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有鼻炎还是不去游泳为妙

有鼻炎还是不去游泳为妙

鼻子有毛病,游泳就发展成耳朵有毛病?没错!游泳时不仅耳朵进水可以引起急性中耳炎,有时从口鼻进水也会导致发病。

中山一院耳鼻喉科陈锡辉教授说,这是因为水从口鼻进入咽鼓管,再进入耳朵,也可以引发急性中耳炎,这种急性中耳炎是游泳引起的常见病。

因此,除了有慢性中耳炎的人最好不要游泳,以免急性发作。有上呼吸道疾病、鼻炎、鼻窦炎的患者也应该少游泳。游泳后,如果耳朵出现肿痛、红肿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找医生治疗。

患过敏性鼻炎少去泳池

今年夏天雨水多湿度大,加上连续的高温天气就令人如同生活在“蒸笼”里一般,难以忍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头扎进泳池的清凉世界,尽情享受沁凉池水与肌肤的亲密接触。谁曾想,这游泳池里也蕴藏了过敏的“危险”!

周末与隔壁的美女Cindy相约去楼下会所新开的游泳池 “避避暑”,可刚入水她就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一开始她以为着凉了,就早早地上了岸,匆忙收拾东西回家。没想到回家喝了点姜汤后,仍是喷嚏不止,还不停地流清水一样的鼻涕,鼻子也特别痒,总想用手去揉鼻子。这样看来好像不是感冒,就赶快陪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后说Cindy患的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我们这才反应过来,可能就是游泳惹的祸!

可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游泳还会“游出”过敏性鼻炎呢?问过专家,才明白:在游泳池诱发过敏性鼻炎,问题并不是出在游泳本身,而是游泳池的水质问题。为了防止通过游泳池水传染疾病,泳池馆的工作人员会经常向泳池投放消毒剂(俗称“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是常见的过敏原。此外,游泳池里的清洁成分也可能对鼻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不少过敏体质的患者对这些化学物质容易产生过敏现象,从而引发鼻炎、哮喘以及丘疹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等。

专家提醒:这种因漂白粉引发的过敏性鼻炎在夏季很常见,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为了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专家给出了几点建议:

¨ 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人尽量少去游泳池游泳;

¨ 过敏性体质的人最好到天然泳场等远离漂白粉的环境畅游;

¨ 可有针对性地在游泳前后服用相应的抗过敏药;

¨ 游泳时姿势要正确,或使用防护器具防止鼻腔进水;

¨ 游完泳后可以用盐水洗鼻子,帮助减少化学成分对鼻黏膜的损伤,从而减少致敏原在鼻腔的驻留。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像有些患者那样,在泳池里游泳好几年了,喷嚏也打了好几年了,直到忍不住了,甚至出现耳闷和嗅觉下降的症状,才想到来医院治疗。很多人就是由于不明白、不重视而耽误了最初的治疗,已发展为慢性鼻炎、鼻窦炎等,治愈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最好在出现过敏症状后,马上到医院就诊,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是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如开瑞坦)。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症状,而且1天1次,服药也很方便。

希望大家都能在炎炎夏日中享受清凉,也能在享受清凉中舒畅的呼吸!

谨防游泳带来的5种病

游泳谨防五种病

皮肤瘙痒

游泳池里的水含氯等化学消毒成分,如果氯浓度过高,而你又刚好对消毒剂过敏,就容易皮肤过敏,出现潮红等。如果游泳池水消毒不到位,有的人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首先要选择卫生达标的正规泳池。游泳时间不要过长、过于频繁。如果你身上有皮肤破损,也不要去游泳,因为在水中长时间的浸泡,会使得角质层软化,皮肤破损加重,细菌容易入侵,会诱发一些皮肤病。同时,本身有皮肤病如足癣、皮疹、湿疹等,去游泳会加重病情。此外,每次游泳后,要用清水洗头、洗脸,浴巾及毛巾专人专用,有条件的话,最好自己带毛巾拖鞋。

妇科病

女性在游泳中坐在池边或场地的躺椅上休息,或会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等。黄光民表示,沐浴后,不要直接坐在洗浴间的长凳上换衣服,最好垫上毛巾等自用的干净物品,以免交叉感染。游泳后应尽快彻底冲洗并擦干身体,以保持皮肤及外阴清洁。

