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渗透脆性(简称脆性):

正常状态下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这对保持红细胞的形态甚为重要。将机体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NaCl/0.9%)中,它能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态。但如把红细胞置于高渗NaCl溶液中,水分将逸出胞外,红细胞将因失水而皱缩。相反,若将红细胞置于低渗NaCl溶液中,水分进入细胞,红细胞膨胀变成球形,可至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中,称为溶血。

把正常人红细胞置入不同浓度的溶液中(从0.85%、0.8%…0.3%NaCl溶液),在0.45%的溶液中,有部分红细胞开始破裂,即上层液体呈微红色,当红细胞在0.35%或更低的NaCl溶液中,则全部红细胞都破裂。临床以0.45%NaCl到0.3%NaCl溶液为正常人体红细胞的脆性(也称抵抗力)范围。如果红细胞放在高于0.45%/NaCl溶液中时即出现破裂,表明红细胞的脆性大,抵抗力小;相反,放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时才出现破裂,表明脆性小,抵抗力大。

悬浮稳定性

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置于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经一定时间后,红细胞由于比重大,将逐渐下沉,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沉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以血沉的快慢作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正常男子第1小时末,血沉不超过3mm,女子不超过10mm。在妊娠期,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以及患恶性肿瘤时,血沉加快。临床上检查血沉,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关于维持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之故,因为同性电荷相斥,红细胞不易聚集,从而呈现出较好的悬浮稳定性。如果血浆中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增加,其被红细胞吸附后,使之表面电荷量减少,这样就会促进红细胞的聚集和叠连,使总的外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减少,摩擦力减小,血沉加快。血沉的快慢主要与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含量有关。

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能与O2结合成HbO2,将O2由肺运送到组织,血中的O2有98.5%是以HbO2形势被运输的。血红蛋白还能与CO2结合成HbNHCOOH,将CO2由组织运送到肺。另外,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使CO2约占血液运输CO2总量的88%。可见,红细胞在O2和CO2运输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其他形态

显畸形的叫畸形红细胞(poiki-locyte)。在畸形红细胞里有有棘红细胞(burr ce-ll,acanthocyte)该红细胞表面有针尖状突起,其间距不规则。突起的长度和宽度右不一、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红细胞中央有裂缝,中心苍白区呈扁平状,颇似张开的口形或鱼口。以及星状红细胞(star cell,astro-cyte)等。

芡实的生理特性

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叶箭形或椭圆肾形,长4-10厘米,两面无刺;叶柄无刺;浮水叶革质,椭圆肾形至圆形,直径10-130厘米,盾状,有或无弯缺,全缘,下面带紫色,有短柔毛,两面在叶脉分枝处有锐刺;叶柄及花梗粗壮,长可达25厘米,皆有硬刺。花长约5厘米;萼片披针形,长1-1.5厘米,内面紫色,外面密生稍弯硬刺;花瓣矩圆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5-2厘米,紫红色,成数轮排列,向内渐变成雄蕊;无花柱,柱头红色,成凹入的柱头盘。浆果球形,直径3-5厘米,污紫红色,外面密生硬刺;种子球形,直径10余毫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菊苣的生理特性

1、毛菊苣

茎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被柔毛或刚毛,断面黄白色,中空。

叶多破碎,灰绿色,两面被柔毛;茎中部的完整叶片呈长圆形,基部无柄,半抱茎;向上叶渐小,圆耳状抱茎,边缘有刺状齿。头状花序5~13个成短总状排列。

总苞钟状,直径5~6mm;苞片2层,外层稍短或近等长,被毛;舌状花蓝色。瘦果倒卵形,表面有棱及波状纹理,顶端截形,被鳞片状冠毛,长0.8~lmm,棕色或棕褐色,密布黑棕色斑。气微,味咸、微苦。

2、毛菊苣根

主根呈圆锥形,有侧根和多数须根,长10~500px,直径0.5~37.5px。表面棕黄色,具细腻不规则纵皱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外侧黄白色,中部类白色,有时空心。气微,味苦。

