穴10分钟,揉小天心6分钟,揉一窝风6分钟,四横纹各掐1分钟,推退下六腑8分钟。

推拿功效:推补肝木穴,揉小天心,揉一窝风,镇静安神以退惊;掐四横纹,镇惊和络,推下六腑清虚热。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 小儿惊恐夜啼

症状表现:睡觉中时作惊惕,哭啼不安,面色青,稍微有声响则夜啼不已,喜欢抚抱而睡。

清肝、心、肺

用食指、中指指端推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个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可三穴同时推拿。

补脾经

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侧的线状穴位(脾经)。自指尖推向指根。100-300次。

内蕴八卦

用拇指沿着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揉小天心

用拇指揉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100-300次。

掐揉五指节

用拇指指甲掐手背上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各3-5次,再用拇指指端揉各处30-50次。

小儿推拿对夜啼有用吗

小儿推拿对夜啼有用。

中医理论认为,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滞则胃不和而啼,适宜寒,热,惊,滞为本病主要病机。通过推拿相关穴位或部位,以起补脾健中,宁心安神,清心导滞,养血益肝之功,从而缓解小儿夜啼症状。

小儿推拿治疗夜啼具体手法如下:

脾虚脏寒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睡喜伏卧,腹痛,曲腰而啼,四肢欠温,食少便溏,面色清白,唇舌蛋白,舌苔薄白,脉沉细,指纹青红。

治则:温中健脾,益心宁神。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摩腹,揉运脾俞,膏肓俞,神堂,意舍,揉中脘,食窦。

推拿方解:推虎口三关,有温通周身阳气以祛除脾脏寒气之功,乃“寒者热之”之施;有补脾经,摩腹,脾俞,膏肓俞,揉中脘,食窦,以补脾健中,乃“衰者补之”之治也。摩神堂,意舍,乃益心宁神之用。

心经积热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睡喜仰卧,见灯光则啼哭愈甚,烦躁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面赤唇红,舌尖红,舌苔白,脉弦,指纹青紫。

治则:清心导滞,宁心安神。

推拿处方:清心经,小肠,天河水,揉小天心,总筋,内劳宫。

推拿方解:清心经,清天河水能泻心经之郁火;清小肠,以导赤而清心经之积热;而揉小天心,总筋,内劳宫,神门,以增其清泻心经郁热,宁心安神之效。

惊骇恐惧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睡中时作惊惕,唇与面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指纹色青,脉,舌无异常变化。

治则:养血益肝,镇惊安神。

推拿处方:推攒竹,清肝经,揉小天心,五指节,摩肝俞,膏肓俞,魂门,神堂。

推拿方解:对于惊骇恐惧而夜啼者,有推攒竹,清肝经,揉小天心,揉五指节,镇惊除烦之施;肝气虚,肝血不足,血虚魂不守舍,有摩肝俞,膏肓俞,魂门,神堂之治,借膀胱经激发脉气,输布津液,则肝气充,肝血足,魂守舍,心神宁,而无惊恐夜啼之候。

乳食积滞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纹色紫。

治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推拿处方:清补脾经(先清后补),清胃经,大肠经,推虎口三关,摩腹,摩脐,揉中脘,天枢,食窦,章门,膏肓俞,脾俞,位胃俞,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揉食窦,以健脾利湿退虎口三关,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利肠腑,以泻热;摩腹,摩脐,揉中脘,天枢,膏肓俞,脾俞,胃俞,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章门乃肝经之腧穴,具养肝益血,疏肝理气之功;且为脾脏之募穴,距健脾益气之效;又为八会穴之脏会,有补养五脏之用,故揉运章门,以其疏肝健脾,补养五脏之功,一可治小儿乳食积滞,而解“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夜啼,又可防痰湿,痰热之生成,则无疳证,惊风之发。

小孩半夜哭醒是怎么回事

夜啼是指小儿白天一切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者小儿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哭啼的一种疾病。

引起小儿夜啼的原因很多,如发烧、受惊吓,虫证、口疮、饥饿以及尿布潮湿等等。其中有些是小儿的一种正常反应,有些则是病态。对于因饥饿或尿布潮湿引起的小儿夜啼,应及时发现,并在吃奶及换尿布后,夜啼即可停止。也有一些小儿有夜间点灯睡眠的习惯,当关灯后便啼哭不止,复开灯则哭自止。这是由于家长常在夜间工作,又不能将小儿分屋而眠。无意中产生的小儿不良习惯。应逐步将室内灯光调暗,让孩子慢慢习惯灯光的变化,最后关掉电灯。

治疗小儿夜啼的偏方

1、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2、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3、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一日饮数次。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4、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入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相关推荐