过敏性鼻炎

游泳池内一般会投放漂白粉来消毒。漂白粉里有次氯酸钠,这种化学物质对鼻黏膜有刺激作用,游泳时如果被呛水,含有漂白粉的水进入鼻子,可能将鼻子里的分泌物、细菌带入鼻窦,易诱发鼻窦炎。建议,有鼻炎的人,游泳前要做好防范工作,例如戴鼻夹等。

中耳炎

游泳后引发中耳炎的病人不少,多因呛水逆行感染引起,其中以孩子居多,因为孩子鼻咽管比较平直,游泳池的水容易通过鼻咽部进入中耳,把细菌带入引发中耳炎。外耳道进水,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引发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因为泳池中的水灌进外耳道后导致潮湿,容易滋生细菌,产生炎症。如果游泳后用棉签挖耳朵不当,不慎损伤外耳道,也有可能造成细菌感染,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大家游泳后要尽快恢复和保持耳道干燥,如有水进入外耳道,可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或者歪头将进水侧的耳朵向下,蹦跳几下,同时向后外方向牵拉耳廓,让水流出后擦干。现在有游泳专用耳塞、鼻夹,可以防止水的进入。耳朵有炎症的人最好不要去游泳,容易因为呛水和进水加重病情。

红眼病

游泳时如果不小心接触红眼病患者用过的毛巾、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等,就非常有可能被传染。如果有些市民自行买一些氯霉素、氧氟沙星类眼药水治疗红眼病,眼药水、眼药膏不是人人都适用,最好请医生对症下药。红眼病防范的关键是不要让病毒、细菌接触眼睛。游泳时佩戴泳镜,能减少感染病菌的几率。游泳以后要及时用干净水洗脸、洗澡。

游泳注意事项

1.忌饭前饭后游泳。

2.忌剧烈运动后游泳。

3.忌在非正规或不具备救生条件的游泳场所游泳。

4.忌长时间曝晒游泳。

5.忌不做准备活动就游泳。

6.忌游泳时间过久。

7.忌有癫痫病史或精神病患者游泳。

8.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游泳。

9.忌患某些皮肤病、传染病者游泳:传染病患者、过敏性的皮肤病患者等忌入公共游泳场所。

10.忌酒后游泳。

11.进入公共游泳场所前应做好自身清洁工作。

12.下水游泳前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水性,切忌逞能或贸然跳水、潜泳或互相打闹等。

13.在游泳中如遇身体不舒服,应立即呼救或上岸休息。

14.下水前应了解相关急救知识,以在遇到溺水时能科学有效施救或自救。

​夏季游泳 小心疾病找上门!

Top1、结膜炎

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游泳时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可通过公共器具、洗漱用品、水等介质传染。多发生于游泳池消毒不严格的情况,同时在游泳池中又有人患结膜炎,那么这时感染结膜炎的概率就会大幅增加。临床表现多为双眼红肿、结膜充血、流泪、分泌物增多、不敢睁眼等症状,一般潜伏期为1~3天。

防治秘籍:游泳的池水常常用氯来消毒,所以不免水中的氯气含量容易超标,一旦超标,就会对皮肤和眼睛产生刺激,有些人游泳之后会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就是这个原因。但这样做是不对的,游泳后最好不要揉眼睛。所以,游泳最好能佩戴一副泳镜,游泳镜能起到隔离水和眼睛接触的功能,减少细菌感染的概率,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心灵之窗”不受伤害。游泳以后最好能及时洗脸、洗澡,去除身上从泳池带来的细菌。此外,家中备一瓶氯霉素眼药水也是很有必要的,游泳后适当的滴几滴,可以减少感染结膜炎的机会。

Top2、中耳炎

细菌进入到人体内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而在游泳的时候,由于鼻子呛水或者其他情况,泳池中的水或多或少的会进入到人们的耳朵里,这时候细菌就跟着进来了,从而导致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的发生。此外,由于孩子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所以孩子比成年人更加容易发生中耳炎,当孩子出现耳朵瘙痒、流脓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防治秘籍:在游泳后如果能尽快恢复和保持耳道干燥,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中耳炎了。切记如果水不小心进入外耳道,可试着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一定不要用力掏耳朵,或者将头偏向进水的一侧耳朵,跳几下,慢慢让水流出后擦干。现在有游泳专用耳塞、鼻夹,也可以起到隔绝水的作用。