3、菊苣

茎表面近光滑。茎生叶少,长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少数,簇生;苞片外短内长,无毛或先端被稀毛。瘦果鳞片状,冠毛短,长0.2~0.3mm。

4、菊苣根

顶端有时有2~3叉。表面灰棕色至褐色,粗糙,具深纵纹,外皮常脱落,脱落后显棕色至棕褐色,有少数侧根和须根。嚼之有韧性。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渗透脆性

正常状态下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这对保持红细胞的形态甚为重要。将机体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哺乳动物:0.9%NaCl)中,它能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态。但如把红细胞置于高渗NaCl溶液中,水分将逸出胞外,红细胞将因失水而皱缩。相反,若将红细胞置于低渗NaCl溶液中,水分进入细胞,红细胞膨胀变成球形,可至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中,称为溶血。

把正常人红细胞置入不同浓度的溶液中(从0.85%、0.8%……0.3%NaCl溶液),在0.45%的溶液中,有部分红细胞开始破裂,即上层液体呈微红色,当红细胞在0.35%或更低的NaCl溶液中,则全部红细胞都破裂。临床以0.45%NaCl到0.3%NaCl溶液为正常人体红细胞的脆性(也称抵抗力)范围。如果红细胞放在高于0.45%/NaCl溶液中时即出现破裂,表明红细胞的脆性大,抵抗力小;相反,放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时才出现破裂,表明脆性小,抵抗力大。

悬浮稳定性

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置于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经一定时间后,红细胞由于比重大,将逐渐下沉,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沉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以血沉的快慢作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正常男子第1小时末,血沉不超过3mm,女子不超过10mm。在妊娠期,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以及患恶性肿瘤时,血沉加快。临床上检查血沉,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关于维持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之故,因为同性电荷相斥,红细胞不易聚集,从而呈现出较好的悬浮稳定性。如果血浆中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增加,其被红细胞吸附后,使之表面电荷量减少,这样就会促进红细胞的聚集和叠连,使总的外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减少,摩擦力减小,血沉加快。血沉的快慢主要与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含量有关。

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能与O2结合成HbO2,将O2由肺运送到组织,血中的O2有98.5%是以HbO2形势被运输的。血红蛋白还能与CO2结合成HbNHCOOH,将CO2由组织运送到肺。另外,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使CO2约占血液运输CO2总量的88%。可见,红细胞在O2和CO2运输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血竭的生理特性

麒麟竭,多年生常绿藤本,长达10~20m。茎被叶鞘并遍生尖刺。羽状复叶在枝梢互生,在下部有时近对生;小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约20~30cm,宽约3cm,先端锐尖,基部狭,脉3出平行;叶柄及叶轴具锐刺。

肉穗花序,开淡黄色的冠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排成2轮;雄花雄蕊6,花药长锥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状,子房略呈卵状,密被鳞片,花柱短,柱头3深裂。果实核果状,卵状球形,径约2~3cm,赤褐色,具黄色鳞片,果实内含深赤色的液状树脂,常由鳞片下渗出,干后如血块样。

海肠的生理特性

单环刺螠属螠虫动物门,和其他刺螠属的生物一样,是生活在海边潮间带泥性底质或珊瑚礁区中的管状螠虫动物,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沿岸的威海市、烟台等地。单环刺螠的季节性很高,只有在春天风浪大时才能捕得。单环刺螠的洞穴为U字形,洞口呈烟囱状。

单环刺螠体型肥大,身体前端具一长吻用于觅食;极具弹性,可伸长至一米以上,利用其黏性黏着底部的小动物或有机颗粒,由于吻部在外觅食而容易被海鸟啄食,而再生性极强。栖息于泥滩的单环刺螠有很好的潜沙能力,身体能潜到40厘米以上。

