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日发展至完全性截瘫。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日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斑节段束带感或根痛,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病斑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早期常见脊髓休克,表现截瘫、肢体及张力低和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休克期多为2-4周或更长,脊髓损害严重、合并肺部及尿路感染并发症和褥疮者较长。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征,肢体肌力由远端逐渐恢复。(2)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缺失,在感觉消失水平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尿便潴流,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尿,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和水肿、支架松脆和角化过度。
2、急性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病变在数小时或1-2日内迅速上升,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肌瘫痪,甚至导致死亡。
3、脱髓鞘性脊髓炎多为急性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病情常在1-3周内达到高峰。前区感染可不明显,多为不完全横贯性损害,表现一或双侧下肢无力或瘫痪,伴麻木感,感觉障碍水平不明显或有两个平面,并出现尿便障碍。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能发现CNS其他部位病灶。
什么是急性脊髓炎
一般概念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以青壮年多见,病前1-2
周多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病前常有感染史,瘫痪或四肢瘫痪伴大小便障碍,损害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严重可上升延髓,导致呼吸机麻痹。
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注意感觉平面有无上升及呼吸机瘫痪,如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烦躁等,遵医嘱立即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指导肢体瘫痪者学会被动运动及按摩,鼓励其主动运动,防止废用性肌萎缩,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2、指导患者出院后随身携带卡片,包括姓名、年龄、地址、诊断、药物及剂量。以便抢时参考。
以上我们对于什么是急性脊髓炎的相关介绍了,但是急性脊髓炎这种疾病我们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这就需要我们护理好患者的基本症状,比如说患者出现了高热我们不仅需要给予患者降温的处理,还应该保护好患者的皮肤。
脊髓炎的几大常见症状
一、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日发展至完全性截瘫。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日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斑节段束带感或根痛,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病斑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病变在数小时或1-2日内迅速上升,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肌瘫痪,甚至导致死亡。
三、脱髓鞘性脊髓炎多为急性多发性硬化脊髓型,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病情常在1-3周内达到高峰。前区感染可不明显,多为不完全横贯性损害,表现一或双侧下肢无力或瘫痪,伴麻木感,感觉障碍水平不明显或有两个平面,并出现尿便障碍。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能发现CNS其他部位病灶。
急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1,好发于青少年儿童。
2,起病急,起病之后马上出现高热寒战,然后局部有皮肤发红、支撑肿胀、皮肤发热,有疼痛和按压痛,然后化验可以看到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血培养是阳性的,辅助检查两周之内有时候X光片拍不出来,但是磁共振肯定能看出来,然后两周之后,主要就出现以骨破坏为主的骨质改变,CT对骨髓炎的早期诊断也起很重要作用,它能在早期发现骨内小的侵蚀破坏和周围软组织肿胀或者是脓肿;慢性骨髓炎通常就没有全身的症状,它都有局部的症状,局部有不同的骨质破坏,有不同的骨膜反应,局部可以有局部的肿胀、酸痛,有些还有窦道和脓肿的形成,而且窦道是经久不愈的。
急性脊髓炎挂什么科呢
脊髓炎属于神经内科疾病,它是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和)白质的炎性病变,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临床上虽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病理学上均有病变部位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缺失;白质中髓鞘脱失、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等改变。