Top3、鼻窦炎

游泳池的水加了消毒剂,消毒之后水质是干净了,但是除了对眼睛、耳朵会造成刺激之外,对鼻子的刺激也不小。我们在游泳的时候,如果不小心将泳池中的水呛到鼻子里面了,就很容易将鼻腔中的分泌物和细菌带入到鼻窦,引发鼻窦炎。

防治秘籍:因此,如果患有慢性鼻炎的患者,最好少去游泳池游泳,因为鼻子很容易受到池水的刺激,引起急性发作。此外,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应该少游泳,以免加重感染,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Top4、皮炎

研究发现,用常用的消毒液消毒游泳池中的水,是可以杀死大多数病菌,所以泳池水中的细菌,直接通过皮肤传染细菌的情况比较少。除非是在皮肤有破损的情况下,通过皮肤黏膜传染。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有的游泳池为了降低本钱,换水频率低,水质较差,在游泳之后也很容易患上皮炎。

防治秘籍:首先,一定要选择卫生达标的泳池游泳。其次,由于游泳池中的水大多都会使用消毒剂,如果是过敏体质的患者,不适宜在池水中泡的时间过长,因为池水中消毒剂的刺激,很有可能会引发皮肤过敏等问题。此外,去外面游泳最好携带自己专用的毛巾和拖鞋,防止惹上传染性疾病。

Top5、尿道炎

尿道炎是很常见的游泳易感染疾病,大多是因为泳池消毒不彻底,没有达到卫生标准而造成的。如果感染上尿道炎,往往尿道口会出现局部发红、肿胀,并伴有瘙痒和分泌物等。

防治秘籍:去泳池要有自己专用的毛巾、衣物、浴盆等,避免租借或使用公用物品。游泳用品要定期消毒,阳光下暴晒4-6小时杀菌消毒。同时,游完泳之后,最好能应先去卫生间小便,通过尿液将附着的细菌带走,并尽快用清水冲洗外生殖器,以减少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

Top6、腹泻

如果游泳池的水很久没有更换过,那么池水中的致病细菌就会急速上升,这时候不小心吞入池水的话,就很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尤其是体质弱的老年人或儿童,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其致病菌常见的有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同时,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而引起的腹泻也很常见。

防治秘籍:游泳后要及时漱口,最好能带个牙刷,刷刷牙,将口腔中的细菌清除出去,这样能降低细菌通过口腔进入到胃肠道的概率。同时,游泳前不建议吃太多东西,游泳后不宜吃冷饮或者冰激凌,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过敏性鼻炎能不能游泳 过敏性鼻炎怎么游泳好

过敏性鼻炎患者游泳最好到天然泳场等远离漂白粉的环境,尽量少去游泳池,去游泳池也要选择正规的场所,并做好相应防护措施,在游泳前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关的抗过敏药物,以防过敏的复发。

游泳时可以佩戴鼻夹或者鼻塞,保持正确的姿势,防止鼻腔入水。游完泳后可以用盐水洗洗鼻子,帮助减少化学成分对鼻黏膜的损伤,从而减少致敏原在鼻腔的驻留,也可以经常按摩迎香穴、鼻通穴来疏通鼻道。游完泳要及时冲洗穿衣,做好保暖措施,防止感冒。

鼻炎游泳可以吗 游泳诱发鼻窦炎

如果是在鼻炎发作期间去游泳,这些化学物质从进入鼻子,将分泌物,细菌带入鼻窦,鼻腔呛水后容易发展成鼻窦炎。

冬泳游多长时间合适 哪些时间不适宜冬泳

早晨冬泳虽然人的精神最好,但是气温较冷、日光不充足,水温也是一天中最低的,再加上如果是在户外游泳的话,冬天多雾霾天气,不利于身体健康。

一般来说夜间冬泳光照不足,易发生事故,而且晚上的水温也是很低的,进行冬泳容易受冷水刺激发生意外。

冬天多雨雪、大雾、大风、雷雨这样的天气,出现这样的气候时,也是不宜冬泳的,容易出现意外。

饭后不能游泳,因为吃得过饱去游泳,胃内食物还未消化,而游泳时血液会被供应给运动肌肉,使得胃部的血量减少,会引起胃痛,长期下去会伤及胃部引发胃炎或胃溃疡等,饭后至少要过了2小时才去冬泳为宜。