单环刺螠对硫化物有较强的耐受与解毒能力,也因此被当作沿海硫化物代谢相关研究的模式生物。

单环刺螠在山东境内主要分布在:烟台、青岛等地沿海的海滩或岩石缝中。山东胶东地区是我国单环刺螠的最大产地。也有报道称在福建厦门海域也有单环刺螠的发现。

头发的生理特性

头发从下向上可分为毛乳头、毛囊、毛根和毛干四个部分。头发的生理特征和机能主要取决于头皮表皮以下的毛乳头、毛囊和皮脂腺等。

毛囊为毛根在真皮层内的部分,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毛球组成,内毛根鞘在毛发生长期后期是与头发直接相邻的鞘层。内毛根鞘是硬直的、厚壁角蛋白化的管,它决定毛发生长时截面的形状。内毛鞘下部为三层:HUXLEY鞘、HENLE鞘和内毛根鞘表层。在毛发角蛋白化以前,内毛根鞘与毛发一起生长,其来源均为毛囊底层繁殖的细胞。在接近表皮处,内毛根鞘与表皮和毛囊脱开。

毛乳头是毛囊的最下端,连有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在毛囊底部,表皮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这些表皮细胞分化的途径不同,形成毛发不同的组分(如皮质,表皮和髓质等),最外层细胞形成内毛根鞘。在这个阶段中,细胞是软的和未角质化的。

皮脂腺的功能是分泌皮脂,皮脂经皮脂管挤出,当头发通过皮脂管时,带走由皮脂管挤出的皮脂。皮脂为毛发提供天然的保护作用,赋予头发光泽和防水性能。立毛肌是与表皮相连的很小的肌肉器官,它取决于外界生理学的环境,立毛肌能舒展或收缩。温度下降或肾上腺激素的作用,可把毛囊拉至较高的位置,使毛发竖起。

毛皮质是毛发的主要成分,由与毛发长轴平行的细长细胞所组成。在这些细胞中有约10毫米的张力细丝及纤维间基质,这些成分决定了毛发的主要生理化性状。细丝由纤维蛋

白所组成,其中50%的蛋白质呈螺旋状结构,基质由含有丰富胱氨酸的非螺旋体蛋白组成。这些蛋白质在毛囊下端合成,合成的最后阶段的半胱氨酸转变为胱氨酸。

毛发的物理性质与其化学组成有关。将毛发浸泡在水中,很快就会膨胀,膨胀后的重量比未浸泡前干重高40%左右,这种遇水膨胀现象说明毛发中几乎纯粹是蛋白质成分,而脂质含量很少。毛发具有较强的双重性,这是由于细胞中细丝的排列与毛发长轴平行的缘故。

三七的生理特性

1、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2、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3、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产地主产于云南文山州各县,文山县、砚山县、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富宁、邱北等,另广西田阳、靖西、田东、德保等地也有种植。云南文山州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习称“文三七”、“田七”,为著名的道地药材。

青皮的生理特性

1、四花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150px,厚0.1~5px。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密生多数油室;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油室1~2列。气香,味苦、辛。

2、个青皮:呈类球形,直径0.5~50px。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油室,顶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硬,断面果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厚0.1~5px,外缘有油室1~2列。瓤囊8~10瓣,淡棕色。气清香,味酸、苦、辛。

产 地

产于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1]

2、《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

香附的生理特性

本品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和须根断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

葛的生理特性

粗壮藤本,长可达8米,全体被黄色长硬毛,茎基部木质,有粗厚的块状根。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背着,卵状长圆形,具线条;小托叶线状披针形,与小叶柄等长或较长;小叶三裂,偶尔全缘,顶生小叶宽 卵形或斜卵形,长8-15(-19)厘米,宽5-12(-18)厘米,先端长渐尖,侧生小叶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黄色、平伏的蔬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 被黄揭色绒毛。荚果长椭圆形,长5-9厘米,宽8-11毫米,扁平,被褐色长硬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或生于海拔1000-3200米的山沟林中。

血竭的生理特性

血竭又叫麒麟竭,多年生常绿藤本,长达10~20m。茎被叶鞘并遍生尖刺。羽状复叶在枝梢互生,在下部有时近对生;小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约20~30cm,宽约3cm,先端锐尖,基部狭,脉3出平行;叶柄及叶轴具锐刺。