因此,脊髓炎包括了大量的脊髓炎性疾病。本条只对急性脊髓炎,亦即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着重介绍。rn急性脊髓炎(acutemyelitis)指的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损害。中医中医虽无脊髓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同,本病可以分别归属于中医的“痿证”、“癃闭”及“便秘”等病中。
受凉、过劳、外伤等常为发病诱因。脊髓症状急骤发生,多为双下肢的麻木和麻刺感、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病变节段围绕躯体的束带状感觉,在2~3天内进展至高峰,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括约肌障碍。
若起病急且病变广泛而严重,则瘫痪肢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是为脊髓休克。一般休克期约为2~4周。如发生肺炎、泌尿系感染或褥疮则可延长至数月,影响预后。如无重要合并症,3~4周后进入恢复期。通常自发病后3~6个月可基本恢复,少数病例有程度不等的后遗症。
急性脊髓炎的原因有哪些
中医病因
本病由外感时邪所致,又以感受温热邪毒为主。
西医病因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脊髓炎大多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或因中毒、过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症。其病原主要有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近年来有由肝炎病毒所导致脊髓炎的报告。
尚有一部分患者原因不明,但病前常有某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临床上以横断性脊髓炎最为常见,其病变以胸段为主,其次为颈段,腰段及骶段病变较为少见。表现为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脊髓炎包括了大量的脊髓炎性疾病。本条只对急性脊髓炎,亦即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着重介绍。rn急性脊髓炎(acutemyelitis)指的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损害。中医中医虽无脊髓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同,本病可以分别归属于中医的“痿证”、“癃闭”及“便秘”等病中。
受凉、过劳、外伤等常为发病诱因。脊髓症状急骤发生,多为双下肢的麻木和麻刺感、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病变节段围绕躯体的束带状感觉,在2~3天内进展至高峰,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括约肌障碍。
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有限流行病学资料显示,NMO的患病率是0.3-4.4/100,000,年发病率是0.05–0.4/100,000。男女均可发病,单时相 NMO 男女患病比率相等,复发型 NMO 女性发病显著高于男性1,女性/男性患病比率约为 9-12:1。平均发病年龄 30-40岁,约 10%的 NMO 患者发病年龄小于 18岁。
NMO 主要有视神经和脊髓两大组症候,部分患者合并有脑干损害症状。大约一半的病人以孤立视神经炎起病,其中20%的病人双侧视神经炎;一半的病人以孤立的脊髓炎起病;10%的病人视神经及脊髓同时受累。
视神经症候
眼痛、视力下降或失明、视野缺损。可单眼、双眼间隔或同时发病。
脊髓症候
以横惯性脊髓损害较为多见,包括有脊髓相应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型深浅感觉、运动障碍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神经根性疼痛、痛性痉挛,LHERMITTE征,高颈段受累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症候。
脑干症候包括
①顽固性呃逆、恶心、呕吐等延髓颈髓交界区受累症状,此表现在NMO 中相对特异,有些病例为唯一首发表现。
②间脑病变可出现嗜睡、困倦、低钠血症等。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在10~19岁和30~39岁有两个发病高峰。其年发病率在1~4/100万。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各种职业均可发病,以农民多见,全年散在发病,冬春及秋冬相交时较多。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乏力和病变节段束带感;亦可无其他任何症状而直接发生瘫痪。大多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及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早期为脊髓休克表现,一般持续2~4周后,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脊髓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严重程度和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脊髓损伤严重时,常导致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痉挛,伴有出汗、竖毛、尿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总体反射,常提示预后不良。随着病情的恢复,感觉平面逐渐下降,但较运动功能的恢复慢且差。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二便潴留,后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可形成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大多数脊髓炎患者在起病后8周内症状开始恢复,至3~6个月后恢复速度开始减慢,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不遗留后遗症,三分之一的患者遗留中等程度后遗症。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遗留严重后遗型。