不过也不宜饿着肚子游泳,容易引发低血糖,建议游泳前半小时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香蕉、酸奶、燕麦片等。

酒精能扩张血管,增加一些温暖感觉,但却使体温散失相应加快,酒精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能降低心肌的收缩力,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冬泳下水前喝酒,有时还会出现呕吐、头晕,严重时发冷或出现痉挛、休克等。

夏季宝宝游泳注意事项

【夏季宝宝游泳注意事项】——游泳可能致中耳炎

不少孩子游泳时容易呛水,呛水后含有细菌的脏水可能经过鼻窦开口倒吸侵入鼻窦,因局部刺激和污染、以及窦口的通气引流受阻,可能引起鼻炎和鼻窦炎。小孩子的咽鼓管具有短、平、粗的特点,如果孩子患上鼻炎和鼻窦炎,细菌沿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就会导致中耳炎。中耳炎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容易影响听力。

红眼病也会找上门

因为很多游泳池不需要健康证即可入场,所以存在很大的隐患。孩子如果和一些患上沙眼、红眼病的人一池游泳,病原体会通过池水传染,健康的孩子就会患上此类疾病。因此,家长在孩子游泳完后,可以为孩子滴几滴眼药水。

另外医生还说,池水中可能含有一些尿液、汗液等,小女孩的外阴发育不健全,尿道短而宽,细菌很容易侵入,也需要游泳后冲洗全身。

池水脏易引起皮炎

目前市内大部分泳池由于换水成本较高,所以换水频率都不快。皮肤科医生告诉记者,如果游泳池内水很脏,孩子游泳之后很容易患上皮炎。因为孩子皮肤特别娇嫩,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医生建议,要想使孩子远离皮炎,可以在游泳之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全身。如果患上皮炎,最好去医院治疗。

小提示:

游泳时最好到正规的游泳馆。游泳池水质应该清澈透明,一般来说,站在泳池边应该能够看到泳道的分隔线。水中不含藻类,没有虫类等杂质;也可以用鼻子闻一下水的味道,余氯添加过多会产生刺鼻的味道,过少则闻不到氯味,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闻到淡淡的氯味。

大家还要注意,某些人不宜游泳。有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者、高血压、癫痫、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皮肤病、开放性创伤者不宜游泳;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应暂停游泳,以免因呼吸不畅发生意外;中耳炎患者不宜游泳;饱食、疲劳不能游泳。

游泳如何预防中耳炎

游泳爱好者如何预防中耳炎?

耳朵能感受大自然里的各种声音,欣赏美妙的音乐,聆听师长的教导,倾听爱人的心声,在危难时刻,耳朵还能帮助我们躲避灾难。那么,平时就要做到保护好你的耳朵。

一、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如跳水),避免呛水。

二、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内有病变(如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脓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

三、游泳前清理一下外耳,及时清理外耳道耵聍(俗称耳屎),避免耵聍被泡涨后引起疼痛发炎。

四、游泳时可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水的进入。

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手指、发夹、火柴梗等挖耳,以免造成外耳道损伤,引发外耳道炎。掏耳屎可以使用耳道清洁液,快速软化、膨胀堵塞耳道的耳屎、污垢,疏通耳道。

六、游泳后应保持耳内干燥,上岸后可歪头扯耳,单脚跳跃,千万不要私自乱掏。一旦儿童游泳后出现耳鸣、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注意

患了中耳炎,除积极治疗、采取上述预防措施(有益于疾病的康复)外,还要排除咽鼓管不通气,预防鼓膜内陷。方法是患者经常作吞咽动作,保持咽鼓管畅通,使耳室内压力与外耳的压力平衡,避免鼓膜内陷。一旦鼻腔进了水,正确的擤鼻排水法是手指紧压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缓缓擤出水液,左右反复3~4次,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发中耳炎及鼻窦炎。注意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或正在流脓者,均不宜游泳。

如果游泳时不慎污水入耳,专家告诉大家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首先应及时吹干耳朵,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以吹风机距离耳朵5-10cm之处向耳道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以保持耳道干燥。

