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宝宝体重超标减肥路分三步走

宝宝体重超标减肥路分三步走

第一步,控制饮食

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逐步控制饮食,使体重减轻,刚开始只要限制体重过快增长,继而保证下降,每月达到1~2斤左右,直至下降超过10%时,即无需限制饮食。

①严格控制高脂肪及高糖饮食的摄入,可选择瘦肉、鱼、虾、豆制品等。脂肪20~25%,碳水化合物做到粗细粮搭配,少吃甜食及零食。

②适当减少热能摄入,极/重度肥胖的宝宝,热能达相同身高标准体重的70%左右。

③食物分色,选有助疏通的。

应选择体积大,热能少的食品,以满足宝宝的食欲及饱足感。比如蔬菜中的芹菜、萝卜、韭菜、茭白等。水果要选甜度较低的品种。这样,既保证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需要,同时减慢胃排空,肠道吸收也会减少。

第二步,运动锻炼

胖宝宝必须增加运动量及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能,消耗、减少皮脂的目标。注意要选有趣的,宝宝能坚持的运动,比如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宝宝玩的游戏增加运动量,外出郊游、爬楼梯等也可以考虑。

第三步,培养8个饮食生活好习惯

①三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有利宝宝生长发育。少食多餐有利于胖宝宝减肥。

②细嚼慢咽,每口饭菜最好咀嚼20次左右,每餐饭在20~30分钟吃完,控制进食量。

③尽量少喝饮料,宝宝每日所需水分以补充白开水为好。

④勿贪食、偏食糖类及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尤其是“洋”快餐。

⑤限制零食。有的宝宝正餐时吃得不多,但零食不断,致摄入总热能超过人体需要,从而转化为脂肪。

⑥养成参加劳动和体力活动的习惯。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的户外有氧体育活动。

⑦每天看电视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

⑧用餐后不要立即入睡,可安排散步和安静游戏等活动。

宝宝体重超标该怎么控制

控制过度饮食。避免食用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如巧克力、糖果、黄油、油炸食物、甜点心和甜饮料等。

减慢用餐速度。

多食含粗纤维的食品。

三餐合理分配(早餐1/4、午餐2/4、晚餐1/4),晚餐后不加点心。

通常每天总热卡控制在推荐摄入量减去500千卡范围内。蛋白质不应低于总热卡的20%,其中乳类、蛋、鱼、虾、瘦牛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的50%以上;适当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另外,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纤维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免疫功能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要注意饮食种类多样化,不偏食,多吃新鲜的绿叶菜,必要时可添加口服复合维生素制剂等。

宝宝体重偏轻或者超标都会影响智力

宝宝体重过轻/过重都会影响智力发育

儿童出生后,体重过轻,往往与宝宝的体质和营养吸收有关,所以体重不达标的儿童,他们的免疫力低,往往更容易生病,而且输送大脑的营养也不充足,所以在比例上看来,体重低的儿童,智力也会相对差一些。当然也存在特殊例子,即某些体重超轻的,智力超群,比如霍金。

体重超标的儿童,往往是因为营养过剩导致的,他们每顿吃完后,会造成脑缺血,因为此时胃肠里血液供给增多,而脑部相对处于缺血状态,脑部需要的养料和氧气供给相对减少,这就会影响脑的发育,从而影响智力发育。所以一般这类儿童拥有“肥胖脑”,具体指脂肪在幼儿脑组织堆积过多,大脑皮层的回变浅,脑的皱褶减少,并且神经网络的发育也差,使智力水平降低。

宝宝体重偏轻的原因:宝宝不爱睡觉

儿童出生后,体重过轻,往往与宝宝的体质和营养吸收有关,所以体重不达标的儿童,他们的免疫力低,往往更容易生病,而且输送大脑的营养也不充足,所以在比例上看来,体重低的儿童,智力也会相对差一些。当然也存在特殊例子,即某些体重超轻的,智力超群,比如霍金。