急性脊髓炎病程一般为单向,但是在一部分患者中,急性脊髓炎为其首发症状,病灶继而可以累及到视神经,大脑白质或再次累及脊髓,从而演变为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或者复发性脊髓炎。
脊髓炎严重吗以及治疗方法
脊髓炎是由于受凉、过劳、外伤等原因造成的。脊髓炎发生时急促,症状多为双下肢的麻木和麻刺感、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病变节段围绕躯体的束带状感觉。少数病例有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下面来具体说说慢性脊髓炎都会产生哪些后遗症。
感染或侵及脊髓所致的疾病。因在脊髓的病变常为横贯性,故又称横贯性脊髓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脊髓炎多发生在青壮年,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起病较急。多有轻度前驱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慢性脊髓炎也称亚急性脊髓炎,多呈现脊髓联合变性属神经元变性。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
脊髓炎大多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或因中毒、过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症。其病原主要有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病毒等,近年来有由肝炎病毒所导致脊髓炎的报告。
尚有一部分患者原因不明,但病前常有某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临床上以横断性脊髓炎最为常见,其病变以胸段为主,其次为颈段,腰段及骶段病变较为少见。表现为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慢性脊髓炎病理改变为炎症和变性,主要表现为软脊膜和脊髓水肿、变性、炎症细胞浸润、渗出、神经细胞肿胀,严重者出现脊髓软化、坏死、出血,慢性期神经细胞萎缩,神经髓鞘脱失、轴突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本病急性期脑脊液检查可有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轻度增高。
以上就是脊髓炎会产生的后遗症,相信大家现在对脊髓炎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治疗效果是脊髓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的关键,因此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要尽早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脑外伤后遗症的治疗,早日康复,早日健康的生活。
脊柱神经炎的主要症状
1.视神经受损症状: 好发于青年,男女均可发病。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情进展迅速,可有缓解-复发。急性严重的横贯性脊髓炎和双侧同时或相继出现的球后视神经炎是本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可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导致截瘫和失明。
急性起病者,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单眼视力部分或全部丧失;一些患者在视力丧失前一两天感觉眼眶疼痛,眼球运动或按压时疼痛明显;眼底改变为视神经乳头炎或球后视神经眼。 亚急性起病者,1-2个月症状达到高峰;少数呈慢性起病,视力丧失在数月内稳步进展,进行性加重。
2.脊髓受损症状: 脊髓受累以胸段和颈段多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横贯性脊髓损害或上升样脊髓炎样表现。病损以下出现相应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此外,不少病人可伴有痛性痉挛和Lhermitte征(屈颈时,自颈部出现一种异常针刺感沿脊柱向下放散至大腿或达足部)。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一、运动障碍
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阶段,病变水平以下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也可引不出来。通常于2~3周后,逐渐过渡到痉挛性瘫痪,肌张力逐渐升高,尤以伸肌张力增高较明显,深反射出现继而亢进,病理反射明显,与此同时有时肌力也可能开始有所恢复,恢复一般常需数周、数月之久,但最终常有一些体征残留。倘病变重,范围广或合并有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者,脊髓休克阶段可能延长,有的可长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或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痉挛性屈曲性肢体瘫痪,此时肢体屈肌张力增高,稍有刺激,双下肢屈曲痉挛,伴出汗、竖毛反应和大小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脊髓总体反射。以上情况常提示预后较差,一些患者可终生瘫痪致残。
二、感觉障碍
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系双脊髓丘脑束和后索受损所致。在感觉缺失区上缘可有一感觉过敏带。
三、植物神经障碍