为防止细菌的滋生,最好不要自行挖耳。若污水还未流出,可将头偏一边,使耳朵朝上,将耳朵向后上方拉,使耳朵伸直,滴入数滴医用消毒酒精,晃动头部,使酒精抵达耳道的底部,再将头偏向另一边,使污水流出来。如果出现耳堵塞,疼痛、流脓、瘙痒等症状,请尽快到医院采取相应的治疗。

谨防游泳带来的5种病

皮肤瘙痒

游泳池里的水含氯等化学消毒成分,如果氯浓度过高,而你又刚好对消毒剂过敏,就容易皮肤过敏,出现潮红等。如果游泳池水消毒不到位,有的人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首先要选择卫生达标的正规泳池。游泳时间不要过长、过于频繁。如果你身上有皮肤破损,也不要去游泳,因为在水中长时间的浸泡,会使得角质层软化,皮肤破损加重,细菌容易入侵,会诱发一些皮肤病。同时,本身有皮肤病如足癣、皮疹、湿疹等,去游泳会加重病情。此外,每次游泳后,要用清水洗头、洗脸,浴巾及毛巾专人专用,有条件的话,最好自己带毛巾拖鞋。

妇科病

女性在游泳中坐在池边或场地的躺椅上休息,或会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等。黄光民表示,沐浴后,不要直接坐在洗浴间的长凳上换衣服,最好垫上毛巾等自用的干净物品,以免交叉感染。游泳后应尽快彻底冲洗并擦干身体,以保持皮肤及外阴清洁。

过敏性鼻炎

游泳池内一般会投放漂白粉来消毒。漂白粉里有次氯酸钠,这种化学物质对鼻黏膜有刺激作用,游泳时如果被呛水,含有漂白粉的水进入鼻子,可能将鼻子里的分泌物、细菌带入鼻窦,易诱发鼻窦炎。建议,有鼻炎的人,游泳前要做好防范工作,例如戴鼻夹等。

中耳炎

游泳后引发中耳炎的病人不少,多因呛水逆行感染引起,其中以孩子居多,因为孩子鼻咽管比较平直,游泳池的水容易通过鼻咽部进入中耳,把细菌带入引发中耳炎。外耳道进水,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引发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因为泳池中的水灌进外耳道后导致潮湿,容易滋生细菌,产生炎症。如果游泳后用棉签挖耳朵不当,不慎损伤外耳道,也有可能造成细菌感染,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大家游泳后要尽快恢复和保持耳道干燥,如有水进入外耳道,可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或者歪头将进水侧的耳朵向下,蹦跳几下,同时向后外方向牵拉耳廓,让水流出后擦干。现在有游泳专用耳塞、鼻夹,可以防止水的进入。耳朵有炎症的人最好不要去游泳,容易因为呛水和进水加重病情。

红眼病

游泳时如果不小心接触红眼病患者用过的毛巾、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等,就非常有可能被传染。如果有些市民自行买一些氯霉素、氧氟沙星类眼药水治疗红眼病,眼药水、眼药膏不是人人都适用,最好请医生对症下药。红眼病防范的关键是不要让病毒、细菌接触眼睛。游泳时佩戴泳镜,能减少感染病菌的几率。游泳以后要及时用干净水洗脸、洗澡。

游泳注意事项

1.忌饭前饭后游泳。

2.忌剧烈运动后游泳。

3.忌在非正规或不具备救生条件的游泳场所游泳。

4.忌长时间曝晒游泳。

5.忌不做准备活动就游泳。

6.忌游泳时间过久。

7.忌有癫痫病史或精神病患者游泳。

8.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游泳。

9.忌患某些皮肤病、传染病者游泳:传染病患者、过敏性的皮肤病患者等忌入公共游泳场所。

10.忌酒后游泳。

11.进入公共游泳场所前应做好自身清洁工作。

12.下水游泳前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水性,切忌逞能或贸然跳水、潜泳或互相打闹等。

13.在游泳中如遇身体不舒服,应立即呼救或上岸休息。

14.下水前应了解相关急救知识,以在遇到溺水时能科学有效施救或自救。

幼儿游泳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般宝宝游泳的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比较合适。游泳的频率大约每周1次即可。宝宝游泳时间是慢慢来的,刚开始可以十分钟,以后慢慢15到20分钟,不要超过20分,至于频率每周两次左右。游泳前不要吃太饱,游完后最好再按摩一下会更好的,游完后记得要让宝宝喝些水补充一下。

