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胀腹痛按摩图解 寒邪致腹胀腹痛按摩
宝宝腹胀腹痛按摩图解 寒邪致腹胀腹痛按摩
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揉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掐揉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掐揉一窝风50次,拿肚角3-5次。
按摩方解:补脾经,揉足三里,顺时针摩腹能帮助调理脾胃气机,揉外劳宫,推三关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掐揉一窝风,拿肚角有止腹痛的效果。
腹胀按摩哪里 揉小腹
功效:小腹部分布有肝、脾、肾、胃经和冲脉等经脉,揉小腹能刺激上述经脉,具有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则认为,揉腹可使肠胃及腹壁肌肉强健,增加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蠕动,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缓解腹胀气。
位置:小腹。
按摩方法:取仰卧姿势,先用右手掌紧接腹部,左手掌叠于右手上,以大鱼际、掌跟贴紧腹部用力,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100次,按腹时轻度用力,以不引起腹部疼痛或不适即可。
宝宝腹泻按摩图解 脾胃虚弱型腹泻按摩
如果孩子是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按摩方解: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小儿腹痛怎么按摩 食积致腹痛按摩
补脾经,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揉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拿肚角3-5次。
按摩方解:补脾经,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顺时针摩腹,揉足三里能帮助健补脾胃,促进消化,排出积滞;拿肚角止腹痛的效果较好。
腹胀腹痛怎么办
1、端正坐姿,收小腹:容易腹胀的朋友吃饭的时候坐直了,有意识的收缩小腹,这样可以加速肠胃运动,缓解腹胀腹痛。尤其是长时间坐着的人,别弯腰驼背、或瘫坐在椅子上,这会让小腹突出。缩小腹、拉直背脊,才能避免饭后腹胀。
2、油腻多别忘吃核桃:如果餐桌上油腻食物较多,餐后吃一个核桃大有裨益。借助核桃中的特殊氨基酸,减少高脂肪对动脉血管的损害,保持动脉的柔软与活力,防止硬化。尤其可贵的是核桃较橄榄油更胜一筹,不管你的胆固醇水平如何高,核桃仁都能帮助保持动脉的柔软和弹性。
3、用餐前休息片刻或洗个脸:想要从一开始就预防腹胀腹痛,可以在用餐前,先消除疲劳,休息一会,用餐时会大大缓解胃胀气。或者利用饭前的15分钟,洗把脸,顺便轻轻按摩脸部与肩颈部(由下而上),让人慢慢放松下来。
4、吃火锅后喝点酸奶:火锅汤的温度高,特别是麻辣火锅,对胃肠的刺激较大,容易损伤胃肠道黏膜。化解办法是进食火锅后喝点酸奶,以保护胃肠道黏膜。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可酸化肠腔,抑制腐败菌生长,减弱其在肠道产生毒素的作用,从而防止腹泻、腹痛等症状发生。
5、消化不良饭后吃菠萝木瓜:如果经常消化不良,饭后可吃点菠萝。菠萝含有特殊蛋白酶,在胃中分解蛋白质,补充人体内消化酶的不足,帮助消化。菠萝还含有纤维素,对便秘也有一定效果。木瓜中丰富的木瓜酵素,有助于肉类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6、睡前可以做简单的伸展操:睡前可以做简单的伸展操以排除胃部累积下来的胀气。方法如下:身体平躺,手脚自然伸直。吸气时右脚屈膝,感觉右腿挤压到腹部。吐气时右脚放下来。换左脚重复此动作。
宝宝腹泻按摩图解 湿热型腹泻按摩
如果孩子是湿热腹泻,家长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按摩方解: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小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宝宝腹胀腹痛按摩图解 肠胃热结致腹痛按摩
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顺运内八卦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2分钟,按弦走搓摩30次。
按摩方解:清胃经,清大肠,顺时针摩腹,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具有清热润肠通便的作用,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按弦走搓摩有助于理气止痛。
小腹胀痛的穴位按摩
中医治痛经分实证、虚证、寒证、热证,临床上以寒证较为常见。其症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痛处拒按,连及腰脊,得热则舒,行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苔薄白,脉沉紧。对待因寒证引起的痛经,不妨试试贴敷,我们常选用的穴位是: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配合灸法,有温补行血的作用。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一寸半。气海为任脉经穴,通于胞宫,可理气活血,调理冲任。
关元:位于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关元为元气所藏之处,灸关元有强身健体抗寒作用。
诸穴合用,一般于经前三天贴敷,有温经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另外,还可自行选用“温灸贴”贴至肚脐部位,可达到温经化瘀、舒经通络、调理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一般在行经伊始时将其贴敷在肚脐上。这种温灸贴一般药店有售,可在家自行贴敷,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无痛苦,也无副作用。
腹胀腹泻按摩改善
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
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
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我们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下脘和内庭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小儿腹痛怎么按摩 宝宝腹胀腹痛表现
中寒腹痛:疼痛如肚子抽筋一般,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腹痛遇寒加重,而热敷后疼痛能减轻。
食积腹痛:腹部胀痛,反酸,打嗝,大便后腹痛减轻,甚至伴随呕吐症状。
热结腹痛:孩子肠道内热较甚,腹部有胀痛感,不能触碰,大便不畅,身热,口渴等症状。
腹痛腹胀按摩法
腹痛按摩法
1、按压内关穴,位置在前臂内侧,距腕三横指,用拇指按揉,指尖按揉效果更强烈。
2、按揉合谷穴,位置在拇食指相病肌肉最高点,向掌骨方向挤压按揉。
3、弹拨压痛点,在背部寻找腹痛反射点,在胸椎中断脊柱旁开两横指处。用拇指向下寻找腹痛反射点,然后按压并向外侧横向弹拨。
4、擦腹肌,用掌根压紧腹部,然后环转摩擦腹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
腹胀按摩法:
1、按揉合谷穴,拇食指相并,肌肉最高点,向掌骨方向挤压按揉。
2、点颤建里穴,在肚脐上四横指处,用中指按压颤动。
3、摩腹,两手掌相叠,以肚脐为圆心,沿顺时针方向摩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
4、扣背,半握空拳,轻扣背部膀胱经,膀胱经位于背部两侧肌肉上。
5、揉脐,用掌根压住肚脐,保持一定压力,带动肌肉按揉,以腹内有热感为宜。
按摩缓解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按摩穴位
按揉中脘穴: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
按摩主法:被按摩者平躺,按摩者用食指、拇指或中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按揉2分钟。
按揉下脘穴:前正中线上,肚脐往上约3横指宽处取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下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按揉天枢穴:肚脐两侧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按压天枢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发散为好。
按揉气海穴:肚脐直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气海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气海穴约2分钟,或用艾条对准气海穴熏到微微发热,皮肤有红晕为止。
点按关元井穴位: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5等分,从肚脐往下3/5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甩拇指轻轻点按关元穴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