婴幼儿夜间啼哭的秘密

一、吃奶时含乳头的方式不正确,吸吮乳汁的同时也吸进了过多的气体,导致肠胀气引发痉挛性腹痛。可用小儿开塞露(注意将开口修剪圆润)半支挤到宝宝肛门内,稍堵住肛门片刻,使其排便排气,一般即可有效。 二、有的婴儿夜啼是因为饥饿,如果抱起来喂些奶,就不哭了。 三、有的婴儿夜啼是因为环境太热或太冷,适当调节室温后,宝宝就会慢慢地安静下来。 四、2个月左右婴儿夜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可能是缺钙。血钙下降可使宝宝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易激惹,夜间或睡眠时稍有惊吓便啼哭不止,同时可伴有多汗、枕秃等。应请教医生处理。 宝宝夜

宝宝夜啼怎么推拿 小儿心热型夜啼推拿

病因:孕妇有伏火郁热,胎儿受之,出生之后蕴有胎热,以致心经积热,心火过亢,故心神不宁,烦躁啼哭。 主证:哭声洪亮,睡喜仰卧,烦躁不安,见灯则啼哭更剧,便秘尿赤,面赤唇红,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指纹紫滞。 治则:清心降火,宁心安神。 推拿处方:清心经,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掐五指节。 推拿方解: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以清心降火,宁心益志;清肝经,掐揉五指节以清热安神祛烦。

孩子夜啼小儿推拿 惊骇恐惧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睡中时作惊惕,唇与面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指纹色青,脉,舌无异常变化。 治则:养血益肝,镇惊安神。 推拿处方:推攒竹,清肝经,揉小天心,五指节,摩肝俞,膏肓俞,魂门,神堂。 推拿方解:对于惊骇恐惧而夜啼者,有推攒竹,清肝经,揉小天心,揉五指节,镇惊除烦之施;肝气虚,肝血不足,血虚魂不守舍,有摩肝俞,膏肓俞,魂门,神堂之治,借膀胱经激发脉气,输布津液,则肝气充,肝血足,魂守舍,心神宁,而无惊恐夜啼之候。

腹部按摩的功效与作用 小儿腹部推拿适宜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幽门梗阻,胃下垂,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腹痛,腹泻,便秘等症。 儿科疾病:小儿厌食,小儿夜啼小儿疳积,小儿呕吐,营养不良,遗尿等。

宝宝夜啼有什么偏方吗

蝉蜕灯芯草方 用蝉蜕、灯芯草各3克,用清水煎煮,后过滤取汁给宝宝服用。每日1剂,可分为3-4次口服。连服2-3天,可用来治疗小儿病后体弱,体内余热未清所导致的虚烦不安,夜里啼哭不寐之症。 艾叶干姜敷贴 用艾叶、干姜粉末各适量,用铁锅炒热后,以纱布熬过,热敷与宝宝小腹部,从上至下,反复熨烫多次,可用来治疗宝宝受凉后腹中冷痛所引起的夜间啼哭 茶叶饼治疗夜啼 取细茶叶适量(越陈约好),嚼烂后捏成小饼状,敷贴在宝宝肚脐上,以棉花胶布固定。可用来治疗小儿脾胃虚弱,乳食积滞所引起的小儿夜间啼哭。 吴茱萸治疗心热夜啼

宝宝受惊怎么推拿 清肝经

定位: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食指指间往指根处直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清肝经具有熄风镇惊,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癫痫,发热,口苦,咽干,目赤等病症。

小儿推拿夜啼有用吗 乳食积滞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纹色紫。 治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推拿处方:清补脾经(先清后补),清胃经,大肠经,推虎口三关,摩腹,摩脐,揉中脘,天枢,食窦,章门,膏肓俞,脾俞,位胃俞,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揉食窦,以健脾利湿退虎口三关,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利肠腑,以泻热;摩腹,摩脐,揉中脘,天枢,膏肓俞,脾俞,胃俞,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章门乃肝经之腧穴,具养肝益血,疏肝理气之功;且为脾脏之募穴,距健脾益气之效;又为八会穴之脏会,有补养五脏之用,故揉运

小儿惊吓推拿手法带图 推心经

定位:位于中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中指之间往指根处直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推心经具有养心安神,清热除烦的作用,主治小儿惊烦不宁,夜啼,五心烦热,高热神昏,身热无汗,失眠等症。

小儿夜啼是什么原因 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多是因为脾胃虚弱、伤食、心热或者惊恐所致。所以治疗是应该以温脾散寒,导赤心热,镇静安神为主。

宝宝受惊怎么推拿 揉按小天心

定位:位于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内劳宫之下,总筋之上。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端揉按小天心6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推拿功效:揉按小天心具有镇惊安神,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小儿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夜啼,嗜睡,精神萎靡,小便短赤,斜视,发热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