一般来说,测量宝宝体重增长的标准,都是一些书上所提供的“增长表”。并不会依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改变。比如,有些新生儿出生后是个好奇宝宝,昼夜颠倒,不爱睡觉,完全不能达到新生儿一天20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样的宝宝一般就会偏瘦些。小编的宝宝是个好动宝宝,从14天起每天凌晨2点就会醒来让人陪着讲故事,一直到凌晨六七点才昏昏入睡,该情况一直到33天才有所改善,也是从睡眠正常之后,小宝宝开始像吹气球一样胖起来。

儿童补钙挑什么水果好

水果的品种繁多,不仅含丰富的维生素,还能帮助宝宝预防便秘及其他疾病,但如果吃的不当,也会导致宝宝生病,对消化系统还不够成熟的婴儿,要选择好吃水果的品种和吃的季节。

1.挑选的水果品种应选择当季的新鲜水果。但有些水果,例如苹果和梨,营养虽然丰富,可如果储存时间过长,营养成分也会丢失得厉害。

2.水果要与宝宝体质相宜。

如果你的宝宝体质偏热容易便秘,最好吃寒凉性水果,如梨、西瓜、香蕉、猕猴桃等,它们可以败火。

如果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那么就多吃杏、甜瓜及柑橘,这样能给宝宝患感冒、咳嗽时,可以用梨加冰糖炖水喝,因为梨性寒、生津润肺,可以清肺热;但如果宝宝腹泻就不宜吃梨。

如果你的宝宝体重超标,妈妈要注意控制水果的摄入量,或者挑选那些含糖较低的水果。

宝宝体重超重怎么解决

1.哺喂母乳:许多研究显示母乳哺喂的宝宝可以预防肥胖,而婴儿配方奶粉容易让宝宝肥胖。

2.两餐间不应补充糖水:因为甜味容易满足食欲,使宝宝正餐的奶水不愿意吃,容易提早进入“厌食期”,而糖水的营养成分远不及正常的奶水。而且糖水在口腔内容易造成蛀牙,一旦幼时吃惯了甜食后,日后很难再戒除,长期下来较容易变成肥胖儿。

3.不要随便减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所以不需要减肥,要知道不适当的减轻体重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生长。

4.适时添加辅食:不要过早帮宝宝添加辅食或是固体食物,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是4~6个月大,且应由婴儿米麦粉开始添加,过早添加容易造成肥胖,给日后的饮食习惯也造成了影响。

5.把握喝鲜奶最佳时机:一般1岁以上的幼儿才能喝市售鲜奶,建议每天喝2~3杯全脂奶,不仅能提供足够的钙及维生素D,而且不会造成肥胖。研究显示“全脂牛奶”富含高品质蛋白、钙、维生素A及维生素D,促进骨头、牙齿、肌肉发育等。

6.养成喝水的好习惯:避免以饮料(如果汁、汽水、可乐、泡沫红茶、运动饮料等)代替饮用水。

7.限量果汁:果汁一天只能限制在120~180毫升以下,而且是百分百新鲜果汁,不能添加任何糖分。

8.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在婴幼儿期和儿童期,就应该开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五谷根茎类、蔬菜、奶蛋鱼肉豆、水果、油脂等六大类食物需要均衡摄取;主餐须含至少四大类,点心至少须含两大类食物;孩子一天饮食的总量得视每个孩子的年龄及活动量而定。

9.维生素不需要:平时若已经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及足够热量,是不需要补充综合维生素的;不过,若一天牛奶摄取少于2杯且很少晒太阳,那么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

10.多出外走走:养成规律的户外运动,避免久坐看电视或者坐在电脑旁边,规律而适度的有氧运动,不仅仅可消耗身体多余的热量,使脂肪不至于堆积,更可锻炼肌肉、强化骨骼及心脏血管系统,对发育中的婴幼儿极为重要!