脊髓休克期,由于骶髓排尿中枢及其反射的机能受到抑制,排尿功能丧失,尿潴留,且因膀胱对尿液充盈无任何感觉,逼尿肌松弛,而呈失张力性膀胱,尿容量可达1000ml以上;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当脊髓休克期过后,因骶髓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抑制性控制,排尿反射亢进,膀胱内的少量尿液即可引起逼尿肌收缩和不自主排尿,谓之反射性失禁。如病变继续好转,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能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能收缩;休克期过后,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立毛反射也可增强。如是颈髓病变影响了睫状内脏髓中枢则可出现Horner征。
脊髓炎症状
1、脊髓炎发病早期的阶段
处于脊髓休克阶段,肢体力弛缓性瘫痪,也就是所谓的软瘫。经过2~4周的时间,肢体逐渐变为痉挛性瘫痪,亦即所谓的硬瘫,排尿问题也由尿潴留转为尿失禁。病变累及颈髓时,可以出现四肢瘫痪。如果影响到高颈段(C4以上),还可以出现呼吸困难。颈膨大脊髓炎可以出现双上肢软瘫,而双下肢硬瘫。
2、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
脊髓炎的临床症状可以根据其病变部位、范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胸髓节段较长,且某些节段供血较差,病变常易累及胸髓。其首发症状常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相应部位背痛,束带感,或见排尿困难。2~3天后,病情发展到高峰,出现病变水平以下的完全性瘫痪,感觉消失,少汗或无汗和二便潴留。
3、呼吸和言语不清是脊髓炎的症状
病变部位在腰髓时,下肢呈弛缓性瘫痪,早期即可见肌肉萎缩。病变在骰髓时,括约肌障碍明显,而无明显的瘫痪。另外,还有一种上升性脊髓炎,本型脊髓炎起病急骤,病变可以迅速由下向上发展,常在1~2天内,甚至数小时内病情达到高峰。出现四肢瘫痪、吞咽困难、言语不清、 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髓炎的原因
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肢体呈弛缓性瘫痪,可有或不伴有肢体远端套式感觉障碍,颅神经常受损,一般无大小便障碍,起病十天后脑脊液常有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
2、脊髓压迫症
脊髓肿瘤一般发病慢,逐渐发展成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常有神经根性疼痛史,椎管有梗阻。硬脊膜外脓肿起病急,但常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脓肿所在部位有疼痛和叩压痛,瘫痪平面常迅速上升,椎管有梗阻。必要时可作脊髓造影、磁共振象等检查加以确诊,一般不难鉴别。
3、急性脊髓血管病
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呈急性发病,剧烈根性疼痛,损害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和痛温觉消失,但深感觉正常。脊髓血管畸形可无任何症状,也可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脊髓症状,有的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及根性疼痛、且症状常有波动,有的在相应节段的皮肤上可见到血管瘤或在血客畸形部位所在脊柱处听到血管杂音,须通过脊髓造影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才能确诊。
4、病毒危害
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外,其他某些病毒,例如个别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亦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并引起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在临床上难以与灰质炎病毒引起的麻痹进行鉴别。
脊髓炎的预防方法
1、肺热津伤:
[主证] 病起发热、咽痛、咳嗽,热退后出现肢体痿软无力,肢体麻木、蚁行感,小便黄而不利,大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 清肺润燥,养阴生津。
[秘方编号] 治疗急性脊髓炎1号方:桑麦清肺汤。
2、湿热阻络:
[主证] 肢体痿软无力,麻木不仁,或有烧灼感,轻微浮肿,胸脘痞闷,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利湿清热,通经活络。
[秘方编号] 治疗急性脊髓炎2号方:佛手活络丸。
3、瘀热阻络:
[主证] 肢体痿软无力,麻木不仁,或伴刺痛,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 活血化瘀,泻热通络。
[秘方编号] 治疗急性脊髓炎3号方:银丹化瘀汤。
4、脾肾亏虚:
[主证] 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面色萎黄,小便失禁,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健脾补肾。
[秘方编号] 治疗急性脊髓炎4号方:子参加减汤
急性脊髓炎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急性脊髓炎在临床上可以进行电生理检查和脑脊液检查,但在急性脊髓炎的初期,上述检查的数值改变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们还可以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来进一步对急性脊髓炎进行确诊。
磁共振成像(MR1)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早期就可确定脊髓病变的全貌、脊髓肿胀的程度和范围,可在增粗的脊髓中发现有边缘不清的多发性斑片状高信号,可以除外多发性硬化和脊髓内肿瘤,是目前诊断急性脊髓炎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表现有:急性期受累脊髓节段略有增粗。受累脊髓显示为较均匀或多发的斑片状稍长Tl和T2异常信号.在Tl加权像上显示为分界不清的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显示为清晰的高信号;钆增强扫描后呈现斑片状短Tl轻度异常对比增强的高信号;晚期可见病变节段脊髓萎缩变细。脊髓MRI变化主要发生在亚急性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