游泳可能致中耳炎

不少孩子游泳时容易呛水,呛水后含有细菌的脏水可能经过鼻窦开口倒吸侵入鼻窦,因局部刺激和污染、以及窦口的通气引流受阻,可能引起鼻炎和鼻窦炎。小孩子的咽鼓管具有短、平、粗的特点,如果孩子患上鼻炎和鼻窦炎,细菌沿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就会导致中耳炎。中耳炎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容易影响听力。

红眼病也会找上门

因为很多游泳池不需要健康证即可入场,所以存在很大的隐患。孩子如果和一些患上沙眼、红眼病的人一池游泳,病原体会通过池水传染,健康的孩子就会患上此类疾病。因此,家长在孩子游泳完后,可以为孩子滴几滴眼药水。

另外医生还说,池水中可能含有一些尿液、汗液等,小女孩的外阴发育不健全,尿道短而宽,细菌很容易侵入,也需要游泳后冲洗全身。

池水脏易引起皮炎

目前市内大部分泳池由于换水成本较高,所以换水频率都不快。皮肤科医生告诉记者,如果游泳池内水很脏,孩子游泳之后很容易患上皮炎。因为孩子皮肤特别娇嫩,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医生建议,要想使孩子远离皮炎,可以在游泳之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全身。如果患上皮炎,最好去医院治疗。

我们在让孩子们去游泳馆的时候最好选择正规的,因为这样首先就有比较完善的保障制度,我们也可以比较放心的陪同,让孩子们可以在玩乐中学习游泳,又可以抵御炎热的天气。

相关推荐

中耳积液患者不可游泳

爱玩水的人到了夏天就了消暑的好处,各大游泳场馆里就开始热闹起来。 但是想要游得开心,游得安全,可不光是凭水平,健康问题也同样重要。掌握一些游泳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招数,会让你玩得更加开心从容。 中耳炎尤其是鼓膜穿孔耳朵里绝对不能进水我们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正常的外耳道鼓膜将中耳隔开,在耳朵浸入脏水后不会进人中耳。之所以慢性中耳炎患者不要游泳,是因慢性中耳炎患者大都是鼓膜穿孔,缺少了保护屏障,游泳时脏水很容易进入中耳,造成感染就引起发炎,或者加重病情。 鼻腔呛水细菌也会

游泳会导致霉菌感染吗 游泳防感染什么妙招吗

游泳时最好戴上泳镜,避免眼睛遭受感染,发炎、发红等,如果水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马上用干净的水冲洗。 戴上专用耳塞,避免耳朵遭受感染,耳朵不慎进水,可将头侧向一边,耳孔朝下,轻拉耳廓,同时单腿跳,助于让水流出,然后再用棉签吸掉外耳道的水。 游泳时可戴上鼻夹,但不宜过紧,以免损伤鼻黏膜;游泳后用淡盐水洗鼻,并轻轻擤几次鼻子,避免鼻子里可能会沾细菌以及过敏原,进而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 游泳后应马上用清水漱口,条件者最好携带一瓶漱口水漱口,清洁更到位,若中途呛水的,要及时将口中的水吐出,千万不要

中耳炎患者不可游泳

爱玩水的人到了夏天就了消暑的好处,各大游泳场馆里就开始热闹起来。 但是想要游得开心,游得安全,可不光是凭水平,健康问题也同样重要。掌握一些游泳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招数,会让你玩得更加开心从容。 但上周开始,她发觉左耳听力下降,听同学说话就像耳朵被捂起来了,还非常痛,耳朵里像灌了水一样地“咕噜咕噜”响。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中耳炎。 省立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叶青称,每年到了游泳季节,门诊上就会出现一部分因游泳而前来看中耳炎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门诊上,原本就中耳炎,或者曾经患中耳炎

女性游泳千万要注意的四个部位

1、眼睛 游完泳,眼睛会发红、发涩,分泌物较多,这是结膜炎的表现,大多数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在红眼病高发的6-8月,尤其要注意,游泳时戴好泳镜,水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用纯净水冲洗。 游泳前后,最好是滴几滴能消炎的眼药水。游泳后如果出现酸疼、发痒等眼部不适,可以适当用点氯霉素眼药水来防止感染。 2、鼻子 泳池里大量诱发鼻炎的过敏原。过敏体质的人可以在游泳前后服用相应的抗过敏药物,还可戴上防护器具,以防止鼻腔进水。呛水了,千万不要使劲擤鼻子,否则会使咽鼓管扩张,脏东西就会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经常游泳会导致鼻炎