肉穗花序,开淡黄色的冠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排成2轮;雄花雄蕊6,花药长锥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状,子房略呈卵状,密被鳞片,花柱短,柱头3深裂。果实核果状,卵状球形,径约2~3cm,赤褐色,具黄色鳞片,果实内含深赤色的液状树脂,常由鳞片下渗出,干后如血块样。

相关推荐

桃仁的生理特性

落叶小乔木,高3~8m。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15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花单生,先叶开放;萼片5,外面被毛;花瓣5,淡红色,稀白色;雄蕊多数,短于花瓣;心皮1,稀2,有毛。核果肉质,多汁,心状卵形至椭圆形,1侧有纵沟,表面具短柔毛;果核坚硬,木质,扁卵圆形,顶端渐尖,表面具不规则的深槽及窝孔。种子1粒。花期4月,果期5~9月。

木棉花的生理特性

品常皱缩成团。花萼杯状,厚革质,长2~100px,直径1.5~75px,顶端3或5裂,裂片钝圆形,反曲;外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内表面被棕黄色短绒毛。花瓣5片,椭圆状倒卵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3~200px,宽1.5~87.5px;外表面浅棕黄色或浅棕褐色,密被星状毛,内表面紫棕色,有疏毛。雄蕊多数,基部合生呈筒状,最外轮集生成5束,柱头5裂。气微,味淡、微甘、涩。

白茅根的生理特性

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皂角刺的生理特性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常分枝,多呈圆锥状,长达16厘米。叶为一回羽状复叶,长10-18(26)厘米;小叶 (2)3-9对,纸质,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8.5 (12.5)厘米,宽1-4(6)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顶端圆钝,具小尖头,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稍歪斜,边缘具细锯齿,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脉上稍被柔毛;网脉明显,在两面凸起;小叶柄长1-2(5)毫米

高良姜的生理特性

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1cm,,一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产 地主产于广东、海南。相关论述1、《本草汇言》: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要药也。2、《本草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癖,除瘴疟。[1]3、《本草求真》:良姜,同

马哈鱼的生理特性

2龄雄鱼、3龄雌鱼促成熟。雄鱼头后不隆起。生殖季节雄性个体吻端突出呈钩状,领齿变强变黑。在图们江,泅游型每年3—4月份成群聚于江口并开始上溯,4—5月份大批进入图们江;8、9月份洪水下泄时成熟个体上溯至支流产卵。产卵场水质清澈,砂砾底质,水深约0.5米,流速平均0.7米/秒,水温11—20℃。卵粒赤橙色,怀卵量约3500粒。产卵时,通常1尾雄鱼追逐数尾雌鱼进入产卵场,雌鱼摆动尾鳍利用水流向四周掘动

板蓝根的生理特性

菘蓝,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2500px。光滑被粉霜。根肥厚,近圆锥形,直径2-75px,长20-750px,表面土黄色,具短横纹及少数须根。基生叶莲座状,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375px,宽1.5-100px,先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有圆形叶耳或不明显;茎顶部叶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枝顶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3mm;花瓣4,黄色,宽楔

茯苓的生理特性

1、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2、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3、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虎杖的生理特性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m以上。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圆柱形,丛生,无毛,中空,散生紫红色斑点。叶互生;叶柄短;托叶鞘膜质,褐色,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5-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成腋生圆锥花序;花梗细长,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在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雌花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椭圆

火麻仁的生理特性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3米,枝具纵沟槽,密生灰白色贴伏毛。叶掌状全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中裂片最长,宽0.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表面深绿,微被糙毛,背面幼时密被灰白色贴状毛后变无毛,边缘具向内弯的粗锯齿,中脉及侧脉在表面微下陷,背面隆起;叶柄长3-15厘米,密被灰白色贴伏毛;托叶线形。雄花序长达25厘米;花黄绿色,花被5,膜质,外面被细伏贴毛,雄蕊5,花丝极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