11.记得忌口:少吃甜食,如蛋糕、巧克力、甜甜圈、珍珠奶茶、糖果、饼干等。油炸的食物,如鸡块、薯条、洋芋片等零嘴也不能多吃。此外,更要避免边看电视、边吃东西的坏习惯,并养成只在餐桌上才吃东西的好习惯。

12.积极添加纤维素的摄取:每天至少2份蔬菜类食物,水果一天也要吃2份,既可增加宝宝的饱食感,促进排便,又可预防肥胖。

13.多吃绿灯零食:幼儿时期可多吃“绿灯零食”及点心,如蛋类(茶叶蛋、白煮蛋、蒸蛋糕)、奶制品类(牛奶、酸奶、羊奶)、豆制品类(如低甜度豆浆、豆花、豆腐、豆干)、蔬菜类(青豆仁、玉米、毛豆、海苔)、水果、淀粉食品(烤或蒸或煮马铃薯、芋头以及低甜度面包、饼干)。

宝宝体重超重怎么护理

1.哺喂母乳:许多研究显示母乳哺喂的宝宝可以预防肥胖,而婴儿配方奶粉容易让宝宝肥胖。

2.两餐间不应补充糖水:因为甜味容易满足食欲,使宝宝正餐的奶水不愿意吃,容易提早进入“厌食期”,而糖水的营养成分远不及正常的奶水。而且糖水在口腔内容易造成蛀牙,一旦幼时吃惯了甜食后,日后很难再戒除,长期下来较容易变成肥胖儿。

宝宝体重超重怎么办

1.哺喂母乳:许多研究显示母乳哺喂的宝宝可以预防肥胖,而婴儿配方奶粉容易让宝宝肥胖。

2.两餐间不应补充糖水:因为甜味容易满足食欲,使宝宝正餐的奶水不愿意吃,容易提早进入“厌食期”,而糖水的营养成分远不及正常的奶水。而且糖水在口腔内容易造成蛀牙,一旦幼时吃惯了甜食后,日后很难再戒除,长期下来较容易变成肥胖儿。

3.不要随便减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所以不需要减肥,要知道不适当的减轻体重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生长。

宝宝太早走路的危害

1、影响腿型和步态

宝宝过早地学站立、走路,下肢、脊柱骨质柔软脆弱而难以承受超负荷的体重,尤其较为肥胖的宝宝,不仅容易疲劳,还可使骨骼弯曲、变形,出现“O”形腿或“X”形腿。

2、导致扁平足在足弓尚未较好形成的情况下练习走路,宝宝的全身重量压在足部,很容易使足弓过重而逐渐导致扁平足。

3、影响未来身高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若没到相应的月龄,就学坐、学站、学走路,可能引起脊柱的过度屈曲,影响其身高。

4、损害视力发育

宝宝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过早学走路,宝宝看不清到眼前较远的景物,会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景物,致使眼睛疲劳,反复则可损伤视力。

宝宝体重超标喂养遵循原则

一、婴幼儿体重超标原因全解析

1.喂养方式不是肥胖主因

问:不是说奶粉喂养的宝宝才容易得肥胖症吗?我家宝宝是母乳喂养,可看起来还是胖乎乎的,长得好快,这是要断了母乳?我要怎么喂养才不会让宝宝得肥胖症呢?

A:喂养方式(母乳还是人工)不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才是儿童肥胖主要原因,因此,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尽早培养宝宝独立进食的能力,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不强迫进食,不在进食时训斥孩子,加上适当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看书等静坐活动,可以预防肥胖发生。

2.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

问:我住的小区里有个小孩,他每顿都只能吃一小碗饭,家族里也没有肥胖病人,可是他长得好胖。请问医生,他吃得那么少为什么还是会发胖啊?这是一种病吗?

A: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针对这个孩子需要到儿童保健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和问诊,在确诊肥胖的基础上找出肥胖的原因来加以干预。

3.肥胖症会遗传,要控制宝宝饮食与运动

问:医生您好,宝宝现在6个月了,刚体检的结果是身高:68.5厘米、头围:42.5、体重:9.6公斤,他的爸爸有点胖,宝宝他会不会也有肥胖症的可能?宝爸的肥胖是不是更容易遗传给孩子?为什么?