游泳会导致鼻炎吗? 经常游泳反倒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问题不是出在游泳本身,而是在于游泳池的水质问题。了防止通过游泳池水传染疾病,泳池的经营者们频繁地向泳池投放消毒剂(俗称“漂白粉”)。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钠,化学物质是常见的过敏原,不少患者对次氯酸钠容易产生过敏现象,从而引发鼻炎、哮喘以及丘疹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等。 鼻炎如何调理? 1、要重视感冒,对于感冒应该做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如果鼻炎患者再患上感冒,会导致鼻炎症状家长,并且病菌容易继续恶化,引起诸多的并发症,此要积极重视感冒。 2、要注意防

经常游泳会得中耳炎吗

游泳会得中耳炎吗 夏季七,八月是因游泳造成中耳炎的高峰期,如果急性期没处理好,变成慢性期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中耳炎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永久性的耳聋。 游泳时得中耳炎的原因 公共游泳池的水不干净,一旦呛水,泳池的水进入咽鼓管,细菌或霉菌随之进入,造成从内到外的逆行感染;如果以前就患慢性中耳炎,或是鼓膜已经完全穿孔的,游泳时不注意,水会直接进入中耳道,导致中耳潮湿,细菌迅速繁殖生殖,产生炎症;的人在游泳时挖耳朵,造成耳道损伤,导致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感染;也的人群在感冒未好便

宫颈炎可以游泳

宫颈炎不可以游泳。 宫颈炎妇科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老年人也随阴道炎而发病的。宫颈炎主要表现白带增多,呈脓性,或异常出血如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 。常伴腰酸及下腹部不适。女性得了宫颈炎游泳会更加容易引起感染,因此女性得了宫颈炎是不能到公共泳池游泳的。所以说,宫颈炎不可以游泳。 宫颈炎游泳的危害 传染病感染 游泳经常的地方是公共泳池,里面很多人都参与过,可能会红眼病、脚气等其他传染病的发生,所以要注意选择好的场所,尽全力预防。 中耳炎 如果经常游泳而没注意防护,耳朵进

游泳时预防鼻窦炎需注意

1、增强体质:加强营养,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2、注意生活细节:预防鼻窦炎要做到饮食起居定时,戒除烟酒嗜好,注意口腔清洁。 3、游泳时小心:如果跳水,应当注意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避免呛水或者吸水入鼻,污水进鼻窦极易引发鼻窦炎。鼻炎等疾病时最好不要游泳,以免加重病情。 4、游泳后洗鼻:游泳前市民应首先要看场所是否《卫生许可证》,其次是尽量保证颈部以上不浸泡于池中,避免将口鼻长时间潜水,可采取不同泳姿来进行娱乐。若游泳后不慎让污水进鼻后,不可用手捏紧两鼻孔使劲擤,而应指压

游泳谨防6种疾病

游泳半个月后,竟然感染了霉菌性阴道炎。医生提醒,身体抵抗力不强时,最好别公共游泳游泳。方小姐25岁,是公司白领。半个月前,她尝试游泳减肥,每天下班后游2个小时,累了就坐在泳池台阶上休息。前不久,方小姐感觉下身瘙痒、白带增多,在闺蜜的提醒下,赶到医院检查,被诊断是霉菌性阴道炎。 医院妇科主任分析,女性尿道短,阴道和外界相通,容易感染阴道炎,夏季游泳,如水质或公共设施消毒不过关,或坐在泳池台阶上休息,就可能被感染。 妇科主任建议,女性在不同生理期,抵抗力也差异,月经期间和月经前后3天都不可游泳游泳后要

小孩中耳炎吃什么药能治好

中耳炎的护理 中耳炎的症状 一、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 二、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 三、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擤鼻涕不能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四、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五、积极防治感冒。 [1]吹干耳朵 每当你弄湿耳朵,不论是否感染的迹象,应记得除耳朵内的水分。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2]游泳时请露耳塞 爱游泳的人不要因怕患中