A:不知道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按照男孩评价标准宝宝为超重,按照女孩评价标准为轻度肥胖。小儿肥胖症与遗传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肥胖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大约有1/3左右的肥胖症者与父母肥胖有关。如果父母两人都超过正常体重,子代中2/3出现肥胖。不过,后天饮食及运动也是决定宝宝是否肥胖的关键,妈妈们可不能忽略这一因素。

相关推荐

​产后减肥原则有哪些

避免节食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使大多数妇女可以在第一年内归恢复产前的体重,果你是适度活跃,你的热量不应低于每日1,800卡里。如果你是母乳喂养,那你每天要在1800卡里的基础上再加300到500以上的卡里。如果少于这个数量你啊你和宝宝的营养就会受到高让,也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要有耐心不要失去目标,不要妄想短期内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周制定一个目标,参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般,每周减肥一斤

骨质增生需要注意什么 保持体重适当

体重超标则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导致关节软骨面上的压力不均匀,从而引发骨质增生。所以体重超标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减肥,以预防脊柱和关节的骨质增生。

学步期常识你必须了解

学步期之困惑:早,慢对么?TIPS1正常学步范围为第11个月到1岁4个月2学步速度也和生活经验有关,学步刺激少的宝宝自然会慢点,很正常3如果宝宝超过1岁却连站的动作都还没有出现,或超过1岁半还不会行,建议最好去检查下骨骼发育4如果1岁2个月还不太会,可是已经会扶着东西站立,倒是可以再观察看看小孩子刚生下来是不会的,所以我们才会说“学步”。学步包括了神经和肌肉,平衡,肌肉的控制,骨骼

宝宝不同发育阶段的学步情况

第一阶段:宝宝10-11个月时该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的初级阶段,当宝宝在没有东西扶着的情况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了!建议辅助工具:沙发、栏杆。不建议借助学步车帮宝宝练习。学步车虽可加强小腿的肌肉,却不能锻炼大腿和腰部的肌肉。 另外,学步车对宝宝平衡力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并没有多少帮助,反而易造成身体协调性差。第二阶段:宝宝12个月时蹲是宝宝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父母应重视宝宝

宝宝用学步车好吗 什么是学步车

学步车是宝宝之前的代步工具,一般由底盘框架、上盘座椅、玩具音乐盒三部组成;可以适度辅助婴儿学习,对于训练婴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有一定的帮助。但长时间依赖学步车,也会对宝宝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宝宝爸妈注意七大关键

第一:宝宝的时机学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就被提到日程上来。每个宝宝开始学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

宝宝5个月还不会翻身怎么回事 宝宝太胖

有的宝宝长的太胖了,自己力量不够,想要进行翻身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出现翻身晚或懒得翻身的现象。适当控制下宝宝体重范围,减少饮食量和食物热量,防止宝宝出现过度肥胖,过度肥胖不仅影响宝宝翻身晚,日后等动作也会较晚,另外可能还会导致今后有肥胖症。附:宝宝5个月身高体重标准1、男孩身高:59.9cm—73.9cm,平均66.7cm。体重:5.66kg—11.15kg,平均8.00kg。2、女孩身高:

产后减肥的最好方法

1.避免节食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使大多数妇女可以在第一年内归恢复产前的体重,果你是适度活跃,你的热量不应低于每日1,800卡里。如果你是母乳喂养,那你每天要在1800卡里的基础上再加300到500以上的卡里。如果少于这个数量你啊你和宝宝的营养就会受到高让,也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2.要有耐心不要失去目标,不要妄想短期内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周制定一个目标,参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般,每周

宝宝晚是什么原因

1、宝宝个体差异以及缺乏锻炼:在发育过程中每个宝宝都不同,有的比较早就会,有的则比较晚,但是只要不超过18个月,都算正常现象。同时,孩子早晚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小时候晚,孩子也大多比较晚。父母应按照宝宝在每个发育阶段的特征,加强对宝宝的锻炼。5个月时,搀扶宝宝腋下,让他尝试短时间站立;6个月时,开始训练他做些跳跃动作;7个月时,训练宝宝进行站—蹲—站的连贯动作,增进腿部肌力;8

学步带好不好 如何正确使用学步带

孩子学习,不论是借助学步带或是学步车,都是弊大于利,一开始使用,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的恐惧感,但应避免过早过频运用。建议在宝宝10-11个月时,开始适当使用,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的第一阶段,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可以开始练习了。但每次使用时间不能超过30钟,最好在宝宝18个月前停止使用,以避免宝宝过度依赖学步带而造成发育延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